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在「響噹噹」之前,筆者沒有加領域,似乎不太符合我說話嚴謹的風格,這是因為確實不知該怎麼加。
季老身上的頭銜實在太多,精通的領域也太多,語言學、文學、國學、佛法、史學、教育學他都懂,所以有人給他安了一個頭銜叫:東方學大師。可是這樣說,其實也不能完全涵蓋其所學,季老精通漢語、梵語、阿拉伯語、法語、俄語等12種語言。更令人佩服的是,就連原始印歐人的吐火羅語他也會,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而其影響力,顯然也不只限於東方,他是我們國寶級的大師。
季老的「大師煉成」之路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從小就很優秀,高中畢業同時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最後選擇了清華。此後,他筆耕不輟,翻譯外國小說,研究比較文學,研究佛法,有興趣的他都去學。有了學術的滋養,季老似乎一直不顯老,其求學精力之盛令人羨慕。1980年大詩人臧克家與季老再次相逢時,曾提筆贈了季老這樣一首詩:
年年各自奔長途,把手欣逢驚與呼!樸素衣裳常在眼,遍尋黑髮一根無。
是的,印象中的季老幾乎沒有西裝革履的時候,永遠是一身樸素的衣服,真正牛的人是不需要衣服來裝飾的。遺憾的是臧克家先生這首詩,季老沒寫唱和之作。不好愛好詩詞的朋友,其實都很想知道,精通12國語言,在語言文字上很有天賦的季老,寫起詩來是什麼水平。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季老的詠泰山詩,一首詩見大師的真水平:
詠泰山詩,在古代是很多的,最有名的是杜甫的《望嶽》,其中的千古名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令人讚嘆。季老這首詩是仿古四言詩,其中的多句內容都有仿前人作品,妙處在於將它們完美地融合進自己的詩裡。客觀地說,這首詩是無法與古代先賢的作品相媲美的,畢竟詩中存在格律不完美的問題。但作為現代人寫的古體詩,能達到這種水準已經是不易,不愧為國寶級文人。
全詩通篇大氣磅,很值得一讀。筆者把每4句為一小節,細細和大家品位一下。首句下筆就很有氣勢,用「岱宗」比用「岱山」之類的,要有層次得多。而神州和九天,也把泰山象徵化,泰山對於中華文化是有象徵意義的,泰山安則世皆安泰,這一點是它與其它山不一樣的地方。
接下來的第二小節,則寫出了泰山的氣象萬千,化用了杜甫的名句「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第3節,因為是四言詩,所以把杜甫的「齊魯青未了」仿成了「齊青未了」,配合前後兩句,相得益彰。接下來的兩節,突出的是一個「新顏」,將古詩今用,賦寫新氣象。
第6節,「暮春三月,雜花滿山。十月深秋,層林紅染」,寫的是兩個季節下泰山的不同風景。最後落筆的兩句,也一樣是大氣磅礴,「屹立東方,億萬斯年」,加上時間的跨度才顯氣勢。
縱觀這首4言詩,寫得確實是很有水平的。從遣詞到意境,都是現代人所寫古體詩中的精品。這首詩是94歲高齡的季老在病榻前所寫,季老是山東人,為泰山寫詩是他的心願。此詩問世後,也被不少書法名家書寫。季老一生詩作不多,相比之下其散文的水平其實是更高的,大家若是有興趣,可以找來讀一讀。這首詩大家覺得如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