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ccuphase 在2002年推出E-530,首發自家純A類綜合擴大機,此後便同時有小功率純A類合併式功放與AB類合併式功放兩個產品線可選,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而中階綜合擴大機一直是 Accuphase最熱銷的產品,不過這部E-800可是登峰造極之作,是目前Accuphase旗下頂級旗艦綜合擴大機。
純A類與AB類兩大合併式產品線
2002年E-530是Accuphase 第一部純A類晶體合併功放,架構出 Accuphase的產品線,同時擁有純A類與AB類兩種晶體擴大機,各自開枝散葉,各有其忠實客戶群。
Accuphase技術長鈴木雅臣(Musaomi Suzuki)來臺接受採訪時,我曾經問過,究竟純A類比較好?還是AB類比較好?這是個陷阱題,選哪一個都不對,鈴木雅臣胸有成竹地回答,純 A 類有純A類的好,AB類有AB類的好,Accuphase的任務是把兩种放大線路類型,各自做到最好,讓音響迷可以依據其對聲音或放大線路的偏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產品。說起技術長鈴木雅臣,完全是個技術底子工程師出身,他曾經寫過經典的電路設計教科書,當然是日文撰寫,但有翻譯成中文簡體版,稱為「電晶體電路設計」(上下兩冊),由中國科學出版社發行,每次採訪鈴木雅臣,都覺得對放大電路的知識有所收穫,當然,要把深入地放大電路學問,轉化成淺顯易懂的訪談文字,那就是我的苦差事了。
素直之心的設計中心思想
關於E-800綜合擴大機的設計,一以貫之的思想就是「素直之心」,綜合擴大機包含了前後級,還要加入可升級的功能模組,要做到面面俱到,細節可是千絲萬縷,但是Accuphase御繁於簡,用兩大重點貫穿整部E-800的設計中心思想,那就是「超低噪訊」(Ultra Low Noise)與「超高阻尼因數」(Super High Damping Factor),所有線路與元件的安排,都圍繞著這兩件事情,建構了E-800。
追求超低噪訊
超低噪訊不難懂,我們經常說音響像是一面觀賞音樂風景的窗,如果窗戶不乾淨,我們看到的風景就少了通透感,而擴大機不乾淨的地方,就是噪訊,如果放大線路的噪訊很低,欣賞音樂風景之窗就會變得乾淨,讓我們看見更清楚的細節。
要怎麼樣讓 E-800 聲音擁有低噪訊?很簡單,選用低噪訊的變壓器,電阻、電容都要低噪訊,線路安排要達到低噪訊,音量控制也必須追求低噪訊要怎麼樣讓 E-800聲音擁有低噪訊?很簡單,選用低噪訊的變壓器,電阻、電容都要低噪訊,線路安排要達到低噪訊,音量控制也必須追求低噪訊,專注在追求「超低噪訊」這件事情上,從每一處細節把這件事做好,自然就能把欣賞音樂之窗擦得乾乾淨淨。
超高阻尼因數提升低頻控制力
超高阻尼因數呢?講的是喇叭負載阻抗與擴大機輸出阻抗的比值,有公式可算,但是高阻尼因數的功效是什麼?簡單地解釋,阻尼因數越高,代表擴大機對喇叭單體做活塞運動的控制力更強,許多歐洲品牌都是超高阻尼因數的信奉者,譬如Burmester與ASR,都強調破千的阻尼因數,而E-800呢?阻尼因數1000。
從這兩項最重要的設計中心思想,我們可以來拆解 E-800 綜合擴大機了!Accuphase的機器的內部線路佈局,幾乎都是完全對稱的設計,E-800也不例外,超大尺寸的環形變壓器包覆在厚實的金屬罩當中,放大線路左右對稱擺放,散熱片藏身在機器內部,左右聲道各自配置大型60,000uF特製濾波電容,很明顯地遵照雙單聲道電路配置,而且是全平衡設計,連AAVA 音量控制也是全平衡設計。全平衡線路的目的是什麼?利用其共模互斥效應,達到噪訊抵銷的效果,符合超低噪訊的設計思維。
超大尺寸的環形變壓器包覆在厚實的金屬罩當中,放大線路左右對稱擺放,散熱片藏身在機器內部,左右聲道各自配置大型60,000 uF特製濾波電容
從音量到放大線路都是全平衡
超低噪訊的電路設計,從音量控制AAVA開始,這是 Accuphase的獨家技術,可以消除可變電阻在訊號路徑的所有噪訊,E-800配置了兩個AAVA模組,從輸入到輸出都是全平衡。其實這些技術與之前E-650看起來差異不大,但是Accuphase每一次機器進化,全都有所本,以降低噪訊來說,E-650的訊噪比是-102dB,而 E-800則是104dB,雖然看起來只差2dB,但dB是對數值,所以實際上噪訊降低了25%之多。如果對比E-800與E-650的阻尼因數呢?E-650的阻尼因數是800,E-800則提升為1000,一樣增加了25%。阻尼因數的計算公式是喇叭阻抗除以擴大機輸出阻抗,假設喇叭是8歐姆,就是8歐姆除以擴大機輸出阻抗,所以,如果要得到高阻尼因數,就要把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做到很低。
音量旋鈕和AAVA 音量控制
精選MOSFET放大元件
E-800怎麼做?直接移植A-48的功率放大級,使用六對 MOSFET,採並聯推挽放大線路,E-800使用的MOSFET晶體與 E-650不同,電流承受能力更高,E-650使用的是Vishay的元件,電流承受力是21A,而 E-800採用Fairchild元件,電流承受力提升到33A,大電流的線路設計對喇叭控制力也是一大加分。
E-800 使用的MOSFET 晶體,直接移植 A-48 的功率放大級,使用六對 MOSFET,採並聯推挽放大線路
不過大電流輸出的功率,必須要有完善的保護線路,不然很可能會燒毀喇叭,但是傳統的機械Relay接點阻抗高,不利於超高阻尼因數設計,所以E-800採用了MOSFET開關,同時兼顧了高阻尼因數與音質。其實之前的E-650就已經捨棄了機械 Relay 保護,改用 MOSFET,但是E-800的性能更好:E-650的 MOSFET 阻抗是1.6mΩ,而E800則是1.0mΩ,零件阻抗數值又更低,這些降低內阻的設計總合起來,才構成E800的超高阻尼因數,可以比之前進步25%。
從「超低噪訊」與「超高阻尼因數」來看,E-800的技術架構就容易理解了,所有的設計都圍繞著這兩個因素,而不是抽象地告訴您設計對音質音色的提升程度,音質音色好壞難以量化,但噪訊與阻尼因數可以計算,Accuphase的設計就是要把具體的電路性能做出來,而最終對於音質音色的喜好,交給市場來決定,如果大家喜歡E-800,市場上賣得好,那麼Accuphase 就贏了。
驚人的1歐姆負載輸出300瓦功率
作為一部純A類綜合擴大機,您可能會覺得應該是一部功率輸出有限的綜擴。沒錯,如果您單純從8歐姆阻抗負載,E-800具備 50瓦輸出功率的角度來看,這個功率不算太偉大,但是如果您看 E-800在喇叭阻抗負載減半後的表現,4歐姆倍增為100瓦,2歐姆倍增為200瓦,就知道 E-800是不折不扣的大電流輸出設計。
而且,Accuphase很變態地秀出1歐姆阻抗的輸出功率,居然可以達到300瓦,雖然沒有倍增,但1歐姆負載下,擴大機幾乎要到短路狀態,還能正常工作,這代表了Accuphase的自信心,他們敢給這個數據,代表 E-800 可以在1歐姆阻抗下正常工作,也才能自信地說,E-800可以制伏任何難推的喇叭。
追求自家生產的職人精神
關於「超低噪訊」與「超高阻尼因數」,其實都是技術性指標,就像跑車追求大馬力與大扭力一樣,並沒有辦法解釋車子真正開起來的感覺,只有數據上的差異,但是藏在Accuphase機器內部真正的秘密,其實不止這些可以描述的技術特徵,更重要的是工藝精神。我多次採訪社長齋藤重正與技術長鈴木雅臣,兩位都不約而同強調,Accuphase是一家不追求量,只追求質的公司,就算器材供不應求,他們依然不會盲目擴張,而是堅持日本職人精神,儘可能追求全部在Accuphase工廠內自家生產。
這對一家成立於1972年的日本電子公司來說,要堅持職人精神,固守小而美的道路,其實要抗拒非常多的誘惑,尤其是 Hi End市場在1980年代蓬勃發展,日本當時又是全球電子業重鎮,許多音響品牌如Sony、Pioneer、Sansui、Kenwood、Luxman都受到市場極大的歡迎,各種符合大眾消費市場的產品,依照價位玲琅滿目登場,假如那時候的Accuphase跟隨市場的腳步起舞,賣得好就擴張產能,並且隨著市場需求,推出價格合宜的產品,走向大眾化,恐怕現在已經看不到Accuphase了。
維持品質背後有不簡單的堅持
相反的,Accuphase堅持自家製造最佳品質,不求大量,但求消費者最高滿意度,讓Accuphase一路走過日本泡沫經濟,依然位居全球 Hi End 市場重要地位。在原廠的一段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窺見 Accuphase 的工廠內部,而技術長鈴木雅臣講的:「我們要與消費者穿同一雙鞋。」就是從用家的角度思考,Accuphase 員工也是Accuphase器材的用家,他們更能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自家產品的價值,並且讓員工以堅守工藝價值為榮,認真照顧每一個生產環節。
再來,我要強調,每次與 Accuphase 原廠見面,他們都強調自家器材是要讓消費者至少用二十年不壞,所以他們有完整的維修備品,在原廠的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鈴木雅臣拿出部分庫存零件,大部分都採用真空包裝,確保零件金屬部件不受潮、不氧化,這樣才能用原本的零件,修理Accuphase器材。所有Accuphase器材全部都在自家工廠維修,不假他人之手,而且用生產當時庫存下來的零件,最接近原始生產狀態,而不是買新的零件來裝,這是Accupahse對消費者的維修保障。
不過這項服務僅限授權代理商的器材,如果您是在日本直購,萬一故障寄回去日本修,原廠會要求您提供代理商購買證明,否則不維修,這是日本原廠對全球代理商的保障希望大家買授權代理商的Accuphase機器,畢竟有關稅與運費,加上代理商的行銷成本,很難比照日本當地售價銷售,所以Accuphase此舉是為了保護代理商的權益,而不是服務打折扣。
經典又漂亮的機箱設計
Accuphase的玫瑰金色機箱,是品牌延續多年的樣貌,高雅且不落俗套的玫瑰金色,辨識度很高。經典的dB表頭也是 Accuphase的特徵,音量旋鈕與波段旋鈕分居表頭左右,漂亮的對稱設計,讓機箱看起來顯得相當穩重。
表頭下方有厚實的金屬防塵飾板,輕壓飾板右邊的按鈕,飾板就會向下滑開,所有關於E-800的操作功能,全部藏在這裡,功能一目了然,雖然E-800是合併功放,但具備完整的前級功能,包含錄音迴路,雖然現在很少人會用到,但Accuphase依然維持這項傳統。此外,MAIN IN的切換開關,可以讓E-800當前級、後級、合併使用,沒錯,您買了E-800,等於三機一體,可以獨立切換使用。
功能齊全的面板按鍵與旋鈕
諸多功能鍵上面都有英文顯示控制功能,其中 Bass 與 Treble 是簡單的兩段式 EQ,如果不想要經過這個簡單的等化線路,可以按Tone來Bypass;MONO 鍵在聽單聲道唱片時,可以正確對應錄音格式,效果更好;至於COMP按鍵則是響度控制(Loudness),假如是夜深人靜聽音樂,必須把音量開得很小聲,但低頻卻因此變得很縮很不清楚,可以按下COMP補償,在小音量時會有更清晰的低頻,反之,如果是正常音量聆聽,就不需要COMP低頻補償。
E-800的平衡輸入有三組,比起E-650多了一組,而且標示 Main的平衡輸入,還有接地切換,可以切換1地2正3負,或是 1地2負3正,大部分機器都是對應第一種,只有少數品牌與眾不同,一般都需要改線,現在E-800給您平衡接地切換,就省去改線的麻煩事。
還有升級功能模組可選
背板右側是巨大的喇叭端子,迫緊Y插很輕鬆,兩組喇叭輸出端子,方便您可以直接BiAmp連線。背板左側還有兩個插槽,寫著Option1與Option2,Accuphase準備了三種升級功能模組,看您的需求選購,第一是DAC-50數位轉類比模組,不要小看DAC-50模組,DSD最高到11.2MHz,PCM最高32bit/384kHz,幾乎都是目前數位解碼最高規格。
第二塊升級功能模組是AD-50唱頭放大模組,一樣很厲害,支援 MM/MC唱頭放大,MM增益40dB,MC增益66dB,還可調整輸入阻抗。最後一塊是Line-10高電平輸入模組,假如您連接到E-800的音訊太多,平衡與非平衡都插滿了,加一塊Line-10可以多一組 RCA輸入端子,不過E-800輸入端子這麼多,Line-10派上用場的機會應該很少,倒是DAC-50與AD-50這兩塊模組,會選購的人應該比較多。
E-800的操作手感一流,也是Accupahse 為人津津樂道的特點,恰到好處的旋鈕阻尼,還有打開面板露出控制旋鈕與按鍵的機械動作,相當滑順。
在音量旋鈕下方有一個Attenuator按鍵,按下去會衰減20dB,假如您不使用Attenuator按鍵,音量開到九點鐘方向就很大聲,如果開啟 Attenuator,音量就可以開到十二點鐘方向,開與不開就看您的使用習慣。
搭配Wilson Audio Alexia 2
在U-Audio編輯部,我把所有喇叭都搭過一輪,包括Dynaudio Contour 60、C.C.Admonitor+低音柱與Wilson Audio Alexia 2,雖然標示8歐姆50瓦,但是驅動力遠超乎想像,三對喇叭都推得輕輕鬆鬆,而且把各自的特性都推了出來,Contoru 60 低頻澎湃洶湧,Admonitor清亮通透,而表現最全面者當然是Alexia 2,所以比過一輪之後,就只搭配 Alexia 2來聽E-800。
就聲音的純度來說,E-800 有著非常乾淨通透的聲底,超低噪訊的放大線路,就算耳朵貼著Alexia 2的高音模組,也幾乎聽不到機器的噪訊,聽音樂時的純度相當高。像是馬友友在2018錄製的「巴哈無伴奏組曲」,濃鬱的大提琴在E-800上面,展現了豐富的錄音細節,Prelude柔軟飄逸的旋律,馬友友用自由的速度呈現一家之言,琴音由輕而重,緩緩增強,馬友友演奏表情的變化,在E-800 顯得相當生動,左手指尖敲打指板的細微聲響,增添了錄音的真實感,但最漂亮的是音樂強弱變化的對比,馬友友逐步強化拉奏的力道,演奏情緒越來越激昂,E-800把音樂家的神情姿態,用鮮活的樣貌呈現。
低頻控制力一流
高阻尼因數的放大線路,應該在低頻控制上面要有很好的表現,我想舉阿格麗希獨奏,羅斯託波維奇指揮國家交響樂團的「舒曼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猛爆的開場,樂團轟然一聲,鋼琴強勁昂揚地回應。
E-800撐開寬闊的音樂場面,Alexia 2 的低頻雄渾厚實,對比鋼琴亮麗的音色,隨著鋼琴音符由高而低,木管吹奏的旋律,音量弱了下來,鋼琴和緩地回應,E-800的優秀控制力,讓協奏曲的強弱對比漂亮呈現。隨著弦樂群騷動加入,一步步堆迭音樂,拉高管弦樂的強度,鋼琴拔高的音階,迎來管弦樂團強奏,這浪漫時期的鋼琴協奏曲,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E800用清晰且果斷的對比,讓專注聆聽的耳朵,彷彿回到了錄音現場,而且,E-800細細打磨的鋼琴音符光澤,與厚實的管弦樂團呼應,讓舒曼鋼琴音樂晶晶亮亮的性格,增添一分晶瑩剔透。
聽爵士樂也氣氛滿點
這 E-800可不是只能來聽古典音樂,拿出經典的「Ella& Louis」爵士對唱,聽「Can'tWe Be Friends」,Ella Fitzgerald的嗓音尾韻帶著甜潤的拇樣,對比LouisArmstrong像磨砂紙般粗糙的男聲。
E-800 讓兩者的音色呈現鮮明的對比,較早的錄音年份,讓爵士樂團的樂器呈現較為龐大的音像,從前奏的鋼琴開始,到低音大提琴輕鬆走著Jazz Walk,老錄音的音像較大,但是細節較為模糊,卻讓主唱的Ella與Louis 的人聲更為凸顯,E-800把搖擺的氣氛唱得很舒服。繼續聽下去,「Isn't This A Lovely Day?」更為經典,Oscar Peterson跨刀鋼琴伴奏,稍暗的鋼琴音色是他的招牌,Ella唱起「The Wheather is Frightenig.」時,人聲位置較為前傾,但襯底的Oscar Peterson可沒閒著,爵士鋼琴花俏地裝飾著Ella的嗓音,一個轉折換上Louis唱歌,爵士鼓輕輕敲打,這是 Buddy Rich跨刀演出,低音大提琴隨之起舞撥奏,爵士吉他 Herb Ellis隨性地裝飾音,讓音樂更活潑。咦?低音大提琴是誰?Ray Brown!您就知道這首曲子可是風雲大咖雲集,而E-800輕鬆地把每一項樂器解析出來,見樹又見林。
臺語流行音樂也感人
我還想舉許景淳「天頂的月娘」專輯,聽「阿爸的吉他」,錄音刻意拉高兩把吉他的分離度,尼龍弦吉他從右側獨奏開始,彈奏孤單的旋律,鋼弦吉他的分解和弦從右方呼應,E-800漂亮的聲道分離度,讓左右音場的變化相當富有戲劇性,許景淳哼唱的歌聲,開嗓之後可以感受到清楚的回音效果,那是錄音室刻意營造的空間感,襯託許景淳的嗓音益發清甜。進入副歌,兩把吉他左右呼應的伴奏,許景淳歌唱的情感更顯急切。E-800刻畫錄音細節的能力,清晰又通透,形體收得比較紮實的吉他,對比許景淳甜美的歌聲,較強的回音效果,讓許景淳的歌聲添了分空靈的氣質,這樣來聽「阿爸的吉他」,真是既真又美。
對比許景淳的女聲,我想舉蔡振南的「生命的太陽」做對比,電子合成器的前奏厚實,但蔡振南粗獷又帶著鄉土味的嗓音,拉出強烈的對比,E-800把蔡振南那種男子漢的氣魄,用富有張力的力道呈現,隨後電子合成器的間奏,很有那卡西的味道,蔡振南回頭唱「熱情的太陽」,熱字強烈的 Delay 效果,撐起戲劇性的熱情,E-800 把這些錄音室刻意贏造的人工效果,用直白的樣貌呈現,電子合成器的音色混合蔡振南的鄉土嗓音,唱出滿滿的臺灣味。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的終極試煉
我想說,E-800有著素雅細緻的聲音,超安靜的背景像是擦乾淨的音樂之窗,唱什麼,是什麼,但是50瓦的純A類功率夠嗎?祭出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給E-800最後的試煉吧!操大音量,直接進入第四樂章,轟然巨響的樂團齊奏,營造世界末日的景象,E-800撐住龐大恢宏的場面,音樂急轉直下,「復活」的主題用小音量反覆,三角鐵的聲響裝飾著,E-800極強不崩潰,極弱還有解析力,接下來的銅管在遠方吹奏,E-800深邃的音場,呈現馬勒精巧的配器。
第四樂章超過半小時,終曲合唱與人聲加入才是高潮,馬勒讓樂團停止演奏,留給合唱團最大的空間,用極弱的音量唱起「復活」主題,E-800深邃寬闊的音場,還有極為寧靜的音樂背景,讓空間的3D立體感更顯真實,女高音與女中音浮現在音場中央,與合唱團寬闊厚實的聲響對比,音樂由弱而強,逐步攀升,銅管與定音鼓催促到最高點,樂團合唱「我死,是為了永恆的生命」,管風琴催出雄渾的低頻,銅管用亮麗的色彩裝飾,定音鼓強勁的敲打,三角鐵亮麗的聲響,交織出「復活」的最高潮,樂團與管風琴,伴隨著遠方教堂鐘聲,用龐大的音樂氣勢邁向終點,Bravo,這 E-800 推起Alexia2,確實氣勢非凡。
真捨不得還給代理商
與E-800相處這段時間,越聽越是喜歡,E-800清甜通透又細緻的聲音,加上優秀的低頻控制力,任何音樂都能唱得輕鬆自在,真的,捨不得還給代理商啊,那就趁E-800還在,多享受一些音樂吧!
器材規格Accuphase E-800
型式:A類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50W/8Ω,100W/4Ω,200W/2Ω
總諧波失真:0.05 %
互調失真:0.01 %
阻尼因數:1000
尺寸:465×239×502 mm(W×H×D)
重量:36kg
市場零售價:89200
諮詢熱線:155 2108 5325(微信同號)
聯繫人:周先生
了解更多該產品信息,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添加微信或者電聯15521085325
--
推薦閱讀:
一、HIEND品牌!麥景圖McIntosh的成功之路極致原音!
二、將每個細節都呈現— —HI END品牌之Esoteric 第一極品
三、膽機可以有多美?HI-END品牌之EAR-Yoshino
四、純正BBC血統,60年譽滿全球的英國Spendor斯奔達音箱
五、CHORD(和弦)原廠專訪:蓋在古蹟上的工廠
六、工匠精神!HIEND品牌-日本Accuphase(金嗓子)
七、是金子絕對會發亮:德國阿卡佩拉Acapella Audio Arts
八、HI-END品牌之B&W(Bowers & Wilkins)
九、B.B.C血脈傳承!英國聲的最佳代表之Spendor思奔達
十、以軍工級品質打造產品!英國HiEnd品牌AVID 愛維德
十一、要做出最好的數播!韓國Aurender 原廠探訪
十二、品牌故事|誰最懂原音真聲? 我只支持MANLEY!
十三、頂級音箱生產過程曝光!Focal勁浪,B&W寶華,Dali達尼篇
十四、同軸的秘密!Tannoy天朗貴族系列喇叭生產過程
十五、世界頂級音響廠商美國Westlake audio西湖音箱廠拜訪記
十六、簡單就是美丨Hiend品牌美國柏思PASS LABS介紹
十七、來自丹麥的「猛獸」丨Hiend品牌Gryphon(貴豐)的發展歷程
十八、為聆聽而創造藝術品丨Burmester柏林之聲品牌故事
十九、義大利 ALBEDO 人生總會遇到幾個自己喜歡的音響品牌
二十、英國直擊ATC單元是如何煉成?
--
手指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為您帶來更多音響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