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人間能得幾回聞

2021-03-01 月如西讀詩

 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注釋:

(1)花卿:即唐代武將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平反有功,但他居功自傲,又目無朝廷,後被叛軍斬殺。

(2)錦城:又稱錦官城,在今四川成都。

(3)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

(4)幾回聞:聽得到幾次。

花卿是唐代武將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卿」,是古代對人的敬稱。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花敬定平反叛亂有功,杜甫做了一首《戲作花卿歌》,說:「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杜甫讚頌了花卿的勇猛剽悍,也道出了他的影響力,連咿呀學語的孩子都知道他的大名。但是花敬定居功自傲,目無王法,縱容手下在蜀中到處搶掠,危害百姓。花敬定每日於府中飲酒奏樂,絲竹聲不斷。花敬定還僭用天子音樂。在古代,禮儀制度極其嚴苛,甚至是音樂也有森嚴的等級界定,稍有違背就是大逆不道。而花敬定卻毫不在意,僭用天子禮樂,坐在席間的杜甫於是寫了這首《贈花卿》來委婉地規勸他。

「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官城內每日裡絲竹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錦城,就是錦官城,在今四川成都。絲管,絲指弦樂器,管指管樂器,絲管,可以指箏、琵琶、笙簫等,這些樂器一般由倡優演奏,供人娛樂。每日沉浸在絲竹之中,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縱情聲色的場景。。「紛紛」,本意是多而亂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絲竹聲,輕柔、紛雜靡靡之音,極其準確地寫出了花卿家宴上日夜縱情歡奏的場景。「紛紛」將無形之聲化為有形之景。

花敬定雖然平賊有功,但是他在蜀中甚是驕縱,不守法度,百姓苦不堪言。杜甫在《戲作花卿歌》最後一句說道:「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換取守京都?」既然花卿的英勇無人能比,那天子怎麼不儘快下詔令他守護京都呢?這句既誇讚了花敬定的勇猛,又含蓄地點出了在蜀地不應當擾亂滋事的事實。

「半入江風半入雲」,樂聲嫋嫋,隨風飄散,飄到江風上,飄到雲朵中。

這句依然是在形容樂曲聲悠揚,彌散開來,蔓延天地間,有著行雲流水般的美妙。詩歌的前兩句是形容音樂聲的美妙,在戰亂頻發,百姓生活艱辛的情況下,為官為將者終日奏樂,樂聲越美妙,他人就越覺得刺耳。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樣的曲子只應該出現在天上,在這人間又能聽得到幾回呢?

這樂曲的美妙不由得讓詩人感慨,這如同仙樂一般的曲子,人間難得聽到,而此時卻真切的聽到了,真是妙不可言啊!

這句只是字面的意思,而它的弦外之音就在於「天上」「人間」是別有深意的。「天上」,一般指天子所居住的皇宮;「人間」大多指皇宮之外的場所。這曲子詩人特意強調「只應」天上有,就是說它不應該出現在「人間」,而難得一聞的曲子卻在花卿的家宴上聽到了,這矛盾之處就含蓄的流露出了詩人的諷刺和規勸的意思了。

楊慎在《升庵詩話》裡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之樂,子美做此詩譏之,而言在意外,最得詩人之旨。」這樣的諷刺含而不露,綿裡藏針,柔中帶剛,意在言外,會起到更好的規勸效果。

相關焦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cǐ qǔ zhī yīng tiān shàng yǒu此曲只應天上有,rén jiān néng dé jǐ huí wén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孫愈老師來給大家解釋解釋: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 「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的《贈花卿》,高水平的皮裡陽秋
    《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一首平仄嚴合的近體七絕。學習過格律專欄的自然知道推出下一句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此曲只應天上有」,第三字不論,也算是標準相粘。第四句再相對,「平平仄仄仄平平」,「人間能得幾回聞」,「得」字為入聲字,仄聲,所以平仄嚴絲合縫,絲毫不亂。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是誰用音樂感動了上海?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再煩躁的心靈也會因音樂而平復,再封閉的靈魂也會為音樂而打開。就是今天這首杜甫《贈花卿》。花卿,名花敬定,西川節度使崔光遠的部將,善戰也殘暴。錦官城,就是成都,成都生產著名的蜀錦,是稅收的重要來源,所以政府專門設置了錦官。詩歌說,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才有,平常百姓家哪裡能聽見幾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每日一詩
    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有人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從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
  • 唐詩鑑賞 ~ 杜甫:贈花卿
    贈花卿杜甫·七言絕句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愛上古詩:杜甫·贈花卿杜甫:贈花卿(王立群簡短點評)悅讀:贈花卿贈花卿杜甫·七言絕句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李相為紀念知己,用隋煬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調撰《謝秋娘曲》,故後人將此調亦稱為《謝秋娘》。後白居易依據此曲作下懷念江南的詞,同時將曲名《謝秋娘》改為《憶江南》。此後,很多文人都按此曲調格式,填寫了許多燴炙人口的名篇,以抒發情懷。如: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如:李煜「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 詩詞大會康震用「此曲只應天上有」開場,觀眾不信他竟會犯這種錯
    其次,場上選手的水平被指不如往期,不少簡單的題答不出來也就罷了,連幾期擂主彭敏都會念錯「獨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不過作為觀眾,咱們也是能安慰自己的,畢竟嘉賓還是咱們最愛的康震、蒙曼、王立群等人,能聽到這些老師的點評也是一種享受。不過在近期的節目中,連康震老師都被指用錯了詩,這是怎麼回事呢?
  • 天天讀詩 |《贈花卿》唐·杜甫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1.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亂。卿,當時對地位、年輩較低的人一種客氣的稱呼。2.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紛紛:繁多而雜亂,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 杜甫用來罵人的一首詩,如今被很多人用來誇人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詩聖」杜甫的一句詩,如今很多人常常拿來形容那些美好的歌曲音樂、用來誇人。但是這個句子真的是在誇讚、是在表揚嗎?這句詩呢,出自於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21.杜甫《贈花卿》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涉及的人和事兒。贈花卿,這裡邊的花卿是指誰呢?這個「卿」是當時的人們對對方的一種尊稱,一種客氣的稱呼,相當於現在說的「花先生"。具體是指當時西川節度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ー一花敬定。實際上就是寫詩贈花敬定。
  • 詩聖杜甫寫了兩句罵人詩,現在卻被用來誇人,你應該聽說過
    杜甫花卿,名敬定,是唐朝武將,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古人彈琴《贈花卿》全文只有28個字,內容為:「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乍一看,杜甫是在形容蜀地音樂之美,人間很少能聽到這樣悅耳的聲音。但實際上,杜甫是在說這種音樂只有天子才能聽,民間不應該僭越禮制。花敬定這樣做,完全就是犯上作亂。
  • 詩詞欣賞 |《贈花卿》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裡哪能聽見幾回?
  • 杜甫晚年寫的這首罵人詩,被誤認為是讚美詩,其中兩句千古流傳
    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順還遭遇安史之亂,本就生活窘迫,還被迫過上了躲避戰亂、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甚至被捕入獄,索性逃過一劫,其後做了一段時間小官,過得很不開心,最後放棄官職,進入四川,在成都浣花溪側修一茅屋,了卻餘生。
  • 網友:「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葉玉卿,相信大家對於這位女演員是再熟悉不過的,她的身材與顏值若是放在現在也是能夠吊打很多當紅小花旦的,與她那個年代齊名的還有利智、葉子楣等優秀的女神,都是很多男人的「心頭肉」,絕色之美堪稱是「人間尤物」。
  • 古詩詞誦讀解析《贈花卿》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夠聽幾回?這首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所以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卿:尊稱。
  • 杜甫有一首28字罵人詩,後兩句音樂經常用,沒點文化還以為是誇人
    號稱是「詩聖」的唐朝詩人杜甫,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歌,憂國憂民的他,詩歌中也經常透露著悲愴,鮮有暢快淋漓之句,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就成為了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不過杜甫寫的一首28字罵人詩文,也成為了千古名言,後兩句形容音樂的時候也經常用到,如果真沒有一點文化,還真以為是在誇人。這就是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整首詩似乎都在吹捧,音樂是的好聽,為何卻說杜甫在罵人呢?
  • 網友:此女只應天上有,世間能有幾回聞
    當年還有人更是用一首改編詩來誇讚她的美:「此女只應天上有,世間能有幾回聞」。
  • 唐代大地主杜甫的死因之謎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後果就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詩窮而後工,讀之令人鼻酸。如果詩到此處就戛然而止於自傷自憐的話,杜甫僅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而已,但就在這樣的苦境中,他能想得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正是這種推己及人、胸懷天下的境界,使得杜工部拔地而起、超越眾人,最終被封為「詩聖」。
  • 【林丫頭講詩史】第十輯:中晚唐詩人之杜甫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這一時期政治上腐敗,他的抱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未必可以實現,總是借酒消愁。杜甫白日放歌縱酒,杜酒偏勞勸,酒醒思臥簟,性豪業嗜酒等等,在杜甫千首作品中出現酒的場景的也是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