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黑格比」走後,驕陽回歸。8月6日7時,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的大渡河路武寧路路口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貨車從遠處G2京滬高速公路入城,自行車、助動車、汽車從周邊社區駛出。紅燈亮起,路人和車輛緩緩停下,把路口擠了個滿滿當當。
隨著早高峰到來,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警支隊勤務輔警施駿峰和同事們的一天工作也就開始了。
天氣預報顯示:今天的最高氣溫34至35攝氏度。上海的夏天絕不「拖泥帶水」,9時的氣溫就已經逼近35攝氏度。地面溫度更高,熱得燙腳,所以執勤時要不停地走動。
走動中,施駿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臂抬起落下之間,早高峰秩序井然。他戴著三層的醫用口罩,壓在鼻梁上的地方漸漸被汗水浸溼。
攔住「拖尾車」
在此之前,施駿峰也是這道車流大軍中的一員。每天早晨,家住普陀的他先騎助動車到普陀交警支隊參加點名,換上制服,配齊工作記錄儀、對講機、肩閃燈、指揮棒、手電、警哨,戴好口罩、白手套,7時準時出現在執勤路口。
施駿峰和另外兩名勤務輔警當天要在大渡河路武寧路站「兩頭班」,即7時至10時和下午4時到晚上7時。
施駿峰站在路口,眼睛盯著紅綠燈。綠燈亮起時,他抬起雙臂,左手拿著指揮棒,右手在胸前彎曲,不斷重複,示意直行車輛儘快通過。綠燈開始閃爍的時候,提前10秒鐘變換手勢,站到停車線前,直抬左臂,示意車輛停車。
這套動作俗稱「掐尾」。路口常有車輛爭搶綠燈的最後幾秒衝過停車線,影響另一個方向車輛通行,導致擁堵加劇,因此要將「拖尾車」的情況掐掉。這意味著勤務輔警們需要牢記信號燈轉換周期,準確把握「提前10秒」到來的時機,才能穩穩地攔住「拖尾車」。
施駿峰上崗一年,對此項技能熟能生巧。現在的他,對不同路口的早晚高峰特點倒背如流。居民區附近的路口,出門買菜的居民多;商場附近的路口,開車出來吃喝遊玩的年輕人多。不同的人群意味著不同的作息,早晚高峰情況隨之變化,施駿峰和同事們也要隨機應變。
他即「信號燈」
8月5日是颱風「黑格比」過境後的第一天,這也是施駿峰當上勤務輔警以來第一次應對颱風天氣。去年今日,他還在支隊辦公室裡做信息錄入工作。
早晨,施駿峰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金沙江路楊柳青路路口,沒想到信號燈不知何時壞掉了,他第一時間上報班長,等待專業維修人員的到來。在信號燈修好前,施駿峰就是這個路口的「信號燈」,他沒想到職業生涯中遇到的第一個颱風天就這麼特殊。
天空雨勢不小,路面上積水未退,路中間有一抹螢光黃在跑動穿梭。這是施駿峰穿著雨衣在指揮交通,雙臂抬起又放下,連跑帶走3小時。好在早高峰平穩度過,結束這個班次時,他才發現雨衣裡面的自己從頭到腳都是溼的,分不清是雨水多一點還是汗水多一點。
他告訴筆者,勤務輔警入職後,有1個月培訓,2個月師傅帶教,之後就要獨自一人上路執勤。剛開始獨立執勤時,施駿峰難免緊張,有時候堵車管得晚了,路過的大爺大媽會說他幾句。「被市民批評了,心裡肯定是有點難受的,我就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做得好一點。」
照顧整個路口
當年從設計師跨行報考輔警,施駿峰想的是「找一份充滿正能量的工作」。
今年5月起,普陀區開始著力整治外賣小哥交通違法行為。施駿峰和同事們要做的是對違法行為進行拍照,記下他們的工號,上傳到微信群,並提醒他們及時處理違法記錄和交罰款。
站在路口執勤,施駿峰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盡力照顧整個路口。大渡河路芝川路附近有一家醫院,經常有老人去看病拿藥。在這個路口執勤的時候,施駿峰會特別注意有沒有老人過馬路,跑過去攙一把,送到對面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