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有約:樸實 李婷《從抗美援朝戰士到陝西公路人》

2020-12-22 騰訊網

從抗美援朝戰士到陝西公路人

文/樸實 李婷

他們,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雄

他們,是「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光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員他們,也是陝西公路建設中一粒普通的鋪路石但是,人民不會忘記,歷史終將記得他們走過的那些硝煙瀰漫的英雄歲月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重溫他們走過的那些崢嶸歲月員志高 男 生於1930年

1950年,20歲的員志高因其精湛的槍術,被選拔派往抗美援朝第一線,也是當時西北地區50個被選拔的排級幹部之一。他的主要任務是在抗美援朝司令部擔任物資運輸的警衛工作,負責保護從北京發往東北進而運往朝鮮戰場的戰備物資。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敵特分子無孔不入,爆炸、槍殺、搶劫事件頻頻發生,企圖破壞新生政權和阻撓幹擾抗美援朝戰爭。所以,保護抗美援朝物資安全運往朝鮮,就成為一項責任十分重大且十分危險的光榮而艱巨的工作。戰事緊張時,戰爭所需物資數量巨大,運輸任務非常繁忙,他常常通宵達旦的工作,時刻都要保持一顆戒備之心,盡力排查一切可能出現的不安全隱患。當時他已成是一名共產黨員,政治覺悟高,他和同志們明白,當時中國國力還很弱,這些戰備物資是全國老百姓節衣縮食籌措來的,在運輸過程中不能出現任何失誤。由於他和戰友們盡心竭力地堅守工作崗位,任勞任怨的超負荷工作,他們所承擔的運輸任務沒有出現過任何事故,保證了前線所需戰備物資的安全。幾年間,由於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多次圓滿地完成了物資警械運送任務,受到了部隊領導和戰友們的一致認可,獲得多個立功勳章。採訪他時,他的10幾個勳章掛滿了胸膛。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他隨部隊在西藏支援當地建設。在西藏工作的25年間,他克服環境惡劣、地質條件差等種種不利因素,參與修建了3座特大橋和多條公路,在拉薩大橋建設中,擔任生產部辦公室主任。轉業後,1980年在陝西省公路局物資公司工作,曾擔任過物資站經理等職務。他以高度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為後輩人作出了榜樣。

林樹文 女 生於1934 年

1951年,年僅17歲的林樹文在西北軍幹校學習,1952年12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北軍幹校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師三團司令部偵通連擔任文化教員。1953年1月響應祖國號召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一軍一師司令部幹部部工作,主要負責前線宣傳工作,鼓舞參戰官兵士氣。她雖然是一名女兵且年齡小,但她意志堅定,樂觀從容,總是和戰友們一起衝鋒到最前線,從不怯懦畏難,將生死置之度外。戰友們都說她絲毫也不比男同志遜色。她常常冒著敵軍的槍林彈雨到一線去採訪參戰將士,把他們的感人事跡編寫成快板、小品、歌舞,隨後聲情並茂地表演給戰士們,極大地鼓舞了前線戰士們的昂揚鬥志。她的愛人也是一名光榮的抗美援朝戰士,他們是在共同的戰鬥中喜結良緣的。由於不怕犧牲,不畏艱險,工作突出,他們雙雙多次贏得組織嘉獎。1955年2月,她光榮地完成抗美援朝任務返回祖國。1964年2月起在陝西省公路局工作。她一直從事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她始終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哪怕是細小的工作,直至退休。他的兒女們為自己有這樣光榮的父母而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

孟勳生於1932年

孟勳老人1949年參軍,11月開始在西康剿匪,新中國成立後不久,1951年 5月,年僅19歲的孟勳跟隨所在部隊到達朝鮮戰場,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浴血生涯,直到1953年年底停戰回國。回憶當年,他說,常常有敵機在頭頂上狂轟濫炸,不時地就有炸彈在不遠處爆炸,有樹木、山石和雜草被炸飛。所幸的是,朝鮮戰場屬於山區,遍布的高大樹木、山洞使他們佔有了很大的地利優勢。美國軍隊先進的武器和飛機在愛國熱情高漲的朝鮮人民和一腔熱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前沒有了優勢。孟勳當年僅19歲,但身材高大、血氣方剛、果敢勇猛,每次戰役總是臨危不懼,衝鋒在前。因為他在朝鮮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曾多次獲得過所在部隊的表彰和獎勵。

1955年他被原交通部第五工程隊招工,後分配到陝西省公路局,當上了一名普通工人。從架橋修路幹起,最後成為秦嶺山中一名養路道工,這一幹就是20多年,直到1982年退休。孟勳老人退休後,大兒子接過父親手中的鍁鎬,也傳承了父親兢兢業業、幹一行愛一行的優良傳統。

肖德伶 男 生於1935年

1952年2月考入西北軍區軍政幹校。先後在64軍速成中學、19兵團軍政幹校學習。1952年8月入朝,擔任19兵團64軍19師571團一級文化教員。到朝鮮不久,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激烈的戰役——上甘嶺戰役打響,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六發的火力,將炮彈傾瀉到我軍陣地,雙方傷亡慘重。作為文化教員的肖德伶,把這次戰役作為戰例教材,多次頂著敵軍的炮火和飛機的轟炸,冒著生命危險,深入連隊講解,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如今講起這場戰役,他多次哽咽,說道,在朝鮮的軍人都知道這場慘烈的戰鬥,7100名中華兒女犧牲在了上甘嶺上,我們活著的人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活著就是幸福,一定不要講求個人的得失。1953年9月回國,1955年他調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後又調入裝甲工程學院工作。1970年調入陝西省公路機械廠,一直擔任基層技術人員,工作中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倚老賣老,從不談在部隊工作中立功受獎的事情,他以自己畢生努力,給後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蒲力民,筆名樸實,生於1955年,大學文化程度,陝西鳳翔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三屆陝西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評協理事、顧問,陝西省交通作家協會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交通作協公路分會主席,陝西省職工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 出版書籍有:紀實文學《香山下的陰影》,中篇小說《風雨人生路》《青春不迷茫》,散文集《歲月留痕》《人在旅途》《幸福在路上》《幸福的感覺淡淡的》《老兵日記》《別問時間都去哪了》《老兵不走》,長篇小說《交通局長》《欲望之手》等十餘部作品。

李婷,陝西商州人。1992年開始文學創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百餘篇發表於各類報刊雜誌。2010年出版合著散文集《幸福的感覺淡淡的》。陝西省公路局《陝西公路》雜誌編輯。

相關焦點

  • 電影清單|多部「抗美援朝」影片,致敬最可愛的人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們抗美援朝70周年,因此頭哥特別整理了多部抗美援朝戰爭相關影片。希望我們可以永遠銘記韓戰中的志願軍英雄們,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在這裡也向他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後勤補給線上的戰士們,面對艱苦的條件和敵人的襲擊,仍出色完成運輸任務。
  • 這些抗美援朝時代的「抓俘虜英雄」,每個人都是一部電影
    消息傳到志願軍總部後,總部首長為表彰劉光子一人俘虜63人的戰場奇蹟,特別授予他「孤膽英雄」稱號,並記一等功。1958年,復員後的劉光子回到了家鄉內蒙古臨河,之後的近四十年裡,他兢兢業業為家鄉建設出力,卻絕口不提自己當年的功勞,更從沒向國家提任何要求。而他在朝鮮戰場上用過的一隻大瓷碗,則是伴隨他走過了後半輩子的人生。這位樸實的英雄,對子女也常教育一句話:「人要少說多做」。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王順秀胸前 掛滿勳章 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
  • 四川省勞動模範:李婷
    潛心研究的李婷。  李婷,女,1985年1月生,陝西渭南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2011年2月加入東方電氣集團,現任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開發中心膜電極室主任,主要從事燃料電池核心部件膜電極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掃描二維碼 看視頻報導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艱苦抗戰,雙肩扛起公路運輸線1952年夏季,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與「聯合國軍」的較量日漸僵持,工兵連的工作也日益緊迫與繁重起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的戰場就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王順秀告訴記者,當時工兵連主要負責為前線部隊造橋修路,靠著僅有的100多號人,保障路線暢通非常困難。
  • 「'李婷杯'眸傾天下攝影大賽」徵稿啟事
    邯鄲李婷醫院攜手邯鄲市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李婷杯』眸傾天下攝影大賽」。作品具有突出行業亮點,展示光彩人物的特徵,可結合採風地人文景觀、特色產業來選取人物拍攝;也可就某些專業崗位來選取人物,如時裝模特、空姐、戰士、警察、司機、清潔工、農民工、保安、保姆、秧歌女、工人、農民、詩人、畫家、企業家等等,展示勞動美、行業美、眼睛美、氣質美,反映出時代特色來。
  • 《金剛川》觀後感|金剛川|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戰士
    雲師大附小五(6)班 陳彥好(小記者編號:20212)指導老師 周 雲今年是我國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我以為它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一定是非常慘烈的,槍林彈雨、炮火硝煙!但感覺整部影片一直在拍炸不毀的那座橋。
  • 抗美援朝時,「最可愛的人」從哪裡出發?在哪裡凱旋?
    在抗美援朝對敵空戰中,先後有116位飛行員犧牲,其中有23人長眠於大堡機場北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烈士陵園」,他們都是從大堡機場起飛參加空戰後壯烈犧牲的。 秋日暖陽下,陵園正中的「抗美援朝飛行員烈士紀念碑」巍然挺立,上面鐫刻著23位烈士的姓名。
  • 《金剛川》:緬懷抗美援朝戰士,不畏強敵血戰到底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 《金剛川》:緬懷抗美援朝戰士,不畏強敵血戰到底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 陝西沿黃公路將拓展健身功能 「公路體育」成全民健身新寵
    「公路體育」究竟包含哪些運動?陝西的「公路體育」又是如何布局的呢?  體育之路「1號公路」助推全民健身  作為陝西省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沿黃公路是一條沿黃河區域縱貫陝西南北的交通幹線,北起榆林市府谷縣牆頭鄉,南至渭南華山腳下,全長828.5公裡,被譽為陝西的「1號公路」。
  • 最可愛的人 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禮讚抗美援朝精神
    在1951年發表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作家魏巍,寫下如上磅礴字句。這篇傳揚近70年的作品,在10月22日全網獻映的電影頻道「紅星閃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融媒體直播中,被包括抗美援朝老兵、英雄後人及中國電影人在內的70餘名見證者及致敬人接力重讀。
  • 抗美援朝女戰士60年的夙願,今天實現了!
    大家 都在看抗美援朝女戰士的遺願:找到68年前贈送她慰問袋的2位宜昌人胡惠芳、陸統球兩位老人的家屬,你們在哪兒?1952年3月15日,宜昌郵電工人胡惠芳和陸統球給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寄送了一個慰問袋,這個慰問袋送到了當時的女工程兵——23歲的王湘雲手中。數十年來,她一直珍藏著它,即便彌留之際,也在念叨想找到當事人表示感謝。2012年,83歲的王湘雲老人去世。
  • 抒寫戰爭中的人性光芒——抗美援朝文學作品回顧
    (攝影:黃谷柳,以上圖片均由黃茵提供)  一   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1951)是抗美援朝文學中產生過最大影響的作品之一。魏巍在文中開宗明義:「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也許還有人心裡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曝光特輯 張涵予獻聲抗美援朝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人合力推出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熱映中。其中,作為系列電影裡唯一一部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今日曝光配音特輯。實力演員張涵予以其深沉渾厚的解說配音,娓娓揭秘了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硝煙,動情講述一位位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赤忱信念。
  • 電影頻道19日起播出抗美援朝系列影片
    巴金先生率領17人的作家採訪組,來到了朝鮮,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度過了300多天。在這期間,巴金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經常不顧個人安危前往戰鬥第一線進行採訪。才有了《團圓》裡的王成。」他的出演讓王成這一形象更有部隊氣息和英雄氣質,也更好地詮釋了普通戰士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為國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 接力朗讀,致敬最可愛的人!電影頻道融媒體直播禮讚抗美援朝精神
    在1951年發表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作家魏巍,寫下如上磅礴字句。這篇傳揚近70年的作品,在10月22日全網獻映的電影頻道「紅星閃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融媒體直播中,被包括抗美援朝老兵、英雄後人及中國電影人在內的70餘名見證者及致敬人接力重讀。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詞作者原來是一位抗美援朝戰士
    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像嘹亮的進軍號角,鼓舞著廣大指戰員為了保家衛國奔赴朝鮮戰場,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英勇作戰。 10月23日部隊入朝時,全連戰士就是唱著這首歌跨過鴨綠江的。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曝光特輯 張涵予傾情獻聲回溯抗美援朝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人合力推出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熱映中。其中,作為系列電影裡唯一一部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今日曝光配音特輯。實力演員張涵予以其深沉渾厚的解說配音,娓娓揭秘了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硝煙,動情講述一位位志願軍戰士保家衛國的赤忱信念。
  • 電影《金剛川》裡的高炮部隊,在抗美援朝老照片中什麼樣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