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文章來源:https://www.space.com/space-dogs-documentary-laika-soviet-spaceflight.html
翻譯:DAIKIN
校譯:JackTong
編排:TN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近日,一部新的紀錄片首次公開了流浪狗萊卡和其他蘇聯太空探險犬的傳奇故事。
這部電影向人們講述了首次進入地球軌道的地球生物,萊卡的往事。
1957年11月,在「斯普特尼克1號」開啟太空時代僅一個月後,蘇聯「斯普特尼克2號」發射升空,一隻流浪狗萊卡從莫斯科街頭被套走送上了太空。進入軌道之後,這隻體重僅5公斤的混血狗很快就因過熱而死亡,並在地球軌道繼續環繞直至1958年4月,「斯普特尼克2號」(Sputnik2)墜入大氣層燒毀。
一直以來,萊卡被視為為了人類邁入宇宙而犧牲了自己,她的開創性任務和繼任者的使命旨在證明地球物種可以在世界的邊界生存下來。但最近一部名為《太空狗》的新紀錄片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這種犧牲以及它對人類的影響。
導演艾爾莎·克雷姆瑟(Elsa Kremser)和萊文·彼得(Levin Pe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部電影是關於另一個物種與人類的關係。太空狗們在太空史上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作為實驗對象,二是作為勇氣和英雄主義的象徵」。
「這些太空狗必須通過幫助人類徵服宇宙來實現人類的夢想」,兩人補充道:「他們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童話,一個新傳說——一個我們選擇用來挖掘故事背後的痛苦的童話傳說。《太空狗》這部影片便是要打開這些童話和傳說、向人們展示一個未知世界和它的發現者」。
克雷姆瑟和彼得挖掘出了有關萊卡和其他蘇聯太空狗前所未見的驚世鏡頭。其中一些檔案片段展示了小狗幼崽們為它們裡程碑式的發射做準備的過程,它們弱小的身體上布滿了植入的插管和電線。影片還展現了「有幸」從軌道返回的流浪者在著陸後被處理的鏡頭。
要弄到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多虧了參與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太空計劃的科學家及其他信息提供者的幫助,克雷姆瑟和彼得才得知這些歷史的存在。
「但是在莫斯科的經典俄羅斯檔案中,只有一些宣傳圖片和非常簡短的片段」,克雷姆瑟說道。
奧地利紀錄片《太空狗》追蹤了莫斯科街頭的「流浪者」,回顧並紀念了為人類開闢太空道路的犬類先驅。
最終,兩人追蹤到了莫斯科的生物醫學研究所,該研究所在萊卡時代進行了大量的狗類研究和監測,並在今天繼續支持著俄羅斯的載人航天計劃。
「在他們的地下室有一些極其陳舊的膠捲,從未面世」,克雷姆瑟和彼得最終說服研究所讓他們使用這些塵封的錄像帶,「我們進行了全面的修復,並把原本的塵封往事保存下來並使他們在電影中重現生機」,克雷姆瑟說道。
這部電影是極其複雜又極富有藝術性的。首先,《太空狗》主要講述的不是萊卡和她的太空探險家同伴;闡述她們故事的歷史鏡頭大約只佔了電影時長(約90分鐘)的三分之一。這部紀錄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現代莫斯科街頭的流浪狗狗,尤其是一隻有著鬆軟耳朵的小狗,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遊蕩,充滿激情與希望。
事實上,克萊姆瑟和彼得最開始根本沒有打算拍一部與太空有關的電影。彼得表示他們最初的想法只是簡單地刻畫一群流浪狗,創造一種多層次的電影體驗。
「其中一層是隱喻」,他補充道,「我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當人類控制力減弱,城市接近崩潰時,這些流浪者們就會突然湧現。這些生物有著它們獨特的徵服世界的方式。」
導演們還發現流浪狗是極其吸引人的物種,它們有著有趣的社交互動和自己的語言。此外,克萊姆瑟和彼得也想通過影片反思人類和動物的關係。
在記敘片和自然紀錄片中,「動物身上總是有著非常明確的角色」,克萊姆瑟說道,「自然在這些情景下總是非常遙遠或非常擬人化,但我們想在這個同樣的主題上找到新的光芒」。
而這束光能夠通過《太空狗》照入人心。這部奧地利印象派紀錄片以小狗的視角看莫斯科,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和犬類世界邊緣的一個模糊融合的交界。在克萊姆瑟和彼得了解到萊卡來自街頭的流浪經歷後,他們藉助萊卡賦予了影片更多的深度和情感分量,讓它達到了真正的宇宙高度。
畢竟,描繪一隻莫斯科流浪狗危險、複雜又自由快樂的生活,讓我們能夠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半個多世紀前蘇聯太空科學家以進步為名義所犧牲的一切。它提醒了我們,這些犧牲在未來或許不應再發生。
《太空狗》已於9月11日通過Anthology Film Archives, Alamo On Demand 和 Laemmle Theatres發布。這部紀錄片將於9月18日在全美上映。
Jupiter and the Moon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Robert Fed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