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臺國產合併功放,並非出自大廠之手,而是一位網名為「哈羅」的發燒友打造的傑作。早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本刊的主筆陳懷冰就在論壇上介紹過此機,並且讓「哈羅」寄了一臺到本刊,讓編輯們品嘗一下。既然是懷冰兄介紹的東西,我想應該是有些斤兩的。
這臺M2披著銀裝,看上去很結實,它的機身寬度比標準的合併功放要窄,面板算是簡潔,只有顯示屏和一隻旋鈕,整體看上去靈巧之餘還顯得「彬彬有禮」,工藝也過得去,M2給筆者的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掂量一下有些份量,只是雙手放下M2時感覺手指受到了一些壓迫,全因為機腳太短,這點讓筆者有些微詞。
筆者查詢資料得知,這是一臺帶有遙控功能的純功放,機背有3組RCA模擬輸入,每聲道的輸出功率為100W(AB類,8Ω),足夠在普通家庭環境下使用。製作者宣稱這是一部按照人耳聽覺特性而設計的場效應管合併式功放,和一般的石機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另外它在工作時可以一直保持很低的動態內阻,達到控制負載的目的。
SonicTech M2 參數:
‖尺寸: 360×80×268(mm)
‖顏色分類: 磨砂銀、磨砂黑
‖輸出功率: 100W×2(8Ω)
‖重量: 9.5kg
看上去這是一臺簡簡單單的純功放,通常來說不用看說明書就可以操作了,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M2的電源開關位於機背插座上方,打開這個開關之後面板的顯示屏顯示「Waiting?字樣,其實這是待機狀態,就算你等上一輩子它也不會進入開機狀態。
筆者首次使用時無知地等待了5分鐘,以為M2掛了,然後試著按下面板右側的旋鈕,於是發現了一片「新大陸」。長按此旋鈕2秒即可進入15秒的開機倒計時,計時完成就可享受音樂了。此時又有一個疑問,M2是如何切換音源的呢?於是筆者繼續摸索著操作右側的旋鈕,是否輕按一下就可以切換音源呢?結果還真是如此,當然長按2秒又回到「Waiting?的待機狀態。看來M2的這隻旋鈕擔當了開機、關機、音量控制與音源切換多種功能。當然別忘了M2還有遙控功能,操作起來會更方便。
不得不提的是M2的音量控制,這是一個無級音量控制系統,通過控制電路來控制機內的繼電器,再由繼電器來切換不同阻值的固定電阻,達到控制音量的目的,這是目前許多高端功放使用的音量控制方法。它的好處是兩聲道的一致性很好。另外,因為可以使用高質量的電阻,因此對功放的聲音表現起到正面的作用。賣價4000元左右的M2能用到這樣的音量控制,製作者也是相當有誠意了。
M2採用鋁合金外殼,表面採用磨砂處理
M2是一臺帶有遙控功能的純功放,機背有3組RCA模擬輸入
對於這臺機的聲音表現,懷冰兄有簡單正面的評價,並且認為它會是今後流行的機器類型,而本刊的一位編輯在試聽之後也認可M2的聲音表現,不過在此之前筆者未曾仔細測試過這臺功放。
為了充分了解M2的聲音,筆者使用兩對音箱與之搭配,分別是瑞士的PIEGA Classic 5.0落地式音箱和瑞典GURU Junior書架式音箱。另外還找來JOLIDA(朱麗達)JD202 BRC電子管合併功放作對比試聽之用。
瑞士PIEGA Classic 5.0落地式音箱
PIEGA (品歌)Classic 5.0是一對兩分頻落地式音箱,中高音採用AMT-1氣動單元,中低音採用2隻口徑為130mm的喇叭單元,此箱有比較寬廣的音域,達到36Hz-40kHz,雖然是落地式音箱,但此箱卻很好搭配功放,這次用M2來推動這對音箱,一開聲就體現出這種特質。
M2與PIEGA Classic 5.0搭配,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聲音是清晰明亮、流暢自然並且是開揚的。通常顯得明亮的聲音低頻量感會有所欠缺,但這個搭配並沒有這種情況,低頻量感非常恰當,甚至在播放一些注重低頻量感的音樂時量感非常充足,不缺力量,並且顯得音域寬廣。這樣的組合聽什麼都比較滿意,特別是在播放一些快節奏的交響樂時有著行雲流水般的順暢,聽起來爽快,沒有某個頻段的缺失感。可以說M2推動PIEGA Classic 5.0的效果讓筆者非常滿意。
JOLIDA(朱麗達)JD202 BRC是一臺以EL34作推輓輸出的電子管合併功放,輸出功率大概在30W左右,拿它來推動PIEGA Classic 5.0同樣不差。與M2相比,風格截然不同,JD202顯得清澈銳利,中頻要多一些並且多了一些光輝,聲音寬廣,低頻的量感與M2相比也不弱,只是M2顯得更渾厚。無論是M2還是JD202,它們推動PIEGA Classic 5.0都能獲得良好的聲音表現,從側面也說明了PIEGA Classic 5.0的優秀。
瑞典GURU Junior書架式音箱
隨後拿M2來搭配GURU Junior書架式音箱,GURU Junior這對箱並不大,但是它的低頻響應相當厲害,去到40Hz左右,聲音素質也頗高。這個搭配出來的聲音顯得有些厚暖,三頻連接緊密,中頻比較突出,低頻也不弱,顯得渾厚,聽人聲和弦樂都有不錯的感受,交響樂也頗具氣勢。與搭配PIEGA Classic 5.0時相比,除去箱體大小的因素,通透度與飄逸感打了折扣,不過聲音的厚度相當不錯,也顯得濃鬱,當然PIEGA Classic 5.0的檔次確實要高許多,搭配起來聲音更中性更真實,這是否可以說明M2的潛力不小呢?
經過試聽,筆者認為SonicTech M2的聲音是透明的,並且也有一些厚度,就算播放一些製作偏薄的音樂時也不會顯得幹或者很透亮,另外它的聲音品質是有保證的,也有一定的驅動力,就算搭配一些高效率的中小型落地音箱也不會顯得不堪。搭配上筆者認為M2適合音域比較寬、分析力比較好的音箱,而一些聲音偏暖、偏慢的音箱也許不太適合它。
‖總結‖
雖然是小作坊的產品,但是SonicTech M2仍然有一些亮點。首先以4000元左右的售價能有這樣的音質表現真的難能可貴,其次是電子音量的加入,再次是它的外觀設計也不差,綜合這些因素,這臺M2頗有競爭力,值得不願投入太多資金的朋友去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