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24日電 題:徐小明追憶陳木勝:香港年輕一代難得的好導演
中新社記者 史冰筠
「陳木勝的離去,是香港電影界的遺憾。」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今早因鼻咽癌去世,他的「領路人」、香港著名編導徐小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陳木勝的去世感到惋惜。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他的「領路人」、香港著名編導徐小明8月24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陳木勝的去世感到惋惜。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徐小明是陳木勝的伯樂,但是徐小明卻謙虛地表示「我僅僅是陳木勝的領路人,一個『挖藕人』。他和每一個年輕一代的編劇導演一樣,具有過人的潛質,我的任務是幫他剝去淤泥,給他發揮的平臺。」
陳木勝的才華最早是徐小明發現的,兩人結緣甚早。當時陳木勝對影視製作展現出超出常人的興趣和潛質,這使得徐小明破格錄用了他進入麗的電視(後來改名亞洲電視)。
按照電視臺招聘學歷要求,助理導演需要至少大學畢業,而陳木勝並不符合。「但是他對於喜劇濃厚的興趣激起了我的好奇。」徐小明說。
陳木勝和徐小明經歷非常相似,都不是科班出身。徐小明在面試陳木勝時便現身說法,讓他放鬆,懷抱希望。徐小明表示自己也非專業,只是憑著經驗積累一步一步走到管理層。「當導演最重要是自身努力,對戲劇的感覺,學歷並不是必要條件。」
在交流的過程中,徐小明發現陳木勝對香港本土劇作感興趣,講起自己喜歡的電影如數家珍,尤其是香港武打片,並且已經有明確目標:做導演。與其他一起面試的年輕人相比,陳木勝的回答有條有理,與眾不同。「雖然沒有理論化的整理,但能講出普通人見不到的層次。」因此,徐小明認為「雖然學歷不達要求,只要他努力,一定在這個領域會有所成就。」
因此,徐小明讓他先做行政助理,從事內部文件有關的輔助工作,藉此培養興趣,今後有機會可以從這裡轉去參與劇集製作。在接下來1年左右的時間裡,陳木勝除了做自己的本職工作,還非常主動熱情地和編劇、導演談話學習。
機緣巧合,上世紀80年代初逢有外國電視臺來香港「挖牆腳」,麗的電視是主要目標,舊人離去給了新人機會。麗的電視每年有700小時的電視劇製作任務壓力,徐小明開始啟用新人,培養接班人,其中就有陳木勝。後來,陳木勝又去了無線,徐小明也「暗暗祝福他,替他高興。」憑藉陳木勝的勤學品質及好人緣,一批優秀前輩如杜琪峯、王天林知人善用,令陳木勝基本功更加堅實。
徐小明高度評價陳木勝的戲劇作品,稱其藝術性和娛樂性兼備,雅俗共賞。也曾說他的電影能「值回票價」。徐小明說,「在經過多年的沉澱之後,他的努力、對市場的敏銳觀察、與多方的合作經驗,使他對香港片的風格掌握到位,作品大家接受。」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他非常有經驗,根據情節把演員的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漂亮的票房數字也能體現他電影的成功。
採訪中徐小明不斷提到陳木勝憨厚受歡迎的個性,徐小明對陳木勝的第一印象是:淳樸老實。他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被稱「為人憨厚,受人歡迎。」徐小明表示「他的好脾氣在電影圈是非常難得的。」
徐小明認為陳木勝是香港年輕一代難得的好導演,認為他英年早逝是香港導演界的遺憾。「我覺得一個導演的黃金創作年齡是四五十歲,而他正當年。現在的年輕一代能對文戲武戲有全面把握的人確實不多了,行業裡失去了非常優秀的導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