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詩四萬首,只有一首入選小學課本,還被懷疑抄襲了鄭板橋

2020-12-22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既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白居易、李商隱,而是愛新覺羅·弘曆。沒錯,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雖然是滿族人,卻酷愛漢文化,他一生寫詩四萬多首,相當於《全唐詩》的總和,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憑一己之力就「完爆」了唐朝2200個詩人,什麼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在乾隆爺的驚人產量面前也都只能「自慚形穢」。

(乾隆皇帝劇照)

但是,乾隆皇帝的詩,雖然產量逆天,怎奈質量不行,筆耕不輟寫詩四萬首,論後世知名度卻不及慈禧太后的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沒錯,此名句乃慈禧老佛爺的原創。

那麼,乾隆皇帝的詩,真的連一首拿得出手的都沒有嗎?那倒也不是,還真有一首比較有名的,而且還被選入了小學課本。這首詩就是《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小學課本中的《飛雪》)

關於這首詩,背後還有一個有趣故事。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畢生最大的愛好就是旅遊和寫詩,如果能一邊旅遊一邊寫詩,那就最完美不過了。

一年冬天,乾隆皇帝攜嬪妃皇子以及群臣遊賞西湖美景,大家興頭正濃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只見雪花紛紛落下,頃刻間便銀裝素裹,天地同色,畫面美到令人窒息。

(乾隆皇帝像)

此情此景,乾隆皇帝又又又一次詩興大發,他情不自禁地張口吟誦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乾隆皇帝在眾人面前創作了三句爛詩,還半天憋不出第四句,那場面,要多尷尬有多尷尬。就在這時,紀曉嵐趕忙站出來解圍,他續詩道:「飛入蘆花都不見。」蘆花就是蘆葦的花,顏色潔白,姿態美麗,當漫天的飛雪落入蘆花叢中,可不就是融為一體,全都不見了嘛。妙,實在是妙!

(蘆花)

紀曉嵐真不愧為大文豪、大才子,他的這句續詩,堪稱神來之筆,不僅緩解了尷尬,還把乾隆皇帝的爛詩變成了難得一見的佳作,真真的是化腐朽為神奇了。

這個故事還有其他版本,主要區別在於續作之人是誰,除了說是紀曉嵐的,也有說是沈德潛的,《宰相劉羅鍋》裡則成了劉墉,《還珠格格》裡更是給杜撰成了紫薇。總之,不是乾隆皇帝自己。

讀到這裡,這首《飛雪》的含金量已經大打折扣了,畢竟連最重要的一句都不是乾隆皇帝自己寫的嘛。可是,繼續往下讀,你會發現還有更加跌破眼鏡的真相。

(鄭板橋)

清朝中期有個著名文人,名叫鄭板橋,他不僅擅長書畫,寫詩也是一把好手。他有一首代表作,叫《詠雪》,其詩曰: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這就尷尬了,人家「一片兩片三四片」,你就「一片一片又一片」,人家「五六七八九十片」,你就「兩片三片四五片」,人家都「千片萬片無數片」了,你還繼續「六片七片八九片」,人家最後來一句「飛入梅花總不見」收尾,你還把最關鍵的這句忘了,勞煩紀曉嵐照葫蘆畫瓢續上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

大家說說,這到底是「抄襲」呢?還是「致敬」呢?總之,打死我也不相信這是「巧合」。

不過,筆者倒也並非認定就是乾隆皇帝抄襲了鄭板橋,畢竟還有其他可能性,比如:這本來就是一首詩,第二版只不過是民間傳說的衍生物,說書先生編了上面那個西湖賞雪的故事,把原本不是乾隆皇帝寫的《飛雪》算到了乾隆皇帝頭上。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一種猜測罷了。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乾隆酷愛書法與寫詩,如何客觀評價呢?
    根據統計,乾隆一生作詩42613首,大致相當於2000餘名唐朝詩人創作詩歌數量,這個數量非常驚人。但是數量雖然巨大,可是沒有什麼好的詩句,與李白,杜甫,王之渙等相比,實在是沒有寫詩的天賦,作詩都沒有入門!乾隆的詩如:《除夕》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近成老人說,雲十幸能全。
  • 乾隆寫的詩到底多差勁?4萬首隻有1首被編入教科書,小學生都會背
    如果問誰是中國歷史上寫詩寫得最多的詩人,可能絕大多數人會回答是陸遊,因為陸遊一生當中寫了9000多首詩,在所有的中國詩人當中幾乎是冠絕一時的。不過也會有少部分人站起來反對陸遊才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因為有一個人比陸遊寫的詩多了幾倍,這個人就是清朝的乾隆。
  • 白居易這首冷門詩,意義深遠,是最應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首詩
    今天小赫赫就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一首倡導人們愛護動物的詩《鳥》。說到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唐朝中期與好朋友元稹共同倡導了改變唐詩詩風的文化運動——新樂府運動。
  • 南宋高僧的禪詩,被訛傳為王維所寫,曾入選小學課本,很多人會背
    你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的內容嗎?離開學校太久,大部分內容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學過《小貓種魚》、《小小的船》、《烏鴉喝水》,還有一首叫《畫》的小詩。這一首小詩上面沒有註明作者,後來翻了很多唐詩辭典也沒找到它的蹤跡。有人說它是王維提在畫作上的,也有人說它其實是南宋一個和尚寫的偈頌。
  • 李商隱的炫技之作,入選小學課本,不少老師卻不知如何給學生講解
    難懂畢竟蓋不住詩本身的光芒,也擋不住他的詩進入中、小學課本。《錦瑟》和一些無題詩進入課本,大家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雖然不好理解,這麼美的詩不讓孩子們接觸有惜可惜。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理解,基本上李商隱的詩也被安排在中學,可見教育專家們也是考慮到了難懂的問題的。可是在小學三年級課本上,卻有一首李商隱的炫技之作,這就讓不少老師為難,他們不知如何給小學生們講清楚。
  • 楊萬裡的這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短短4句美到讓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池》,便是楊萬裡此類風格作品中的一首佳作。並且它還年年入選小學課本,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楊萬裡便是運用了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化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圍自然景物的特徵與變化,表現了楊萬裡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到讓人心醉。
  • 不少經典古詩被刪,但周杰倫《蝸牛》卻穩穩地入選課本,憑什麼?
    從幼兒園開始背第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開始,到中學背了許久才會的《滕王閣序》、《嶽陽樓記》,有些文字就像刻在腦子裡了一樣,我們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來。正是因為古詩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所以我們對課本中經典古詩被刪總是不太能接受。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然而,在同一盛唐時代,也有一位人品極差的詩人寫了一首「近鄉情怯」詩歌入選課本,後成為流傳千年的經典!此人便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宋之問。或許初聽他的名字讓我們感到很陌生,但其實在宋之問那個初唐年代(李杜當時還沒有「光焰萬丈長」),他還是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才子。據史料《新唐書·宋之問傳》記載:「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人(今山西汾陽)。
  • 號稱後宮佳麗三千的乾隆,最愛的卻是他?
    電視劇裡的乾隆每天都沒什麼做,每天都是喝喝茶聊聊天,偶爾還下個江南調戲一下民間姑娘。憑一把扇子、一首詩就可以認一個閨女你們覺得呢?乾隆第一任皇后皇阿瑪曾在其死後把她死前乘坐的大船運到北京如果這還不算愛?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有這麼一首唐詩,全詩短短四句,有水平也有千古名句。這樣的詩,作者本應被我們大家記住。但是很多人在讀此詩時,都不願意提及作者。這是為何?在解開這個謎團之前,讓我們先品一品這首詩:《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前言: 在古代的時期裡,出現了很多的詩人,他們所塑造出來的詩句,總是會被我們現代人進行著學習,但是很多的句子都被現代人進行著惡搞,更是被人們隨意點去改編。
  • 鄭板橋最經典的一首詠雪詩,只有短短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山水畫
    那麼鄭板橋就是其中翹楚,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有韻味,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寫得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鄭板橋一首很有趣的詩《山中雪後》,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詠雪詩,整首詩儘管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是經典。
  • 乾隆真「爛詩大王」嗎?速度遠遜1天2000首岑某,實力絕對被低估
    乾隆皇帝,也真是頑主,不止是中國史上寫詩最多的人,還是古今中外寫詩最多的狂人。他是真風流,御事樂此不疲,「御詩」也震天動地,吃錯藥似的酷勁。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他的「御製詩」共四集,總數為34160餘首,就這個還是有收入集子的。這勞累程度,恐怕要比當今所有專職的自媒體從業者都勤奮。寫詩,真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 《挑山工》、《珍珠鳥》、《捅馬蜂窩》:為什麼能入選小學課本?
    時隔多年,小學時的這些課文依然記憶猶新,當我拿到這本馮驥才先生的新書《人生滋味》時,不由的想知道,書中的這些作品為什麼能入選小學課本?《挑山工》、《珍珠鳥》、《捅馬蜂窩》……這些都是馮驥才先生《人生滋味》中的散文。
  • 洋人筆下乾隆「冬裝照」,與教科書大相逕庭,網友:像東北老大爺
    在文壇上他也是一個「能寫」的詩人,所謂「能寫」就是單純的字面意思,乾隆能寫詩,且寫了很多,只是都不出眾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咱們這位乾隆大帝總計寫了四萬多首詩,然而真正稱得上良言佳句的卻是寥寥無幾。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卻記錄了他的一首詩,名《飛雪》。
  •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
    李商隱寫的千古名句,納入小學課本,老師卻不知道如何給學生講解李商隱作為情詩大王,單憑16首《無題》便足以徵服芳心,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到「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期間又有多少個字眼驚豔了歷史眼皮
  • 鄭板橋:夢醒揚州一酒瓢
    當然,這當中最有影響的,還屬東坡的表哥文與可。東坡對這位表哥十分敬重。不僅在於他的人品學識,還在於他高超的畫技。文與可最擅畫竹,「成竹在胸」的典故便來源於他。動筆之前,心中有物,這也是後世學習者的一大法則。不過,鄭板橋卻說:「成竹在胸,不若胸中無竹。」無招勝有招,這當然算是思想領域的一大突破。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是醜書嗎?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在他的家鄉興化,臨近護城河邊的要道口上,有一座建於宋朝的木橋,當地人都稱之為「板橋」,幼時的他常在橋上玩耍駐足,古板橋於他而言,是深刻的童年回憶。
  • 兩首入選小學課本之作,初讀時說不上哪好,再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雖然不能說哪裡好,但是讀了之後總有同樣的感覺,或讓我們為詩中情潸然淚下,或讓我們為詩之美嫣然一笑,這樣的詩,無論是意境、格律還是用典,也許都不能說是經典,但是這些真摯的感情現在還在流傳著。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兩首詩,一個是宋代詩人楊萬裡的《宿新市徐公店二首》,一個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兩首都是入選小學教科書的作品,第一次讀的時候不知道哪個好,我想再看一次的話一定會笑的。1.《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