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總會遇挫折,你若甘心為其所迫,你將永遠成為現實的囚奴,若你不甘,那就努力去打敗它,總有一天,你踩過的困難都將變成你成功的基石。
這是一部真人故事改編的感人勵志電影,是這麗斯故事的主人公,她生活在溫飽得不到解決的家庭但是好在還有一個破舊的公寓。麗斯的父親曾經是一天才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失去工作,在社會的塵埃中迷失自我,喪失了鬥志。渾渾噩噩無所事事。而母親是一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抽菸酗酒吸毒,病重了有時還會打麗斯,在生活困苦的步步逼近,母親終於熬不住了要搬去外公家。
麗斯捨不得離開父親,就留下來和父親一起居住在破舊的房子裡,她會去撿垃圾桶裡的剩飯剩菜回去泡水吃,家裡的洗澡水是如此的骯髒,但是沒辦法,洗了髒水的麗茲身上的味道令人難聞,班裡的人都叫她「有味道的孩子」上課時她都會擔心身上的跳蚤會跳下來被她的同桌看到,就連老師也提醒了她洗得乾淨些。
在麗斯十五歲那年一個噩耗的來臨更是讓她的生活雪上加霜ㄧㄧ母親因為愛滋病去世了,而父親進了收容所。她難以面對這些事實,生活的艱苦慢慢告訴她,讀書是她唯一的出路,唯有讀書才能改變現狀。麗來斯到學校,拿了一張卷子開始寫題,等到老師開會結束了老師告訴麗斯他有事要去忙,但是在最後麗茲真誠打動了老師,然後麗斯就被錄取了。
上了高中的她課餘時間在餐館兼職洗碗,而她的休息場所是地鐵。在地鐵上她會看書,洗盤子的時候也在看書,人來人往,在地鐵的椅子上睡覺。
麗茲很刻苦的學習,是學校的第一名,有一天老師給了她一份文件,學校出費去波士頓參觀哈佛大學,在參觀哈佛大學她是無比的震驚,她下定決心要考上哈佛大學。
但是昂貴的學費是她無法支付得起的,於是她把希望寄托在獎學金上,在老師的辦公室裡她得到了一份紐約時報的簡介,獎勵是一共四年每年一萬兩千美元的獎金,她高興極了,她必須去試一試,雖然她知道競爭的人很多,但是沒辦法這是她最後的機會,她必須牢牢的抓住,然而她最好的朋友克裡斯告訴她,哈佛是不會收她的,大學不屬於她,但是愛茲還是堅定地去參加了面試,在眾多面試官的情況下,她是如此的發揮的很好,她的話打動了面試官,成為了紐約時報第六屆獎學金的獲得者。
有記者問麗絲她:你是如何做到的?
麗絲:我怎麼可能做不到?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
最後麗絲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所有的安全感被從身體裡拋棄,我被迫向前看,我必須向前看,沒有向後退的路。
好啦今日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觀看。喜歡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們也分享一下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