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安詳的一家人圍坐桌前,桌上擺著男主人精心烹調的一大鍋肉湯,看似是一頓其樂融融的晚餐。可細看之下,桌上卻並沒有人動筷。僵直的手臂,綁緊的膠帶,突兀的空碗,畫面中,三個人都合上了眼,只有男主人露出開心的笑容,他面前的碗裡,飯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而肉湯,自始至終都無人品嘗。
(細思極恐系列之《晚餐》)
這是畫手歌者於2018年6月發布的《晚餐》作品裡最後呈現的畫面,一個戛然而止的尾聲。或許連作者本人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則六格條漫,會迅速擁有10萬+的閱讀量,甚至在港澳地區也吸引到廣泛的關注;該作品更成為了此後兩年,引發無數人思考、探究、爭論的細思極恐系列開端。
不同於文字的天然留白,也不同於視頻的視聽並蓄;漫畫,尤其是篇幅較短的條漫載體,若希望不止步於誇張的表達與情緒的快消,往往需要更多的設計。
而畫手歌者的細思極恐系列恰恰打破了這種由媒介本身特性所帶來的桎梏,將精細的構思巧妙融於看似平常的表象裡:滾落在角落的足球,是貫穿兩個故事的暗線;車窗背後的黑暗區域,隱藏著需要調高曝光度才可發現的雙眼;手捧鮮花卻姿勢略顯扭曲的男人,實際上身處被旋轉180度後才呈現的空間……畫雖有盡,意卻無窮。
(細思極恐系列之《期待》)
充斥在每一幅圖景當中的細節,不僅讓有限的篇幅裡延展出無限的想像,也為潛在的謎底嵌套出千萬種可能。觀者們一面享著受抽絲剝繭的推理樂趣,一面也描繪著自己心目中最為合理的故事。畫手歌者充分考慮到了解讀的多元,她雖會給出上一期謎題的參考提示,卻從不設置標準答案,到後來更是將優質的評論內容同步展出,可以說,細思極恐系列裡每一幅耐人尋味的作品,都是因為畫手歌者與觀眾們的合力講述才顯得足夠精彩。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對於有心的創作者而言,生活像一個巨大的素材礦,等待著他們去開採挖掘。畫手歌者正是這樣的一位「拾荒者」,身為法學生的她所閱讀過的案卷書籍,關注到的時事新聞,耳聞中的老家往事,都可以成為其靈感來源。
名噪一時的開篇作《晚餐》,就是作者對一起刑事案件的改編。也許從那時起,就註定了細思極恐系列與現實之間必然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現實世界的真實感,恰恰是「極度恐怖」的重要來源,不同於戲劇之中激烈的碰撞,現實之中的犯罪往往是無聲無息的——慘痛的惡果,醞釀於不斷積累的點滴惡因之中,細思極恐系列大多數作品的表達方式也正是如此:《吃播》中母親因為厭食而逐漸瘦削的面容,《癩痢鬼的一生》裡生根發芽的柿子樹,《小雪》裡主人公從希望到失望再到憤恨的表情……
偏日常化的「冷感」與素樸的畫風相融,看似無事發生,最終卻在平靜中走向崩潰,而正是畫面間細微的變化,讓結局既能出人意料,細想之下卻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現實的「真」讓畫手歌者的作品不止於腎上腺素某一瞬間的飆升,而是能夠帶給觀者長遠的反思與警惕。過度追求優生優養所致的悲哀,都市人內心千瘡百孔卻仍要保持微笑的艱難,當代相親市場中物質至上、情感除外的漠然;這些易被忽視卻在黑暗中肆意瘋長的情緒,使得畫手歌者的作品顯得格外鮮活。
公眾號的後臺顯示,細思極恐系列的許多篇漫畫都被反覆閱讀,常讀用戶量更是達到了訂閱人數的一半:「我認為正是這樣能引發思考的內容,才會受到歡迎,至少不是娛樂完了就不會看第二次的純娛樂作品。」
不僅是細思極恐系列,幾乎在畫手歌者的每一個推理系列裡,都包含著一小隻看似與壓抑畫面「格格不入」的身影:饅頭一般的圓腦袋上,立著一根彎彎的毛。「一根毛」不僅無聲地出現在每一幅畫面裡,還會隨著畫面中人物的行動而做出不同的反應;它以上帝視角旁觀人物悲喜的同時,好像也推動著故事的進程。
據畫手歌者所說,「一根毛」對應著平行時空裡的她自己,這根捲曲的毛,既是「自我辨識之毛」,也是「靈感源泉之毛」,是她與漫畫世界相遇的開始。
多年前,還是高中生的畫手歌者,與所有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一樣,有著纖細而敏感的喜怒哀樂。特別之處在於,她選擇了漫畫這種形式,作為釋放自己情緒的窗口。同學間一次有愛的互助,上學路上一場意外的跌倒,遲到時老師一句戲謔的調侃……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常,在她的描繪下被勾勒得閃閃發光。有趣的條漫吸引了同班同學們的關注,他們成為了畫手歌者的第一批讀者。也是從那時起,歌者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漫畫不僅是自我的表達,它還可以影響到其他人。(畫手歌者高中時期作品,記錄自己的日常故事)
無意間敲開漫畫世界的大門後,畫手歌者逐漸嘗試著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伊藤潤二和矢澤愛是畫手歌者創作旅程中兩位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前者驚悚但又貼近生活的風格,後者出色的分鏡能力,和流暢的故事講述能力,都帶給我很大的影響。」在前輩與自身興趣的共通指引下,畫手歌者開始了她對懸疑推理題材的不懈創作,並屬意精耕於此。
不是少女漫,也不是言情漫,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90後美女畫家」與「推理懸疑作者」這兩個標籤之間,似乎總有著不小的反差,而這種認知的失調也直接反饋在了畫手歌者的評論區裡。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最新出爐的作品下,總會有新讀者驚呼:「沒想到歌者竟然是小姐姐,一直以為是某個面容油膩的摳腳大叔。」
在畫手歌者看來,所謂的「反差」實際上源自於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創作驚悚故事的人,也一定有驚悚或粗糙的形象:「可能一般來說人們提起懸疑創作者,就會想像一個粗糙猥瑣的摳腳大叔,但在過去其實有不少女性的推理創作者,比如日本的宮部美雪,英國的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始寫作時也就30歲左右,這說明年輕女性的存在,其實也有助於改變刻板印象。」
或許是為了減少誤會,現如今畫手歌者公眾號每每發布新作時,總會加入作者的個人介紹與圖片,將她的推理作品與真實世界中的歌者更加緊密地聯繫了起來。
隨著畫手歌者在懸疑推理領域的不斷探索,她在細思極恐系列外,還開闢了與線上觀眾互動式推理的詭案偵探系列;以「一根毛」為主角的第一人稱推理漫畫系列;科普各國真實歷史案件,並在漫畫後附上詳細案情介紹的看圖猜案系列等等。(畫手歌者推理漫畫系列作品節選)
豐富的創作內容推動著畫手歌者的公眾號擁有了更高的量級,每篇推文幾萬加的閱讀量促使畫手歌者對自己輸出的內容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她意識到,自己的漫畫早已不是高中時的那個「日記本」了,它或許也能夠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我發現我的作品能帶給讀者思考,而他們的評論和看法也能帶給我思考,所以我想創作更能反映真實事件的內容,既給讀者更好的感受,也能讓我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與眾多新媒體從業者交流的過程中,選題的多樣性成為了畫手歌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我發現大家的內容很豐富,而我的公眾號原本只注重推理和懸疑漫畫這樣具體小眾的領域,所以我也逐漸嘗試去創作不同類型的內容,來拓寬內容的廣度,也能捕捉到新的熱點。」她開始以更多的視角發掘漫畫所能夠承載的現實意義,冷知識科普,親密關係反思,兩性教育,這些稍顯敏感卻格外重要的主題,在歌者的作品中陸續登臺亮相。
冷峻的批判之外,生活同樣需要暖與光。如果說細思極恐系列的特色是「致鬱」,那畫手歌者新開闢的公眾號——一根毛辦公室則主打了「治癒」的風格。歌者的幽默感,更傾向於一種基於現實意義之上的冷靜幽默,與高中時代的漫畫記敘相比,承載了不同階段的生活體驗與相似的細膩溫柔。
不想早起上班的窘迫、月底極限的工作量、不同年齡段打工人的處境、千奇百怪的加班理由……這些現代人壓力的普遍來源,在這裡被逐一拆解,巧妙轉化為「上班人的治癒術」。歌者總是很擅長在瑣碎的生活碎片裡,真誠發掘苦中有樂的小確幸。
(一根毛辦公室出品——說服自己上班的理由)
兩年多的時間裡,畫手歌者已積累下了相當數量的優質原創作品,並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創作速度:細思極恐系列每月兩更,累計近百期;看圖猜案與推理漫畫不定期更新,也已累積幾十篇。2020年末,她又同步啟動了詭案偵探與治癒術等全新版塊,或許是希望每天都能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元氣與活力,其中一根毛辦公室更是達到了每日一更的頻率。
如此高的產出量並沒有讓歌者疲倦,粉絲們高漲的閱讀熱情反而激發出她更為飽滿的創作熱情:「有考慮過全職,目前在向全職轉型。粉絲越來越多對我的生活好像沒什麼影響,對我的職業規劃有影響。」新的一年,歌者希望自己能創造更多更好的的內容,這讓她更有成就感。
「我怕自己出名,高調和名氣,可能會給生活帶來麻煩,就像公眾人物一樣被檢視。但我不害怕作品出名,這體現了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提醒自己時刻保持低調,要打造高質量作品的內容原創者。」
不懼揭露現實的殘酷,卻仍然呼喚人格的美好。無論風格、無論選題,畫手歌者的作品總能在反思生活本質之後,依舊堅定地選擇熱愛生活。這樣的態度,或許也正是她所詮釋的「英雄主義」。
本文內容由芽木科技旗下雲鏈實驗室採訪出品,圖片素材由受訪者提供,如需轉載文章內容請聯繫羅冰(微信號:YMR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