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長安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6月30日舉行,未到場的2020屆畢業生及親友、校內外師生、海內外校友和社會人士等125萬餘人在線參加了「雲」觀禮。校長沙愛民教授以《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為題,深情寄語2020屆畢業生。
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沙愛民表示,國家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學生們身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希望學生們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擔負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以胸懷家國、心繫人民的大情懷,勇挑重任、銳意進取的大擔當,擎天架海、成就事業的大本領,放眼世界、縱觀全球的大格局,助力中華巨艦劈波斬浪、化鯤為鵬,在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中創造出世界矚目的新奇蹟。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同學們,你們是在時代浪潮中不斷奔湧的後浪,而今後浪入海,願你們奮楫爭先,一往直前。」沙愛民通過人民網寄語畢業生。
以下為沙愛民校長題為《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的發言全文——
今天註定是一個特殊而難忘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畢業典禮,共同慶祝2020屆本科生和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奔向人生的新旅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悉心培養你們的老師、辛勤撫育你們的父母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校園裡,歡迎同學們順利返校的「山河無恙,花滿長安」寄語,已悄然換作通往五湖四海的「畢業牌」,一轉眼便要與你們揮手作別,歡送同學們踏上全新的徵途。這幾天,我經常看見你們在逸夫圖書館、修遠湖、彩虹女神等校園標誌性景觀前合影留念,大家一定很珍惜眷戀在這裡度過的美好時光。此時此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想讓時間定格,在這個略顯匆忙的畢業季,再好好與老師道一聲感謝,與同窗拍一張照片,與室友說一句珍重。今天,有很多同學沒能到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為了彌補遺憾,如果大家願意,母校歡迎你們在以後的任何一年返校,參加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亂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節奏,也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格局。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生大課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活絕非一帆風順,各種困難、挫折、挑戰時刻伴隨我們,並構成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也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在感悟社會和人生中獲得歷練和成長。我很欣慰地看到,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長大學子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線,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戰「疫」洪流。魏子堯、王嘉川等同學籌購防疫物品捐贈給醫院;徐嘉圻、孫世博等同學參與消殺醫療廢棄物、運送醫療物資等志願服務;徐卓立隨父親奮戰在雷神山醫院施工一線;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在秦嶺大山開展支教扶貧,助力山區抗「疫」。越是危難當前,越顯初心本色。你們以實際行動匯聚起點點微光,涓滴入海、聚沙成塔,生動詮釋了青年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謝謝你們為社會安全穩定和師生生命健康貢獻的青春力量!
面對疫情大考,長安大學的發展動能不減,「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獲批設立馬爾地夫維拉學院漢語中心。你們見證了即將迎來七十華誕的長安大學日新月異的新姿態、邁步爭先的新突破。與此同時,長大學子的成長步履不停。你們當中有吳俊毅這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愛心大使,有卞巍皓這樣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的獲獎者,有王興龍這樣攜筆從戎、抗洪搶險的鋼鐵男兒,有王祚鵬這樣發表多篇頂級期刊論文的學霸,有金振廣這樣入選「全國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的優秀學子,有作風優良、矢志報國、一身戎裝閃耀校園的最後一屆武警國防生們,更有許許多多以長大為舞臺、以在座各位為主角的青春故事,在校園裡生根發芽、開花結締,融入長安大學69年的校史文化,為「弘毅明德、篤學創新」的校訓寫下了新的註腳,成為滋養新一代學子積極進取、上下求索的精神土壤。我由衷地為你們感到驕傲!
同學們,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你們生逢其時,使命在肩,在經歷更多風雨的同時,也必將擁有更廣闊的舞臺,擔負更重大的責任。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徵程中,我希望你們都能成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不懼風雨、砥礪前行,讓青春在無愧時代的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要有胸懷家國、心繫人民的大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國家前途命運與人民生活福祉血脈相連、唇齒相依。新時代新青年只有追求「小家」與國家同聲相應、個人與人民同命相依,才能在時代浪潮中收穫取之不盡的智慧和力量。我校彭建兵院士一直從事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科研和教學工作,畢業來西安不久便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一生和終身的事業,與這塊黃土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帶領團隊歷時30餘年,攻克了地裂縫與黃土滑坡防控系列難題,揭示了盆地鬆散沉積層變形破裂動力學機制,提出了地裂縫成因新觀點,為國家工程建設和防災減災作出了重要貢獻。當選院士後,他依然表示「要為第二故鄉貢獻自己的所有才智,帶領團隊繼續為這塊土地、為這塊地方的人民做工作。」彭院士這種一心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更值得大家努力去發揚光大。希望同學們都能扛起立業興國的責任,展現兼濟天下的情懷,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奮鬥中升華人生。
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要有勇挑重任、銳意進取的大擔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建國後首批建立的高校之一,69年前,長安大學的前輩們從蘭州、從北京、從全國各地,輾轉來到西安,始終秉持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我們去哪,黨的事業發展需要我們去哪,我們背起行囊就出發的無私擔當,修天路,測經緯,築廣廈。進入新時代,長大人更是積極作為、銳意進取,瞄準國家建設發展需求,建設大國工程,鑄造大國重器,以交通八方、頂天立地的專業精神,紮根西部,服務行業,奉獻社會。今年5月,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發生異常振動現象,引發全國高度關注。我校李加武教授團隊克服疫情影響,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夜以繼日地奮戰整整一周,找到振動原因並檢驗了可行抑振措施,助力虎門大橋在十天內恢復了交通。同樣在今年5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完成了峰頂測量任務。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以測量隊現場總指揮李國鵬校友為代表的長大力量,迎難而上,克服極限自然條件對人體和設備的挑戰,以非凡的勇氣和實力為高精度測定珠峰高度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都是新時代長大人拼搏奮進、勇挑重擔的生動事例。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投身於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鬥中創造不負時代的璀璨人生。
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要有擎天架海、成就事業的大本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並存。如何應對變局、尋求新機,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都是一場重要考驗。風險並不會天然蘊藏著風口,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在面對挑戰時迎難而上,勇攀高峰。「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我校校友景強,加入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十餘年間,由一名普通的現場管理工程師,成長為海中橋梁「尖刀連」的指揮長,帶領團隊克服了多項世紀工程建造中的難題。作為「現代世界第七大奇蹟」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的總工程師,郭雁池校友率領團隊在機場規劃、設計、施工建造等方面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過硬的能力本領是他們承擔大國工程建設並發揮重要作用的堅實基礎,在新任務、新挑戰中努力提升、不斷成長,為他們敢於向「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軍、擔當交通強國建設重任增添了強勁動力。同學們,國家的發展需要你們在發憤自厲中成長成才,希望你們充分做好隨時擔當大任的能力準備,由跟隨者、同行者成長為開拓者、引領者,在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練就大本領,成就大事業。
做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新時代新青年,要有放眼世界、縱觀全球的大格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支持和響應。中國不僅在全球格局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也與國際形勢休戚相關,與全人類的夢想息息相通。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從理念到行動、從規劃到實施的新階段。學校積極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一大批長大人秉持中國情懷、國際格局,投入到國際重大工程建設,特別是主持建設了馬爾地夫最重要的島嶼連接工程,參加建設了肯亞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設計建造了東非地區首條高速公路,在共融共通、互學互鑑中把我國交通行業標準和關鍵技術推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發出長大聲音。希望你們胸懷天下,以開闊的眼界、科學的視角,深入思考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現實需求,堅持不懈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同學們,你們身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願你們擔負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始終堅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大情懷、大擔當、大本領、大格局,助力中華巨艦劈波斬浪、化鯤為鵬,在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中創造出世界矚目的新奇蹟!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同學們,你們是在時代浪潮中不斷奔湧的後浪,而今後浪入海,願你們奮楫爭先,一往直前!長相思,在長安,謝謝你們為母校增添的歡聲笑語、蓬勃朝氣和青春能量。母校永遠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