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千古絕唱,開頭美到尾,開篇小序驚豔絕倫,結尾催人淚下
蘇軾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全能天才。「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人物」,他開了豪放詞先河,大手筆大寫意,一瀉千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婉約詞也直抵人心,閱後潸然淚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給小妾王朝雲的情詩,即便是耄耋之年的人讀了亦能怦然心動。他的散文、書、畫等方面亦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
他不但對文學深情,對深愛的每個女子深情,對兄弟也很深情。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他很經典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詞如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作者對胞弟子由的無限思念。
蘇軾因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他與弟弟子由一塊長大,情深似海,所以要求調任到離子由較近的地方為官。1074年,蘇軾到密州上任太守,但因種種原因,未能見到弟弟。
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作者獨自一人喝酒賞月,於是更加思念七年未見的子由,乘著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開頭的小序已交代了時間,以及寫這首詞的緣由。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月意象的內涵很豐富,最具代表的是思念。一輪明月掛在天上,月圓人不圓,更令作者思念如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好像是在追溯明月、宇宙的起源,其實是作者太孤獨太寂寞,無處可傾訴,訴衷情,只好與月亮說話,這也是他的豪放之處。
起句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都是即興遣懷之作。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作者想像天宮很美,但不曉得從起源至今,天宮有多少個世紀了?之所以這麼問,是作者嚮往天上人間,打算上去。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擔心天上宮殿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
其實這裡是暗指作者留戀朝廷,想回去,但又擔心不受重用,遭排擠和打壓,心裡很矛盾。
「瓊樓玉宇」出自《大業拾遺記》:「瞿乾祐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
「不勝寒」也是出自典故《明皇雜錄》。
天宮雖然富麗堂皇,氣象非凡,但那裡寒氣逼人,不可久居。說明作者留戀人間。
作者喝酒吟詩作賦,醉了之後又起舞自怡自樂,影子隨形而變化。此情此景美得讓人懷疑不像是在人間。
下片寫懷人,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感嘆人生無常。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裡寫月亮在移動。月光轉過紅色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床上失眠的作者。
作者與弟弟從小未分離過,如今七年未見,甚是思念。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他倆的詩詞文集,鴻雁傳書內容則佔了一半。作者幾乎每到一個地方上任都會給子由贈詩,晚年被貶謫時更甚,子由也常回信和詩。
僅以「子由」為題的詩詞,都已超過100首。如《示子由》、《別子由》、《和子由詩》等。兄弟之情確實如磐石。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反問句。明月您不會有什麼怨恨吧?為何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寫法獨特新穎,以樂景來襯託哀愁更加重思念之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寫出了自然現象以及人生的常態,最後上升到哲理,強化了主題,意境深邃曠遠,韻味無窮。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活下去,即使相隔千裡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這是作者的強烈願望,也是對天下人的祈福!
此句化用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對仗工整,意境遼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最後二句是神來之筆,畫龍點睛,深化主題,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句。
《溪漁隱叢話》寫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我亦認可。
蘇軾兄弟倆的感情深到何種地步?舉2個例子就明白了。
1079年,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蘇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反而牽連被貶為監筠州鹽酒稅,五年不得升調。患難見真情,別人紛紛躲避還來不及呢!
《孔氏談苑》記載,蘇軾與送飯的長子約定:如風聲不妙,便送來一條魚。一日,長子出城辦事,託人送飯忘了交代。那人好意送了幾條燻魚。蘇軾一見,傷懷欲絕,自己死定了。於是寫下兩首絕命詩託人帶給子由,其中一首最後二句是:「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令無數讀者動容並淚下。足以說明兄弟倆的感情深如太平洋。
《宋史·蘇轍傳》中記載:「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這評價極高。從古至今,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大家最熟悉的《七步》詩,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必須做出一首詩,否則,人頭落地。
如果人與人之間儘是刀光劍影,豈不是讓人對人生感到悲哀與絕望?幸虧並非人人如此。蘇軾和子由給予人溫暖,以希望,讓我們在涼薄的人世間,看見一抹春天的綠意!
2020/4/30 星期四 完稿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並署我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