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只發原創文章,歡迎關注。
最近,口碑爆棚的《瘋狂動物城》剛下線,迪士尼經典動畫片《奇幻森林》又開始撩撥父母們的神經了;據說過不久還會有《海底總動員2》、暢銷遊戲銀幕版《憤怒的小鳥》 陸續上映。面對一大波正在靠近的優質動畫大片(有不少還是3D的),做父母的又該糾結了:到底能不能帶孩子去電影院啊?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看電影?
家長們「糾結」的其實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去電影院看電影會不會傷眼睛,特別是3D電影;二是影院音響聲音大,會不會傷耳朵;三是孩子能不能坐得住。
今天我們就來分別聊聊這三個問題。
沒有證據表明看電影會對眼睛造成永久傷害(包括3D電影),但可能引發頭暈、噁心、眼澀等不適,不建議兒童長時間觀影。
關於3D電影是否傷眼睛,坊間有各種說法,存在較大爭議。常爸查閱資料發現,雖然眾說紛紜,但醫學界比較權威的說法認為,3D電影不會對眼睛和視覺系統帶來長期損傷,但會引發短期不適,特別是對於兒童和青少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視力科學系教授Martin Banks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主持「3D影像對視覺的影響」的研究項目。他曾在科學雜誌New Scientist上就「3D電影和遊戲是否對兒童有害」的問題專門撰文。
文章解釋了3D電影影響視覺系統的原理,即「輻輳和調節的衝突」(下面解釋了3D電影和原理,比較枯燥,不願意較真的可以跳過)。
所謂「輻輳」(vergence),就是我們看一個物體時,眼部肌肉會根據物體遠近進行調節,從而使我們的兩隻眼睛看到的物體是「一個」而不是「兩個」的能力;而「調節」(accommodation),是指眼睛根據物體遠近自動對焦,從而使物體影像清晰地落在視網膜上的能力。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鬆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因此,不同於日常用眼,在看3D電影時,輻輳和調節過程針對的是兩個不同的距離,這使得大腦視覺神經在信息處理時會產生衝突,從而產生頭暈、噁心等不適現象。
Martin Banks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上述這種「輻輳和調節的衝突」會對人的視覺系統帶來長期損害;看3D電影產生的不適感一般會在電影結束不久後消失。
他同時也指出,這種3D電影引發的不適感,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表現的比成年人更強烈。
與此同時,美國眼科學會(AAO)也就此問題專門刊文認為,目前尚沒有確切的研究表明,3D電影會從給健康兒童的眼睛、視覺功能和發育帶來損害或不良影響;兒童的立體視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會用到,這種能力大體上在3歲左右發育完成。
Martin Banks, Is it harmful for children to watch 3D movies and games?New Scientist, (2014)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6624-is-it-harmful-for-children-to-watch-3d-movies-and-games/#.VHxogve0N8E
Are 3-D Movies Bad for Your Eyes?
http://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3-d-movies-glasses
儘管如此,由於人的視覺系統自嬰兒出生到青少年時期,一直在持續發育過程中,出于謹慎的考慮,不少國家還是明文禁止兒童觀看3D電影。法國食物、環保與職業健康和安全署(ANSES)即規定,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並建議13歲以下青少年減少3D影像技術的使用;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也規定禁止6歲以下兒童使用3D眼鏡觀看立體電影。
值得注意的是,Martin Banks雖然在論文中並不支持這種規定,但也認為,「健康風險總是伴隨著新技術而出現,我們對其負面影響持謹慎態度是正確的,我們可能並不完全了解3D技術給各年齡段的人帶來的影響。」
那麼,普通的2D電影對孩子的眼睛安全嗎?
美國眼科學會也同樣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電視、電影、視頻遊戲會損傷兒童的眼睛和視覺系統;但是,當眼睛過於集中於某項事物的時候,如看電影、電視時,眨眼頻率會顯著降低,長時間如此可能會造成眼乾、眼澀等不適症狀,不建議兒童長時間觀看電視或電影。
http://www.aao.org/eye-health/ask-ophthalmologist-q/eye-pain-watching-tv-computer-playing-video-games
http://www.aao.org/eye-health/ask-ophthalmologist-q/child-not-blinking-while-watching-tv
研究發現,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噪聲過大,會給內耳神經纖維或者耳蝸的毛細胞造成損傷,從而導致「噪聲性聽力損失」。
而這裡的「噪聲過大」包含兩個因素,一是噪聲的分貝,二是暴露於噪聲的時間。噪聲越大,給聽力造成損失所需要的時間越短。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曾發布一份噪音強度和暴露時間對照表:90分貝狀態下,超過2小時將損傷聽力;100分貝狀態下,超過15分鐘將損傷聽力;105分貝狀態下,超過5分鐘將損傷聽力;而達到120分貝時,超過9秒就將損傷聽力。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孩子一次性的處於過大的噪聲中,會出現暫時性的聽力損傷,伴隨著耳鳴等現象,這種暫時性聽力損傷通過及時休息可以恢復;而如果持續頻繁地暴露在噪聲中,永久性的聽力損傷就會形成,這種損傷將不能通過藥物或手術康復。
那麼影院的分貝是多少呢?NIOSH發布的對照表顯示,校園咖啡館內是85分貝,摩託車駕駛是100分貝,搖滾樂隊音樂會現場是110分貝。有數據統計,我國電影院的聲效在80-100分貝之間,某些動作大片的聲效可以達到120分貝。
如此看來,一場90分鐘的電影,如果其中100分貝的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或者120分貝的持續時間超過9秒,就有可能對孩子的聽力產生損害。而如果經常帶孩子去電影院看電影,孩子頻繁暴露在噪聲中,則會有永久性聽力損傷的風險。
CDC/NIOSH. Noise and Hearing Loss Prevention. Cincinnati, OH: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8.
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Bethesda, MD: April 2007. NIH Pub No. 97-4233.
http://www.cdc.gov/healthyschools/noise/signs.htm
美國兒科護士Helen Fowler Neville曾根據她的經驗就0-6歲兒童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做了一個概括和總結:
2歲:獨自一人可以花30-60秒鐘時間做一件事;在父母積極鼓勵下,注意力可能會延長至2-3分鐘。
3歲:如果是一個有趣和簡單的活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獨自玩3-8分鐘。
4歲:獨自一人做單一活動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可能達到7-8分鐘;如果是一種從來沒有玩過的有趣的活動,注意力時間有時可以多至15分鐘;和同伴一起玩耍時,能夠不間斷地玩5-10分鐘。
5歲:對於感興趣的單一活動,注意力可達到10-15分鐘。和同伴一起玩時,他們可以不間斷地一起玩10-25分鐘。
6歲:獨自玩感興趣的遊戲的專注時間達到30分鐘。
她認為,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以及皮膚無時無刻不在檢查著身邊的環境是否安全,所以這種注意力分散的現象是一種本能,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如此。沒有經歷過紀律訓練的6歲以下兒童,注意力持續時間往往與他對當前活動是否感興趣直接相關。
按照這個標準,要求6歲以下的孩子穩穩地坐著看完一場90分鐘的電影,還是太難為他們了。所以父母們在決定帶孩子去影院之前,一是要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影片,二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安撫和穩住孩子。除卻孩子情緒不佳的因素,擾亂影院秩序和其他人的觀影體驗終究也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Helen Fowler Neville,Is this a Phase?Child Development & Parent Strategies, Birth to 6 Years,2007,ISBN: 1884734642
1、目前沒有證據表明2D或者3D電影會影響孩子的視力,但觀影會給孩子帶來頭暈、噁心或者眼睛的不適。已經有國家出于謹慎的態度,明文禁止6歲以下的孩子觀看3D影片。
2、影院的聲效分貝很可能達到損傷聽力的臨界值。如果帶孩子去影院,最好提前了解影片劇情的激烈程度以及聲音分貝情況;不要頻繁帶孩子去影院,有可能產生永久性聽力損傷的風險。
3、6歲以下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還遠遠達不到一場電影的長度,如果想帶孩子去影院,還應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影片,並做好安撫,可中途退場作適當休息。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不要帶6歲以下的孩子去電影院看電影(無論是2D還是3D)。不妨等DVD出品後,在家裡和孩子一起觀看,既不用擔心音量對聽力造成傷害,又可以在中間暫停讓眼睛休息一下,還不用擔心孩子中途吵鬧影響別人,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實在沒必要去湊那個熱鬧,搞得大人小孩都筋疲力盡,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有負面影響,何苦呢?
關於常青藤爸爸
常青藤爸爸,是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的公眾號,旨在分享高質量的育兒知識和教育資源。
關注公眾號後:
回復「初心」,可以了解「為什麼我辭掉百萬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回復「智商」,可以了解「提高幼兒智商最有效的辦法」
回復「繪本」,可以看看「耶魯奶爸推薦的適合1~3 歲幼兒的中文繪本」
回復「自控力」,可以了解「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
回復「英語啟蒙」,可以了解「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系列」
回復「英文繪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繪本書單(幼兒啟蒙第一輯) & 耶魯奶爸精心研發的英文親子閱讀助手APP和繪本音樂」
回復「團購」,看最新一期繪本團購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