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千古名詩被選入小學課本後,只讓背不讓講,老師都難以啟齒

2020-11-17 騰訊網

唐詩宋詞的動人之處,除卻那天馬行空的浪漫想像,還有背後那一波三折的故事。進入詩詞世界,我們可以於平湖之上飲清風捋纖歌,可以於在水一方俯銀河瞰瀑布,可以在高山之上仰巍峨望雄峰,可以在戰場之上駕鐵馬馭冰河——時至今日,我們仍在跟隨古人的腳步,撿拾他們遺落在時光之路上的斑斕與光輝。

可是,我們不能只看到詩人的萬丈光芒,也不能忘記背後那些隱秘的故事。比如李賀,一生留下大量佳作,可終究鬱郁不得志,才二十幾歲就大發感慨,直言「禮節乃相去,憔悴如芻狗」。而那些感人至深的名句背後,很可能隱藏著極大的罪惡。今天這首被選入小學課本裡的千古名作便是如此。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小解沒記錯的話,這首詩應該是三年級小學課本的課外古詩必背。也就是說,只讓學生背,沒讓老師講,只要背會就行,不必知道什麼意思。至於原因,並非因為這首詩不出彩,恰恰相反,這首五絕可以稱得上是歷代思鄉詩中的精品。既然內容上沒毛病,那問題必然出在背景故事上。

這首詩不要求老師講,但如果有老師願意介紹幾句,那他一定會這樣解釋詩意:作者長期身在外地,與親人隔絕音信,久別還鄉時心情激動、複雜而又矛盾,他越是接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竟都不敢詢問從家鄉方向來的路人。

那麼,為何不敢問?問題就出在這裡,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因為:宋之問很久沒有回家,不知家中狀況是好是壞,不知家中親屬是否身染疾病,甚至還是否健在都未可知,所以他一方面心存喜悅,另一方面又有因擔心而產生的矛盾。這與杜甫在《述懷》裡寫的「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有異曲同工之妙,竟然害怕家裡傳來消息,就怕是不好的消息。

然而,真相卻是殘酷的,宋之問之所以「不敢問來人」,並不是因為「近鄉情更怯」,而是因為害怕自己被人舉報,遭遇牢獄之災。這時候的宋之問就是一個犯罪情節十分嚴重的通緝犯,不是地方衙門審理的那種,而是皇帝直接下令處理的那種,是正兒八經的朝廷欽犯。

相信不少人都耳聞過宋之問的渣人品,大體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因詩殺親,賣友求榮,諂媚逢迎。因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害了親外甥劉希夷;宋之問成為被通緝的欽犯後,被朋友好心收留,藏匿在家中,可他卻反告人家謀反,害得朋友滿門被滅,他卻因為檢舉有功而晉升官職。

最可恥的就是這「諂媚逢迎」,他不僅巴結武則天,還巴結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極盡諂媚之能事,甚至還給哥倆兒提過夜壺,完全不顧文人該有的氣節和自尊。為了博得武則天的歡心,他還寫過一首情詩送給她,誰知卻被武則天嫌棄口臭,最終不了了之,否則說不定宋之問就成了武則天的新寵了。

正因為宋之問這些可恥行徑,在武則天集團倒臺之後,他被唐中宗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地處嶺南,在唐代是極其偏僻之地,到這當官的人相當於被宣判了死刑,因為去者往往難以生還。宋之問去待了三個月,實在受不了,竟敢抗旨偷偷逃回了老家,這首《渡漢江》就是他即將到家前寫下的。

也就是說,宋之問「不敢問來人」,更多的原因是害怕被人認出來,這件事一旦發生,他勢必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皇帝的命令都敢違抗,這老宋的膽子也忒大了些。所以,小學教材的編者或許是考慮到了這一層原因,所以才規定這首詩只讓背不讓講,畢竟老師都不知道怎麼開口訴說此等齷齪的故事,沒被刪就不錯了。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的炫技之作,入選小學課本,不少老師卻不知如何給學生講解
    為了追求駢文式的美感,李商隱用上了各種寫作手法,引經據典、排比類比、借代隱喻,這讓他的很多詩都很難懂,以至於到現在文史專家們都還在討論《錦瑟》到底想表達什麼。難懂畢竟蓋不住詩本身的光芒,也擋不住他的詩進入中、小學課本。《錦瑟》和一些無題詩進入課本,大家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雖然不好理解,這麼美的詩不讓孩子們接觸有惜可惜。
  • 小學課本中《古朗月行》為何只有前4句?後12句對孩子來說太難理解
    兒時在課本中讀背過的啟蒙詩詞,總是讓人難以忘懷,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小時候最讓我們信任的課本,竟也會騙我們。當提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兒時的語文課本,且會很堅定地說這首詩我背過,然而,你真的背過全詩嗎?
  • 董卿力薦:孩子在小學,這資料貼牆背,不出3月,腹有詩書氣自華
    董卿力薦:孩子在小學,這資料貼牆背,不出3月,腹有詩書氣自華!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語文主要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主,所以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積累,這也是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過程,也有很多同學跟我抱怨說太難背了,好不容易背下來的古詩,過兩天就又想不起來了。很顯然,死記硬背的效果比想像中甚微。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李商隱作為情詩大王,單憑16首《無題》便足以徵服芳心,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到「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期間又有多少個字眼驚豔了歷史眼皮
  •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這兩句,不按課本寫也行,老師也不能判錯
    這首詞長年入選中學課本,是每個學生都必熟必背的千古名篇,然而就是這樣一首人人會背的經典,卻因其中兩句而鬧出了一次不小的文化風波。起因是這樣的,知名作家易中天曾在某電視節目中脫稿背誦《念奴嬌》,卻被網友發現背錯了兩句:他竟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背成了「亂石崩雲,驚濤裂岸」。隨後,易中天被網友們聲討,被諷刺身為文化學者竟然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愧對他學者的身份。
  • 6天背完本學期英語課本他們全都做到了
    英語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學英語,背課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學校裡,每個英語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都會要求孩子回家後拿起英語課本背課文。在暑假、「十一」國慶和寒假期間,參加6天背完本學期英語課本訓練的學生們也用事實告訴我們,背課本,掌握了大量的詞彙,的確是學好英語的金鑰匙。這些學生通過科學的訓練,掌握了學好英語的金鑰匙。
  • 南宋高僧的禪詩,被訛傳為王維所寫,曾入選小學課本,很多人會背
    你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的內容嗎?離開學校太久,大部分內容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學過《小貓種魚》、《小小的船》、《烏鴉喝水》,還有一首叫《畫》的小詩。這一首小詩上面沒有註明作者,後來翻了很多唐詩辭典也沒找到它的蹤跡。有人說它是王維提在畫作上的,也有人說它其實是南宋一個和尚寫的偈頌。
  • 70、80、90後的小學課本回憶,是否也會有你的記憶
    而那些70、80、90後們他們對課本的記憶都是什麼呢?每一個小學課本最深刻的記憶在哪裡呢?如果隨著時間的消逝,已經忘卻,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憶曾經那段美好的記憶。首先回味的就是70年代的記憶,在70年代時期,國內基本沒有統一形式的課程教材,但是基本上都會採用人教版的十年制中小學學生教材,而且課本封面飄揚在同學脖子上的紅領巾是多麼的耀眼。
  • 乾隆寫詩四萬首,只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還被懷疑抄襲了鄭板橋
    那麼,乾隆皇帝的詩,真的連一首拿得出手的都沒有嗎?那倒也不是,還真有一首比較有名的,而且還被選入了小學課本。這首詩就是《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 不少經典古詩被刪,但周杰倫《蝸牛》卻穩穩地入選課本,憑什麼?
    寒窗苦讀十幾年,一朝畢業後很多知識都還給了老師。多年後,大多數人不再會背元素周期表,也早忘了微積分是怎麼回事,唯一忘不掉的是當年「被逼」著背下的一首首經典古詩詞。從幼兒園開始背第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開始,到中學背了許久才會的《滕王閣序》、《嶽陽樓記》,有些文字就像刻在腦子裡了一樣,我們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來。正是因為古詩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所以我們對課本中經典古詩被刪總是不太能接受。
  • 博士稱《蝸牛》歌詞不應選入教材:語言有失規範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付輝:  語言有失規範 實在難稱經典  當前,伴隨著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流行文化在學校教育中也佔有一席之地,這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改革特別是教材改革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周杰倫《蝸牛》的歌詞,該不該被選入小學教材?
  • 日本天皇選皇后的條件,除了要求近親,還有這個難以啟齒的規定
    日本天皇選皇后的條件,除了要求近親,還有這個難以啟齒的規定雖然現在的日本天皇沒有什麼權利,但是他始終是日本人心目中的信仰,我們在看抗戰劇的時候,總會從日軍的口中聽到他們提到日本天皇,確實,那時候很多的日軍都不是為了國家在打仗,而是心裡有天皇才去打仗,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天皇就是神的後代
  • 郭沫若有一首詩,讀來非常拗口,通篇瘋言瘋語,卻多次被選入課本
    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的歷代詩人都沒有去追尋到底什麼是詩、什麼不是詩,而對詩的本質的疑問卻一直沒有停歇。如果說中國的古典詩詞的發展像一條長河,那麼新詩歌則是早上和黃昏的流雲。看慣了古典詩詞的中國人很難以接受新興起的新時代詩詞,這也使新詩在文學工作者中產生了不一樣的分歧與派別。
  • 背了這麼多年,居然白背了!一首名詩引發的熱議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本上,她發現《石灰吟》這首詩和記憶中有些不太一樣。 「背了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發現不是『粉身碎骨』,而是『粉骨碎身』,媽媽,這個發現是不是晚了點……」老師徐徐在朋友圈發圖,那些年我們一起背過的經典古詩詞,如今版本不一,難分對錯,不禁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
  • 史上最難的課文《好的故事》,大學生都看不懂,為何進小學教材
    「秀髮飄逸的語文老師一夜之間禿頭」;「備課雲裡霧裡,學生暈暈乎乎」;「文章難懂」……好多小學語文老師在社交帳號上說魯迅先生的散文《好的故事》不好教。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在其講座《語文老師要讀點魯迅》中,指出「《野草》是最文學、最難懂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主編們就把最難懂的文章放在了最新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上。
  • 韓紅《天路》以詩歌形式選入小學語文教材
    據《東方早報》報導,最新修訂的語文出版社版(下稱語文版)小學語文課本中,臺灣著名歌手周杰倫的勵志歌曲《蝸牛》有望被收錄進三年級的延伸閱讀,而大陸著名歌手韓紅演唱的《天路》則以詩歌的形式被選入二年級上冊第二課。  目前,語文版教材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寧夏等部分地區使用,共面向2000多萬名學生。
  • 免費好用的背詩神器,幼兒園到小學,背會5000首古詩不發愁
    一個是為了給安德魯午睡前多講幾個故事,一個是樂觀的覺得多折騰折騰一定會瘦的。基本每次到家,都是燻聽古詩的時間,我屁股還沒坐穩,安德魯的靈魂拷問就來了:「媽媽,為什麼就一行歸了,千門萬戶開什麼意思?」原本靠著燻聽還能偷個懶,我兒這突如其來的求知慾突然把刷手機時間變成了知識問答時間。這時你就會發現,現在小學必背的古詩實在太多了,為什麼60%我都沒聽過呢?幸好老母我會找外援,才得以在知識問答環節保持絕對的博學。
  • 小學必背英語單詞!孟老師為你整理好了!直接收藏列印背下來吧!
    歡迎走進孟老師講堂~#語文作文素材#今天孟老師為小朋友整理了小學必背的單詞!整理了好幾天呢,小朋友們抓緊時間背下來吧!單詞不分年級,越早背單詞長大後孩子詞彙量會積累地越多!孩子只有足夠的詞彙量,將來做英語題才會順風順水!有很多人都說背單詞啥用沒有,單詞背再多都沒有!這種言論真是太不負責任了!
  • 一年級語文,為什麼課本裡這首詩裡的字和以前不一樣?家長有迷惑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本裡編錄有一首《一望二三裡》的古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