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起雲湧中挺立潮頭,在披荊斬棘中寫就華章。
「十三五」時期是紹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五年來,紹興以「八八戰略」為統領,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再造發展優勢,為加快重返全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30強」,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注入源源動力。
灣區潮湧逐浪高
暮夏,杭州灣,浪激潮湧。
今年9月,紹興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覆,正式落戶紹興濱海新區。這是紹興全力推進中國(紹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輕紡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的又一個裡程碑式成果。
「勇於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實踐,把綜保區打造成為外貿提升發展引爆點、改革開放新高地。」在紹興綜合保稅區揭牌儀式上,紹興又一次發出改革強音。
一座城市,要在全球化進程中彰顯競爭力,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回望「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無疑是紹興最耀眼的時代特質。
五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精神,紹興持續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數百項省級及以上試點和年度重點改革項目縱深推進,涉及範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6年春寒料峭,紹興柯橋。市委主要領導深入企業,與當地領導、紡織企業代表、外商代表座談,會商新形勢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作。
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接力式耕耘,紹興傳統產業基礎雄厚。然而,長期粗放發展使傳統產業越走越被動。以紡織業為例,消耗全市約40%的工業用能、60%的製造業用水,效益增長卻遠低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
2016年,紹興啟動史上最嚴印染、化工行業整治提升行動。一年後,紹興被列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省級試點。是年8月,《紹興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實施方案》出爐,目標直指傳統產業與城市發展新形勢不適應的難題。
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弄潮兒,始終勇立潮頭。
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省「四大建設」和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和杭州亞運會等重大事件釋放的疊加效應,紹興如何把握,如何開拓新局?改革出答案。
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現代城市體系、重塑城市文化體系、優化自然生態體系切入,打好以「兩業經」「雙城計」「活力城」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發展「組合拳」,推動紹興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地爬坡過坎,闖出一條具有紹興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改革活全局,改革促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紹興經濟逆勢增長,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提升至全國第31位。據初步估算,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6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將超過11萬元。
闖關奪隘勇向前
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祛沉痾。
回顧「十三五」開局之際的紹興,產業進入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較低、區域協同發展能級低、生態建設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不平衡不充分……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改革為路徑,紹興踏上接續前行的實踐探索徵程。
——改革,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
初冬,位于越城區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短短兩年間,這裡吸引了中芯國際、長電科技等一批集成電路頭部企業,一躍成為長三角創新高地。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物、先進高分子材料先後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
「十三五」以來,紹興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針對人才引進與激勵、成果轉化、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項目攻關等領域推出系列改革舉措,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激情持續升騰,湧現出工廠化養蠶、「不上頭」黃酒等一批顛覆性技術新產品。
——改革,打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杭州都市圈與寧波都市圈的緊密對接和分工合作,實現杭紹甬一體化。」紹興是杭甬兩地區域發展的腹心。「腹心」能量如何,決定「一體化」進程。在改革大勢驅動下,紹興摒棄狹隘思維,全神貫注於「一體化」中「腹心」的擔當與使命,大膽探索、主動作為。
「十三五」以來,關於「融杭聯甬接滬」「深度接軌上海」等一批改革文件相繼出臺,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健全。杭紹臺高鐵、杭紹臺高速、杭紹甬智慧高速等重大互聯互通項目加速推進,與長三角先進城市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不斷優化。
——改革,厚植稽山鑑水綠色本底。
11月6日,上虞區大齊岙水庫鎮級湖長、丁宅鄉鄉長胡銀洲啟動無人機,巡查水庫周邊環境。利用無人機,每個角落都查得一清二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紹興在全國率先發布河(湖)長制市級地方標準,為維護森林河湖健康生命、實現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證。
「十三五」以來,紹興深入推進生態領域改革,突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生態環境賠償修複製度、「無廢城市」信息化建設制度等為重要抓手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完善,稽山鑑水顏值和魅力不斷提升。
——改革,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上月,紹興以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的首單貨物——紹興紐特克思進出口公司價值13萬美元的布匹順利通關,從中國輕紡城市場採購監管中心運出後,發往吉爾吉斯斯坦。
「十三五」以來,包括中國輕紡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在內,一批「硬核」開放政策落地見效。疫情之下,紹興外貿逆勢上揚,出口增速從一季度的-7%到二季度的-1.8%,再到三季度的13.9%。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跨境電商網絡零售出口13.6億元,同比增長51.5%,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改革,在共建共享中更有收穫。
布穀湖畔,山與水相映成景。每逢周末節假日,諸暨市同山鎮湖山雅苑農莊一房難求。以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務提升、特色產業培育為重點,同山全面推進浙江省美麗城鎮樣板鎮創建,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鄉村旅遊飯。去年全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1%。
深化農村改革,以「五星3A」為牽引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率先進行「閒置農房激活」改革……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同時,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十三五」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精準出擊,向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加速推進。數據顯示,2019年我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食品佔居民消費支出比重)已降至27.1%和30.1%,達到了聯合國規定的富足標準。
百尺竿頭再登攀
2019年11月,由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投資58.8億元建設的中芯紹興項目順利通線投片。中芯紹興項目從協議籤署到開工建設僅用了79天。「紹興速度」,因改革而提速。
以100天、50天為核心的「菜單式」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服務機制,破解審批周期長的頑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紹興不斷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五年來,紹興全面深化改革,把人民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作為改革的著力點,通過一系列靶向式改革舉措,為人民謀利,為民生解憂。
全面建設「健康紹興」,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縣級以上醫院實現「醫後付」全覆蓋。實施全市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跨區醫保直付範圍持續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持續改善。居家養老中心、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上線運營……以改革為抓手,紹興交出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答卷。出臺促進文化產業意見,建成一批「城市書房」,鄉鎮文化館實現全覆蓋,文化惠民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從「治安」到「智安」,上虞平安共同體建設、「越城管家」「安心碼」,平安網縱橫交錯,越織越密。「中介超市」「村級便民服務站」「無差別全科受理」「一證通辦」……一項項創新舉措的落地,提升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積小為大、積厚成勢,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12月11日,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紹興市委關於制定紹興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紹興改革發展的新藍圖: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面向下一個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
信息來源:紹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