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君致力於幫助渴望學習、熱愛電影、希望通過自己雙手搭建出適合自己的家庭影院的朋友。添加影院君微信號,直接問我吧!
影院旗艦M17+Hi-Fi一體機M10等於?
昨天我和我們的編輯討論如何給文章取一個好標題,結果今天我就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大家都知道我最近一直在試用NAD T778,今天終於完成了這件事情。
我還特意去看了一下,幾年前我試用T758 V3的文章。憶當年的感受,再想想這幾天的體驗,我不得不講這次NAD T778交了一個相當高分的答卷。
這次的NAD T778不管從易用性、音質、實用性上都讓我感到滿意。
NAD M7
NAD M10
它就像是把NAD影院旗艦M17和MASTER系列的一體機M10,做了一個融合,再進行成本簡化出來的產品。
所以,這個T778的試用文章的標題特別不好取!
同時,體驗視頻也越剪越長,關鍵是視頻做出來27分鐘,還是感覺很多東西沒說到。
這我確實是沒招了,你們能從文章和視頻中能體驗到多少就算多少吧。
下面,正文開始。對了,這臺T778官方定價29900元,寫在前面,免得你們老問。
NAD T778,官方定價29900元
官方圖先來一張,感覺這樣開篇比較優秀!
再給一個參數圖,圖我不解釋,你們自己看
在NAD的家庭影院產品裡面,旗艦是中間的純前級M17 V2,左邊的T778是次旗艦或者叫合併機旗艦,然後右邊是更低一級的T777 V3。再往下便是T758 V3了。
但理論上來講,T778是一臺合併機,那它應該是和T777 V3關係近一些吧?
但結果還真不是這樣,我給大家看看它們背部的圖片。
大家發現沒有,T778和M17 V2是豎插卡,而T777 V3是橫插卡。你們可不要小看了這個橫豎,這代表了這個MDC模塊化設計的代數問題。
簡單的講,T778和M17 V2才是最新的NAD家庭影院功放,而T777 V3和T758 V3更像是老產品老架構上的進化。這就有點像汽車小換代和大換代的區別,T778的大換代明顯更合我意。
老規矩,拆開看看有啥不一樣正面一塊屏和音量旋鈕,沒啥好看的,還是看看背後。
MDC模塊讓這臺功放的背部功能區分更加清晰,推音箱的端子在最下面。
其它幾部分便是HDMI解碼板,數字音頻輸入和天空聲道前級輸出一塊板,模擬音頻輸入和7.2聲道前級輸出一塊板。
要用香蕉頭,自己手動取一下中心的塞子
玩具到手,多說無益,拆開研究研究!
T778
T758
上面是T778,下面是T758 V3,我沒講錯吧!
這就根本不是一代功放,T778的架構是全新的,明顯這大換代產品的布局和走線都規範太多了。
HDMI板上還有個BGA封裝的玩意,這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代用的intel處理器,那時的電腦CPU可沒蓋。
9聲道放大模塊
真的是規整
電腦接頭上面有一個風扇
打開看才發現是一個風道
感覺好像是一個開關電源,不過確實也看不到裡面
好了,拆解就到這裡。
NAD T778的設置和菜單NAD T778的OSD菜單和之前的T758以及M17沒啥區別,加上我手上這臺機器的遙控器有點小問題,不太好用,所以這裡就不講了,感興趣的自己看視頻。
但我相信購買T778的用戶,機器自帶觸控螢幕的菜單,應該還會用得多一些。
這個機身屏幕的控制介紹,我主要放在視頻中,真想買這臺功放的,建議去看看視頻。
下面我要講的是,這臺功放如何把7.1.2設置為5.1.4。
首先當然是要進設置菜單,待機時點屏幕左上角就會左出現這一列菜單
然後進放大器設置
然後我們會看到這裡有一個後置放大器的選項。
這個後置放大器,實際上配置的T778的後置環繞這兩路通道用來推什麼。
也就是圖中的SURR-B L和SURR-B R這兩路
在默認狀態下它是設置在BACK位置,也就是7.1中的後環位置,那麼這時就T778自動功放就是7.1.2狀態。
7.1.2
而當把這個後置配置成Height 2的時候,他就的輸出就變成了後置天空聲道,這時候T778就變成了5.1.4聲道的功放。
而要實際7.1.4,還要增加一臺立體聲後級才行。
好了,UI太複雜大家自己看視頻。
來講講NAD T778的DIRAC和BluOSNAD和DIRAC的合併是非常深入的,我用過好些支持DIRAC的功放,但好像還只有NAD支持IPAD跑DIRAC。
用來測試的MIC和USB音效卡是隨機附送的。
但DIRAC軟體要自己下,MAC OS和window版本都有
只是NAD T778的DIRAC並不是完整版本,它只處理500Hz以下的頻響。
講了DIRAC我們再看看BluOS,這臺機器的BluOS使用感受,基本上可以簡單的形容成和用M10一模一樣……
這絕對不是亂講,我要是沒猜錯,這塊屏的型號可能都和M10一模一樣。
只是T758和M10倒是有一點不同,它沒有WIFI也沒有藍牙,這一切要靠隨時附送的這個配件給擴展出來。
USB hub,藍牙USB和Wi-Fi USB
我是試機,才把這一大拓接在前面,其實長期使有用最好是接後面,因為接前面實在是醜。
還有兩個USB口子空著
BluOS可以很方便是讀取家裡NAS裡的音樂,但我家裡沒有NAS,所以我給T778掛了一個USB硬碟試機。
當有USB接入的時候,前面板會有提示,而BluOS的APP上,點USB便進入了曲庫。
和M10一樣,T778在播放音樂時也可以選很多樣式,我特別喜歡這個模擬的VU指針,很有感覺。
實際上,從拆解往後,這次體驗的重點都放在了視頻上,所以再次建議大家都去看文章最前面的試用視頻。
圖片和文字能表達的太有限了。
對於T778的立體聲表現,我重點放在了BluOS播放高清音樂上。
不得不說的是,這臺功放的立體聲表現,是超出我預期的,音樂表現可圈可點。
我知道就有人會問他放立體聲的表現比T758 V3強多少?
但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不要對比這兩臺功放,立體聲而言,沒有可比性。聽了T778的時候,如果同場聽T758 V3,你一定無法接受。
因為你會覺得T758 V3原本還可以的聲音,在和T778同場對比之後變得乾癟和粗聲,T778的聲音在Hi-Fi表現上更偏新時代的NAD產品M10帶給人的那種感覺。
T778開聲第一下,我第一感覺是中置音箱打開了,靠近一摸,中置沒響,DIRAC之後這個結相也太優秀了吧!
人聲很穩,聲場自然打開,中高低頻的銜接非常連貫,雖然沒有同價位對比天龍8500,但Hi-Fi而言,我印象中這臺機器更好。
而電影表現而言,這臺功放確確實實比之前我用過的M17更能打動我。
M17雖好,但它貴了一些,複雜了一些。我自己買家庭影院功放很簡單,要麼標價買3萬以內的,要麼買10萬以上的——因為一旦用到前後級了,搞得很複雜,我就希望儘量買好一點。
而M17屬於貴不算特別貴,而便宜這兩個字更和它無源,所以M17不適合我。它適合那種5萬元以內要買一臺歐美影院純前級的人。
而3萬以內,我一定會選合併機和好推的音箱來組成影院,比如我測試平臺KK這樣的產品。
而T778的影院體驗從杜比全景聲示範的中文開場秀開始。
我可以明確的講,我在NAD T758 V3上提到的NAD家庭影院的功放聲音上的缺點,這臺功放一樣都沒有。
對白厚潤但非常清晰,聲場自然延展。中低頻密度和厚度是標標準準歐美功放的感覺——沉穩而迷人。
最重要的高頻,高頻延伸很自然,最早的NAD家庭影院功放延伸並不好。但這臺T778高頻延伸就沒有問題,同時帶來的好處是優秀的解析力。
如果要和日系同檔次的功放進行對比,那麼應該是對上天龍8500。
就解碼精細度而言,聲音的細節,空間中各種物體的分離度而言,一年一升級的日系機還是會更好一點。但這種差別,我認為已經很小了。
在播放大場面,大動態,大量搖沙發的低頻時,這臺T778表現出來的力道和耐聽度,我給點個讚。
對了,這臺功放的推力官方給出FTC標準下,9聲道全響還有85W,這實際上是相當不錯的了。
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臺功放都推不好的箱子,日系合併機來推只會更慘。
所以,如果你花了大價錢買影院音箱,那麼該加後級就加後級吧!
寫在最後這臺功放我對它的表現,確實是非常滿意。使用中不太高興的地方是HDMI輸出的OSD菜單出現過兩次BUG,背景變成難看的綠色。
然後便是送測這臺機器的遙控有點問題,反應遲鈍。至於其他BUG,我只用了一周,沒啥體驗。
雖然這臺功放售價確實不便宜,29900元。但不管是使用感受還是音質上,我認為都是物有所值。
這是我最近一年使用的家庭影院AV合併機當中,最喜歡的一臺。
在國外,T778也得了不少獎,產品優秀值得表揚。
如果你是對家庭影院有興趣的影音小白,發燒堡的內容對你來說太深,看不懂,想從基礎學起,或者想購買家庭影院器材,那麼摩大建議你請教「家有影院」公眾號的影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