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幻想飛得太高,墜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沉重了。這一部片,便是有關毀滅之夢的沉重奏鳴曲。可安魂否?
導演: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編劇: 小胡伯特•塞爾比 /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主演: 艾倫•伯斯汀 / 傑瑞德•萊託 / 詹妮弗•康納利 / 馬龍•韋恩斯 / 克里斯多福•麥克唐納 /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5-14(坎城電影節) / 2000-12-15(美國)
片長: 102分鐘
又名: 噩夢輓歌(臺) / 迷上癮(港) / 夢的輓歌
劇情簡介
哈瑞和瑪麗安彼此相愛,夢想著開個服裝店,夢想著有個美好的明天。然而他們都離不開毒品,並想著以銷毒賺得第一桶金。哈瑞的母親是個徹底的電視迷,最大的夢想是上電視,為此不顧年邁吞食減肥藥。由於藥品裡的毒品成分,她漸漸上了癮。哈瑞的朋友狄龍同樣是個癮君子,為了掙大錢加入了黑社會。為了夢想,他們努力著,卻一步步深陷毒品難以自拔。哈瑞的胳膊因注射毒品感染而被割去;瑪麗安為了毒品出賣肉體和自尊;哈瑞的母親最終住進了精神病院受盡折磨;狄龍鋃鐺入獄。當視線變得模糊,夢在遙遠處呼喚,迷失的人該以怎樣的姿態安撫自己的靈魂。
獲獎情況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58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1屆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
電影《夢之安魂曲》改編自小休伯特塞爾比的同名小說,是2000年坎城電影節的特別放映片。全篇壓抑的色調、陰晦的故事和人物、撩動心懸的配樂、處處讓人毛骨悚然的氣氛以及各種讓人呼吸加重的蒙太奇處理無一例外都可以讓觀影者產生種種「不舒服」的感覺。
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藝術特點
頻繁使用跳接蒙太奇的技巧,也就是快速放映一連串的跳接的影像和動作畫面,並帶有音效,通常用來模仿重複性的動作,例如吸毒。跳接蒙太奇通常用廣角鏡頭來強調動作或影像的直觀性。
用白色淡褪的手法強調故事情節的插入成分或者用於故事情節中一個動作或單元的結束。
大量使用誇張化的聲音和音效。
用弦樂奏和電子樂點合成製成影片的聲軌。
代表作:《被點亮的星球》《摔角王》《黑天鵝》《夢之安魂曲》等
以鏡頭凝視異化,融攝多種鏡頭藝術
本片用到了很多新的帶有實驗性的拍攝方式,然其完全服務於內容的表達,複雜的拍攝技巧在本片中渾然融合,豐富並且深化了批判性。許多小技巧使本片帶有後現代實驗電影的風格 切割畫面、快速剪輯、特寫鏡頭,還有時間壓縮等等,各類意識流手法層出不窮,一系列感官幻覺被再現了。
在嗑藥的部分,短短幾秒時間內,下粉、吸食、注射器抽動、紅細胞飄逸、瞳孔散大等等鏡頭將吸毒者的快感與迷幻狀態具象化,配上抽象的配音將整個過程形象到神化的地步。在母親薩拉看減肥食譜和吃減肥藥的鏡頭中,她節食的過程表現為一些物象的特寫鏡頭。
影片多次使用雙視角鏡頭,例如在影片開篇用雙視角表現母子因為電視起的爭執場景,用雙視角特寫表現男女主人公的親熱,這種雙視角的鏡頭呈現暗示了這部影片人物的悲劇結局。在母親長期服食減肥藥後,精神出現混亂,儲存食物的冰箱被鏡頭聚焦放大至整個畫面,鏡頭最終聚焦到母親崩潰的眼睛和開關電視的動作,她無法抵抗精神的折磨而離家,凸顯了人物的最終崩潰。
將攝影機架在演員身上,能夠細緻的觀察到運動當中演員表情的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加壓抑的效果。
推進、遠拉、上浮、下沉等普通鏡頭語言也被運用得幾乎完美,母親薩拉寄出信息報表後的俯拉、哈瑞和朋友商量做「大生意」時的浮移、哈瑞聽到老媽磨牙後的迅速回移、嗑藥後的旋轉淡出、泰隆看著母親照片回拉、片尾四個主角蜷縮後的回拉等等鏡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結尾,採用了多重視角的拼接鏡頭,哈瑞、朋友、女友、母親薩拉,各自跌入命運深淵,如嬰兒在母體中的蜷縮姿勢,鏡頭快速交替,對觀眾的視覺感受或內心觸感上都展現出一種極大的感染力。似乎是要在夢裡重新出生 、成長 ,影射了角色心理的極度疲勞和痛苦。也只有一場柔軟的美夢才能暫時遮蓋絕望的現實,導演只在結尾為四人奏起了一支《 夢之安魂曲 》。
影片講述了四個邊緣化人物的悲劇故事:
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常常偷母親電視機去換取毒品的哈瑞;
中年喪夫,孤獨苦寂,愛吃甜食沉迷電視的母親薩拉;
長相清純脫俗,有錢卻缺少愛,與哈瑞相愛的女主角瑪麗安;
小時候立志要當大人物,長大了卻和主角一起偷盜販毒的配角泰隆;
四人都被各自的欲 望牽引,漸漸走向黑暗的深淵……
年輕一代迷失方向、彷徨無望,依靠毒品帶來的幻覺逃避現實,釋放著對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一切不滿;而老年人則生活孤獨無趣,只能把生命傾注於虛無縹緲的電視節目,並在媒體世俗的價值系統中變得如年輕人一樣迷惘。電影嘲諷了媒體 ,嘲諷了毒品 ,嘲諷 了虛榮和假意 。而歸根結底,它嘲諷的是人類自己。電影探索成癮的背後,則又回到了人對孤獨感的抵抗。陰鬱的氛圍充斥著恐慌和憂慮,這部影片用這四個人的人生軌跡作為線條,完整的描摹了四條暗淡的人生圖景,用這些被夢想損害、被現實侮辱的人們來將那些無奈地骯髒的現實暴露出來,將那些黑暗攤開,這也是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極具諷刺的情節在影片開端,哈瑞與女友談論著未來,他們的願望是開一個小店,不難看出這四個邊緣人物的本性都是美好充滿對生命的熱愛。在夢的另一面是殘酷又現實的,診所醫生給薩拉提供非法的藥物、警察和戒毒所看守時的暴力執法、社會精英穿著華麗光鮮卻有著變態的嗜好、醫護人員的粗暴行為等,影片諷刺地展現了「主流人群」的可恥。導演將人物的悲劇命運鋪陳開來,但不局限於表達人物的悲劇,讓觀者了解到,他們的悲劇結局來源於他們自身的懦弱,在面對壓迫時傾向妥協,向食慾、毒癮、金錢妥協,淪為欲望的傀儡,沉溺在自我創造的幻夢裡,不願醒來。
// 結語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電影向觀眾展示了人類心理最複雜的部分,他的片子誘人又危險,通過極端的特寫鏡頭審視著身體和精神之間的關係。
人的不安定和痛苦往往來自於精神與肉體的矛盾。人們往往不是忘記了精神的存在,而追求肉體的滿足,就是忽略了肉體的存在,而追求精神的滿足。這兩種矛盾狀態都會帶來痛苦,使人被自己踐踏、異化,或者應允他人對自己的控制,其結果都是精神被支配,肉體被奴役。或者更直接的,他們直接被自己的夢想所控制和奴役,而夢想是被社會操縱的,於是他們就逃不過失去自由和自我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