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Big Hero 6(超能陸戰隊)》終於上映並幾天票房破億。除了擔心孩子不明白中文片名「陸」=6的冷梗以外,很多家長也在懷疑3D電影會對孩子的眼睛不好。那麼3D對眼睛有不良影響麼?
所謂3D視覺,其實說的是人視覺中深度感知(Depth perception)的部分。人和動物的視覺感知系統包括亮度、色彩、速度等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深度,了解物體和自己的距離遠近。這可以更準確的獲取食物、規避危險,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這種視覺能力是在寶寶8個月左右就發育完成的。
關於3D視覺有個有趣的問題:只有一隻眼的人能不能看出3D感?如果是說的3D電影,那答案是不能,不過日常生活中,他們一樣有3D視覺。大腦是通過很多因素共同判斷物體的遠近的,單眼也可以提供很多線索,包括物體大小、速度差、透視關係等等。所以一隻眼的人有3D視覺。
但通過兩眼視覺差可以更好的判斷物體的距離感。例如草食動物眼睛大都是長在兩側,各看一邊視角不重疊,犧牲深度視覺獲取了接近360度的視角,可以更容易發現捕食者。而獅虎豹這類的肉食捕食者兩眼都在前方,犧牲了視角但有更好的距離感,這樣才不怕跳起來撲空。
為了儘早發現敵人,草食動物犧牲了雙眼深度視覺。
人和肉食捕食者動物的眼睛布局類似,很大程度上會依靠兩隻眼睛看同一物體時的視角差來判定物體的距離,從而帶來「3D」感。上面這些其實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人兩眼本來看到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3D電影技術的核心只是把以前電影缺失的深度視覺信息彌補上而已,而不是一種破壞。換句話說,3D本身才是最自然的效果。
單眼和雙眼3D視覺效果在電影裡都有應用。寫影評最煩3D這個詞,就是因為這其實代表著兩種電影技術:基於單眼視覺的3D建模動畫/特效,和基於雙眼3D視覺的立體電影。前者從《星球大戰》年代就開始被電影行業使用,到《玩具總動員》開始逐漸統治了電影動畫;而後者雖然發展很久,但直到《阿凡達》才開始成為新的潮流。
3D立體電影相關技術種類不少,目前常用的包括:分色、分時、偏振、分屏等等。是否要會損傷眼睛需要區隔開看,不同的技術使用場景不一樣,可能造成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紅藍之類的分色技術是3D中最早使用,也是最粗糙問題最多的一種。分色技術會導致原片的色彩丟失嚴重,加上每個人對色彩的辨識能力不同,眼鏡和影片的分色方法也可能不同。這些問題加在一起,導致分色技術的3D影片經常出現重影模糊等問題,看起來立體效果很差,而且也容易出現視覺疲勞。
紅藍3D圖片。
分時3D是很多3D電視採用的技術,交替播放給左眼和右眼看的不同圖像,而眼鏡則配合著關閉開啟。當然如果你能做到一秒幾十次的交替眨左右眼,就不用買眼鏡了。雖然這種技術比紅藍好很多,但是因為是兩種畫面交替出現,如果頻率不夠高,或者對於一些比較敏感的人,這種技術看起來就很「閃爍」。
上面兩種技術的問題還在於亮度不夠,眼鏡會阻隔掉一大半光線,因此圖像可能會過暗,眼睛會更容易疲勞。
電影院現在主要使用的則是偏振光技術,雖然偏振光眼鏡也是阻隔掉一半的光線,但因為會兩個電影放映機,相當於兩倍亮度了,因此亮度好很多,同時不會有閃爍、重影等問題。
雙放映機偏振光電影原理。
最後一種是新興的頭戴3D播放設備,類似於SONY HMZ或者最近大紅的Oculus,這類設備相當於直接給左右眼配一個不同的屏幕來看,從效果和眼睛舒適程度上面來看,是最佳的一種解決方案。當然,你如果長時間使用,需要有一個堅強的脖子或者靠枕來支持一下。
GOOGLE推出的史上最廉價的頭戴3D播放系統,用2個鏡片加上披薩盒就搞定了。具體可以回復「動手」來了解
所以電影院用的偏光3D技術相對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那為什麼還有一些新聞調查說人看完了3D電影會頭暈,而且視力會比看2D電影下降呢?問題的答案來自幾方面:
1,每個人的視覺系統不一樣,不同的人會對不同的情況產生不適感,比如看3D,甚至帶上眼鏡就難受,但是這部分人相對很少;
2,一小部分人本身有類似幽閉恐懼症的問題,3D電影帶上眼鏡之後,會加重這種問題;
3,看太激烈真實的3D電影,比如第一視角飛行上躥下跳的,當視覺神經告訴你在做各種運動,但身體卻沒有感知到相應的加速度,這種違和感會引發人體不適,這和暈車是類似的;
眼睛看多了這種3D效果,身體卻完全感受不到在甩來甩去,就會暈。
4,片子質量太差,比如一些國產粗製濫造的偽3D電影,對於場景距離感把握很差,做出來的效果把你眼睛噁心的想吐。
但這和大家擔心的傷眼之類的基本上沒什麼關係。比如說3D電影左右眼看到的圖像不一樣所以容易疲勞這種話的專家,請把本文前1/3部分讀一遍。如果要看到一樣的東西,人幹嘛長倆眼呢?
還有一種顧慮是因為3D電影的視角和焦距是不斷變化的,這就需要眼睛被動的不斷切換焦距來配合,時間久了就會傷眼。話說的似乎在理,但人眼不就是用來這樣做的麼,倆小時不切換焦距才奇怪啊。被動也是很正常的,比如在現場球賽,眼睛要被動跟著球員跑,焦距變化的幅度和頻率比看電影更強。
切換焦距太久太多可能更容易疲勞一些,但這和傷害差很遠。否則大家就都不要去現場看比賽老實在家看2D電視就好了。我們看3D電影一次一兩個小時,一個月也就看1-2次,對於眼睛來說是很正常的使用,這和看書看電視沒什麼區別,認真看兩小時書然後測視力,一樣下降。但這種下降過一會兒就恢復了,假如每次看完3D電影視力都下降個零點幾,電影從業者入行半年就成盲人了。
如果要對眼睛造成永久傷害,需要是兩種情況:短時間高強度的損傷,或者少量但長時間。前者比如說是外傷、直視太陽、在海邊或雪地被反射陽光傷害。後者則類似長期不注意愛護用眼,在昏暗燈光下看書。而對於3D電影來說,這是一種又沒有強烈傷害又不會長時間的娛樂,不需要太過擔心。
我們的結論
1,不需要給3D電影扣上一個「傷眼」的帽子,本質上它只是把電影本該有的深度視覺元素給彌補上了;
2,不同的3D技術情況不一樣,有些會清晰度會下降,有些會偏暗,有些可能閃爍,但電影院用的雙放映機偏光技術,在3D技術中是對眼睛最友好的一種;
3,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的確有些人會進電影院就不舒服,有些看3D會頭暈,這個自己掌控;
4,看粗製濫造的3D爛片會讓眼睛不舒服,但更大的傷害在心理和錢包層面,最好選擇一些3D的確更好看的片子才看3D版;
5,太過刺激和動作感太強會讓人有類似暈車的不適感,這和暈車一樣也因人而異,因此帶孩子儘量不要看這種;
6,看太久任何東西都會造成視覺疲勞,3D的確可能會比2D看起來更累,就例如近距離看球賽現場和在家躺著看電視直播,但這種疲勞是臨時性的,休息一下就好,不需要有任何擔心;
7,對於電影來說,看什麼,比怎麼看要重要的多。看2D的豬豬俠豔舞或者紅太狼飛鍋,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看3D的《超級陸戰隊》或者《冰雪奇緣》
最後放上《超能陸戰隊》的預告片,這部電影在國外的評級多為PG,G,6等級別,有一些打鬥、死亡等因素,我們綜合建議國內5歲以上的兒童觀看,同時請注意家長做一下解說和心理輔導。
更多關於兒童視力的文章,可以發「視力」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圖片/視頻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