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了一代人的《編輯部的故事》,演員們現在都成了業界的大佬

2021-01-11 劇荒叨叨叨

大家好,我是叨叨叨,我今天按時上線了。一夜夏雨一夜幽,一夜春雨貴如油。夏天好不容易下個雨,心情也是棒棒的,這幾天比較懷舊,看了好多老的電視劇,想推薦給大家。

話不多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影響了一代人的喜劇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位於北京某處的《人間指南》編輯部,聚集著六位性格各異知識工作者。老年知識分子裡:主編老陳(呂齊 飾)對待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牛大姐(童正維 飾)快人快語、疾惡如仇;老劉(張瞳 飾)膽小怕事,體現著傳統知識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識分子餘德利(侯耀華 飾)善於接受新事物 ,聰明圓滑,帶著點市井江湖的習氣。青年一派,李冬寶(葛優 飾)想法前衛,正直善良,總想和機敏美麗的女同事戈玲(呂麗萍 飾)處處對象,無奈戈玲心高氣傲,對待貌不驚人的冬寶不冷不熱,若即若離。因工作關係,編輯部的同仁經常接觸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光怪陸離,三教九流,改革開放大潮下的人生百態在小小的編輯部內一一呈現。

《編輯部的故事》被稱為中國第一部電視系列喜劇,由趙寶剛和金炎聯合指導,馬未都、王朔、馮小剛擔任編劇。這部劇也是第一部用編輯的手法展現了改革開放後當時的社會情況。比如換代選舉、小三單戀、職業騙子、家常便飯、保姆難尋、支援交警、男女關係、酒吧歌手、行賄受賄、宇宙科學、吃喝之風、夫妻矛盾、兩岸親情、減肥風波、託人辦事、智能秘書、玻璃相親、抗澇救災等等。發生在身邊,我們都可以看得到感覺得到的故事辦上了螢屏。

要說《編輯部的故事》影響力,可真是一般的電視劇達不到的。

影響了一代人對喜劇的熱愛。就拿我來說,記得那時候93年家裡有電視了,記得自己還有點印象了,每天盯著電視看葛大爺的搞笑瞬間。對於剛改革開放不久的時代,原來搞笑可以這樣。

培養了一代喜劇人的誕生。這個劇可真不得不說,裡面參與的人物,不管是主演,還是群演。為後來的喜劇電視劇也推送了好多的演員,如今都成了喜劇行業業界的大佬。

喜歡看這部劇,不光能回憶起那些小時候的故事,也能感受到當時改革開放下人們面對到的問題,很有意義的喜劇,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看到了我的推薦,還覺得不討厭,請給個關注吧。絕不斷更,原創轉載請標明。

相關焦點

  • 呂麗萍的《編輯部的故事》敗給了這部戲演員,人家現在不再拍戲
    提及《編輯部的故事》想必很多電視觀眾都看過,這部戲是葛優的成名代表作。但這部戲在金鷹獎女主角的角逐中,曾被電視劇《上海一家人》力壓,呂麗萍敗給了該劇主角李羚。說起呂麗萍和李羚,她們算是同一時期出道的演員,只不過李羚比呂麗萍早4年拍戲。
  • 真實人間指南:編輯部的故事
    1992年,秘姐剛剛換下了開襠褲,一部影響了一代人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橫空出世。
  • 黃海波白百何主演《編輯部的故事》 葛優客串
    原版《編輯部的故事》北京晨報12月26日報導 20年前,《編輯部的故事》讓「李冬寶」葛優成了家喻戶曉、最有觀眾緣的大明星,戈玲、餘德利、牛大姐、劉書友等劇中人物至今還存活在很多觀眾的記憶中「當年像《編輯部的故事》這種跟時代結合很緊密、拿社會熱點當話題的情景劇很適合做季播,但那時不太有市場的概念,播完也就完了。2000年的時候,意識到可以接著往下做,但劇本是個大問題,原來的一幫策劃像朱曉平、王朔、馮小剛、蘇雷、魏人都在各忙各的,再加上當年的劇本太精彩了,所以一直到今年才定稿,十年間新劇本前後換過五撥人,在不斷地推倒重寫。」
  • 集結了馮小剛、葛優的《編輯部的故事》,才是真正人間指南
    1992年,秘姐剛剛換下了開襠褲,一部影響了一代人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橫空出世。這部講述了「人間指南編輯部」裡的六位編輯與形形色色、性格鮮明的社會人物奇遇的電視劇,在之後的二十餘年被大家反覆觀看,一批文字工作者將其奉為職業聖經。現在看來,這部劇的卡司陣容十分強大:導演:金炎、趙寶剛。
  • 對於過去10年的遊戲,看看業界大佬們喜歡什麼遊戲
    在10年前、IGN召集遊戲業界人士回顧2010年之前10年的遊戲。在2020年IGN再次召集了遊戲業界大佬們,讓他們挑選一下這10年間他們認為的最佳遊戲。就讓阿狐在這個國慶假期帶大家看看他們喜歡些什麼遊戲。
  • 看老版《編輯部的故事》重溫八零年代
    1991年,由葛優、呂麗萍等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作為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該劇不僅創下萬人空巷的收視盛況,更以前所未有的幽默調侃、針砭時弊被業界視為開拓中國電視美學品格之作。時隔22年,由當年的總策劃鄭曉龍執導的《新編輯部的故事》即將於4月20日上星播出,勾起了人們對東寶、戈玲的回憶。
  • 《編輯部的故事》,三十年後依舊是「人間指南」
    一經播出,這部神劇就成了街頭巷尾最先鋒的談資,裡面「夾槍帶棒」的評論機智又刻薄、詼諧通俗的金句尖銳而鮮活。 這鮮活又神奇地越過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近三十年後一切都變得極易消磨、難以保存的網際網路時代,成為觀眾們一再惦記和懷念的對象。
  • 室內劇的輝煌,《渴望》難再,《編輯部的故事》,往事只能回味
    九十年代初,由王朔、馬未都擔任編劇的室內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火熱一時,留在一代人的記憶中。幾年後,王朔、馬未都離開編劇行業,馬未都在多年後的一檔電視節目中說,室內劇的熱度過了,他們就離開了,十分自然。
  • 《編輯部的故事》槓精們的汽車抗疫之爭
    [愛卡汽車 編輯部的故事 原創]  大家好!歡迎來到最新一期《編輯部的故事》欄目。想看愛卡編輯部的奇人軼事,就看《編輯部的故事》。我們言歸正傳,上期《編輯部的故事》中,我為大家帶來的是評測編輯於航的冰雪試駕之旅(點擊回顧於航的冰雪試駕),網友們都覺得意猶未盡,還有朋友給我私信想看看編輯部的工作日常。沒問題!安排上!話說疫情時期,汽車圈裡什麼消息最火?
  • 30年前的經典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中已經去世的五位演員
    幽默戲謔語言風格的喜劇電視劇,在現如今看來似乎稀鬆平常,但是30年前要找到這樣一部電視劇我們只有一個選項,這就是《編輯部的故事》。雙匯廣告現如今快30年過去了,《編輯部故事》中的演員卻已經有6位離開了我們。
  • "編輯部的故事"修復完成 除掉雪花耗資百萬
    如今20多年前的《編輯部的故事》成了第一個被修復的經典老片。昨日,視頻修復專業人士在接受遼瀋晚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耗資百萬修復整整一個月時間,以後《西遊記》、《紅樓夢》、《新白娘子傳奇》等老劇也有望除掉雪花。  鄭曉龍導演操刀的《新編輯部的故事》還未播出就引起廣泛關注,更引發了很多觀眾的懷舊情思。為此,某衛視還出資修復了舊版《編輯部的故事》,同新版一起播出。
  • 豆瓣編輯部的故事
    今天豆小瓣將分享一些豆瓣編輯部的趣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苦中作樂。(但其實我們也並不是很苦哈哈哈哈哈哈)1、一個關於拒絕的故事第一個出場人物是眼袋姐。3、一個關於程序猿的故事月亮是個娃已經快能打醬油的小姐姐,老公是程序猿,這是前情提要。某天大家在群裡聊到了和對象發信息聊天的話題。月亮興奮地加入了進來,仿佛終於找到了出口!月亮:談戀愛的時候,我特別討厭他經常自己先睡了,也不會發個晚安之類的。
  • 《編輯部的故事》槓精們的「多人運動」
    [愛卡汽車 試駕評測 原創]  就在上期《編輯部的故事》「點擊回看」中,我們組的幾位「槓精」編輯為大家找來了時下最熱門的幾款帶有「空氣淨化功能」的車,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對這幾款車進行了空氣淨化能力進行了對比,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中,也表示很喜歡這種紀錄生活的形式。
  • 一代人的記憶《仙劍奇俠傳》系列,演員們現在都是什麼樣子?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仙劍》系列一共有兩部,此前我們粗略講過了《仙劍1》演員們的後續發展,今天小編再給大家接著講《仙劍3》的主角們。胡歌的部分我們放在了上篇,為了避免重複,我們就繞過胡歌啦。
  • 《秦時明月》中配音演員全是業界大佬,從吳磊到夏磊,你認識幾個
    秦時中的配音水平各位觀眾一路追更到今天影視是有目共睹的,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些角色配音背後都有哪些讓人意料之外的故事。都說聲優是怪物,那秦時明月中的一眾配音演員簡直就是捅了妖精窩了,全是大佬中的大佬。首先來講講主角天明的配音,當我知道是以為女性配音的時候,真的有點吃驚。
  • 海外市場對日本動漫業界影響有多大?
    「業界藥丸」。但也希望業界能夠創新,改革這樣才能走的更遠。首先有變化是肯定的,畢竟動漫產業也是以賣方市場為主導的。但變化不會太大或者說過於負面,因為海外市場的意志還是以中度消費及以上的dalao們為主導的,而這群人往往宅齡深厚,深受日本本土宅文化同化,而萌新大體上追隨大佬步伐。從整體效果看,雖然主要消費者群體發生轉移,並且存在一定滯後現象,但圈內主流審美基本不會有太多影響。
  • 1991《編輯部的故事》,原來于謙、武賓,這麼早就出道了
    這是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片頭與片尾曲,從最初看時,至今已將近30年了。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小學生。觸景生情,往事的一幕一幕湧上心頭,陶醉不已。無奈眼前的一切掛滿了滄桑,全已物是人非。嘆歲月無情,心中難免會生出傷感。  《編輯部的故事》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的情景喜劇,由18個故事組成,共有25集。
  • 把名牌西裝穿成白大褂的大佬們
    ,吐槽土豪把名牌穿出地攤貨感覺的時尚黨們,口水一點不弱於股票黨。西裝現在已經變成社交場合的主要著裝之一,最重要的便是合身!作為最正式的西裝,更是要以合身且不招搖為主。但是放眼國內的各位大佬,簡直讓時裝界痛心疾首,目不忍視。
  • 「喜劇三劍客」之一謝園,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這一年,從作家到編劇,從演員到導演,每一個都在認真付出。他們收穫了空前的讚譽,也得到了數不清的財富。當然,他們也成為一代人永遠無法磨滅的青春回憶。運動之後,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都極其匱乏,謝園沾了時代的光,1979年畢業後成了北電的一位老師。此後,他一邊做老師,一邊觸電電影行業。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現在不同,多數電影都是「任務」,由單位指派出去拍攝,拍完之後繼續回來上課。整個80年代,謝園出演的角色可是不少,雖然不是特別紅,但是卻也是影視行業的老前輩。
  • 新《編輯部的故事》……
    新《編輯部的故事》…… 2020-01-01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