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說你擦亮眼睛看那5個字

2020-12-27 李三三說歷史

免死金,又名「金券」、「丹書鐵券」等,是封建皇帝向功臣們頒發的一種特殊的獎賞。公券上常刻有大臣所作的功績,所謂「以功抵過」,在危急關頭能拿出捲軸來救人。明初,朱元璋為其部下的開國功臣們頒發了許多免死金牌,但到了關鍵時刻卻不了了之,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的字。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母親都沒看過書,因為在家族中朱元璋排老八,所以叫朱重八。朱棣祖上是農民,若不是意外,他一輩子也要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因濠州旱災嚴重,朱元璋的父母親和哥哥相繼死於旱災,為了生存,朱元璋只好背井離鄉,當乞丐。

走失的路上,朱元璋看到了太多的生死,路邊的枯骨比地上的糧食還多。朱元璋暗暗發誓,他一定要推翻暴元,重建一個新王朝,開創新局面。

隨後朱元璋便入伍,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步拉攏自己。並且朱元璋最終在眾多的起義軍中脫穎而出,與他的部下匯集了一批時代之才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李善長對朱元璋來說,堪稱諸葛亮與龐士元對劉備同樣重要。

李善長協助朱元璋處理許多重大戰略問題。如手朱元璋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呆子,便問李善長,現在天下大亂,什麼時候可以安定?為什麼李善長不明白朱元璋所說的非語言?怎樣才能平定這場戰爭,克成帝位?

李善長對朱元璋說:「秦亂,漢高祖立,知人善任,不殺生,五載成帝。今天元綱既亂,天下大亂。公定產,離沛不遠。山有王氣,人有王氣。一切有法之人,天下無法.」

這意味著讓朱元璋學習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殺生」的天下不久就會安定下來。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即應天府,定國號大明。當朱元璋即位後,自然首先大赦天下。最初擔任左丞的是李善長,後來成為宣國公。同時,朱元璋還給34位傑出的功臣頒發了鐵券,讓他們在危急關頭得以免死。

而且李善長很厲害,他不僅是第一個得到丹書鐵券的人,而且他的丹書鐵券還能免兩死。不但自己可以免死,兒子以後犯錯也可以免死。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被牽連到胡惟庸的案子中,李善長不僅拿出鐵券,未能得逞,朱元璋還將李善長全家一併處死。

原本鐵票背面還刻有一行字:「除謀反大逆」,即所謂「臣讓臣死,臣必死」。免死金是由皇帝發放的,怎麼可能對皇帝進行限制?朱元璋殺李善長不失為廢除丞相制的一個鋪墊。還有就是避免在這些大權在握的大功臣死後自己搞出什麼麻煩。那麼怎樣才能用一塊免死金來抵消「欲加之罪」呢?

相關焦點

  • 皇帝下令處死大臣,大臣不屑地掏出免死金牌,皇帝:你看反面是啥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在很多的宮廷劇中發現相似的情節,在位高權重的大臣被斬首的時候,很多都會戲劇化的拿出一個免死金牌,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叫做金書鐵卷,也有叫丹書鐵券,金卷等,據說只有開國功臣以及對江山社稷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大臣,皇帝才會賜予這種特別獎賞,免死金牌是封建帝國的特有產物,最早的發明人應該是劉邦,為了犒賞大臣
  • 朱元璋發了很多免死鐵券,為何那些被他殺的功臣卻不用免死鐵券?
    對於開國功臣,當然是需要賞賜冊封的,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就大封功臣,同時還賜予了他們免死鐵券。這個免死鐵券,按照我們平民簡單的理解也就是免死金牌。史書記載:「外科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既然免死鐵券的功能是免死的,明朝大部分的開國功臣,他們手中都是有免死鐵券的,那為什麼大部分都被朱元璋處死了?
  • 大臣被斬首,死前大喊:我有免死金牌!皇帝:沒長眼,背面咋寫的
    看過電視劇都看過這樣的鏡頭,皇帝親封的大臣因犯錯被判斬首,臨死之前都會拿出一個東西,古代叫做免死鐵拳,現在叫免死金牌。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有很多身份,放牛娃、小和尚、乞丐、當兵的、農民軍領袖、一方諸侯、大明開國皇帝。從朱元璋的身份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能最後混到皇帝這個位置,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
  • 皇帝賜給功臣的免死金牌, 上面都寫了什麼內容? 重點是寫字的材料
    尚方寶劍可以說尚方寶劍是代表皇帝執行「殺」這一大權的,與尚方寶劍相對應的就是免死金牌了,如果一個臣子有尚方寶劍,一個臣子有免死金牌,那麼,他們兩個誰能勝出呢?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此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皇帝賜給有功之臣的免死金牌,它的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清朝黃馬褂免死金牌又被稱為丹書鐵券。
  • 他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手握免死鐵券,為何最終被滿門抄斬?
    才華卓著的李善長( 1314—1390),被朱元璋視為明朝開國第一能臣。
  • 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結果會怎樣?那人是殺還是留?
    前一刻還不可一世,就算我罪大惡極你能拿我怎樣的皇親國戚和貪官一見寶劍,立刻蔫了。然後包大人一聲開閘,壞人便人頭落地。 除了尚方寶劍,電視劇中還有一種很牛的道具——免死金牌。擁有了免死金牌似乎就具備了刑事豁免權,可以抵消任何所犯的過錯。
  •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徐達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真的殺了低調的開國第一功臣嗎? 朱元璋得以一統天下,與他手下的三位得力幹將是分不開的。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授予首功。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
  • 功臣的下場能再慘一點嗎?朱元璋的屢興大獄到底是為了誰?
    明太祖朱元璋像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按理說明朝是歷史認同感較強的一個朝代,但即便如此,朱元璋身上也是有幾個大汙點不能夠抹去的。汙點之一就是濫殺功臣。清史學家趙翼曾言:「獨至明祖,籍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蓋雄猜好殺,本其天性。」朱元璋的好殺濫殺被切切實實的表現出來,而且確實在洪武年間,發生了許多事件,使得眾多功臣被殺,連家族也不能倖免。
  • 李善長被處死前,拿出免死鐵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4字
    歷史上饒過開國功臣的皇帝少,斬殺功臣的皇帝居多。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尤其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是從布衣登上皇帝的,便會更加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皇權被奪了去。在這些斬殺功臣的皇帝之中又以「草根皇帝」朱元璋為之最。
  • 朱元璋為什麼愛殺功臣?
    由於家境貧寒,到了朱元璋的祖父輩時,舉家一再遷徙,而朱元璋則是出生在濠州(今安徽鳳陽),由於家境貧寒,在親兄弟和堂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他起初連正式名字都沒有,父親只是給他隨便起了個名字叫朱重八,至於取名朱元璋,那已經是參加起義軍以後的事兒了。
  • 劉邦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 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
    而這兩位開國皇帝,除了開創大漢和大明王朝的百年基業外,最被人們所熟知的事就是殺功臣了。我們先來看看漢高祖劉邦殺了哪些功臣。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不過,臧荼的燕王是項羽所封。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臧荼一直扮演吃瓜群眾的角色,沒找過茬,但也沒出過力。所以被消滅也就不難理解了。
  • 這個開國皇帝,為什麼愛殺功臣?
    、大規模屠殺功臣後,太子朱標終於看不下去了。於是,在太子朱標死後次年,朱元璋就以「謀逆」的罪名,將大將軍藍玉以及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全部處死,前後「族誅者萬五千人」,幾乎將整個大明帝國的開國武將集團殺了個精光。
  • 冷知識:當尚方寶劍遇上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一般指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丹書鐵券是用硃砂寫字,鐵製的憑證。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左半頒給持有人,右半內藏朝廷府庫。有事就將鐵券勘合,以作為憑據。 南北朝以後,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梁時用銀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金書。
  • 大臣被殺前,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皇帝大驚道:趕快給他鬆綁
    徐達很早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不管是與陳友諒的作戰中,還是之後北伐元朝殘餘勢力,其功勳無人能及,因此在封賞功臣之時,朱元璋將他評為第一功臣,滿朝文武也從心底敬佩他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為何獨獨留下四人不殺?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冷酷無情著稱,原因是他建國後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皇帝後,更是畏懼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於是採取「殺」的策略,對「明朝34個開國功臣」痛下殺手,以除後患。
  •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是非常貧窮的,給地主放牛的。在25歲開始參加義軍,最終一步步的成長起來,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之後打敗陳友諒以及張士誠兩個強大的對手,最終在南京建立大明,之後又派遣徐達北徵,推翻元朝的統治,功勳卓著,歷史成就非常的高。
  • 古時的免死金牌,真能保全身家性命?
    貳 金字鐵券真能免死保命嗎  金字鐵券在獲罪待死的關鍵時刻真能拿來保命嗎?說實話,有些懸!  自漢代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丹書鐵契」或「金字鐵券」賜給有功之臣,到了唐代皇帝頒賜鐵券就跟發傳單一樣,功臣、宦官、藩鎮等等,誰沒有免死牌都不好意思上街了。
  •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九箭,朱元璋為報恩,抄家時留了個孫子給他
    陳德,字至善。他只是個農民,祖祖輩輩都是踏踏實實的農民,後來元朝天下大亂,生存所迫,他追隨朱元璋起義,漸漸地變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軍。 朱元璋急令兩翼護艦包抄,將這員大將的戰船截住,定晴一看,竟是敵軍名將張定邊,然而兩翼護艦包抄不了,被張定邊連斬三員大將,奮力向朱元璋的戰船殺來。 朱元璋一見大事不好,扭頭就跑,不料慌不擇路,竟一下駛進淺水區,戰船被淺在沙灘上,朱元璋大驚失色,疾呼:吾命休矣!
  • 朱元璋建慶功樓殺功臣,僅一人脫身,並寫了首詩成功自救
    歷史上誅殺功臣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每個朝代都有誅殺功臣的例子,只不過是殺多殺少的問題,比如東漢和唐朝殺的功臣比較少,西漢和明朝殺的功臣比較多。隋唐和北宋的開國皇帝都出身於前朝的貴族,比如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是北周時期的隋國公,唐高祖李淵在起兵前也是遠近聞名的留守,他們對於開國功臣都非常優待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