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千古絕唱,開頭美到尾,開篇小序驚豔絕倫,結尾催人淚下

2020-12-23 納蘭唐兒

蘇軾一首千古絕唱,開頭美到尾,開篇小序驚豔絕倫,結尾催人淚下

蘇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全能天才。「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人物」,他開了豪放詞先河,大手筆大寫意,一瀉千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婉約詞也直抵人心,閱後潸然淚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給小妾王朝雲的情詩,即便是耄耋之年的人讀了亦能怦然心動。他的散文、書、畫等方面亦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

他不但對文學深情,對深愛的每個女子深情,對兄弟也很深情。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他很經典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詞如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作者對胞弟子由的無限思念。

蘇軾因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他與弟弟子由一塊長大,情深似海,所以要求調任到離子由較近的地方為官。1074年,蘇軾到密州上任太守,但因種種原因,未能見到弟弟。

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作者獨自一人喝酒賞月,於是更加思念七年未見的子由,乘著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開頭的小序已交代了時間,以及寫這首詞的緣由。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月意象的內涵很豐富,最具代表的是思念。一輪明月掛在天上,月圓人不圓,更令作者思念如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好像是在追溯明月、宇宙的起源,其實是作者太孤獨太寂寞,無處可傾訴,訴衷情,只好與月亮說話,這也是他的豪放之處。

起句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都是即興遣懷之作。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作者想像天宮很美,但不曉得從起源至今,天宮有多少個世紀了?之所以這麼問,是作者嚮往天上人間,打算上去。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擔心天上宮殿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

其實這裡是暗指作者留戀朝廷,想回去,但又擔心不受重用,遭排擠和打壓,心裡很矛盾。

「瓊樓玉宇」出自《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

「不勝寒」也是出自典故《明皇雜錄》。

天宮雖然富麗堂皇,氣象非凡,但那裡寒氣逼人,不可久居。說明作者留戀人間。

作者喝酒吟詩作賦,醉了之後又起舞自怡自樂,影子隨形而變化。此情此景美得讓人懷疑不像是在人間。

下片寫懷人,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感嘆人生無常。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裡寫月亮在移動。月光轉過紅色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床上失眠的作者。

作者與弟弟從小未分離過,如今七年未見,甚是思念。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他倆的詩詞文集,鴻雁傳書內容則佔了一半。作者幾乎每到一個地方上任都會給子由贈詩,晚年被貶謫時更甚,子由也常回信和詩。

僅以「子由」為題的詩詞,都已超過100首。如《示子由》、《別子由》、《和子由詩》等。兄弟之情確實如磐石。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反問句。明月您不會有什麼怨恨吧?為何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寫法獨特新穎,以樂景來襯託哀愁更加重思念之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寫出了自然現象以及人生的常態,最後上升到哲理,強化了主題,意境深邃曠遠,韻味無窮。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活下去,即使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這是作者的強烈願望,也是對天下人的祈福!

此句化用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對仗工整,意境遼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最後二句是神來之筆,畫龍點睛,深化主題,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句。

《溪漁隱叢話》寫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我亦認可。

蘇軾兄弟倆的感情深到何種地步?舉2個例子就明白了。

1079年,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蘇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反而牽連被貶為監筠州鹽酒稅,五年不得升調。患難見真情,別人紛紛躲避還來不及呢!

《孔氏談苑》記載,蘇軾與送飯的長子約定:如風聲不妙,便送來一條魚。一日,長子出城辦事,託人送飯忘了交代。那人好意送了幾條燻魚。蘇軾一見,傷懷欲絕,自己死定了。於是寫下兩首絕命詩託人帶給子由,其中一首最後二句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令無數讀者動容並淚下。足以說明兄弟倆的感情深如太平洋。

《宋史·蘇轍傳》中記載:「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評價極高。從古至今,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大家最熟悉的《七步》詩,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必須做出一首詩,否則,人頭落地。

如果人與人之間儘是刀光劍影,豈不是讓人對人生感到悲哀與絕望?幸虧並非人人如此。蘇軾和子由給予人溫暖,以希望,讓我們在涼薄的人世間,看見一抹春天的綠意!

2020/4/30 星期四 完稿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並署我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蘇軾的一首蝶戀花,開篇就勾人心弦,尾句更寓意深遠
    蘇軾中了進士後,本以為能夠大展宏圖,誰知剛入仕不久,就遇到很多麻煩。於是他自請外任,便離開京城來到杭州。在杭州的那段時間,蘇軾暫時忘記了很多煩心事,也打算從此以後就在這人間天堂安家過日子。可是不久後,一紙調令就把他打發到密州。
  • 李清照的一剪梅,暗喻開頭,深情結尾,驚豔了後世919年
    再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突破了時間的局限和空間的阻隔,雖然天各一方,卻精神相通。也許是一種傳承,也許是大文豪們都有這種相似的情感,南宋的一位女才子創作的一首詞也是異曲同工。下面介紹李清照的一剪梅,暗喻開頭,深情結尾,驚豔了後世919年。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歸根結底,主要還是由於蘇軾在官場上性子太耿直。但即使如此,蘇軾仍然保持著1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一點從他的作品中就並不難發現: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 一天一篇文言文:蘇軾《赤壁賦》
    (1)(2019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1)(2018·全國卷Ⅱ)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 一天一首古詩詞:《蝶戀花》蘇軾
    當年暮春,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於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係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惹人喜歡,也得到了後世士大夫們的廣泛喜愛,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士大夫和平民都喜愛的恐怕就不行了,能夠做到這些的,恐怕唯有那個苦中能夠作樂且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李煜被毒殺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的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其亡國後寫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後慘被毒殺。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為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詞意圖根據這首詞的小序「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可知:這是蘇軾唱和章質夫楊花詞的一首詞作。其次就是了解一下,什麼事「次韻」,因為這首詞作的小序中寫道「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至今無人超越
    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跟宰相王安石不和,被貶。蘇軾獨木難支,加上他也批判了王安石的變法,熙寧四年(1071年)被貶為杭州通判。貶就貶吧,好好再幹總有捲土重來的時候,結果剛做出點政績卻爆發了烏臺詩案。起因是蘇軾給神宗寫了封《湖州謝表》,由於詩人的身份,難免帶點個人色彩。結果就被新派一些人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一頂大罪的帽子就此扣下。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在這首詞中,李煜撫今追昔,可以說將自己的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全詞如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可偏偏這麼美的一闕詞卻斷送了李煜的性命,也斬斷了他還未全部施展的才華。整首詞中最讓人驚豔的就是末尾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千百年來,它引起了無數人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被人們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 蘇軾最落寞的一首詞,開頭7個字,便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說起蘇軾的詞,很多人都會隨口吟出他的驚世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英雄人物」,這是他豪放詞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首句。這首詞是在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抒發了作者宏偉的政治抱負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後面還被選入小學課本詩人筆下的悲歡離合總是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情感是互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詩句,當再一次讀起時,是否還有著情感的波動呢?詩人蘇軾的一生是坎坷的,為官多年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盲目順從他人,他才華橫溢,內心寬廣,精神高遠,他也遭受過別人不理解的坎坷痛苦和失意潦倒。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出人頭地」這個詞兒也就是這麼來的,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接下來就是為官了,但是蘇軾的為官之路卻是充滿了坎坷,飽含辛酸。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幾句卻催人淚下,成就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便是其亡國後所寫的那篇《虞美人》,讓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終慘被毒死。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蘇軾為悼念恩師,特為其作詞一首,末尾一句竟驚豔世人
    即使到了現在,平山堂可以說依然有著歐陽修的烙印。再次來到這個地方,蘇軾難免想到已經故去的恩師。心中一時有些感傷。這一年,歐陽修已故去八年。舊地重遊,睹物思人,蘇軾一想到,曾經在恩師的栽培扶持下,自己是何等地意氣風發。再看眼下呢,仕途不順,屢屢被貶,是何等地艱難。百感交集之下,蘇軾做下一首詞,也就是這首《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每個大悲劇下面,都涵蓋著無數個小悲劇,歷朝歷代的帝王都無法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比如安史之亂,空前絕後的悲劇不僅廢掉了李隆基,就連楊玉環也葬身於其中,很多文人志士對此感慨頗深,創作出一首首詩詞流傳至今。
  • 蘇軾用散文句法寫成的一首送別宋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在我們所接觸到的宋詞當中可以看出。蘇軾所運用到的詞牌名是非常之多的。什麼江城子什麼念奴嬌,什麼西江夢什麼減字木蘭花,什麼卜算子、水調歌頭等等,都有非常精彩的宋詞問世。今天我們所分享的蘇軾這首精彩的宋詞,乃是蘇軾用散文句法寫就的一首精美作品。當年的時候我們讀王勃的《滕王閣序》,最喜歡的就是「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 蘇東坡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念是千古絕唱,倒過來念仍是千古絕唱
    那是在熙寧初年(1071年),蘇軾看到老友王安石在擔任宰相以後,為了推行新法而任用了一些小人,並且有時候也沒有考慮到老百姓的實際情況,於是他就寫文章對這種現象提出了批評,隨後就被「群起而攻之」,不久就從京城被貶到了杭州擔任通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