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這樣的家長:
你是否在「要求」孩子作畫?有些家長會習慣性的拿起孩子的畫,然後擺出一副自己是「裁判」的樣子去評判一番。在他們眼中,孩子的畫往往不夠真實,看起來總是亂糟糟的,有的時候還會聽到這樣的評價,「你畫的兩隻耳朵不一樣呀?」「這個孩子的嘴巴和眼睛怎麼是歪的呀?」「房子畫這麼小,而小人卻畫這麼大。」其實,這種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作品的行為是不對的。孩子出於內心真情流露畫出來的作品,卻很難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讚賞,這是最讓人遺憾的。
你是否希望孩子畫得像?當孩子剛開始接觸繪畫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經常會難以分辨孩子畫中的形象和內容,甚至覺得孩子畫的畫讓人哭笑不得。家長的評判標準會認為孩子的畫,畫得一點都不像。但是,孩子畫得不像,就能判定孩子做的不好嗎?家長的評判標準就對嗎?
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曾說:「我們的目的是鼓勵新的想像,而非刺激孩子畫出可以辨認的物體。」
倘若總是以畫得像不像作為評判孩子作品的標準,這樣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創造能力,導致孩子在繪畫過程中瞻前顧後,不敢下筆,而且違背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會讓他們在試圖超越自身現有能力的過程中去模仿大人畫畫,長此以往,對繪畫的興趣也會逐漸消減。
你是否討厭孩子弄得髒?孩子總是乾乾淨淨,就一定好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媽媽也見到孩子畫畫時手弄髒了,就趕緊擦洗乾淨。這種做法其實剝奪了孩子必要的學習機會。藝術的真正本質,就是以毀壞、弄髒已有形象為基礎的。
在破壞、弄髒的行為中,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藝術帶來的喜悅。所以,不論有多麼潔癖的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學會這樣安慰自己:「髒點,這沒什麼。」
真正的繪畫啟蒙,是在孩子塗鴉階段掌握其基本的繪畫規律和繪畫要點,按照對應的年齡階段進行正確指導。
0101.從了解孩子開始——塗鴉的發展階段及繪畫要點
塗鴉,通俗點講,就是孩子的亂寫亂畫。
孩子的塗鴉行為,從一歲開始直到三歲結束。塗鴉期的三個年齡階段,孩子有不同的行為特點,詳細概述如下:
◎ 一歲:「一維多塗」期
年齡分布:1.5-2歲
畫面表現:畫點,畫出無序的線條
繪畫要點:通過手的往返運動進行塗鴉
繪畫用具:馬克筆、蠟質較硬的蠟筆、大尺寸畫紙
一歲的孩子正處於無控制塗鴉階段,他們不知道自己手中的這個工具叫做畫筆,也不懂得正確的握筆姿勢,他們只懂得通過敲擊的方式來留下繪畫的痕跡。這其實就是孩子最早的塗鴉。
一歲的孩子進行塗鴉創作,是以肩部為軸,進行塗鴉創作。這個時候繪畫動作極其笨拙,會畫出很多點。
一歲半的孩子以肘部為軸,用手進行繪畫。這時手部力量有所增強,畫出的物體大多是左右往返型的線條,孩子的塗鴉期從一歲半正式開始。
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以手腕為軸,通過使用手腕和手指,畫出小螺旋形的塗鴉作品,並且能夠畫出上下豎直方向往返型線條。
這個階段的塗鴉稱之為「一維塗鴉」,在孩子塗鴉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加以限制,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通過極其原始的手部勞動進行繪畫創作。
◎ 兩歲:「二維塗鴉」
年齡分布:2~3歲
畫面表現:封閉的圓圈、單獨的線條
繪畫要點:通過「捏」的動作進行塗鴉
繪畫用具:馬克筆、籤名筆、原子筆、鉛筆(2B~4B)、蠟筆、紙張有大有小
「當孩子到了開始畫出圓形的發展階段時,形狀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區分的。這個圓圈並不代表圓形性,而是代表 『物質狀態。」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說道。
這個階段,孩子眼睛和手的功能開始結合,一邊看著筆端,一邊畫出線條的繪畫能力就產生了。孩子此時的塗鴉作品有了自己的判斷,有時可以畫出一個圓,有時畫出一條直線,有時還可以在適當的長度停止作畫,這個階段孩子能夠在二維平面空間展開塗鴉創作,這種塗鴉方式被稱為「二維塗鴉」。
◎ 三歲:「三維塗鴉」
年齡分布:3~4歲
畫面表現:用極具表徵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事物的線條。
繪畫要點:開始創作有意義的塗鴉
繪畫用具:馬克筆、籤字筆、鉛筆、原子筆、繪畫本
當孩子年齡處於兩歲半到三歲左右,會在動手畫畫之前就準備好畫有意義的塗鴉。這個階段孩子的塗鴉性質發生了變化,從「二維塗鴉」過渡到「三維塗鴉」。
什麼是三維塗鴉?三維塗鴉指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通過手的功能,眼鏡的功能和語言的功能,這三種功能結合起來,並用言語賦予塗鴉意義,這個繪畫過程被稱為「三維塗鴉」。
一到三歲的孩子,主要是手的能力引導著孩子繪畫能力發展,明白了塗鴉的三個階段之後,還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塗鴉行為,才能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
0202.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正確認識塗鴉
孩子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自然就能夠獲得的能力。一歲的孩子會畫點,兩歲的孩子會畫圓圈,三歲的孩子會畫想像畫,不同年齡的孩子具備與年齡相應的能力時,繪畫能力也會自然的表現出來。
家長最重要的並不是教孩子如何畫的像,而是要保護孩子自然創作的熱情。家長要以孩子的發展特點為出發點,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根據一些不切實際的「評估標準」,對孩子的塗鴉作品進行有失公允的評價。
1.給孩子積極的反饋
家長不要在用「畫的像」作為衡量孩子塗鴉作品的標準,這樣不僅會扼殺孩子最初的創作萌芽,還會把孩子的繪畫情感進行否定,孩子畫畫的時候變得越來越拘謹,只會關注自己畫的對不對,從而不再關注塗鴉繪畫的本身感受。家長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才能夠進行自由的塗鴉創作,發揮出想像力和創造力。
不要吝嗇讚美欣賞孩子的塗鴉作品,家長首先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畫面中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要認真觀察孩子的塗鴉作品,發現畫面中有意思的線條、圖形,感受到這些圖形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並把這些感受告訴孩子:「你的線條表現的真有趣。」「你是想傳達這個意思嗎?」「這個顏色用的真漂亮。」
學會陳述事實如果覺得孩子的塗鴉作品實在沒什麼進行表達的,那麼家長可以試著學會用陳述事實的方法來進行表述,比如可以說:「你的這個房子使用了大量的紅色,這顏色讓人感覺很熱情。」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認真觀看他的作品,從而讓孩子受到鼓舞,更有信心進行塗鴉創作。
對孩子的努力進行表揚孩子用心完成了一幅畫作,儘管沒有達到父母的標準,也要對他的付出進行表揚。因為孩子在創作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專注力和創造力值得父母去肯定。孩子創作出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只要能夠獨立完成,都應該表揚。
2.認真聽孩子「說」畫
聽孩子「說」畫,是指聽孩子講自己的畫,專業術語叫「繪畫講述」。「說」畫的過程是集手、腦、口並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鍛鍊獨立的表達能力。
「說」必不可少幫孩子完成一幅塗鴉作品,他們的繪畫過程就結束了嗎?顯然不是,清楚的聽孩子說出繪畫的內容,這個繪畫過程才算完整。
三歲前的孩子繪畫表達能力有限,在家長眼中,孩子畫出來的通常都是一些雜亂無章的線條,但是這些線條就得很深的意義非凡。所以說孩子的話只用眼睛「看」是不夠的,還應該用心去「聽」。
而且在孩子講述畫面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了解到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對畫面的情感表達,以幫助家長進行下一步對孩子的培養。
孩子在說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孩子,得到了家長積極的反饋,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塗鴉熱情,這種熱情成為一種持續的動力,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說」要講究時機跟孩子探討一下他畫的是什麼,這個時機的選擇很重要。
不要在孩子進行塗鴉創作的時候打擾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家長要有耐心,等孩子完成塗鴉作品之後,由孩子主動告知畫的是什麼。這個時候才適合孩子「說」畫的最好時機。
在和孩子「說」畫的過程中,家長要先聽完孩子表達,然後再進行回應。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看孩子的表現,若孩子興趣高漲,可以做一些與之相關的內容進行探討;若孩子興趣不大,不願意多說,家長應該停止溝通,等孩子感興趣的時候再和他聊一聊。
不要小看「說」畫的作用,說的好,可以激發出孩子更多的創作熱情。
「說」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有的孩子在完成塗鴉作品之後,想表達但卻說不出來。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主動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 肯定孩子
「媽媽喜歡你的這幅塗鴉作品,你可以給他起個名字嗎?」家長要對孩子的塗鴉作品進行肯定,以表達出對孩子的認可和欣賞。受到肯定的孩子才更願意把心中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
☆ 不要出現具體事物的名稱
如果家長對孩子塗鴉作品的內容看不懂,並不清楚孩子到底畫的是小貓還是小女孩。這個時候儘量用一個大範圍的名字進行概括,比如動物人物。如果家長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對孩子的畫面進行判斷,判斷失誤的話,會給孩子弄內心受到一些打擊,以至於他們下次畫畫的時候遲遲不敢下筆。
比如孩子畫的是一隻小貓,媽媽卻說這個小人真好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塗鴉作品得不到肯定,等到他下次再畫小貓的時候,就不敢輕易下筆了。孩子的塗鴉究竟畫的是什麼?要讓他們自己來揭曉謎底。
☆ 多問為什麼
「這個顏色用的真漂亮,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呢?」當孩子積極給予回答時,家長要學會繼續順應這種氛圍,回應孩子:「哦,原來如此呀,你真聰明,媽媽怎麼沒想到?」
讓孩子「說」畫,比畫畫更重要。在「說」畫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開口講述自己的感受,從而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而且孩子在「說」的過程中,交流的欲望會更加強烈,繪畫的興趣會更加高漲,思維也會更加活躍,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多說。
除了用以上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言語鼓勵外,父母還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孩子的支持。尤其是對孩子獨具個人創作特點的塗鴉作品,家長要站在和孩子平等的立場,用實際行動去理解他。
3. 行動上全力支持
家長可以在家中選擇一面空白的牆,專門用來展示孩子的塗鴉作品。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鼓勵和欣賞。
但是孩子的塗鴉作品那麼多,該選擇哪些呢?其實,選擇孩子近期的作品就可以了。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展示出來的作品要做到定期更換,因為孩子的塗鴉表現的是他某個特定時刻的感受,不久之後他就會跟自己的作品失去關聯,時間一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所以要定期更換。
想要孩子的創作熱情保持下去,家長要在生活中給孩子打造一個塗鴉課程,這為培養一個愛畫畫的孩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0303.培養愛畫畫的孩子——打造家庭塗鴉課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啟蒙老師。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是繪畫培養重要的起點。」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要從身邊的環境入手,可以幫孩子打造一個塗鴉課堂,激發孩子塗鴉的興趣,培養出愛畫畫的孩子。
1.營造輕鬆的塗鴉環境
孩子塗鴉時,不小心弄髒了桌子,你是否會大發雷霆,面對孩子的哭聲,這幅畫也會半途而廢。其實孩子家長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塗鴉的過程中還要擔心家長會生氣,這樣孩子就不能夠進行自由的回話了。
這孩子不小心弄髒了家中的牆紙壁畫時不要去指責他,而是要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這其實是在保護孩子的塗鴉興趣。
如果真的害怕孩子亂塗亂畫,弄的到處都是,可以在繪畫之前就做一些準備,比如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張特別大的紙讓孩子進行塗鴉創作;或者在桌子上面,一層塑料桌布,這樣就會省去了清洗的麻煩;選擇包裝上印有可水洗字樣的畫筆,這種顏色容易用水進行衝洗,更適合孩子使用。
2.激發孩子對畫材的興趣
我們做飯還會經常給孩子變著花樣,來增進孩子食慾,畫畫其實也一樣,可以通過變換多種多樣的畫材,來引起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繪畫材料在孩子的眼裡都是玩具,給孩子嘗試新的繪畫材料,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可以將多種多樣等繪畫材料,融入到孩子的創作中。這得給家長提供一些可選擇的材料:
繪畫材料:蠟筆、水彩筆、水粉、馬克筆、彩色墨水、丙烯、水墨等。
手工材料:超級粘土、剪紙,摺紙、橡皮泥、陶藝等。
生活材料:麵團、樹葉、石頭,小木棒,紙箱等。
要打破繪畫的常規,用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塗鴉創作,會產生與眾不同的作品。這樣的畫作,能夠激發出孩子塗鴉的興趣,也那麼滿足他們強烈的好奇心。
3.塗鴉就是玩
被譽為「德國教師的教師」的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塗鴉期的孩子。
家長可以從激發孩子的興趣入手,可以給孩子講個故事,或者帶孩子做遊戲,再或者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在玩中塗鴉,在塗鴉中玩耍,只要家長原意去實踐,塗鴉的打開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引導孩子在塗鴉期創作,要不斷更新新的方式、新的玩法,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結語:
塗鴉期的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別於成人,他們獨特的筆觸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藝術大師畢卡索給予了塗鴉期的孩子這樣的評價:「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會畫拉斐爾那樣的作品了。但是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才畫得像個孩子。」
所以,當孩子塗鴉時,不要管,讓他們盡情去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