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血海深仇,今天的吳越人必須牢記。而那些在如此恐怖的暴政之下仍為吳越的自由而戰的人們,則應受到吳越人和一切熱愛自由的人們永遠的緬懷。
洪武社會主義對吳越的摧殘
hhh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明軍攻陷蘇州,張士誠殉難。次年,方國珍向朱元璋投降。吳越之地就這樣落入暴明帝國之手,迎來了一場空前的腥風血雨。
hhh朱元璋集團出身於淮北邪教流寇,對於一切精緻、美好的事物有著出於階級本能的破壞欲。面對繁花似錦的吳越,他極盡殘酷之能事,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殘暴行徑。明軍在攻入蘇州城後即開始四處屠殺放火。在葑門一帶,他們見人就殺,「遇城中士女必處以軍法」,甚至連二歲小兒亦被斬為三段。由北宋範仲淹創設的蘇州範氏義莊被完全燒毀。此外,明軍還毀掉了城中的所有書院,意圖斷絕蘇州文脈。由於明初史事早已被無恥的帝國文人層層刪改,我們很難在明帝國的官方文獻中看到對明軍在蘇州暴行的記錄。然而,保存至今的範氏家乘卻用簡短有力的文字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大明兵至,義莊、祠堂俱為灰燼。
hhh除了大肆縱火破壞外,為報復甦州人對明軍的激烈抵抗,朱元璋對蘇州百姓進行了亞述帝國式的大遷徙。在攻陷蘇州後一個月,朱元璋便下令將蘇州富民強制遷移至濠州。至朱元璋將其故鄉鳳陽定為「中都」後,又將強制遷移範圍擴大到整個吳越,於洪武七年(1374)將十四萬戶吳越人強行遷往鳳陽。若以一戶五口計算,則此次被遷人數達七十萬之巨。對於此次超大規模的遷移,帝國奴撰寫的史料中依然語焉不詳。然而,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情形:數十萬操著吳語的男女老幼在屠刀的脅迫下被從家中趕出、押往貧瘠的淮北。驕橫跋扈的明兵、嗚咽不已的老人、相擁而泣的親人、體力不支而倒斃路邊的死者,一同構成了一副慘絕人寰的地獄圖……
hhh朱元璋對吳越犯下的罪行當然遠不止此,他對吳越人的冷酷屠殺更是令人髮指。除上述的蘇州大屠殺外,著名的大批殺戮事件還有很多。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麾下猛將常遇春圍攻杭州三月餘,導致城中「餓死者十六七」。同年,明將胡大海進攻紹興,沿途逼迫百姓帶路,不從者全被就地殺害。對於被俘的張士誠軍,朱元璋亦大開殺戒。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達、常遇春攻取蘇北、淮東諸城,俘張軍六萬餘人。在朱元璋的親自指示下,除一兩萬名精裝勇猛者被編入明軍外,其餘俘虜全部被屠殺。張士誠軍中多有吳越人,這批俘虜中當有不少來自吳越。定都南京後,朱元璋亦對當地百姓犯下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暴行。自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匪幫竊據南京以來,大批淮人權貴便遷入這座城市。洪武二十三年(1390),也就是胡惟庸案爆發後第十年,朱元璋突然藉口南京居民黨附胡惟庸,對南京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城。自古以來,無論如何暴虐的君主一般都不會屠戮自己的首都,只有張獻忠這種喪心病狂到極點的惡棍才會這樣做。由此來看,朱元璋與張獻忠之流實為一丘之貉。在此次大屠殺中,南京的二萬戶平民有一半被殺、一半被強制遷走。若仍以一戶五口計算,那麼被屠殺和被遷走的南京居民便都已達到5萬之數!為了填補南京的缺失人口,朱元璋不得不於五年後移浙江、山東、北平、山西、陝西、河南等處「小民二萬戶」入南京。自此,吳淮侉並處的南京永遠喪失了吳語城市的地位,漸漸變為淮語城市。
hhh朱明在蘇州、杭州、紹興、南京、淮東等地的屠殺至少造成了數十萬吳越人的死亡,其強制遷徙政策亦迫使近百萬吳越人背井離鄉。然而,這些還不是朱元璋獸行的全部。他還要實行他宏大的社會改造計劃,斬斷海洋經濟、消滅土豪、將百姓編入不能自由遷徙的裡甲人民公社。面對空前的暴虐統治,勇武的吳越人當然不會屈服。洪武元年(1368)初,有葉姓、陳姓的平民於舟山群島之蘭秀山聚眾起義。他們神出鬼沒,屢屢奇襲過往明軍。當年三月,義軍攻擊了徵閩回師的明軍湯和部,取得大捷,擊斃其兩名指揮。五月,義軍又攻入象山縣城,殺死朱明縣官。許多張士誠、方國珍的部下都加入了義軍,使義軍力量十分強大。當年下半年,朱元璋調集重兵,費了很大力氣才將蘭秀山起義殘酷鎮壓下去。為了徹底斷絕吳越沿海百姓的反抗,朱元璋於洪武四年(1371)將方國珍舊部及蘭秀山漁民共111730人強制編為軍戶,成為明帝國的世襲奴隸。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奴隸,許多舟山百姓仍在進行反抗,在海上不斷襲殺明兵。至洪武十九年,朱元璋更喪心病狂地廢除舟山群島上的昌國縣,將當地大部分居民強行遷往內陸。此外,朱元璋又下達「寸板不許下海」的命令,切斷了吳越沿海居民的生計。在洪武十七年,他還曾令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市,禁民入海捕魚。」捕魚乃沿海小民的生計來源。朱元璋下達如此荒唐的命令,無疑是要徹底斷絕他們的生路。除了武裝反抗外,他們別無他途。洪武時代,吳越沿海反抗鬥爭不斷,這些可敬的百姓一直沒有向暴明低頭。
hhh在朱元璋治下,吳越民族的土豪、士人們亦遭受了一場慘烈的浩劫。朱元璋殺沈萬三的故事或許只是傳說,但無疑反映了朱元璋對吳越土豪、士人的打擊。事實上,沈萬三的遭遇只能揭示出朱元璋屠殺吳越土豪、士人暴行的冰山一角。洪武初年,被譽為「吳中四傑」的高啟、楊基、徐賁、張羽皆慘遭殺害。其中,高啟甚至遭受了痛苦至極的腰斬之刑。楊基則被罰服苦役,活活累死於工所。元末以文才著稱於東南的崑山人顧瑛,在被遷往濠州時病死。甚至明朝開國功臣青田人劉基,也在洪武五年蹊蹺地死去……吳紳與朱元璋的合作沒有帶來任何回報,反而遭到了殘酷的屠戮。在朱元璋發動的一輪又一輪政治清洗中,一批批吳越平民稍有資財便被抄家砍頭,曾經繁華的三吳大地竟然出現了「中產之家大抵皆破」的局面。瘋狂的政治運動將吳越乃至整個帝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瘋人院,許多背叛了吳越的不肖者瘋狂地講讀朱元璋的《大誥》一書,前往南京朝見他們心目中的「偉大」皇帝。先後參加這一「朝聖」活動的,竟達十九萬人之多。至洪武三十年,整個帝國境內的土豪已被消滅殆盡,能保有700畝土地以上的地主僅剩14341戶。然而,他們仍然要承擔沉重的裡甲、「糧長」差役,許多人都被折磨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hhh除此之外,在宋元公田的基礎上,朱元璋又將大量吳越土豪的田產充公為「官田」,徵收高達五成的重稅。自南宋賈似道時代以來便受重賦困擾的吳越,至此又增加了遠更沉重的負擔。官田每畝需繳納七八鬥至一石糧食,其稅賦是民田的十四至二十倍。在崑山,官田面積竟高達田土總額的81.71%,長洲、嘉定、太倉等地的官田比例亦超過70%。大批土地的官田化使吳越完全成了明帝國的奶牛。在天順五年(1468)成書的《大明一統志》中,記錄了吳越北部最富庶的蘇、松、杭、嘉、湖五府的納糧數字。要注意的是,當時明帝國的額定稅糧數為26560200石。在十六世紀賦役全面折銀之前,明代的額定稅糧變化不大,一直徘徊於三千萬石上下。因此,這些稅額數字亦能反映洪武時的徵稅情況。以下列表展示之:
hhh可見,僅蘇、松、杭、嘉、湖五府便承擔了帝國境內五分之一強的稅糧,這一帳面上的數字還並未考慮到帝國官僚的法外加派。吳越所受盤剝之重、之觸目驚心,由此可見一斑!
hhh在洪武社會主義的屠殺、強制遷徙、打土豪、重稅之下,吳越的血幾乎要被抽乾了,宋元時代繁華的三吳大地淪為一片人間地獄。這一血海深仇,今天的吳越人必須牢記。而那些在如此恐怖的暴政之下仍為吳越的自由而戰的人們,則應受到吳越人和一切熱愛自由的人們永遠的緬懷。他們的義舉告訴我們,只要錢塘江水仍在奔騰、只要東海仍在翻滾,吳越便永不會滅亡!
hhh在本節的最後,筆者謹錄一首楊基的名作《白頭婦吟》,以直觀地展現洪武社會主義帶給吳越的地獄圖景:
白頭母,烏頭婦,婦姑啼寒抱雙股。
婦哭徵夫母哭兒,悲風吹折庭前樹。
家家有屋屯軍伍,家家有兒遭殺虜。
越女能嘲楚女詞,吳人半作淮人語。
東營放火夜斫門,白日橫屍向官路。
母言我儂年少時,夫妻種花花繞蹊。
夫亡子去寸心折,花竇花窠成瓦埒。
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歸姊妹家。
蘭芽菊本已凍死,惟有春風薺菜花。
只憐新婦生苦晚,不見當時富及奢。
珠簾臺榭桃花塢,笙歌院落王家府。
如今芳草野烏啼,鬼火磷磷日未西。
儂如葉上霜,死即在奄忽。
新婦固如花,春來瘦成骨。
婦聽姑言淚如雨,妾身已抱橋邊柱。
總使徵夫戍不歸,芳心誓不隨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