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麗鄉村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環丹美麗鄉村吸引遊人打卡。
「紅色村」黨建示範村安崗村。
遊丹霞山、嘗美食、採鮮果、住民宿……正值暑假,丹霞山景區以及閱丹公路成為不少市民的打卡聖地。來自韶關市區的何女士說:「這次切身感受了丹霞山奇貌,沒想到沿線村莊這麼漂亮,農家樂炒的菜好吃極了,周末再帶家人來玩!」
2018年以來,依託世界自然遺產地丹霞山,根據省市提出連點、連線、連片發展環丹霞山美麗鄉村的要求,仁化縣大力推進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以「道路連片、設施連片、產業連片、文化內涵連片」為重點,打造「一個中心,兩大環線,三個主體功能區,四大門戶」空間格局,形成環丹美麗鄉村示範區,瑤塘、暖坑、安崗等一批美麗鄉村漸次花開,仁化縣登榜「2019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閱丹公路獲評「廣東最美旅遊公路」,環丹霞山生態休閒美麗鄉村線路成功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道路連片串聯全域遊
沿著閱丹公路在一望無際的稻田、河流、竹林中穿梭,途經車灣、牛鼻、暖坑等村莊,抬眼便是雲蒸霞蔚、風光旖旎的丹霞山群峰,姐妹峰、童子拜觀音等環丹最美景色盡收眼底,一路上風景不斷,美不勝收,不少自駕和騎行的遊客紛紛到沿線村莊觀光遊玩。
「閱丹公路以及環丹鄉村道路連片建設聯通了環丹各個村莊,將景點串珠成鏈,豐富了遊客旅遊體驗,助推全域旅遊發展。」仁化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表示。
在韶關市委統籌下,仁化縣通過打造環丹片區內環、外環兩條交通紐帶以及水路交通,整體推進環丹村莊連片發展。內環線提升方面,閱丹公路連接了車灣、夏富行政村內24個村莊,環丹6條縣、鄉道路完成提升改造,修繕了古驛道及沿線驛站、休息亭、小遊園等;外環線提升方面,285處國省道與農村公路平交口道路實現硬底化,國省道仁化路段及環丹道路沿線多層次、多色彩密植喬灌木及草本花卉,形成花木指路、移步換景的景觀長廊;水路交通方面,省級「萬裡碧道」環丹霞山段、董塘河碧道等通過水陸雙遊,將丹霞山、紅色旅遊和美麗鄉村等全域優質旅遊資源深度串聯,實現生態遊、文化遊與鄉村遊的有機融合。
在環丹霞山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片創建工程中,仁化縣聚焦群眾所需所盼,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實施道路、汙水處理、垃圾運收、公共廁所等工程,建立覆蓋鎮、村的長效保潔機制,環丹片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舒適宜人,村民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產業連片帶動增收致富
在仁化縣柑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漫山遍野的柑橘樹掛滿了果實,山腳下「南柚北柑」加工綜合示範項目正在轟轟烈烈地建設。
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仁化縣以環丹地區為核心區發展了20萬餘畝柑橘產業,其中產業園柑橘種植規模達12.1萬畝,園區內參與種植農戶逾1萬戶,帶動勞動力就業逾1萬人,種植戶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畝。
「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我們積極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目前形成了長壩沙田柚、丹霞貢柑、丹霞鐵皮石斛等主導產業特色農業連片發展格局,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仁化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依託丹霞山景區品牌優勢,該縣將現代農業產業與「大丹霞」旅遊發展有機結合,推動「果園變公園」,打造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南柚北柑」農業公園和農業觀光帶,形成集「生產+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環丹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
文化連片引領文明新風
丹霞山迎來了全國各地研學者的探訪,安崗村嘯仙園紅色教育基地以及思詒堂等革命遺址成為紅色文化遊的網紅打卡地,新龍村等環丹村莊餈粑飄香,獨具特色的嶺南民俗風情深深吸引遊人……
為實現環丹文化內涵連片發展,該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古村落鄉村文化等大丹霞文化內涵,充分激活環丹地區的文化基因,建成全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範村安崗村,修繕了環丹歷史街巷、傳統建築、古驛道、傳統村落等,並將環丹片區與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城口紅色小鎮、石塘雙峰寨等紅色景點串珠成鏈,把「一小時瞻仰」變成「一天紅色文化體驗旅遊」。
依託丹霞山景區資源,定期舉辦或承辦徒步穿越丹霞山、丹霞山半程馬拉松賽等戶外活動及旅遊文化節、民間特色藝術節等節慶活動,讓「月姐歌」「裝故事」「走馬燈」等非遺文化以及舞龍舞獅、餈粑美食等特色民俗通過各項文化創意活動「潮」起來。 (記者 譚玉玲 通訊員 肖曉珍 龍全明)
(責編:李語、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