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安倍晉三因身體健康原因辭職,而接任他的是71歲的菅義偉,年齡還大6歲。今天下午,菅義偉被官宣為日本第99任首相。
菅義偉在日本有個深入人心的綽號——「令和大叔」。去年4月,菅義偉作為內閣官房長官宣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因舉著「令和」年號牌,讓世人記住了這張臉。
翻開菅義偉的履歷,真的很長,感嘆這位平民出身的首相非常不容易,一路辛苦上爬,最後不僅跨躍了階層,而且到了頂端。下面放張簡單整理過的圖。
快學妹認為,菅義偉的秘書經歷值得大家好好研究。
1975年4月,27歲的菅義偉迎來了人生重要的轉折點。經日本法政大學前輩介紹,他因緣際會成為了眾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的秘書,從此踏入政界。在秘書這個崗位上,他一呆就是11年,被稱為「萬年秘書」。
直到1987年,菅義偉才成功當選橫濱市議員。之後走上坡路,1996年,他成為國會議員,實現了國政首秀。這一年,菅義偉47歲。
後來,日本媒體對菅義偉的評價是「總理之影」或者「影子總理」,他在官房長官一職上,一幹就是7年8個月,遠遠打破了歷史最長紀錄。
菅義偉很明白自己的角色,他曾說自己的「興趣就是工作」。據說,他在鍛鍊時也要穿好正裝,因為一旦有事,就可以趕去辦公室。
菅義偉可以說是在日本之外知名度最低的日本首相,這也許和他「萬年秘書」的經歷有關,行事低調謹慎。
中國有句古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如今在菅家得到了驗證。
1940年,23歲的日本秋田縣農民菅和三郎帶著妻子遠渡重洋,到了中國東北,當時的滿洲國。此舉既是響應國策號召,也是為了討生活。
菅和三郎很快就通過了滿鐵公司的入職面試,從農民變成鐵路公司職員,對他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職業飛躍。據記載,菅家在中國東北住在寬敞的政府大樓裡,僱傭了當地保姆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甚至於菅和三郎的妹妹等親屬,也都一同去往了滿洲。
大連滿鐵公司本部
1945年日本戰敗,伴隨著日軍的撤退,滿洲國全面崩潰。當時27萬從日本前往滿洲的人,在蘇聯軍隊和當地人的追殺下,死了8萬,甚至有很多人選擇了集體自殺。部分跑不掉的母親,選擇把孩子寄養給了當地人,這就是日本政府持續至今還在解決的「中國殘留孤兒」問題。
有一組數字非常直觀:菅和三郎老家的同鄉人,去往滿洲376人,死亡273人,其中253人是同一天集體自殺,最終活下來的人不到三分之一。
菅和三郎帶著全家人在如今的遼寧瀋陽和吉林通化之間來回逃命,而此時妻子已經懷上了二女兒,大女兒也剛出生不久。飽經磨難後,菅和三郎一家四口搭上了回國的船。
在他們回到家鄉的兩年後,1948年底,菅家的第三個孩子降生了。那個男孩在71年後的今天,獲得了377張選票,以壓倒性優勢當選了自民黨新黨首。
菅義偉出生在秋田縣雄勝郡秋之宮村(現湯澤市秋之宮),湯澤市秋之宮地區位於秋田縣最南端的山區,與宮城縣接壤。據說「秋之宮」的地名是取了秋田和宮城的頭的一個字。
菅義偉幼年時期的1950年代,秋之宮村人口不到5千人,近年來人口減少速度加快,截至2020年3月末當地人口僅為1489人。父親菅和三郎回國後成為一個草莓種植戶,做到當地草莓協會會長,成為當地的名門富戶。
菅義偉能吃苦,上初中時,從家裡出發到學校,單程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讀高中時,從家裡到學校,要走2個小時的山路。作為家中長子,菅義偉沒有留在山村,18歲的他想去外面闖闖。他當過「京漂」和農民工——坐兩天兩夜火車來到東京,找到一份在紙箱廠的工作。他心中有一個夢支撐著:我要上大學。所以,他白天打工,晚上複習,最終考上了法政大學第二學部。之所以考這個學校,他說:因為這是私立大學中學費最為便宜的一個學部,我積存了兩年的錢,剛好付學費,加上大多數是晚上和節假日上課,所以,白天不影響做紙板箱。
大學畢業後,菅義偉只找到一份電力公司配線員的工作……他吃過很多苦,直到成為時任眾議院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的秘書,從此踏上政壇。
菅義偉年少時有幾段經歷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點:
一是其小學、初中、高中時期的同學評價他,「經常成為吵架的仲裁員。義偉進來的話,不知為何吵架的人也會失去氣勢。然後,我們就放下拳頭討論了」。
二是作為當地的名門富戶,菅家訂購了當時在少年中極受歡迎,但因為昂貴往往一個年級只有2、3人看得起的漫畫雜誌《冒險王》。因此每次雜誌一送到,同學就去菅家門口排隊等著。菅義偉往往開封後給同學先看,自己晚上再看。
三是作為被菅義偉著重推薦的三本書之一,《三國志》是他在學生時代就開始讀的。他認為「書中人物之間關係多變,盡忠與背叛不斷出現,這些人性到了今天也不會改變,我認為這和政治世界是相通的」。
從年少起,菅義偉就維護大局,自我隱忍,且是一個能接受人際關係多變的人。這一點在他推薦的第二本書《豐臣秀長:作為助手的一生》,得到了更完全的體現。豐臣秀長是小豐臣秀吉3歲的弟弟,同時也是哥哥最信任的家臣、助手和智囊,為秀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秀吉性格非常激烈,對手下人態度嚴厲;秀長性格溫和,為人忠厚。一剛一柔,在別人向秀吉提問的時候,秀吉甚至說了「內事不決問秀長」這樣的對策。
作為「三無政治家」(沒有地盤、沒有知名度、沒有錢),菅義偉笑到了最後,但一路走來,每一步付出都是艱辛的。
1987年,菅義偉競選橫濱市議會議員,他是這裡的新移民,沒有依靠。為了拉選票,他每天都下基層,要找200-300戶選民攀談。光鞋子,就穿爛了五六雙,甚至曾在拜訪時暈倒。以至於有選民實在看不過去,給他送鞋子穿。
所以,他立下的座右銘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他的毅力,可以他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健身習慣看出:每天早上做100下仰臥起坐,再去外面走40分鐘,即使雨天也照走;晚上下班後,再做100下仰臥起坐。
在爾虞我詐的政壇,沒有城府是不行的。菅義偉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他也坦白:「我有好惡。但這些,最好不要表現在臉上和態度上,您最好也這樣做。」喜怒不形於色,與周圍處理好關係,拼命工作,相信這也是菅義偉能夠最終戰勝石破茂、岸田文雄這些世家子弟的一個重要原因。
菅義偉在競選伊始就開宗明義宣布繼承安倍基本路線,他的當選也讓很多日本民眾感到穩定和安心,畢竟疫情下日本需要具有延續性的改革政策和務實外交。曾任安倍第一任期的總務大臣,在第二任期輔佐安倍首相近八年以及八個議員任期的閱歷,讓菅義偉在處理內政事務上會相對得心應手。但是在中美關係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菅義偉如何在深化日美關係的同時穩定中日關係,並非易事。對其能否處理好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持肯定或懷疑乃至否定的都大有人在。
作為新首相,菅義偉會在安倍勾勒的外交底版上留下自己的特色。處理今後的中日關係時,有以下幾個看點:
一、穩定優先。
非常時期出任首相,當然「穩」字當頭。放大安倍積澱的對華外交正面遺產並推陳出新,應是菅義偉處理對華關係的基本考量。
二、繼續務實風格。
發揮隱忍不屈的特點,在處理對華關係上,既要維護日本國家利益,還要審時度勢不失靈活地維護改善的基調。
從菅義偉宣布的任命內閣成員必須是與自己政策方向吻合、具有改革志向、理解改革,能為國家和民眾服務的嚴苛要求看,本屆政府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實幹務實的內閣。
在全球疫情持續肆虐,導致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履新,菅義偉的首相任內難題多多,日本馬上面臨著延期到明年的奧運會等問題,擺在面前的是一個艱巨的攤子。
彩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