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男人大戲,只有貂蟬文姬甄宓等幾個女子被《三國演義》著重描述過,她們的故事較戲劇性,因此受文學家偏愛。但若論大氣與作為,有個女人絕不可埋沒,她就是曹操繼室卞夫人。卞夫人是後來的魏王后(被追諡為武宣皇后),曹丕時期的皇太后,曹叡時期的太皇太后。顯赫頭銜與三世尊榮之外,她還是古代屌絲逆襲的一位典型代表。
她是山東臨沂人,出生於樂人倡家。以狹隘的階層觀念而論,少時的她比屌絲還屌絲,自小學習歌舞,四處賣藝,居無定所;直到20歲那一年,在安徽亳州,她遇見了25歲的曹操。他喜歡她的才色過人,將她納為妾,從此這位寒門女子擺脫了底層職業和飄零生活。
(三國遊戲裡的卞夫人形象)
曹操有過很多女人,倡家出身的卞夫人能從小妾一步步走到繼室,魏王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得由曹操的正室丁夫人自棄地位說起。
《魏略》記載,丁夫人不能生育,撫養了早逝的劉夫人留下的一對兒女,其中曹昂是曹操長子,在曹操徵戰張繡時遭遇突襲而死。本來張繡已投降了,曹操卻私通張繡的嬸嬸,這惹惱了張繡,引發了他的反擊。襲擊戰死了曹昂,曹安民(曹操侄子),典韋(曹操愛將),還有很多士兵(實證豔遇會害死人,而且是很多人)。丁夫人認為這事等同曹操害死曹昂,經常哭泣並詛罵曹操;曹操煩了,送她回娘家,想要折她脾氣。丁夫人很執拗,後來曹操親自上門去接她,她照常紡織,不理睬,不聽他勸。曹操說,那麼就絕決了,她還是沒回答一句話!曹操實在拉不下臉,走了,兩人從此分離。
史載曹操的妻妾有15位,兒子25個,丁夫人不能生育卻保持正室地位,詛罵曹操,曹操貴為丞相還親自上門去勸歸,從這些事跡來說,不少網友認為曹操最愛的女人是丁夫人。丁夫人死後第二年正月,曹操就病死了,相隔數月而已,真正生死冤家。曹操臨終時還感嘆說:一生所行沒啥後悔的,只擔心與曹昂地下相見時,曹昂問他母親丁夫人何在,他無言以對!這分明是悔恨不該一時風流害死了兒子,遺憾與丁夫人沒能白頭偕老。
丁夫人離異之前,卞夫人多年來始終是小妾。30歲時她隨曹操到洛陽,曹操因董卓之亂帶著幾個親信倉皇逃離洛陽,袁術造謠曹操死了,下屬們陷入混亂,想要散去。此時卞夫人臨危不亂,勸告說:「如果流言是假,爾等就此離去,來日曹君平安歸來,爾等有何面目見主人?輕率放棄名節值得嗎?」這番話說服了大家,眾人留了下來聽從她的安置。此事彰顯了卞夫人的操守與能力,令曹操對她刮目相待。卞夫人也很勤儉持家,衣無紋繡,飾無珠寶,樸素得很,這對曹操勵精圖治振興漢末貧弱經濟無疑是一種行為支持。
卞夫人不是以容顏取勝,曹操有不少年輕侍妾,她只比曹操小了五歲而已;也不是以愛情取勝以兒子取勝;她為曹操生了曹丕曹植等四個兒子,曹操卻直到丁夫人執意不回,離異了,才扶持她當繼室。丁夫人是主動放棄的,她沒有親生兒女,養子也死了,並沒影響曹操對她的愛意;因此,曹操對卞夫人是看重才華人品多於夫妻愛情。
卞夫人對已經沒有名分的丁夫人恭敬有加,丁夫人來探望時,她讓丁夫人位居主座,自己居次席。丁夫人去世時,曹操很悲傷,痛心對前妻再無贖罪機會;卞夫人就主動操辦喪事,處處照顧曹操之意。如此厚道,成全了曹操這位中國古代好前夫,也使他在擁有越來越多榮華富貴後,對卞夫人始終敬愛有加。
曹操並非《三國演義》裡那般陰險厚黑,他有深藏的真情,否則不會寫出「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關懷民生的千古名詩,且在成為權臣擁有無限榮耀後,還留戀年長色衰又很牛脾氣的原配丁夫人。說起來,丁夫人也是很奇葩,品格清奇得很。唐朝楊貴妃曾有次與梅妃鬥氣,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反省。楊家早就榮華喧天了,貴妃卻還像甄嬛般戰戰兢兢保護名利地位;唐玄宗派太監探視,她就認錯示好表示思念,求玄宗讓她回宮。做為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卻寧願在娘家紡織過日,丈夫親自勸說也不回頭,放棄了丞相夫人地位,漢末曹操可是實權堪比帝王的。雖然清寒孤寂,但她保持了獨立生存,不求於人,就不屈就於曹操。勤勞自尊的女人最可愛,甘願紡織這事說明,丁夫人一身骨氣,不貪戀榮華富貴,這種境界不是曹操身邊一味順從他討好他的姬妾們能比擬的。曹操不但政治上能識人用人,婚姻上感情上也能看透女人心,令他在意不舍的,除了少年夫妻感情之外,還有丁夫人真正淡泊明志的人格魅力。
卞夫人則是漫漫長路上既善解人意賢惠能幹又隱忍大氣,才笑到最後。
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王太子,下屬恭喜卞夫人,請她加以慶祝。卞夫人說:曹丕是長子所以被立,為母親的教育好孩子也是分內事,沒啥功勞,無需慶祝。曹操有25個兒子,爭嫡之事被描繪得很厚黑,卞夫人卻對最終結果如此淡定看待。此事使得曹操稱讚卞夫人,說她「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是最為難。」意思是,生氣時不失儀態,歡喜時不失禮節,這最為難得。
除了見識過人又能節制,卞夫人也深深懂得曹操。有次曹操帶了些精美首飾回府,讓她先挑選,她拿了一對中等的耳環,曹操問為什麼?她說:選最好的是貪心,選最差的是虛偽,所以選中等者。這回答大得曹操之心,令他歡喜。換了歷代別的賢妃賢后,大約是選擇最差的了,以彰顯道德。卞夫人卻知曉,曹操討厭虛偽做作。因此她雖然節儉,卻不來虛的,不當道德先鋒,拿個中等的,最顯坦蕩。
曹操畢竟是老謀深算,除了原配丁夫人,大約沒有人能輕易打動他的心靈。曹丕成為王太子時,卞夫人沒同時被立為魏王后,兩年後,看到卞夫人完全沒有以王太子母親身份而驕傲,依舊勤勉仁慈,曹操才下令封她為王后。這份大禮來得很遲,但最終的也是最好的,冊立卞夫人之時,太子和諸侯陪位,百官上壽,犯人死罪減輕一等。這樣的慶賀,顯示曹操對卞夫人徹底悅服了。
丁夫人是少時結髮妻子,無論後來她如何倔強孤僻,曹操尚存的初心裡,始終在意髮妻。他看多了美女佳人,又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在政治中耗盡心力,看透滄桑變化,對丁夫人之外的女人缺少至情深愛。因此卞夫人從小妾到繼室到王后,走得漫長而努力。
曹操終究是睿智之人,他只是以歲月考驗卞夫人,不曾輕視她的所有付出。真正為難卞夫人的,來自親生兒子曹丕。曹丕稱帝後猜忌曹植,發生了七步詩這樣使卞太后落淚之事;還有,同母兄弟曹彰在進京朝見期間暴亡了。這使得她成為了悲傷的母親,後來她不再淡定,幾次發怒動顏,都是為了反對曹丕的一些壞事。好在曹丕死得早,他兒子繼位後,卞太后還好好活著,成了太皇太后。孫子尊崇她,追封了卞氏外戚,這位倡家出身的太皇太后最終為家族贏得了無上尊榮。公元230年,71歲的太皇太后去世,與曹操合葬高陵。(這是曹操墓被質疑的一個依據,史載夫妻合葬,而曹操墓及附近沒發現卞夫人墓所或遺骸)
她以一生勤勉和聰慧,成就了自己,成全了卑微娘家的聲名鵲起。
東漢末年,無數貴戚之女並不能如卞夫人那樣步步踏實前進,相反,不少仕女遭遇坎坷。表面上,卞夫人以歌舞敲開人生幸運,以丁夫人之離異得到正室地位,實則是隱性能力使她穩定前行。亂世裡有才藝的貴族女子成為姬妾的很多,但這些人進入丞相府第,進入後來的魏王府,也沒能威脅到卞夫人。她青春不再了,但她性格中的勤奮,大氣,膽識,心胸,逐漸彰顯出光環。這可能與她的家教有關,屌絲貧寒不等於沒文化沒教養(宋朝抗金巾幗梁紅玉也是出身倡家);也可能與她少小漂泊走四方多見識有關,江湖上歷練出了沉穩寬容。這些隱性能力在少年時不明顯,長久時日才見光彩,曹操就是在她經年累月持續穩定作為裡發現了她人品及能力的諸多閃光點。
正如當今社會階層分化一再被提起,但研究調查無法證實富二代們平均才華更出色;擁有金錢背景這些顯性東西,不一定同時擁有勤奮敏銳寬容毅力等隱性特質。見識更是因人而異,有人能在周遊列國中積極擴大知識,有人只是完成了海淘攀比。二代們擁有起跑線上較多機會,這不等於屌絲底層就沒前途,不少網際網路商機就是處於屌絲階層的年輕人發現的,求變求上升使得他們珍惜機遇,願意為前途為幸福持久努力,因而一些人成為了天使投資人青睞對象。這種敏銳和惜福,類似卞夫人堅守賢能樸素寬容這些隱形優點。她的隱性特質遇到危機遇到大事就顯示出光輝來了,並以韌性守住政治家曹操的長久信任,將機會運作轉化為常青基業。
這個屌絲逆襲例子不是很適當,也會被質疑古代與現代差別太多。「將相寧有種乎」兩千年前就發聲了,卻在現代社會還被一些人質疑,是進步還是退步?現實很骨感,但不論如何,歷史車輪不會倒退。千年前的曹操不但珍惜結髮妻子,而且政治上婚姻上都秉持「英雄不問出身」(「唯才是舉」這成語就是曹操在《求賢令》中所寫)。千年後,現代社會會缺乏伯樂,忽視底層有為人才的努力嗎?
後記
襲擊致使曹昂曹安民典韋被殺的張繡,後來再次投降曹操,曹操還任用了他,因此曹操被稱為「不念舊惡」;張繡在官渡之戰立功,還被封侯了。這事其實很痛苦,從曹操臨終話語可見,他無法忘記曹昂之死;但他很清楚,被張繡襲擊是自己好色風流大意疏忽才自取敗績;他責備的是自己失誤,而非當年被他激怒的張繡。此事反映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他的氣量大,也善於自我反省。
附加:曹操詩名篇
《蒿裡行》
(此詩被稱為直抒胸臆,無一絲造作之意,乃現實主義詩史)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苦寒行》
(作於建安11年,徵戰袁紹外甥高幹途中)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薤露行》
(反映十常侍之亂與董卓之亂引起的災難,被稱為「漢末實錄」)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松源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圖片版權屬於圖片原創者;僅供學習交流,不代表公眾號觀點。轉載文字請聯繫1638013509@qq.com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