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光榮之路》改編自漢弗瑞·科布的同名小說。這部1935年出版的作品以發生在一戰中的一個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1915年五名法國士兵因兵變被槍決,後又在1934年被宣判無罪——其中一名士兵的遺孀獲得了兩法郎的損害賠償的故事。電影上映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爭議。法國直到1974年才解除對它的禁令,德國則要求其從柏林電影節上撤回。
《斯巴達克斯》最初的導演是安東尼·曼,在他退出後,斯坦利·庫布裡克接替了導演的位置。為了呈現逼真的戰爭效果,庫布裡克讓化妝師去「僱傭一些四肢不全的人,甚至是那些腦袋上缺了東西的人,還製造出許多具無頭假屍,拍攝現場灑滿了動物的腦漿和內臟。」但影片上映後,庫布裡克拒絕承認《斯巴達克斯》是他的作品,原因是在拍攝過程中他無權全面控制影片的製作過程,也無權按照自己的意圖剪輯影片。
在拍攝《斯巴達克斯》期間,庫布裡克對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產生了興趣,決意花掉手裡所有的錢拿下小說的版權。這部影片開啟了庫布裡克在英國獨立製片的生涯,從此他又重新獲得了作品的最終剪輯權。但他仍然抱有遺憾,6年後他解釋說,當時的社會環境並不寬容,「如果我能重新拍攝這部電影,我會和納博科夫一樣,強調他們之間的情慾關係。」
《奇愛博士》被稱作庫布裡克最悲觀厭世的一部作品。該片展現了一個失控的男性社會:男人也許可以改變自己身處的世界,但卻無法改變他們自身的惡劣。該片獲得了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提名,並與之後的兩部作品《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並稱為「未來三部曲」。
在《奇愛博士》的宣傳期,庫布裡克又對太空和科幻電影產生了興趣。於是他找到亞瑟·克拉克聯手創作劇本,並決定改編其在195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哨兵》作為影片故事的起點。在拍攝《2001太空漫遊》的過程中,庫布裡克堅持摒棄數字特技,回到無聲電影時代的逐格拍攝技法,攝影機經常是一毫米一毫米的移動、曝光然後合成。為了紀念小說和本片,美國航天航空管理局將一顆火星命名為「2001火星漫遊」。
《2001太空漫遊》以嬰孩安祥的目光結束後,庫布裡克將目光轉向了性暴力作品《發條橙》。電影講述了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阿歷克斯,在入獄之後為了提前重獲自由自願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療,卻在「痊癒」後遭到正義的迫害的故事。由於影片中有大量暴力、犯罪的場面,美國電影審查會在上映初期將其定為X級。英國國內也禁止了影片的放映,直到2000年解禁前,影片只能出現在一些藝術影院和非公開的交易中。
1975年,庫布裡克重新拾起了自己拍攝拿破崙時代的心願,從而有了《巴裡·林登》。為了還原他心中18世紀的場景,庫布裡克讓演員穿上他派人買來的18世紀的戲服,把拍攝地設置在愛爾蘭仍然對外開放的18世紀古建築中,甚至完全採用燭光照明來拍攝。
庫布裡克曾對朋友說:「我要拍一部世界上最恐怖的電影,給觀眾一連串噩夢。」1980年的《閃靈》就是庫布裡克交出的答卷。在電影中,令人恐懼的並非是超自然力量,而是人的主觀預感,這也是電影命名為「閃靈(shining,第六感)的原因之一。該片上映後僅一周就收穫100萬美元的票房,超越了華納兄弟之前的兩部高票房作品《驅魔人》、《超人》。到了年底,《閃靈》的票房達到了3090萬美元。
拍完《閃靈》後,庫布裡克進入了閱讀期。「庫布裡克要拍什麼?」成為80年代好萊塢的熱門話題。最終他選擇繼《光榮之路》之後拍攝又一部反戰影片《全金屬外殼》。該片主要講述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越南戰爭中的故事。
1999年,在閱讀了亞瑟·施尼茨勒的小說《綺夢春色》之後,庫布裡克又試圖用電影的方式去圖解人們對性的熱衷與困惑。這就有了電影《大開眼戒》。該片由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主演,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謝幕之作。影片預映後的第二天,庫布裡克因心肌硬塞死在了睡夢中。那年他70歲,五天後,他被安葬在Childwickbury莊園他最愛的大樹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