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詠詩終於說口罩要三層!專家卻說並非如此

2021-02-22 明聲網溫哥華

開始,她說不用戴口罩;再來,說兩層布口罩足夠;現在,又建議在兩層中間多加一層過濾布料。

新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近一年,加拿大首席醫療官(Chief Public Health Officer)譚詠詩(Teresa Tam)第三次更新口罩使用指南,說這是對病毒有更深了解後提出的,為加拿大人提供多一層保護。

譚詠詩自己戴的口罩不知是否有三層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材料科學系(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員從材料學的角度加以解釋,認為口罩的防護更關鍵的其實是材料的性能,而非層數越多越好。

一級口罩(level 1 Mask)、三級口罩(level 3 Mask)、N95口罩,若論層數,三級口罩最多,有四層,但若按防護等級排列,三級不及N95,一級最低。

多大材料系博士Jason Tam,將這三種口罩的材質逐層放在電子顯微鏡下比較,發現一級口罩、N95口罩最外層,三級口罩頭兩層的材質基本一致,都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纖維做的無紡布,纖維直徑約為18微米,而病毒直徑只有0.1微米,相當於180倍。

三種口罩所用材質最大的不同在於過濾層,比較而言,三級口罩過濾層密度最大,孔洞最小,但效果卻不如N95。反觀N95過濾層厚度最高,是其他兩種口罩的十倍以上,其纖維直徑約為1.2微米,相當於病毒直徑的10倍。

市面販售的過濾布料

若單純看纖維直徑,任何一種口罩的材質都嫌「太粗」,無法跟小小的病毒相比。但其實,病毒多數情況下是通過附著在氣溶膠或飛沫顆粒上,在空氣中傳播。這些顆粒的大小所屬以微米計算。只要阻擋住這些顆粒,就阻擋住了病毒的入侵。縱橫交錯的纖維排列如同一個個迷宮,纖維越厚,迷宮的「道路」越曲折,令病毒不得其門而入。

手工自製口罩較易放入過濾布料

「病毒的運動方式從微觀上看是直線型的。那些顆粒在空氣中,碰到口罩,好比是擊入迷宮的球,雖然迷宮的通道比球大很多,但因為病毒與飛沫組成的顆粒不懂拐彎,便不會更深入。」

對病毒而言,口罩的纖維猶如迷宮。

對於附著在飛沫上傳播的病毒,多大材料系副教授Jane Howe將其比作是糯米球表面的芝麻。口罩的孔洞擋住了糯米球,自然也擋住了上面的芝麻。

「這與蚊帳防蚊子並不一樣,蚊帳是單層的,蚊子會飛來飛去,鑽進孔洞,而病毒不會。普通一次性掛耳口罩以不吸水的聚丙烯無紡布為外層,外層和中間的過濾層具靜電,病毒會被黏住動彈不得,經過7到10天之後,就會完全失去活性,不能再對人體造成傷害。」

聚丙烯無紡布的特性,使得它在阻擋病毒時比棉布口罩更有效,口罩內層的材質若比較吸水,會增加皮膚的舒適感。Jane續指,戴口罩預防病毒感染與層數或無直接關係,關鍵是戴口罩的方法要正確,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果沒有衛生觀念,戴了口罩也沒有效果。

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口罩對普通人來說已經足夠,甚至還可在擱置10天後重複使用:「決不能用摸過其他東西的手再去挖鼻子,摸臉。戴口罩時注意上緣處密封好,若松松垮垮,一旦接觸到病患的飛沫,被感染的風險更高。」

她直言幾個月前從COSTCO購買的一盒口罩,每日都會帶,因為使用方法得當,到現在只用掉了一半。「我用得比較當心,口罩完好,摘下來先放到一邊,一、兩周後再拿來用,到現在50個口罩大約消耗了20個。」

戴口罩仍是抵禦病毒的最佳方式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三層口罩四個多月後,加拿大的譚醫生終於跟進:「進入冬季,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室內,同時也更多地了解飛沫及氣溶膠(droplets and aerosols)……我們建議考慮使用三層口罩(three-layer non-medical mask)。」

於此同時,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更新了對口罩材質、結構及是否合適的說明,說口罩應該有三層,外面兩層應採用編制緊密的織物,比如棉、麻,中間層應該具過濾功能的材料,比如「無紡布」(non-woven polypropylene)又稱「不織布」。

無紡布

「無紡布」似布而非布,是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為原料用高壓形成或粘合生產出來的,成品沒有傳統織物的經線、緯線。日常使用的消毒紙巾、環保購物袋是無紡布做的,普通手術口罩及N95口罩的外面薄薄的一層是無紡布,內層有強大過濾功能的熔噴布(Melt blowing)也是無紡布。

按照譚醫生的說法,你手裡的兩層布口罩不必扔掉,在中間加上一層無紡布即可成為具有更高防病毒傳染的三層口罩。問題是,很多市售兩層口罩的設計根本沒有可以開合的地方,想繼續用,非得剪個洞才行。那麼,破掉的口罩功能有無受損?這個,譚醫生沒說。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冬季防疫指南:口罩三層更有效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加中生活圈報導,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Theresa Tam)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現在冬天來了,人們在室內度過的時間更長
  • 加拿大聯邦首席醫療官正式推薦民眾使用三層織物的口罩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為遏制難以遏制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加拿大聯邦首席醫療官譚詠詩(Theresa Tam)當地時間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正式推薦民眾使用至少由三層織物製作的口罩或面部遮蓋物。譚醫生說,「為提升非醫用口罩或面部遮蓋物的保護性能,我們建議考慮三層的非醫用口罩」。 △圖為戴著口罩的譚詠詩 加拿大最新的防疫指南表明,用編織密度大的棉麻織物作為外層材料,中間夾著一層無紡聚丙烯材料作為過濾層,這樣的口罩或面部遮蓋物能有效阻隔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
  • 加拿大Costco終於要求戴口罩!這也太晚了吧
    Colin Furness說:「只要知道來源,就知道感染熱點在哪裡。如果不知道,那就只能猜了。」多倫多的Humber River Hospital的傳染病學專家兼主任Michael Gardam說:「這太可怕了。目前還有很多未知的感覺。而且,我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 消息樹|譚詠詩:新冠疫苗無法阻止病毒傳播
    熱點-譚詠詩:新冠疫苗無法阻止病毒傳播12月13日,加拿大聯邦首席公共衛生官 譚詠詩發表聲明稱:「儘管疫苗可以預防疾病,但尚無數據表明可以預防病毒傳播。譚詠詩說,接種疫苗後會出現輕度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紅腫和腫脹是很常見的。她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影響會迅速並且完全消失。但是,也可能有人對疫苗有嚴重的不良反應。這種機會極少發生,通常少於百萬分之一。」
  • 衛生官:冬季這樣戴口罩!
    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日前建議,冬季戴口罩要注意儘量別使用溼口罩,因為它阻擋病毒的效果會大大減損。(youtube)在18日的記者會上,有人向首席衛生官譚詠詩醫生提問道,在冬季期間,人們佩戴的口罩容易變得潮溼。
  • 剛剛 加拿大Costco宣布:顧客進店需戴口罩!有人不戴口罩硬闖 店員...
    來源:珞恬晏,加西周末隨著加拿大衛生官譚詠詩以及特魯多開始推薦大家戴口罩後,不少商店也隨之跟上,加拿大的Costco就在今天表示,強烈建議顧客進店時戴上口罩。加拿大Costco在今天宣布,根據公共衛生專家的建議,為了保護顧客和員工,Costco建議所有在店內購物的顧客以及工作人員都需要戴上口罩,遮住嘴巴和鼻子。當然,兩歲以下的兒童以及因為身體原因無法佩戴口罩的人除外。不過即使佩戴了口罩,在店內依舊需要保持社交距離。
  • Razer雷蛇推出口罩新品!三層百摺式口罩可重複使用
    11月25日,Razer雷蛇宣布推出一款跨界新品—— 雷蛇摺疊式口罩(Razer Folded Cloth Mask)。這是一款可重複使用的三層百摺式口罩,細菌過濾效率達80%以上,並且支持水洗。雷蛇摺疊式口罩雷蛇摺疊式口罩使用三層織物面料,百褶式設計方便用戶拉開口罩,並有效覆蓋住下巴和鼻子。
  • 民用口罩三層2快出
    民用口罩三層
  • 寶寶「打劫式」戴口罩?3歲以下要不要戴口罩?專家一次解釋清楚
    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為基礎 鼓勵企業生產更多適合小朋友佩戴的款式 黃敏菊介紹本次制定團體標準《一次性使用兒童口罩》(T/GDMDMA 0005--2020),由省內多家一流的口罩產業鏈企業、檢測機構、標準技術機構等組成標準起草專家團隊
  • 天氣越來越熱,學生上學戴什麼樣的口罩?專家說……
    直播截圖 他表示,一般隨著天氣變熱,病毒的毒力相對會減弱,其傳播力也會降低,但到了下個時期,這個病毒會不會重新再來,會不會引起大規模傳播,實際上,這也正是流行病學專家、病毒專家們所擔心的。 天氣熱了,口罩戴著真是不舒服,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戴口罩?
  • Derek Sloan:再次呼籲譚詠詩博士下臺!
    杜魯多和譚詠詩博士的管理不善也開始慢慢浮現。但是自由黨為了掩蓋他們的失職,絕望的調轉槍頭在媒體的幫助下故意扭曲我對譚博士的和對特魯多的指責。現在我再一次的澄清:我從一開始沒有、現在也沒有提及譚博士的種族和性別。特魯多卻為虛假種族歧視的指控添油加醋。
  • 天氣太熱,口罩到底能摘了不?專家說「三密」地區還是要戴
    ↑座談會現場焦點一:口罩都能摘了嗎專家:五類地點可摘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欒榮生介紹,《指南》(注意:目前該指南僅適用於低風險地區)專家:不同場所要求不同《指南》中提出,社區、公園、商場超市、旅遊景點、餐廳、銀行、理髮店等,可不做體溫檢測;而賓館、影劇院、遊藝廳和網吧(咖)等空間相對密閉場所,養老院、福利院等特殊單位以及交通客運場站、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等,要堅持體溫檢測,並強化環境衛生與消毒等措施。
  • 戴不戴口罩?中外殊途同歸,海外華人再也不用糾結了!
    估計每個人都很熟悉這樣的畫面:家人天天越洋電話督促「出門戴口罩」;而這邊媒體又一再說,「戴口罩防疫沒用」。再看看網上劈天蓋地的報導:有華人因為戴口罩被公開歧視。實在是心太累!然後還有不少人說,海外不讓戴口罩是因為口罩不夠用了。
  • 兒童口罩短缺?專家:可用民用口罩代替
    &nbsp&nbsp&nbsp&nbsp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然而,當前各地普遍面臨口罩短缺的問題,兒童口罩則更少。那麼,如果是兒童需要出門,在買不到兒童口罩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 籠起口罩就可以愉快出門了?華西專家說,麻煩你先把口罩戴正確!
    我們小嘞時候都戴棉紗口罩,現在幾十年沒戴過了,也不曉得哪面是正哪面是反得嘛!」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感控專家宗志勇、王妍潼一起告訴大家,關於口罩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幾個重點!
  • 沒有口罩,女子變「長頸鹿」到醫院掛號!但專家說……
    她打算到醫院後,讓專家視頻診斷父親的病,減少感染風險。「我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抵抗力差,肯定不能讓他們出來。」何女士說。該女子擔心接觸到新冠肺炎病毒,所以戴了口罩,也戴了手套,身上還穿了長頸鹿充氣玩偶服,從頭到腳,希望能夠全方位防護。
  • 昕餘傳媒:專家講解如何選擇和區分民用和醫用口罩
    昕餘傳媒聯合早報獲悉,新加坡醫療用品設備專家,講解普通民用和醫用口罩的區別,以及如何選擇可靠的醫用口罩。口罩主要由三層結構組成,中間的熔噴無紡布是最核心的部分,具有防塵、防飛沫、防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分為普通民用、醫用或外科級別。
  • 自購4000個口罩免費送 他卻說「我不是藥神」
    「其實年前也聽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消息,因此除夕那天聽說有朋友進貨,我就請他幫忙給我帶400支口罩。當天我們在蘇寧小店的社區微信群裡,告訴大家免費送口罩,但是領的人不算很多。」汪林林說,「到了大年初一,來要口罩的居民突然多了起來,初二上午就全部領完了。」隨後兩天,口罩供應越來越緊張,汪林林發動各種關係,終於在常州一家工廠找到了口罩貨源。
  • 自購4000個口罩免費送,他卻說「我不是藥神」
    「其實年前也聽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消息,因此除夕那天聽說有朋友進貨,我就請他幫忙給我帶400支口罩。當天我們在蘇寧小店的社區微信群裡,告訴大家免費送口罩,但是領的人不算很多。」汪林林說,「到了大年初一,來要口罩的居民突然多了起來,初二上午就全部領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