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豬回憶錄》:非洲大陸的動物寓言|書評

2021-02-16 新京報書評周刊

《豪豬回憶錄》是剛果(布)裔法國作家阿蘭·馬邦庫的第三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他將豪豬的故事設置成虛構作家的遺作,從而讓這兩部作品形成了一種互文和呼應。

阿蘭·馬邦庫,2006年獲得法國雷諾多文學獎。馬邦庫出生在剛果(布)第二大城市黑角,二十二歲時赴法國求學,現旅居美國,是一名多產的作家、詩人和記者,從199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開始,已經出版了包括十二部小說、七部詩集、九部隨筆在內的三十多部作品。他同時也從事翻譯,把自己喜歡的美國文學作品介紹給法國讀者,曾將奈及利亞裔美國少年天才作家烏佐丁瑪·伊維拉(Uzodinma Iweala)的暢銷小說《無境之獸》翻譯成法語。

版本:互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20年11月

這部小說的敘事者是一隻非洲豪豬,但它可不是一隻平平無奇的叢林野獸!白天它在叢林裡和夥伴們撒歡,晚上它的另一個身份才暴露出來:它是黑人男孩奇邦迪的附體。

  

根據當地的某種神秘風俗,在男孩長到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讓他喝下了一種叫做「瑪雅樊比」的神奇藥水,隨之他便釋放出另一個自我,並將靈魂轉移到這隻豪豬身上,使它成為了「邪惡附體」。附體與主人是異體同心的關係,前者需要按照主人的意願行事。但與慷慨行善、性情平和的「和平附體」不一樣的是,「邪惡附體」作惡多端,是主人發洩私憤,滿足個人慾望的工具。

  

成為附體之後,這隻勇敢快活的豪豬離開了自己的種群,儘管有時候它並不情願,卻不得不聽從主人的命令,用身上尖銳的硬刺殺害一個又一個人類。隨著殺戮帶來的快感,主人奇邦迪越來越喪心病狂,可憐的豪豬不禁為主人的安危而心生憂慮,也為自己的命運而擔憂——因為,按照附體法則,主人若有不測,附體也便同時死亡。然而,奇怪的是,最後當奇邦迪咎由自取被雙胞胎殺害時,豪豬卻活了下來。逃脫後的豪豬向一棵猴麵包樹傾吐了自己的秘密,整部小說就是豪豬以獨白的口吻,以猴麵包樹為說話對象,講述了自己的命運是如何與一個人類緊緊連接在一起,它又是如何執行各種千奇百怪的「吃人」任務的。由於成為了「邪惡附體」之後,豪豬不僅能聽懂人話,還具有了像人一樣識字閱讀的能力,故而,它在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中也抒發了一連串對人類及其文明的長篇大論,這為整部小說在黑色邪惡敘事的底色之外添加了一種令人捧腹的喜劇效果。

  

這是一隻豪豬的故事,但讀著讀著,我們就會明白,馬邦庫寫的實際上是非洲。他筆下的動物敘事,可能會讓熟悉西方文學的讀者首先聯想到伊索或拉封丹的動物寓言。確實,在這個故事裡,馬邦庫讓動物成為了敘事的主體,並且具有人一樣的性格屬性。但不要忘記,動物附體的基本故事設定來自於非洲民間傳說,「說故事」的形式也來自非洲悠久的口頭文學傳統。所以說,這部瀰漫著泛靈論氣息的小說具有濃鬱的非洲本土文學色彩。這也是為何,馬邦庫筆下的動物世界並不像一般動物寓言那樣是與人世隔絕的。在這個動物與人共存的世界裡,動物成為了體察世界的主體,愚蠢自大的人類反而成為了動物調侃的對象。

  

在非洲的生態系統日益受到人類荼毒的今天,將人與動物作如此倒置,無疑具有一種警世的味道。聽著豪豬侃侃而談,作為人類的讀者也許都會像我一樣,一邊被逗樂,一邊感到汗顏,就如豪豬說的:「人類並不是唯一能思考的動物。」馬邦庫在這部小說中藉助了傳統的非洲民間傳說,並對此進行了戲仿,讓讀者在這個粗獷凌厲的惡漢小說中領略了作家高超的諷刺藝術和文學想像能力。《豪豬回憶錄》是一則混合了奇幻、傳說的現代寓言,它繼承了非洲口頭文學的傳統,語言幽默、鮮活,又充滿哲理。

「應該說,我是一隻不起眼的動物,一無是處的動物,人類稱我為『野獸』,最野蠻、最兇殘的動物,其實我就是一頭豪豬,人類篤信眼見為實,推斷我就是一頭平淡無奇的豪豬,在他們眼中,我只是一隻哺乳動物,速度比不過獵犬,且全身帶刺,生性懶惰,懶到只能在覓食地附近苟延殘喘。」

——《豪豬回憶錄》

小說通過主人公奇邦迪發現和閱讀《聖經》的經歷隱喻了西方文明在非洲的傳播,又藉由豪豬這隻聰明的「非洲土著物種」代表了對現今以西方文明為主導的世界價值取向的諷刺和反思。於是,《聖經》中如耶穌降生、諾亞方舟等經典基督教敘事經由這頭來自叢林,蒙昧初開的豪豬之口講述出來,便沾染了一種「小化」,就和再一本正經的話語經由孩童的口吻說出來也會變得令人莞爾一樣;而那些「慕名」來村裡考察指認兇手儀式的歐洲人種學家操著一堆當地人聽不懂的希臘語學術名詞試圖向後者解釋自己的工作,在豪豬眼裡他們別提有多可笑了。

  

在拿西方開涮的同時,馬邦庫並沒有置自己於對立面,將這部小說寫成對西方文明的檄文。「黑人作家的危險在於把自己封閉在『黑色』裡。」在面對自己的黑人身份的時候,馬邦庫和馬丁尼克作家弗朗茨·法農持一樣的看法。他表示:「不能掉入黑人文明和白人文明對立的陷阱中。如果要對自身之外的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最重要的是進行自我批判。」

  

馬邦庫在自己的寫作中踐行了這句話。於是,我們看到,小說中儘管充斥著對西方文明的調侃,但最尖銳的諷刺對象,其實還是非洲本土黑人和黑人文化。如果說,書中描繪的人類居住的村莊是一個已經受到西方現代文明衝擊的社會群落,那麼動物所代表的叢林則更能代表一個原始封閉的非洲。它們當中那隻以首領自居的老豪豬無疑是傳統保守力量的象徵。它試圖用一套流傳了幾千年,常常難以自圓其說的話語繼續蒙蔽其他種群成員,阻止它們與人類接近。在它的身上我們可以瞥見非洲因循守舊和愚昧無知的一面。

  

小說中阿梅德這個人物設定則更加讓人對馬邦庫的譏誚和自嘲拍案叫絕。這位曾坐著飛機去往歐洲留學的年輕書生頗有作家馬邦庫本人的影子。然而,在豪豬眼中,他不過「多喝了幾年墨水,多去過幾個飄雪的國家」就狂妄自大,自恃高人一等,整天捧著厚厚的書裝腔作勢,拿一段段西方小說裡讀來的故事來勾引村裡的年輕女人。很快,這個可憐的蠢蛋就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得罪了奇邦迪而被豪豬「吃掉」了……

  

馬邦庫用這部小說明確地告訴讀者,他是一位非洲作家。但我們也可以在《豪豬回憶錄》中看到馬邦庫所受到的外國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的全面影響。小說通篇充滿了各種文學指涉,除了《聖經》外,還有海明威、愛倫·坡、塞萬提斯、馬爾克斯、路易斯·塞普爾維達……馬邦庫主要藉由阿梅德這個人物完成了對世界文學的致敬——儘管同樣是以一種充滿戲謔的反諷口吻。《豪豬回憶錄》確實是一部特色鮮明的非洲小說,但同時它所代表的也是一種面向世界的文學。它既有五彩斑斕的非洲民間口頭文學傳統,又繼承了歐洲文學中《堂吉訶德》式的社會批判和諷刺。這種實驗性的雜糅讓人耳目一新,也無疑是這一點讓這部小說徵服了讀者和雷諾多獎評委的心,再次宣告了非洲當代法語文學在法國的強勢登陸。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金桔芳;編輯:宮照華 西西;校對:翟永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關注書評周刊視頻號,觀看英國美食作家扶霞視頻)

點擊閱讀原文,進我們的小鋪逛逛~

相關焦點

  • 長得像豪豬還會用毒,被譽為「捕食者噩夢「的非洲冠鼠什麼來頭?
    生存競爭從來都是殘酷的,捕獵者和獵物之間的每場纏鬥都是一次考驗,從億萬年前至今,在捕獵者擁有了尖牙利爪的同時,獵物也隨之演化出各式各樣的防禦機制,比如烏龜的殼、穿山甲的鱗、豪豬的刺、臭鼬的毒等等。在非洲,有種個頭不到40釐米的動物,把刺和毒用得登峰造極,它就是冠鼠。
  • 獅群圍攻豪豬有趣一幕:一獅子被豪豬射穿鼻子,同伴幫忙才拔下刺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群是最強大的食肉群體,捕食範圍非常廣,在大草原上幾乎所有動物都在獅群的食譜上,但獅群不是每次都能輕易成功的。有攝影師曾拍攝到:一群獅群包圍了一隻豪豬,而豪豬很「淡定」應戰,讓這群獅子只能圍住,卻不敢攻擊,最終獅群一頭獅子反被豪豬所傷。
  • 美國安全顧問勸臺灣變「軍事豪豬」對抗大陸,專家:「豪豬論」是想...
    【環球時報記者 李強】據路透社8日報導,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當地時間周三向中國大陸發出警告,反對任何以武力奪回臺灣的企圖。他認為臺灣應該「在軍事上把自己變成一隻豪豬」,並稱兩棲登陸作戰是「出了名的困難」,暗示解放軍會為登島付出很大代價。
  • 伴侶的真面目是一隻豪豬,怎麼破?
    我們常常會聽到大家討論動物系人格,它就像是一個人,性格標籤般的存在。如果說這個人屬於貓系,那很快就可以聯想到精緻傲嬌,犬系則是忠誠踏實,還有老虎系讓人覺得剛烈勇敢,大象系就會偏向成熟穩重。眾多動物系人格,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但是你聽說過「豪豬型人格」嗎?
  • 【邁克•雷斯尼克《基裡尼亞加》】寓言故事:動物為什麼不會說話
    可以動物為什麼不會說話曾經,動物是會說話的。獅子、斑馬、大象、豹子、鳥類、人類,大家共享大地。他們肩並肩勞作,相遇,談天說地,彼此拜訪,互贈禮物。有一天,恩迦將他的所有造物召集到一起。「為了我創造的所有生物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已經竭盡全力。」恩迦說。
  • 美高官給臺灣支招:「變成一隻豪豬對抗大陸」
    來源:環球網奧布萊恩(新華社/美聯)【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司坤】據路透社8日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當地時間周三向中國發出警告,反對任何以武力奪回臺灣的企圖,稱兩棲登陸是「出了名的困難的」,他還威脅道,對於美國將如何回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攻擊
  • 怪影尋蹤:《怪物獵人》與中世紀動物寓言的投影
    阿伯丁動物寓言中的生物) 這些作品的娛樂性質就這麼呈現了出來。動物寓言是一個充滿奇聞趣事和插圖的聚寶盆,它們甚至將最熟悉的動物變成奇妙的,準神話般的生物。在這裡,我們知道黑豹是一種顏色很多的生物,它的氣息非常甜,它吸引了所有其他動物(除了龍之外);我們被告知,羚羊有用來砍伐樹木的鋸子狀角。Bonnacon看起來就像一頭公牛,但如果它被獵殺,它會向追趕者噴射燃燒的糞便。
  • 美國國安顧問大放厥詞,竟然建議臺灣變成「軍事豪豬」對抗大陸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當地時間周三向中國大陸發出警告,聲稱反對任何以武力奪回臺灣的企圖,他還威脅道,對於美國將如何回應大陸對臺灣的攻擊,也還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地方。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因為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相隔160公裡,而且臺灣地區鮮有適合於登陸的海灘。所以(兩棲登陸)它不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而且關於美國將如何應對中國大陸對臺灣地區的「攻擊」,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此外,奧布萊恩還在發言中重申了希望臺灣地區增加自身防務開支,並進行軍事改革。
  • 「變成一隻豪豬對抗大陸」,美國這位高官給臺灣支了一招
    美國家安全顧問給臺灣支招:面對中國大陸,你需要把自己變成一隻「豪豬」據路透社8日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當地時間周三向中國發出警告,反對任何以武力奪回臺灣的企圖,稱兩棲登陸是「出了名的困難的」,他還威脅道,對於美國將如何回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攻擊
  • 什麼動物可以殺死豹子?除了獅子和老虎,至少還有這4種動物
    什麼動物可以殺死豹子?除了獅子和老虎,至少還有這4種動物在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吃了豹子膽」,用來比喻人的膽量像豹子一樣大。其實,說豹子膽大並不是沒有依據,作為一種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豹子幾乎什麼肉都吃,甚至在印度還經常發生豹子吃人事件。
  • 獅子豪豬半個世紀的虐戀,沒有愛意只有殺意,食人獅也不例外
    獅子與豪豬的互動看起來不如豹子,其實也不少,甚至有些地區豪豬在獅子食性中高達40.8%,當然不超過5%的地區也很多。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本文通過1960——2016年5月出版的文獻與2008年5月1日——2016年5月1日民間媒體和網際網路報導的獅子豪豬互動,講述獅子與豪豬半個多世紀的虐戀,食人獅與豪豬有什麼關係,為何逃不開。
  • 鴨嘴龍曾「漂洋過海」來到非洲大陸
    鴨嘴龍是在北美洲進化,最終擴散至南美洲、亞洲和歐洲,在白堊紀晚期,非洲是一個島嶼大陸,被深海道隔離,因此鴨嘴龍似乎無法到達非洲。但最新化石證據表明,鴨嘴龍通常「漂洋過海」來到非洲大陸。鴨嘴龍是在北美洲進化,最終擴散至南美洲、亞洲和歐洲,在白堊紀晚期,非洲是一個島嶼大陸,被深海道隔離,因此鴨嘴龍似乎無法到達非洲。
  • 只有在非洲出沒的十大神奇動物
    要數動物最多最全的地方,非洲大陸絕對是寶藏。在非洲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我們熟悉的,也有我們沒見過,甚至沒聽過的。今天小布就帶你認識十種神奇動物,只有在非洲才會看到哦。雖然我們對鴕鳥已經足夠熟悉了,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非洲是鴕鳥唯一的老家,現今野生的鴕鳥,僅在非洲大陸出沒。
  • BBC紀錄片《非洲 Africa》超清版全集,與孩子一起穿越神奇的非洲大陸
    BBC紀錄片:《非洲 Africa》橫亙在赤道兩旁,作為世界第二大的非洲大陸擁有著富饒的野生動物和自然風光
  • 以保育非洲大陸各種龜類為目標-----非洲龜類協會
    ,就非常感慨,什麼時候中國本土也有類似的動物保護組織呢?~聚焦烏龜( Schildkröten im Fokus)的冬季號發表了「非洲龜類協會:以保育非洲大陸的各種龜類為目標」一文。烏龜所生活的偏遠地點,使得研究的進行非常困難,況且烏龜在整個非洲大陸都被當成一種食物來源遭人獵捕。針對非洲水龜和陸龜品種以及其原棲地的整體知識、處置和保護,遠遠落後世界各地對於烏龜的保育成效。大部分的焦點都放在亞洲的烏龜危機上,然而非洲的許多烏龜品種也同樣身陷危險。然而,目前幾乎沒有任何關於大部分品種的資料和紀錄,以便了解或確認。
  • 動物餐廳土狗回憶錄1解鎖攻略
    動物餐廳土狗回憶錄1怎麼解鎖?這是最新更新的信件,有什麼用?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動物餐廳土狗回憶錄1解鎖攻略匯總,一起來了解下吧。 動物餐廳土狗回憶錄1解鎖攻略
  • 豪豬不是豬,而是一隻「大老鼠」,它是因為什麼變成了豬樣
    一說豪豬,大家內心裡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被扎了一臉刺的可憐的狗狗們,確實,這種動物以背後的尖刺聞名,不少生活生性好玩鬧的狗狗會因為想要捕獲豪豬而扎了一臉的尖刺,讓人看了心疼不已。而且有些豪豬的尖刺相當陰險,它們的尖刺是一種倒刺,扎進肉裡容易,拔出來可就難上加難了,如果不及時救治的話,豪豬的尖刺甚至可能給狗造成生命危險,此時的鏟屎官肯定要想「可憐的狗狗居然被個豬給欺負了」。但鏟屎官真這麼想就錯了,其實豪豬並不是豬,而是一隻「大老鼠」,在生物學的分類上,豪豬屬於齧齒目動物,和豬的關係八竿子打不著,而且從它的習性上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就是一隻老鼠。
  • 1️⃣ 非洲大陸 | 獸性的迸發,未知世界充滿了奇遇.
    有了這次機會和好友一起啟程納米比亞,探索這個未知的非洲大陸,太感謝好友的行程安排,沒有錯過任何的精彩內容,也沒有任何的遺憾留下。非洲大陸的第一縷陽光,溫暖了不少就著日出,角馬開始出動覓食,非洲大陸的一天開始了整個行程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7點-9點。
  • 千萬年前,變色龍從非洲大陸漂洋過海,來到馬達加斯加
    Farankaraina 熱帶公園,馬達加斯加野生動物雨林。變色龍是一類獨特的蜥蜴,舌頭可快速伸展,尾巴能張開,眼睛彼此獨立可以單獨轉向。最重要的是變色龍會變色,讓變色龍能夠在險象環生的環境中躲過天敵。這是藍色蜥蜴變色龍。而變色龍最多的地方是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佔了全世界變色龍一半的物種,可以說馬達加斯加是變色龍的天堂。
  • 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
    非洲動物大遷徙這種震撼場面相信大家基本都是在網上或者是電視上看到的,但是光看視頻是無法感受,這種震撼成都肯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因此有不少遊客就會為了欣賞到這一場景前往,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這些都要知道,下面那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