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CD 比一比就知道Bel Canto 的e.One 系列有多小巧了
大部分音響迷玩音響的目的都是為了聽音樂,從音樂中找尋心靈的共鳴,我們更傾向於將這一部分玩家稱為音樂迷;而有一部分音響迷玩音響則是為了尋求感官刺激,過一把音效的「癮」,通常我們會將這個群體稱為「發燒友」。兩個群體選擇音響器材的角度也是有明顯區別的,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前者更多追求簡約化,拋開器材的桎梏,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音樂上;而後者更多著重「玩」的過程,施盡百般「武藝」在追尋更好重播效果的路上不斷折騰。雖然說音樂怎麼聽、音響怎麼玩都是自己的事情,能夠從過程中獲得心理滿足感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其實世界上很多音響品牌也在深耕簡約的設計風格,高明者還懂得如何在簡約的基礎上提供正確的、極致的音響重播效果。相對的,有的品牌卻更傾向於提供更豐富的功能、更華而不實的外觀。兩相比較之下,無疑前者顯得更務實,性價比更高。美國Bel Canto美寶聲就屬於這樣的品牌,尤其當我幾乎把他家入門級e.One 系列聽過一遍後,漸漸發現這個實力派品牌有點被低估了。
Bel Canto Design 美寶聲是個特立獨行的美國HiFi 品牌,這家公司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尼斯市,創辦於1990 年,創辦人John Stronczer 是一位研究科學家和工程師,研究半導體和高速度傳輸的發展。入門級的e.One系列目前包括:Stream 串流音樂播放器、CD3t 轉盤、DAC2.7 解碼器、C5i 合併功放、Phono 唱頭放大器、REF500S 立體聲後級和REF600M 單聲道後級等完備的音頻產品。
為何設計獨立的轉盤
這次試聽的e.One CD3t 轉盤是一款純Auido CD 的播放轉盤,本身沒有內置DAC 解碼線路,在這個歐美品牌CD 機越來越稀罕的年代,Bel Canto 的做法令人產生一絲遐想。其實細想也不會覺得意外,雖然全球CD 唱片發行市場已經大不如前,但音樂迷音響迷府上的CD 藏量可謂巨大,大部分人仍需繼續發揮唱片的價值,因此高素質的CD 機(轉盤)依然有市場的。而與之搭配的C5i 則是一部帶有DAC 功能的合併功放。Bel Canto如此設計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於把對振動幹擾比較敏感的CD 轉盤機構和模擬信號徹底分開,而且,數位訊號線材的抗幹擾能力強,相比模擬信號線更適合長距離傳輸,因此即使把轉盤和DAC 功放兩部機器分開一段距離擺放也不會對音質造成多少損耗。這就可滿足更多的器材使用場景了,比如轉盤就近擺在皇帝位旁邊方便換碟操作,DAC 功放擺在音箱旁邊儘量縮短音箱線,這樣的玩法兼顧了便捷和好聲音。
家族化簡約設計
設計上,e.One 系列走的是小巧簡約風格,採用窄機身設計的CD3t 和C5i 究竟有多大呢?拿唱片對比就知道了,這個尺寸非常適合作為書房桌面HiFi,也適合現代簡約風的家居風格。CD3t 轉盤的面板設計當然傳承了家族化元素,
厚厚的面板和機箱對抑制諧振很有幫助
CD3t 的機背只提供數字輸出接口,包括BNC 接口的SPDIF 和XLR平衡接口的AES/EBU
C5i 的背板上各種接線端子比較多,但功能區間合理、清晰,除了模擬輸入、MM 唱頭輸入外,還具有豐富的數碼輸入接口,包括兩組S/PDIF 同軸和兩組TOSLINK 光纖數碼輸入,還具有一組USB-B接口
採用厚實的鋁金屬面板,四邊以切角和圓邊打磨,中間的亞克力面板依然會在開機時透出綠色背光字體,雖然顯示的資訊量非常有限,但對使用是沒有任何障礙的。面板中間是吸入式碟倉口,上面左右分列各三個按鍵,負責跳曲、彈出唱片、停止、播放和暫停,非常直觀易用。嗯,面板上好像少了什麼東西,對了,是電源開關。事實上,官方說明書標註了,建議CD3t 無需關機,讓機器時刻處於待機狀態也不耗電,還可隨時保持最佳工作狀態。
C5i 合併功放同樣是1/2 標準寬度的機身尺寸,顯得小巧別致。中圈依然是亞克力面板,其上只配有一個大尺寸的複合功能旋鈕/ 按鍵,以雙功能設計,輕按+ 旋轉的優雅操作就可以輕鬆切換音量控制和輸入信源。開機後,亞克力面板中間透出綠字資訊顯示,非常養眼。可編程的8 字符顯示,清晰顯示基本功能,通過36 按鈕紅外線遙控器可即時命令功能和顯示編輯。而面板的左側提供了標準的6.3mm 耳機插孔,桌面音響玩家又可以省了獨立耳放的投資了。
豐富專業的接線端子
由於CD3t 是純CD 轉盤,因此機器背板只提供數字輸出接口,包括BNC 接口的SPDIF 和XLR平衡接口的AES/EBU。另外,還有系統聯機用的IR In,以及標準 IEC 電源輸入插座和總電源開關。大家注意看背板的右下角,印刷字體註明了美國設計和製造,身份純正。可能國內音響迷很少用到BNC 接頭的數碼線,其實這是專業廣播器材的標準連接規範,特點是帶有鎖定設計,因此無需擔心使用過程中意外鬆脫的情況。當然了,如果你沒有BNC 線也不要緊, 包裝裡提供了BNC-RCA 轉換插,方便玩家用回常見的RCA插頭75Ω 同軸線。
C5i 的背板上各種接線端子比較多, 但功能區間合理、清晰,除了模擬輸入、MM 唱頭輸入外,還具有豐富的數碼輸入接口,包括兩組S/PDIF 同軸和兩組 TOSLINK 光纖數碼輸入,還具有一組USB-B 接口,方便用家連接電腦或手機做外置音效卡解碼播放使用。對應的規格方面,同軸和光纖數碼輸入支持24bit/192kHz 的數位訊號,而USB-B 接口連接電腦或手機則支持24bit/96kHz 母帶級音頻傳輸解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字排開的 4 個喇叭接線端子竟然使用德國WBT NextGen 製品,其高品質確保最佳的信號連接質量。或者你沒有想到,如此小巧的C5i 功放,居然還內置了MM 唱頭放大線路,時尚玩家從此可以數碼與黑膠兼收並蓄了。另外,貼心的 Bel Canto 還設計了 Line Out 端子,意思是您想連接錄音設備也沒有問題。
轉盤機芯佔了半個機箱,剩下是伺服控制、電源和數字輸出線路板
MM Phono 唱頭放大線路每聲道採用一隻NE5532 雙運放作信號增益放大,兩聲道完全獨立對稱
內置針對光纖與同軸數碼輸入的升頻線路,採用BB 公司的SRC4382 晶片,將所有輸入的數位訊號升頻到24Bit/192kHz 規格
C5i 內置的獨立的高電流耳機放大線路,提供300mA/4Vrms 的輸出性能,可輕鬆驅動300 歐姆高阻抗耳機
喇叭線輸出採用2 組高品質的WBTNextGen 接線柱
USB 數字輸入接收界面採用TAS1020B 晶片方
案,支持24Bit/96kHz 規格
D/A 數字模擬轉換線路採用歐勝公司的WM8740 DAC 晶片,而且Bel Canto 非常重視高精度時鐘晶振線路對音質的影響,他們認為晶振必須和DAC 晶片非常靠近,才能避免產生時基誤差
擁有強壯的「內芯」
打開厚實的鋁板無磁化上蓋,可見 CD3t 小巧的機身內部結構也是滿滿的,厚厚的鋁板機殼內側還粘貼了一層不鏽鋼反射層,用於強化雷射頭的屏蔽性能,避免受到近距離磁場的幹擾。供電部分沒有採用開關電源,而是採用小型的板載的電源變壓器線路供電,由於小功率變壓器振動小磁漏輻射也小,因此可降低機內輻射幹擾的強度,確保光頭和數字線路不受汙染。採用密封的吸入式機芯組件,工作時的動作很穩,進出碟很順暢。整機的運作依靠藍色線路板的伺服線路控制,試聽過程中特意各種的「不正常」操作亂按一通,CD3t 都能夠準確無誤地快速跟上我的動作,並未出現卡頓的情況,搜曲速度也令人滿意。而數字輸出線路當然不含糊,兩組輸出由獨立的數字變壓器耦合,XLR 平衡數字接口的意義在於AES/EBU 的音頻信號和時鐘信號分開傳輸,CD3t 的時鐘晶振非常靠近輸出線路,確保最低的時基誤差。
C5i 的內部線路整合在兩塊線路板上,靠近背板的大板上更整合了各組端子輸入、DAC 解碼、MM唱頭放大、耳放等線路。功能區間劃分明晰,沒有多餘的飛線,做到真正的最簡訊號路徑,大大減少信號損失和幹擾的影響。MM Phono 唱頭放大線路每聲道採用一隻 NE5532 雙運放作信號增益放大,兩聲道完全獨立對稱。USB 數字輸入接收界面採用TAS1020B晶片方案, 支持24Bit/96kHz 規格。內置針對光纖與同軸數碼輸入的升頻線路,採用BB 公司的SRC4382 晶片,將所有輸入的數位訊號升頻到24Bit/192kHz 規格。而D/A 數字模擬轉換線路採用歐勝公司的WM8740 DAC 晶片,而且Bel Canto 非常重視高精度時鐘晶振線路對音質的影響,他們認為晶振必須和DAC 晶片非常靠近,才能避免產生時基誤差,而這個理念也是很多設計師的共識。C5i 內置的耳放線路並非某些品牌那樣採用功率放大級衰減的方式,Bel Canto 認為那樣的設計很難獲得優秀的信噪比,而且阻抗匹配線路會損耗聲音細節信息,於是他們設計了獨立的高電流耳機放大線路,提供300mA/4Vrms 的輸出性能,可輕鬆驅動300 歐姆高阻抗耳機。
作為一款高度集成的合併功放, 後級技術當然也是至關重要的,C5i 採用成熟的丹麥ICE Power 125ASX2 高性能立體聲放大模塊,在其中整合了高素質開關電源線路,提供每聲道60W(8 歐姆)、120W(4 歐姆)的功率輸出。大家別看功率指標貌似不大,但從阻抗減半輸出功率倍增的規格上看,就可以知道其供電裕量相當充足,而且功放的內阻低(8mΩ/100Hz), 阻尼係數高(>1000),輸出電流更是高達30 安培,可見控制力有頗高水平。另外,C5i 的輸出噪聲低於50uV(RMS A 計權10Hz-20kHz), 這個優秀的指標令低電平弱音信號得以充分呈現,從而使動態範圍達到驚人的115dB,每一項數據都堪稱Hi-End 級的水平,稱之為「小鋼炮」一點都不為過。老實講,在同級的競品中,很難找到性能可與之匹敵的對手。
採用成熟的丹麥ICE Power 125ASX2 高性能立體聲放大模塊,在其中整合了高素質開關電源線路,提供每聲道60W(8 歐姆)、120W(4 歐姆)的功率輸出,輸出電流更是高達30 安培
關於D 類功放的話題
Bel Canto 擅長D 類放大器、解碼器以及CD 播放器的研發。D 類功放線路的信號路徑可以做得很短,有利於信號的傳輸和高保真重播,符合Bel Canto 的理念,而且D 類放大器的功耗低、體積小、效率高,是引領未來潮流的技術。設計的關鍵在於Bel Canto 的D 類功放糅合了模擬技術和數位技術,雖然單純的D 類放大器可以輸入模擬信號進行編碼可以,又或者直接處理數位訊號,但是功放把信號放大至可以推動喇叭的過程,最終輸出的是模擬信號。那為何不使用精確性和失真更低的DAC 先把數位訊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再作D類放大呢?Bel Canto 就是這麼做的。另外,BelCanto 在功放內已不再使用傳統的電源變壓器,而是採用了和D 類放大線路整合在一起的高效開關電源來供電。Bel Canto 認為,傳統的電源變壓器加LC 整流濾波的形式並不完美,大容量的濾波電容充放電量的轉換速度比較慢,難以應付高響應速度與大動態音樂的重播,而開關電源的反應速度非常快,能更好地保證快速充裕的電流供應,因此,Bel Canto 功放雖然體型小巧,卻有強勁的輸出功率,並且阻尼係數也非常高,因此對音箱有更好的驅動力和控制力。
聲音的能量感和小巧機身不成正比
小巧的CD3t 轉盤播放效果能令人滿意嗎?而C5i 的D 類功放技術聲音又是如何的呢?用BNC轉同軸端子,連接同軸線到C5i 解碼合併功放,搭配來自愛沙尼亞 Audes 瑰麗的Maestro 106 書架箱,聽了很多熟悉的唱片。
簡單歸納,這是一部很沒有「存在感」的CD 轉盤,不但外觀沒有花俏的地方,聲音一樣是走質感路線,沒有濃鬱的個性,播放什麼類型的音樂都可以很忠實呈現該有的風格。考驗CD 轉盤的重要元素是對聲音細節的挖掘能力,CD3t 的細節表現非常不錯,而且頗有高級感,而且讓我覺得聲音的質感更遠超過其外觀、聲音的能量感更和小巧機身不成正比。CD3t 的質地軟硬適中,可以表達出漂亮的音樂旋律線條,其中還有滑順流暢,剛聽不一定能感覺到CD3t 的素質,但是花一些時間多聽幾張唱片,CD3t 表現音樂的親切感就出來了。那種質感不是輕飄飄的虛無感,而是有密度、有重量的詮釋,但在密度與重量當中,還有柔軟的質感藏在中間,把音樂的剛與柔都能平衡得很好。
同樣的,這樣的聲音表現當然也是包括了C5i 的概括,當我將關注點轉移驅動力和音色的平衡方面,C5i 的表現也同樣令人滿意,那纖細精緻的細節描述能力像極了高品質直熱單端膽機,中頻也顯得通透有光澤,低頻飽滿的同時速度絕無拖泥帶水,而比膽機優勝的地方當然是更高的信噪比帶來更寂靜的背景,因此動態響應和爆棚音樂的從容感,絲毫不覺得只有60W 輸出。比如重播老虎魚錄音David Roth 演唱的《More Pearls》,這輯錄音的音像略為龐大卻更顯健康,音樂「畫面」顯得生氣盎然。CD3t 和C5i 的聯袂演出,音樂深邃的背景,襯託人聲和吉他的龐大感,拉近了音樂和聆聽者的距離。音樂顯得輕輕柔柔的,卻有恰當的重量感,Bel Canto 擅長表達這種音樂的輕鬆感,有足夠的密度而不會顯得鬆散。這樣的輕鬆聆聽感覺中,還能掌握住吉他撥弦的力道以及歌曲的抑揚頓挫,音質與節奏的表現頗為迷人。
你相信嗎?雖然C5i 僅有60W(8 歐姆)的輸出功率,但我依然用這套組合來重播莫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貝多芬《 第五『命運』交響曲》、RR 的發燒碟《Tutti》等等爆棚交響樂,當工整、有力的管弦樂團呈現在面前的音場中的時候,我壓根就無法將這頗為寬闊的音場與兩部機器小巧的身軀聯繫起來,太令人意想不到了。但平靜下心情再來細品,我發現CD3t/C5i 的聲音並沒有強烈的個性,中高頻有著適度的明亮感,但卻不會有光彩奪目的刺激感,低頻量感適中,整體聲音平衡度的表現頗為均衡。或者說,CD3t/C5i 其實沒有太多自我的個性,是一套讓人輕鬆聽音樂的器材。
不錯的中頻段加上舒服的兩端延伸,CD3t/C5i 聽任何音樂都適合。比如拉賓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那由弱而強的小提琴獨奏,CD3t/C5i 所呈現的細節,小提琴擦弦的細微聲響,賦予音樂的臨場感很強烈,而定音鼓的節奏則帶著敦厚樸實的氣氛,漸漸將音樂帶往高潮時,小提琴演奏的力道一再加強,但此刻聲音並沒有出現緊繃感,可見CD3t/C5i的音質有足夠的密度和速度。
這套CD3t/C5i 組合重播爵士樂也不會令人失望,可以很容易找到音樂的「搖曳感」。比如重播日本爵士女伶綾戶智繪的《Fifty》專輯,收錄了許多經典爵士標準曲,經過綾戶智繪的重新詮釋,那種滄桑的「黑人」味道令人難以想像是日本人唱出來的,聲音之迷人令人不忍停下來。CD3t/C5i 表現起《Fifty》的方式真是一派輕鬆自在,聽輕快的《C』est Si Bon》,輕快俏皮的爵士唱腔,加上淡淡的法國香頌氣氛,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當然,綾戶智繪也很能詮釋悲傷的歌曲,比如西洋爵士版的《Heartbreak Hotel 傷心酒店》,低音大提琴低沉地領著節奏,綾戶智繪沙啞又有勁的嗓音,略帶吶喊地表現曲中的醉意,用CD3t/C5i 重播,那韻味真是不錯。
總結
如今歐美品牌的入門級純CD轉盤出品已經鳳毛麟角,要知道,現在還懂得選擇一部功能單純的 CD 轉盤的音響玩家,絕對都是對聲音和產品穩定性有很高要求的一個族群。這次試聽的 CD3t 轉盤和 C5i 解碼合併機,就集成了Bel Canto 兩項拿手的技術於一身——D/A 數碼模擬轉換與高效D 類功放,以同樣小巧的機身尺寸,達到了高性能的數字處理、功率放大和耳機輸出,加上Stream 串流播放器,就可組成一套具有「Hi-End」素質的迷你小鋼炮組合。
CD3t技術規格
●光碟兼容性:CD、CDR、CDRW、Hybrid SACD
●數字輸出
● 最大數據速率/ 位深度:44.1kHz/16bit
● 輸出端子:AES/EBU XLR、SPDIF
● 輸出電平:3V p-p,110 ohms(AES/EBU)、0.6V p-p, 75ohms(SPDIF)
●時基誤差:< 100 pS RMS
●耗電:4W、<0.5W(睡眠)
● 工作電壓:220-240V(AC/50-60Hz)
● 體積( W D H ) :216×318×115mm
●重量:5.5kg
C5i 技術規格
●輸出功率(1% THD):120W(4Ω)、60W(8Ω)/ 每聲道
●最低負載:8Ω/ 每聲道
●峰值電流:30 安培
●頻率響應:1.5Hz-90KHz(±3dB,4Ω)
● THD+N 失真率:0.003%(1W,1kHz, 4Ω)
● 輸出噪聲:<50uV(RMS A 計權10Hz-20kHz)
●阻尼係數:>1000
●輸出阻抗:<8mΩ(100Hz)
●動態範圍:115dB
●數字輸入:24bit/192KS/s(SPDIF
同軸、TOSLINK 光纖各2 組)、
24bit/96KS/s(USB)
●模擬線路輸入阻抗:11KΩ
●唱頭輸入阻抗:47 KΩ/150pF
●唱頭RIAA 精度:±0.5dB(50Hz-15kHz)
● 輸出接線端子:2 組WBT
NextGen、RCA/ 耳機輸出各一組
● 耳機輸出電流與電壓:300mA/4Vrms(峰值)
●耗電:14W
●使用電源:230-240V(AC 50Hz)
●體積(WHD):216×88×305mm
●重量:6.5kg
全文轉自《新音響》2020年5月刊
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聯繫我們相關同事了解諮詢
林啟能(中國市場總經理)
微信:George157564
手機:18420021412(內地)
69630110(香港)
長按二維碼即刻開啟您的音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