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網絡輿論的摳腳大漢們,網民必讀!

2021-02-13 灼見

一些陳年老謠,每年都會在網上改頭換面出現,豪取幾千萬閱讀量後消失,例如:

今天在華聯超市購物,有個女人突然大喊一聲:我的娃丟了!超市經理馬上把所有門都關了,最後在廁所找到了孩子,被下了藥,目光呆滯,頭髮都被剃光,差點認不出了。還好封鎖及時,人販子沒來得及把他帶走。大家一定要多留心,看好小寶寶。小寶寶是媽媽的命啊,孩子出事了,當媽的估計都崩潰了!

老網民對這些謠言都很熟,卻未必能回答最基本的問題:它們的作者是誰?寫作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每次都能獲得廣泛傳播?

它們並非高手所作。我將此類傳播極廣的帖子的作者統稱為:摳腳大漢。其典型形象,是網吧裡,目光呆滯地盯著屏幕,邊摳腳丫邊吃泡麵,沒日沒夜發帖的單身男性。他們的特點是,熟悉網民心理,精通網絡傳播,整天沉迷網絡,幾乎所有信息、知識均來源於網絡,也貢獻給網絡。無論動機是利益還是精神驅動,其目標就是讓特定言論得到最大範圍的傳播。在網上他們可能呼風喚雨,但一旦徹底離開網絡和輿論平臺,就變成養家餬口的普通人,可能比別人混得還要差不少。

為完成商業目標,將摳腳大漢們組織起來,就是企業水軍;用政治利益組織起來,就是輿論引導員。發帖機器人是懂點技術的摳腳大漢;網絡寫手是特能侃的摳腳大漢;科學教徒則是會耍弄專業名詞的摳腳大漢。

為什麼這類人能佔據網絡輿論的江山呢?因為網絡相對於傳統媒體,有自己的特點。

在網際網路發展早期,網民通過郵件組或論壇(BBS)交流。這類平臺信息平權。你費老大勁寫了篇理據過硬的學術論文,這是一個帖子;你打個哈哈說今天午飯真難吃,也是一個帖子。它們佔據的注意力資源完全相同。人一旦變多,水貼便開始泛濫。因為:

網絡輿論規律1:製造垃圾信息(假信息或無效信息)的成本,遠遠低於製造有效信息的成本。假如兩者地位相同,那麼垃圾信息就會充斥輿論空間。

程式設計師、版主和網民讀者們,一度試圖通過字數與論述的詳盡程度,來分辨文章質量的高低,然而其結果就是催生了網絡寫手這個行業。這是因為:

網絡輿論規律2:同等篇幅下,嚴謹的論證(有效信息)與天南海北的瞎侃一通(假或無效信息),雖然生產成本差異極大,普通讀者卻很難由信息本身判定其質量。

比如一個嚴肅的調查團隊,通過三個月的調查,走訪了數百人,得出結論:北京吃豆腐腦的人群中,喜歡甜的有30%,喜歡鹹的有50%,沒有偏好佔20%。

這是一條包含知識的有效信息。

摳腳大漢在打DOTA的間隙,花一分鐘也製造了一條類似信息:北京吃豆腐腦的人群中,喜歡甜的有50%,喜歡鹹的有30%,沒有偏好佔20%。

這是條垃圾信息,但作為讀者,除了分辨信息源是否值得信任以外,你沒有任何辦法把它和上面那條有效信息區分開來。

那有效信息的發布者該怎麼辦?貼出詳細數據?摳腳大漢也能編造啊。貼出用戶的具體回答?摳腳大漢編造的回答在網民眼中顯得更真實。掃描所有原始調查問卷答覆上網?那偽造起來是困難了。很可惜,它們過於臃腫,不適合網絡傳播。因為:

網絡輿論規律3:原始材料的信息密度太低,在網絡上無法得到傳播。只有短小精悍、直指人性弱點,煽動偏激情緒,信息密度極高的帖子最容易傳播。

還是以網絡上廣泛傳播的一些老謠言為例:

「幫忙!求擴散,今天上午一位三歲多小女孩在仙遊的龍華大潤發超市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準確說出她爸爸的手機號碼,從監控上看是被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拐走的,現大人都急瘋了,有知情者請告知,萬分感謝!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聯繫人鄭春蓉1360696****(幫忙轉發)功德無量。」

它包含幾個取信公眾和誘導傳播的因素:

1.訴諸情緒。「萬分感謝」「功德無量」「急瘋了」「兄弟姐妹」。在行文中體現親切感,讓讀者產生共鳴並轉發。

2.儘可能詳細。把信息編造得足夠詳細,會讓內容顯得更加「真實」,但絕大多數轉發者並不會也沒有能力查證。請注意:信息詳細與否,與其是否真實,毫無邏輯關係。

3.瞄準某個令人們廣泛焦慮的社會現象。在本帖中針對的是「拐賣兒童」。

再比如:「霍松生24歲,天津北辰四十七中學,今年高考655分。因區招辦失職把它的志願申請鎖在柜子裡忘了提交,造成任何大學都上不成。天津市高招辦回應,此事不予處理!霍松生是農村孩子,為供其上學姐姐輟學打工,父親也拼命幹活。你的一次轉發也許就能幫他改變命運,看能否創造奇蹟,希望我的朋友圈的人都幫孩子一把。一切皆有因緣,轉一下。」

它同樣符合以上條件。「轉發改變命運」「幫孩子一把」「因緣」,是訴諸情緒。信息詳細,有人名、中學名稱,高考分數,家庭背景等。短短一個帖子,瞄準了多個社會熱點現象:「高考」「官僚主義」「農村貧困學生」「重男輕女」等。它們均具備網絡議題特徵,可加速傳播。信息密度極高。最後,它還有意識地控制了被攻擊者的級別,「高招辦」在高考業務之外,是個弱勢部門,不具備跨省把摳腳大漢抓起來的能量,也很難打電話刪貼。

要分辨這類帖子,必須對網絡輿論極其熟悉,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但事實是:

網絡輿論規律4:大部分人並不具備在網絡輿論下生存所必需的知識與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學歷高低,聰明與否,都有可能被騙。

具備輿論相關的知識經驗,學會如何分辨信息源,與一個人是否有所成就,並沒有直接聯繫。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只要精通某個極其狹窄的領域,哪怕其它什麼也不懂,一樣能活得很舒坦。

網絡平臺從博客到微博的發展,都是為了篩選信息,營造可靠的信息源與意見領袖。微博是最有效的一次努力,它通過導流,大大拓展了名人、學者們的話語權。然而,由於思維能力與知識上的雙重缺陷,這些人很多並不能承擔這個工作。

網絡輿論規律5:當前,以名人、學者為主的意見領袖中,有相當數量,由於思維和知識上的缺陷,同樣無法識別垃圾信息,反而會助長其傳播,網絡輿論通過他們,更有力地影響傳統媒體。這叫網絡信息傳播倒置。

你會發現,很多中老年知識分子,在個人專業上也許有所建樹,但其它領域的知識,一般處於高中或以下水平。他們在朋友圈裡是傳謠主力,到公眾輿論中,也不遑多讓。他們的思維和判斷方式,帶有七八十年代,也就是信息荒漠時代的特徵:

1.他們不知道信息是需要篩選的,以前有紙媒編輯幫助篩選,但網絡時代,這套機制被弱化。他們聽別人天南海北地瞎侃一通,就信了。典型言論:

(1).據知情網友說(翻譯:據摳腳大漢說)

(2).據科學研究(翻譯:據摳腳大漢研究)

(3).網友們紛紛證明(翻譯:摳腳大漢們紛紛向我灌輸)

(4).某某某早就被網民扒光了(翻譯:我信了摳腳大漢們的胡扯)

2.他們沒有調動認知資源判斷信息的習慣和能力。因為過去的信息灌輸伴隨強制,堅信謊言會得到鼓勵,而判斷信息對錯的行為則是危險的。

他們的社會新聞來源於沒有專業素養和能力作調查,也缺乏基本社會常識的都市報:「這供詞是熬了48小時後才獲得的……殺人罪犯就是呼格吉勒圖。」

他們的科學知識來源於胡編亂造的各路雜誌:「奠柏俗稱『吃人樹』,它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它下垂的樹枝能將人和動物捲起並分泌消化液將其融化。由於它的樹汁可以入藥,當地人會先用魚去餵它,等它吃飽了,就趕快採集它的樹汁。「

他們的海外見聞來源於夢境:「日本的餐飲業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餐館的盤子必須用水衝洗七遍。洗盤子的工作是按件計酬的,這位留學生計上心頭,洗盤子時少洗一兩遍。果然,勞動效益便大大提高,工錢自然也迅速增加……一次抽查中,老闆用專用的試紙測出盤子的清洗程度不夠,並責問我們這位留學生時,他振振有詞:『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樣保持盤子的清潔嗎?』老闆只是淡淡地說:『你是一個不誠實的人,請你離開。』為了生計,他又到其他餐館應聘洗盤子,再也沒有老闆用他。他屢屢碰壁,不僅如此,他的房東要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聲對其他住戶的工作產生不良影響。他就讀的學校也找他談話要他轉學,因為怕他影響了學校的生源……他痛心疾首地告誡同伴和將要去日本的留學生:『在日本洗盤子,一定要洗七遍呀!』」

他們的英雄來源於筆桿子們的魔幻式宣傳:」當宇宙飛船返回大氣層後,需要打開降落傘以減慢飛船速度時,科馬洛夫突然發現無論用什麼辦法也打不開降落傘了。……被舉國關注的科馬洛夫,卻目光泰然,就像坐在辦公室裡正常工作一樣,神色是那樣認真,態度是那樣從容。匯報整整用了70分鐘。科馬洛夫匯報完了,打開聲音開關,國家領導人第一個接過話筒,他很想講得快點,好節約時間留給親屬……看到12歲的女兒……科馬洛夫又一次落淚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訴你,也告訴全國的小朋友,請你們學習時,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每一個標點符號。『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這場悲劇,也可以叫做對一個小數點的疏忽。同學們記住它吧!』」

他們的歷史常識來源於農村經驗、胡思亂想和口口相傳。二十多年前,小學老師說:「當年苦啊,蘇修逼債,故意刁難周總理,給的是空籃子,縫隙特別大。我們勒緊褲帶還的雞蛋,必須用這種籃子裝,個頭小一些雞蛋,就從縫裡掉到地上摔碎了,蘇聯不認」。今年我看見微信上廣泛傳播的正能量帖子裡,出現了同樣的謠言,區別只不過是雞蛋換成了西紅柿。

傳統媒體時代,他們在電視、報紙上侃侃而談,貌似理性淵博。但到網絡時代,他們常年被汙染的大腦不敷使用,經常成為摳腳大漢們灌輸、操縱的木偶,傳播別人給他們設定好的結論,將自己的公信力「出借」給騙子們。指出他們受騙上當,冒犯他們的權威,你將得到歇斯底裡的反駁。他們熱愛的是摳腳大漢們的吹捧——「我這套推理,是經某某教授火眼金睛金口玉言確認的。」並為他們的各類謠言、胡扯背書。殊不知後者僅是將他們視為騙術生效的戰利品,掛起欣賞。

舊時代的輿論權威將在網絡中倒下,知識更紮實,思維更清晰的新型意見領袖將替代他們。

相關焦點

  • 杜拜網絡紅顏竟多為摳腳大漢?
    但是,小夥最終發現所謂的姑娘不過是個摳腳大漢。這還不算完,更狗血的是摳腳大漢竟要敲詐他,並且威脅小夥不給錢就把他的照片掛到網上。二號案例:一個阿拉伯小夥通過社交網站認識了個姑娘,之後小夥發現這個摩洛哥姑娘錄下了他倆的裸聊視頻,並且威脅說如果不給錢就把視頻掛到網上。
  •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都開始喜歡「摳腳大漢」型女生?
    摳腳大漢的摳,摳腳大漢的腳。所以叉哥就打算請出,「摳腳大漢」型女生的鼻祖級人物——Hani安喜延▲性感風反正光從外表看的話,你絕不會認為她是「摳腳大漢」型女生!所以說,「摳腳大漢型」女生不是真的說她摳腳啦!而是說那女生的個性很不拘小節,很爽朗!
  • 【防範365】你pick的「嚶嚶」小姐姐竟是摳腳大漢?虹口蜀黍攜手品...
    【防範365】你pick的「嚶嚶」小姐姐竟是摳腳大漢?噔~噔~噔~噔~把手兒拍起來有請劇組演職員們悉數閃亮登場顏值擔當虹口公安分局 廣中路派出所馮 達#陽光型男# #遊泳健將#
  • 你的女友可能是個「摳腳大漢」!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讓你朝思暮想的「女友」可能是個五大三粗的「摳腳大漢」!!!近日,晉城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網安大隊偵破一起詐騙案件,受害人L某朝思暮想的漂亮女網友竟然是個老爺們兒!那他是怎麼上一步步落入圈套上當受騙的呢?聽我慢慢講來!
  • 跟你網聊的小姐姐,竟然是6名摳腳大漢!
    你可曾想過在對面與你聊天的小姐姐是一群摳腳大漢而他們的目的只是你的錢袋子近日,桂林市公安局臨桂分局在工作中,抓獲6名網絡上的「小姐姐」……一起來看怎麼回事?下面,讓這6名網絡上的「小姐姐」閃亮登場……在未知的網絡裡你心心念念的「小姐姐」也許長這個樣子是不是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目的是你的錢袋子目前,6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 初舞臺第一,決賽倒數第一的藍盈瑩原來是個摳腳大漢?
    摳腳這麼熟練,肯定不是第一次了啊!那為什麼摳腳更能討喜?別看這行為豪放不羈,不像是傳統女生應該做的。摳腳也是一門藝術,豪車品牌布加迪就是一名優秀的摳腳表演藝術家!布加迪最早的車標是摳腳大漢在佛羅倫斯的烏菲齊美術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就是摳腳雕塑!
  • 一幫顏值幾乎為0的摳腳大漢,拍出了華語片的一個傳說?
    (這事發生在2006年,可不比當下阿貓阿狗都能卷幾千萬幾億票房的年代)你要知道,《石頭》除了片中顏值幾乎為0的摳腳大漢比較多外,真沒啥養眼的地方。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導演+一群顏值幾乎為0的摳腳大漢,憑藉著用心、認真四字,一路笑翻觀眾,鑿出了這部華語最好小成本電影。
  • 「夢中情人」竟然是150公斤的「摳腳大漢」!金華男子「網戀」被騙6萬餘元
    金華男子小徐(化名)以為自己談了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不料卻中了圈套,心心念念的「夢中情人」實際上是個150公斤重的「摳腳大漢」,直到聯繫不上對方才大夢初醒
  • 一男子深陷情網被騙數千元 遊戲戀人竟是「摳腳大漢」
    一男子深陷情網被騙數千元 遊戲戀人竟是「摳腳大漢」金羊網  作者:彭紀寧  2019-10-09 金羊網訊 記者彭紀寧,通訊員譚耀廣、新公宣報導:8日,記者從江門新會公安分局獲悉,該局近日接警破獲一宗網絡詐騙案,抓獲一名男扮女實施網絡詐騙的嫌疑男子。
  • 「賣茶小妹」or「摳腳大漢」?這條視頻的結局你絕對猜不到!
    還陷在同情男主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的網友們,一下子懵了都說「賣茶小妹」套路深網戀只談14天清純陽光的形象背後……原來藏著一個「摳腳大漢」確認過眼神!於是慷慨入手貴价茶葉而且往往還不只一次……就這樣把白花花的銀子轉進了「小妹」的帳號裡直到被拉黑才感覺不對勁報了警在網絡時代,騙子的手段不斷翻新,層出不窮,廣大市民只有提高防範意識,才不會讓騙子有可乘之機。
  • 精緻高級的網紅蘿莉背後,「摳腳大漢」才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常態
    Reality(ins與現實)」的照片,引起了網友們的共鳴。或許你看到的是歲月安好地餵鴿子,卻不知道背後是時刻擔心鴿子的攻擊。你看到的溼身大片背後是被瀑布淋成落湯雞的狼狽。沒有打光和磨皮,你的頸紋和抬頭紋都無處安放。
  • 八十年代香港女作家雪米莉轟動一時,真實身份是兩個摳腳大漢
    現在的70後和80後們,有誰沒有聽說過雪米莉的名號,讀過她的小說? 然而,香港真的有一位叫做雪米莉的女作家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這位香港女作家雪米莉的真實身份是由兩名摳腳大漢組成的創作小組。這兩名摳腳大漢一輩子都沒去過香港,那些香豔、暴力的情節都是他們借鑑香港電視劇、小說後進行編造和模仿的。 他們的名字分別叫田雁寧和譚力。
  • 「摳腳大漢」,您的好友「女神」已下線
    網友們再一次被打動,紛紛獻出愛心,向「ck小小」的支付寶帳戶轉入善款。直到今年1月13日,有知乎用戶發覺「ck小小」一名來源於一款頗受男生歡迎的網路遊戲,對其女生身份產生懷疑,進而人肉了該帳戶綁定的QQ與支付寶帳戶。這一查,竟意外發現「ck小小」的使用者與「童瑤」是同一人!從支付寶帳戶信息和QQ空間透露的內容來看,這個人是個姓童的男子,已婚,根本沒有病。
  • 一隻「蝴蝶」的惡作劇:蝴蝶效應與網絡輿論熱點的形成
    ◆ 2.2 ◆   輿論話題的敏感性為「蝴蝶效應」促成網絡輿論熱點提供了條件由於傳統媒體把關人的存在,一些敏感的話題很難在主流渠道上傳播,而網絡輿論傳播由於把關人的缺失、而使整個傳播系統缺乏控制點,傳播呈現出去個性化的網狀發散的特點。因此,網民發布出去的信息內容往往是不可控的,敏感性話題也更加容易肆意橫飛。
  • 網戀對象是「摳腳大漢」再次上演!菏澤警方端掉倆「網戀詐騙」團
    網絡社交軟體上,「小姐姐」主動加你「好友」,聊天發現「膚白貌美、善良可愛、溫柔體貼」,很快進入「網絡熱戀」並收到「情侶款禮物」。雖然沒見過面,「小姐姐」的暖心舉動讓你受寵若驚:「哇,遇到真愛了!」。於是便會「樂此不彼」在對方指定網店購買回贈「定情信物」。
  • 北海「摳腳大漢」竟然用這一招騙了1900人!
    鄒某、潘某等通過網絡招聘的方式,謊稱系網絡銷售公司,經過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或以微商、淘寶客服和銷售的名義,招募「業務員」,並通過培訓,教會他們如何按照劇本進行詐騙。業務員基本工資工資均在2500元至2800元之間,外加300元的全勤獎金,並按「銷售成交額」提成6%至10%。
  • 愛奇藝:大家閨秀還是摳腳大漢?
    現在視頻屆流行一類獨特的網紅:他們在鏡頭前膚白貌美,舉手投足之間都讓人看的春心蕩漾,可是關掉濾鏡之後你才發現:哇塞,竟是個摳腳大漢。最近中概股不斷被「關掉濾鏡」。繼瑞幸之後,愛奇藝也進入了做空機構的視野。4月7日,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視頻網站愛奇藝(NASDSAQ:IQ)誇大營收和訂閱用戶數量。
  • 微信甜美清純賣茶妹,背後竟是摳腳大漢,超3000人上當受騙
    如果第一次推銷茶葉成功,賣茶女們還會得寸進尺地推銷更高價位的茶葉,一旦客戶拒絕消費,賣茶女便會從微信上失蹤。除了劇本中固定的情節,話術裡還有很多講究:比如剛加微信好友時,要對陌生人抱有戒備心;聊天用語不能太官方,要掌控好節奏,慢慢讓對方放鬆警惕,營造一種「認識是緣分」的錯覺;要不時展現出高冷的狀態,欲擒故縱,這樣會讓對方更有興趣;還要不經意釋放出「單身」「找對象」「壓力大」等關鍵信息,給對方一種有機可乘的感覺。
  • 摳腳大漢變身萌妹偶像?羞恥但忍不住想看
    她(他)們組合名叫《后街女孩》,從名字上看她們蹭了后街男孩的熱度,不過,論爆笑高能與三觀崩塌不過迷弟們不知道眼前的小姐姐們曾經掏出來比你都大。他們越是瘋狂為組合打call,三人便越是心慌。畢竟,這反差,估計親媽都不敢認。
  • 綜藝節目摘雪蓮觸怒輿論 劉宇寧道歉網民為何仍不買帳?
    當天晚間,節目官微發布致歉聲明表示"沒有實際發生採摘珍稀植物的行為",網絡輿論場不滿情緒繼續發酵。,此時以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及劉宇寧的相關宣傳為主,不涉及網絡輿論對於摘雪蓮行為的討論。不論是媒體報導還是網民討論,極限挑戰摘雪蓮事件之所以引發輿情風波,主要來自輿論場上的質疑、不滿和譴責,而這似乎與輿情系統所監測的正面情感佔比過半存在一定出入。通過進一步分析正面情感來源可以發現,對於劉宇寧道歉的支持、寬容和表示理解的話語霸屏評論區,對負面情感的判定形成極大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