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
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一首《水調歌頭》,百般坎坷人生事,讓我們走進蘇軾,感受寄於天地間的壯哉豪情。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歷來詩家詞家都對這首《水調歌頭》推崇備至。南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將它推為中秋詞的絕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宋胡寅在《酒邊集序》中說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稱道他創造了一種新的美學風範。
宋神宗時期,蘇軾因為與王安石等人的政見不同,自己要求去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弟弟蘇轍比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1074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蘇軾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如果你還想了解蘇軾更多的詩詞,感受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不妨看一看《蘇軾詞傳》。
《蘇軾詞傳》收集了蘇軾的各種詩詞,一本《蘇軾詞傳》寫盡他一生沉浮,一路坎坷,然而蘇軾卻說「一蓑煙雨任平生」。翻一翻陳年舊詩,了解他的人生,明白他的豁達。
提到蘇軾怎能不說辛棄疾呢?「蘇辛」可不是白來的,《辛棄疾詞傳》再現了辛棄疾的傳奇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僅需79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