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10月28日至29日,第十屆上海·天目湖航空工業國際論壇在常州溧陽舉行。中國商飛、空客等中外航空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及專家學者等齊聚,圍繞航空工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展開交流與討論,為航空工業的發展明晰了方向。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航空學會等單位主辦;溧陽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支持;江蘇省溧陽經濟開發區,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上海廣堯商務諮詢有限公司承辦。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分享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未來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航空工業數位化轉型的期待。李穎巡視員表示新時代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與應用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航空工業發展任重道遠,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奮力開啟融合發展新徵程。
據預測,全世界空乘航空業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關於如何走出疫情,空客(北京)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Etienne RAVAUD分享了空客的選擇:一是優化空氣流,提供安全機艙;二是快速推動碳中和的進程,實現航空產業的清潔和可持續性發展。
為使中歐雙邊民航局之間能夠自由開展技術合作,並幫助減少重複工作,降低雙方監管的負擔, 歐洲航空安全局中國和北亞區首席代表Javier VICEDO指明未來需要做出的努力:持續改進雙方安全協議框架,在標準化以及質量管理方面共享信息,走近彼此,最終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
航空發動機行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戰略保障。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發中心、研發體系與仿真技術部部長黃博指出,需要要藉助數位化技術、仿真技術加快發動機的研發,藉助國內外共同資源推進模擬轉型,藉助民營企業的能力培育航空產業可靠的產業鏈。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之一,被業內視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在5G技術和政策推動下,工業網際網路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縱觀網絡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國5G技術的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運營商5G創新部解決方案總監汪洋提到,5G作為數據高地和數位化本身,與以數據為特點的航空有著天然的融合優勢,兩者結合的運用,將有助於實現從物理產品為主的製造到由數據模型為中心、由軟體定義的製造。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智能製造事業部技術總監沈洲分享了5G與商飛的合作實例:依託5G技術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聯通與商飛在遠程協助、接線、飛機表面質量檢測和飛機組裝方面達成了合作,助力民機工業更可靠更有保障地生產。5G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將助推「智能製造」的實現,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優化升級。
「飛機製造過程中間,最核心的技術是如何保證飛機從零件到整機的裝配互換協調。」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ARJ21型號總工藝師王建華坦言:「中國飛機製造走到目前這個地步已經到了非數位化不可。」數位化實體協調路線目前是誤差最小,協調程度最高的製造技術。在保證製造精度和裝配協調準確度上的優勢,使其成為解決互換的重要技術路線。
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二級專家、MA60多功能飛機總工藝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張尚安分享了三維工藝設計在MA700飛機研製中的實踐過程,從開發一套全面面向製造進行數位化設計的管理系統,幫助打通設計工藝製造一體化道路,到切實連接設計數據與製造數據,確保數位化製造過程進行有效的信息共享與交流,最終為企業帶來業務模式的全新變革,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技術帶動生產力的提升。
航空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既是一個國家國防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標誌著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先進程度,更是綜合國力的關鍵體現。航空工業國際論壇旨在搭建航空工業技術交流和商業合作的高端平臺,為促進我國製造業加速向中高端發展,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構建柔性、靈活、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做出貢獻。
交匯點記者 趙偉莉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