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不值得推薦,因為麗絲能考上哈佛大學,完全是憑藉她強大的天賦。這就是一個苦難天才的奮鬥故事,完全不具有鼓舞人心的意義。
但其實仔細想想,麗絲的生存環境是十分惡劣的。
她的母親酗酒吸毒,還伴有精神分裂症,有時候還會為了吸毒和兩個女兒搶奪生活費。麗絲的父親是個很聰明的人,可以看得出來麗絲遺傳到了父親的智商。但父親卻也是個癮君子,整天窩在家裡不出去工作,對家裡的一切事情都漠不關心。
出生在這樣家庭的麗絲,經常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可是麗絲卻沒有放棄自我,一直強迫自己努力往前走,去到那個她嚮往的世界去。
在我看來,麗絲能夠掙脫糟糕的生活環境,成功考上哈佛大學,智商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源於她那強大的逆商。
一、構成逆商的四個維度
「逆商」這一概念,是全球領先商業顧問保羅·史託茲提出的,簡單來講就是人們面對逆境的反應模式。它主要由掌控感、擔當力、影響度和持續性四個維度構成。
1、掌控感
掌控感,就是你覺得自己對於不利事件的掌控有多少?
逆商較高的人對於不利事件的掌控感比較強,因此他們會採取行動,向上攀登,這樣反過來又會增強掌控感。當他們面對不利事件時,他們通常會這樣想:
我絕不相信自己在這個情況下無能為力即使事情再難,總會有辦法的我必須想個辦法逆商較低的人對於不利事件的掌控感很弱,他們很容易就放棄,他們經常會這樣想:
這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對此無能為力沒用的,這是以卵擊石影片中,當麗絲的母親去世,父親在收容所時,麗絲就知道自己無家可歸了,今後只能靠自己了。
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她並不想以後的人生和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一樣。她知道有一個更好的世界,她想生活在那裡。這個改變的契機就是上學。
在學校裡,麗絲利用每一滴時間,用盡全力讀書,還擠出時間去打工賺錢生活費。很快,她的成績也躍居全校第一,並獲得了免費去波士頓的機會。
在波士頓,她參觀了哈佛大學,這就是她夢寐以求的另一個世界。但學費太貴了,她決定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在面試當天,她還得向自己的姐姐借外套穿。
相反,麗絲的姐姐卻沒有想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她只能寄居在外公家裡,而外公是個大變態,強暴了自己的兩個女兒。
我們可以看到,面對不利事件時,麗絲的姐姐認為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但麗絲始終掌握著命運的主動權,拼盡一切也要努力向上攀登,以掙脫糟糕的環境。
正如保羅·史託茲博士所說:「即使身處最糟糕的境地,你也總是有一點點可掌控的部分。你始終能掌控自己應如何應對。希望和行動正是由此產生。」
2、擔當力
擔當力指的是,即使逆境並非因你而起,你也要承擔責任並改善現狀。與低逆商的人相比,高逆商的人願意承擔逆境所產生的後果,這種擔當力促使他們採取行動。
影片中,麗絲的母親吸毒,還伴有精神分裂症。儘管這樣,麗絲對母親仍然抱有幻想,她希望媽媽好起來之後可以照顧她,但結果卻是她一直在照顧媽媽。
母親的去世就仿佛給了她一巴掌。她醒悟過來了,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安全感,能對自己負責的人也只有自己。
正是有這樣的擔當力,麗絲開始採取行動,重新回到學校去,立志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3、影響度
影響度指的是,你認為逆境會對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多大影響?
逆商低的人會無限制放大逆境對自己產生的影響。
比如,一次糟糕的PPT演講,就會讓自己以後懼怕在公眾面前講話;一次成績不佳的績效考核造成事業上的失敗,甚至讓自己一蹶不振。
逆商高的人可以把問題的影響範圍控制在當前上。如果演講講得不好,那自己就去練習,爭取下次講得更好;如果績效不佳,那也只是績效不佳,並不說明自己整個人都是失敗的。
影片中,面對人生磨難,麗絲的好朋友克裡斯覺得自己身處糟糕的環境,上學並不能改變什麼。她認為自己不屬於學校,麗絲也不屬於學校,麗絲也是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學的。
但麗絲並不這麼認為,即使自己的人生這樣難,自己仍然可以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麗絲能夠很好地控制逆境對生活其它方面的影響,所以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克裡斯認為生活的一個方面失敗了,那麼整個人生就是失敗的,所以她選擇了墮落。
4、持續性
持續性指的是,你認為逆境會持續多久?是永久還是暫時的?
電影中,麗絲的父母、姐姐和好朋友都身處困境中,他們每個人都認為逆境是持久的,自己無法控制這個局面,所以只能選擇繼續沉淪和墮落下去。
唯有麗絲堅信苦難只是暫時的,她可以通過努力去爬出逆境深坑,最終她也做到了。
逆商低的人會認為逆境會永遠持續下去,他們會給自己貼各種各樣的標籤,比如「我沒有意志力」「我絕對幹不好銷售」「我的生活只能一直這樣下去」等。這樣的標籤透露出永久性的意味,讓自己無力改變。
相反,逆商高的人認為逆境是暫時的,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現狀。
二、我們為什麼要提高逆商?
1、防止我們產生習得性無助思維
如果你去探訪一個精神病院,突然有一個精神病人衝出來對你大聲咆哮:「你是個沒用的人。你做什麼都沒用,為什麼還要去嘗試?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為什麼還要努力?」
你會認為這個精神病人說得都對嗎?不會!你可能會想著:「哎呀!這個人真是完全瘋了,說話亂七八糟的。」你根本就不會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這些話是從你的內心發出來的,你就會很容易受到影響。我們每個人應對逆境的慣用方式,通常是不假思索就顯露出來的。
逆商低的人在面對逆境時,內心總是很容易出現各種批判聲音,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我做什麼都沒用」的習得性無助思維,這種思維會肆無忌憚消耗著人們的精力、動力、效能和成功。
逆商高的人則會把這些負面思維過濾掉,就像麗絲一樣,繼續努力往上攀登,即使前面的路依舊難走。
2、大腦通過分泌化學物質來體現逆商的高低
當我們的遠古祖先站在大草原上,面對隨時有可能撲上來撕咬的野獸時,體內的急性應激反應系統就會立馬亮起紅燈,分泌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神經遞質,以幫助他們準備戰鬥或逃跑。
如果沒有這個系統,我們的祖先很快就會淪為野獸的盤中餐。
雖然今天我們不再需要隨時警惕野獸的出沒,但是我們的應激反應系統和我們的祖先沒什麼兩樣,都是為了生存進化而來的。
可是,我們今天要時時刻刻面對各種壓力:工作、婚姻、養育孩子等。
逆商低的人體會到的壓力會更持久、更有害。
在長時間的高壓狀態下,我們體內的應激反應系統就會失效。這些應激激素長期保持高濃度,就會削弱人們的免疫細胞,從而抑制免疫系統。
長期處在這種慢性應激之下的人更容易生病。
比如,有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壓力下的人,患感冒的風險是常人的三倍。這些人還更容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低逆商及隨之而來的掌控感的缺失,就這樣一點點消磨著一個人的精力、活力、健康和毅力。
相反,高逆商的人認為壓力是暫時的,總會有辦法的,則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把適當含量的神經遞質傳遞到身體各處。
所以,大腦通過所分泌的化學物質,來體現低逆商和高逆商的區別。
三、用LEAD工具提高逆商
LEAD工具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 我們可以構建新的思維模式,來改變舊有的思維模式。運用這套工具,我們就可以持續提高逆商,並改進應對逆境的方式。
1、L=傾聽,Listen
提高逆商的第一步,就是要培養迅速覺察逆境降臨的能力。
這就好像在颱風登陸前預測它的路徑一樣。只有看得見風暴,才能將損傷降到最低。一旦你讓大腦時刻保持警惕,你就會意識到每個潛在的不利事件,就有足夠長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這種能力?作者提供了一個小技巧,也就是在每次逆境襲來時,都在腦海裡敲響警鐘。
舉個例子,當你在寫作時,電腦突然死機了,你肯定很生氣,因為你還沒來得及保存文檔。這對你來說就是一個逆境,這時候你馬上在腦海裡拉響警報聲:「嗶咘!嗶咘!逆境!逆境!」
雖然這聽起來很傻,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你選擇的聲音越搞笑越好,笑聲可以改變你的心理狀態,使你採用更加積極的方式來面對逆境。
第二,這樣做可以打斷潛意識中面對逆境的慣有方式。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建立面對逆境的新模式。你的關注焦點將會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糾結在已發生的事情上。
2、E=擔當力,Explore
提高逆商的第二步就是問自己:我應該對結果的哪些部分擔責呢?
比如,電腦壞了,直接結果就是電腦開不了機,這一部分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但我們卻要對電腦壞了的間接結果——無法處理文件高度負責,因為處理文件本來就是我們的任務。
所以,我們就要接受這份責任並做點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正如保羅·史託茲博士所說:「在你決定對結果負責的那一刻,你對事件的掌控感馬上就會增強,促使你去採取行動,並打破潛在的無助—無望循環。擔當力是喚起行動的號角。」
3、A=分析證據,Analyze
分析證據是一個簡單的質疑過程,讓你可以審視、質疑並最終擺脫自己逆境反應中的消極部分。在這一步,我們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有什麼證據表明我無法掌控?
逆商低的人總是喜歡設想最壞的情況,就好比一個頭疼的人去看醫生,在結果出來之前就設想自己得了腦癌一樣。他們這樣就有藉口放棄掌控力,從而不去採取行動。
可是,設想最壞的情況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自己更加焦慮。而且,就算我們身處的環境再糟糕,我們其實也是擁有掌控力的。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在二戰期間被關押進納粹集中營,除了姐姐,他失去了所有親人。他本人也飽受欺凌,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可是,他也始終擁有絕對掌控力。他意識到,即使納粹集中營囚禁了他的身體,控制了他的生存環境,他的自我意識也是自由的,他能夠決定外界環境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正如史蒂芬·柯維所說:「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2)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一定會影響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逆商低的人,在逆境出現後,總喜歡進行一系列負面的聯想。
比如,剛進入職場的菜鳥,因為工作達不到老闆要求被批評後,就會聯想:老闆這麼批評我,我慘啦!他肯定認為我很沒有能力。我以後升職也無望了。他會不會開除我,我到時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如果找不到工作,我也付不起房租了。
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效應」,也就是所有不好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而來,自己的生活就會因為這個逆境而一塌糊塗。這樣的反應只會讓人感到不堪重負。
所以,我們在質疑自身的過程中,必須將自己的設想和事實區分出來。
在上面這個案例中,事實就是老闆認為我做得不好批評我,僅此而已,其它一系列聯想都只是自己的負面設想。
3)有什麼證據表明逆境必然會持續過長時間?
這個問題的答案依然是「沒有」。證明逆境可能會持續很容易,但要證明逆境會永遠持續下去卻很難。即使是那些失去胳膊或腿的人,剛開始無法接受事實,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也仍然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吉姆·阿伯特生下來就只有一隻手,可他的夢想卻是打職業棒球大聯盟。所有人都嘲笑他的夢想,他在傷心過後,決定調整心態,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
為了能快速接發球,他學會了快速穿脫手套。他還鍛鍊自己的體能,成為跨欄項目的奧運冠軍。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備受尊敬的投手。
吉姆有許多放棄的理由,但他仍然堅持不懈。正因為他的高逆商,才能把逆境的持續時間縮到最短,並努力行動起來。
4、D=做點什麼,Do
LEAD工具的前三步幫助我們調整好心態和情緒,從而能夠思考、關注並最終採取有意義的行動。當完成了這三步,我們下一個步驟就是行動起來。
具體如何做?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把你想到的改善措施寫下來,這就是你的行動清單。
比如,老闆認為你的報告沒有重點,邏輯不清,讓你回去重寫報告,還把你大罵了一頓,你很難過。那麼,根據LEAD的前三步你調整了心態,接下來你就可以列出行動清單,可能有:
了解自己的報告為什麼寫得不好?重新修改自己的報告。請求同事的幫助。買書學習報告怎麼才能寫得更好?僅僅列出行動清單還不夠,我們還必須找出行動的第一步,然後確定哪一天的什麼時候做這件事。
比如,老闆只給了自己兩天的期限來改報告,那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看看自己哪裡寫不好了,但現在手頭有其它工作,等午休時間來看下。
最後的這些步驟會讓你各種各樣的想法,匯集成一個明確的、有計劃的前進行為。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一直生活在逆境之中,小到因為擠不上地鐵,上班遲到了,大到失業或者親人的離世。
當我們逆商低時,一個小小的逆境也可以讓我們焦慮不已。因此,提高我們的逆商是應對這個逆境時代的有效方法。當我們的逆商提高了,面對各種逆境,我們會更加從容應對,並不懼挑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