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在影院關閉170天後,獲柏林、東京、香港國際電影節三獲獎項的影片《第一次的離別》7月13日宣布,正式定檔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
這是今年春節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在影院復業日期尚未明確的前提下宣布定檔復業首日公映,破解了觀眾對影院復業無「新片」可看的擔憂,也重振了電影行業復工的信心。
- 春節後首部院線片定檔 -
7月13日,電影《第一次的離別》發布了名為「新片定檔,久別盼重逢」一封信,宣布將於全國影院復業首日公映。
電影出品方在信中說到,「全國疫情得到控制,影院復工指日可待。但復工後影院依然會面臨種種困難,若沒有新片,觀眾稀少,復映後的影院恐怕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我們做了這個艱難但無比堅定的決定:用《第一次的離別》力挺影院復業,為中國電影院的復甦,貢獻一份力量。」
據了解,《第一次的離別》由王麗娜執導,以新疆男孩艾薩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他和青梅竹馬的好友凱麗之間動人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對母親那份感人至深的子愛之情,是導演獻給家鄉的一部深情作品。
該片曾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獎項,也曾在2019年第32屆金雞獎上入圍最佳導演處女作、最佳攝影、最佳女配角提名。
《第一次的離別》是一部詩意的兒童電影,被喜愛它的觀眾稱為「中國版《小鞋子》」。從影片調性來看,《第一次的離別》是主打小眾觀影群體的文藝電影。一部文藝片選在復工首日雙線上映,顯然「意不在票房」,更在意的是滿滿的形式感。
據悉,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在2019年受邀加盟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並作為中國電影的代表,被推選為電影周的開幕影片。導演王麗娜最終獲選「一帶一路」電影周媒體關注電影人。
在第16屆米什科爾茨國際電影節上,《第一次的離別》作為「聚焦上影節」單元最後一部展映影片放映。
雖然影片曾亮相過上海國際電影節,但對於院線和大多數觀眾來說,《第一次的離別》還是一部新片。
而且在此前,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發展對策研究——觀眾觀影意願調研報告》顯示,影院復業後,對「新上映且口碑好的電影」表示「肯定會去」的受訪者接近六成。作為一部榮獲多個大獎的「治癒系」影片,也許是這個時候的最好選擇之一。
即使對於恢復公眾消費信心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任何近期上映的新片,不僅電影宣發疑將會面對更大的挑戰,復工後一定時間內,隔行隔座、預約觀影、定期消毒通風等防控措施也會對上映電影的排片及上座率等數據產生影響。
但對於觀眾來說,從春節檔就開始累積的觀影需求,或在疫情之後達到頂峰,並在市場恢復後爆發「觀影熱潮」,釋放觀影欲望。因此,影片《第一次的離別》一經上映,或許會引起觀影熱潮。
1月23日,受疫情的襲擊,《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等電影宣布撤檔,退出春節檔;1月24日,為了避免發作聚集性疫情,全國一切電影院宣布停業。
國際情況趨勢方面,3月《偏僻之地2》宣布全球撤檔,隨後《花木蘭》《黑寡婦》《007:無暇赴死》《X戰警:新變種人》《多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等電影相繼宣布撤檔。
至今全球電影情況趨勢停擺已近半年。那些說著「後會有期」的電影也並沒有再見。
據中國電影協會測算,全國影院如果在8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為128億元,同比下降80%;如果10月復工,全年票房預計在6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91%。大量片方不僅面臨生存問題,也面臨後續上片的空間壓縮問題。
雖然轉網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戶對新片的需求,但對比大量頭部影片未能上映造成襲擊,當前上線的影片體量仍然不及以撐起一個能夠大概持續運轉的線上電影情況趨勢。
從《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中就可以看到在2020年上半年,院線新片觀影時長在其電影頻道總時長中的佔比,同比去年降幅明顯。
從疫情爆發以來,影院無新片定檔一直是電影行業的一個現狀。疫情之後第一部定檔的新片會是誰?這是一個從2月一直討論到至今的命題。當業內人士都以為是奧系老片、已經定檔過的好萊塢倉庫片甚至暑期檔的國產大片時,一部文藝電影《第一次的離別》終於打破僵局,這對電影行業的意義也不言而喻。
雖然目前具體的復工日期還沒有確定,因此影片如果貿然定檔7月的確會有一定的市場風險,但是目前來看8-10月的檔期已經確定安全,片方已經完全可以有定檔動作了,尤其是對於準備定檔國慶檔的影片來說,距今已經不到四個月,提前定檔、發布物料、開啟宣傳營銷十分重要。
而且電影定檔不僅可以帶動整個電影市場的信心,還有助於電影行業復工工作的逐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