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延安市融媒體中心FM107.7和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檢察院聯合製作的《檢察院線》第二季開播了!這是一檔檢察官普法欄目,希望通過這季為期一年的24期節目,能給聽眾朋友們帶來更多有用的法律知識。
今天我們歡迎檢察院線欄目的老朋友——寶塔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員額檢察官閆聰和政治部副主任王小榮走進直播室,請他們給大家打個招呼吧!
【閆】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閆聰。
【王】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王小榮。
巡迴檢察,
從「人民的名義」到「人民的正義」
【楊】今天我們組合也是非常特別,可以說是鏘鏘三人行,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一聊最近熱播的一部好劇《巡迴檢察組》。這部劇編劇是餘飛,導演是之前拍過《人民的名義》的李路,聽起來是一部行業劇,其實不然,它的內涵非常豐富,也算是法治劇、懸疑劇、家庭劇,總之是精彩紛呈,反轉不斷。看到這個專業的劇名,大家之前對巡迴檢察可能感到很陌生,首先請閆檢察官為大家講解一下巡迴檢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閆】大家可能都知道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專門有一期講到了刑事執行檢察監督,簡單的說,就是在監獄、看守所裡不僅有獄警,還有當地檢察院派來的檢察官對監獄和看守所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一般採取的是派駐檢察的方式。就拿寶塔區檢察院來說,在延安監獄和寶塔區看守所分別設有派駐檢察室,檢察室在維護刑罰公正和監管秩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楊】那麼派駐檢察室的人員一直在監管改造場所工作嗎?
【閆】對,派駐檢察室人員是相對固定的,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因熟生腐」「因熟生懶」等問題。為增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實際效果,2018年5月最高檢在全國12個省(市、區)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監獄巡迴檢察試點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2019年7月在全國實行。這是監獄檢察方式的重大變革,也是檢察理念的一次革新。
【楊】哦,那我們就知道了,巡迴檢察是在原來派駐監獄檢察室基礎上新增的一種監督方式,這個機構辦案模式是怎樣的?
【王】巡迴檢察組是承擔監獄巡迴檢察的辦案組織,這個組織不是固定的。巡迴檢察組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主要由負責刑事執行檢察工作的檢察人員組成,成員不少於3人,進入監獄開展工作不得少於2人。交叉巡迴檢察時,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全國或者全省範圍內抽調人員組成檢察組。
【楊】好的,知道了什麼是巡迴檢察以後,我們就一起進入這部劇吧。看過《巡迴檢察組》的人都知道,劇中「八案並行」,可謂撲朔迷離、環環相扣,但當真正的主謀米振東浮出水面以後,觀眾肯定和我一樣長出了一口氣,原來他才是「始作俑者」。劇中雲集了很多實力派的老戲骨,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生動,今天咱們就一起聊聊劇中這些人物背後的故事。先聊一下兩個正面角色馮森和張友成吧,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兩個人物的人設?
【閆】這兩個人物都是我很喜歡的,他們代表了政法隊伍正面形象,而且非常真實,是有血有肉的,既是正義凜然的政法幹警,又是有家庭有苦有樂的普通人。就拿馮森來說,他的作風行事不像體制內的工作人員,他會用一些很特別的方式去處理事情,看起來很不羈,但是骨子裡是一名負責任、有正義感也有能力的檢察官。
【楊】對,他挺不容易的,十年的追兇,面對錯綜複雜的案情,各方的壓力,他有膽有識,業務能力很高,辦案經驗豐富,最終真相得以浮出水面,正義得以伸張。
【閆】是的,他背負著調查妻子被謀殺真相的壓力,面對著兒子對自己的怨懟,脫下檢察官的外衣,馮森也是一個在困境中掙扎的普通人。
【楊】說到這裡,我們就很好奇,這樣的檢察官在生活裡也有原型嗎?
【閆】有的,其實不僅僅是劇中,真正的檢察官也是多面的,聊專業、說案子他們可以是滔滔不絕,思路清晰;聊生活,他們也會對生活中的雞飛狗跳無奈吐槽;說熱點談愛好,他們眉飛色舞。我們常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而包括檢察官在內的司法工作者作為底線的守護者,更要捍衛司法的公正,我想劇中通過馮森這樣角色的塑造,更多體現的是司法工作者的一種品質,就是用法律的智慧、勇者的擔當去有所作為,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執法為民。
【楊】正像南方周末採訪導演李路時候他提到,通過他的接觸,其實公檢法系統裡都有這樣的骨幹能人。那麼另一個人物,劇中的政法委書記張友成呢?
【王】老戲骨韓童生先生飾演的張友成,作為政法委書記,有一個不省心的兒子,其實和《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是非常相似的,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他恪盡職守、剛正不阿、公事公辦,卻因為他的兒子先是被牽扯進「平城四少」的命案現場,又陷入了強姦、故意傷害的指控,因為兒子,張有成面臨著權力和利益的圍獵,一家人都籠罩在了一張大網之下。
【楊】真相到底如何?不到劇終很難猜出。這裡我們就留個懸念,有待聽眾朋友們自己去追劇吧!那麼王檢察官,你認為劇中塑造張友成這個人物的意義是什麼?
【王】張友成在劇中的情節,也給我們很多領導幹部提出了一個問題:面對圍獵如何堅守底線?我想劇中省委書記宋志明和張友成的一場談話,可以給出答案,他們在對話中提到,好的領導幹部有五條標準,包括「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面對各種名利的誘惑、算計、各種的討好、捧殺,這五條就是一個黨員幹部必須要牢記於心,外化於行的。
【楊】劇中潛伏在政法系統內部的反面人物「甩棍」,我記得在優酷上追劇時,網友一直在彈幕上猜測這個「甩棍」到底是誰,但當我看到結局時,發現網友大多數都猜錯了,這也是編劇的高明之處,那麼對這類反面人物的塑造你們是如何看的?
【閆】我看這部劇時也猜錯了「甩棍」的真實身份,他是整部劇貫穿始終的一個謎,「甩棍」就是和那些專門幫人減刑、賺取佣金的掮客相勾結的政法系統內部人員,充當了總策劃和保護傘的角色。這些反面人物的塑造正是給所有的政法幹警、黨員幹部敲響了警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提出的,「要築牢思想防線,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微慎始慎終,做政治信念堅定、遵規守紀的明白人」。
【王】這點我也深有同感。這部劇多案交織,疑點重重,它不像普通電視劇中人物臉譜化,這裡關於「甩棍」我也是要留個懸念,答案請大家自己去發現,猜中這個人確實不容易。他們的存在就是對司法公正的破壞,必須清除出政法隊伍才能讓人民的正義得以實現,就像剛才閆檢察官說的反腐敗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前面說過的巡迴檢察制度設立的意義,杜絕「因熟生腐」、「因熟生懶」的熟人思想,這也體現了國家在治理司法腐敗中徹查深挖的一種決心和態度。
【楊】米振東是劇中隱藏最深的一個角色,也是最後被發現的,當米振東知道馮森作為巡迴檢察組組長來調查「九三零」案時,他意識到自己從獄中出不去了,可以說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個人物有沒有一定代表性?
【閆】劇中的米振東可以說是一個非典型的反派人物,他與馮森一樣都肩負著至親慘死的痛苦,但是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不一樣的路去實現「正義」。米振東其實是缺少面對現實的勇氣,沒辦法真正融入當下的生活,就選擇了自己去開發自己的所謂的「世外桃源」,藏在其中,用自己的方式、標準來暴力復仇,而他所謂的仇也是以一廂情願的。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圓圈正義》,就是網上很火的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羅翔寫的,其中有一篇就是:《俠客心 法治路》,當中有段話我想和聽眾朋友一起分享:「個體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有許多隱秘的事情我們並不知曉,因此個人對於正義的理解一定是片面的。憑藉個體對正義的有限理解去『匡扶正義』很有可能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楊】對,我理解就是米振東雖然自詡俠客,但是幹的卻是違法犯罪的事情。
【閆】是的,劇中的米振東,他的本人也可以說是因為案件陷入了痛苦中,卻架著所謂俠義的名義成為了案件的製造者,成為更多被害人出現的源頭。可見,我們對正義的追求必須在規則之下,法治其實就是一種規則,法治的二要素就是良法和法律至上。也就是說正義必須是在法治的框架之中,不能取決於個體權力意志的獨斷,一旦每個人都依照自己的標準去突破法律的評價,習慣性地對司法公平性表示懷疑,那麼「俠義」可能會成為一種挑戰法律的託詞,會陷入人人質疑,人人自危的怪圈。同樣,權力也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運行,只有當法律的制定者、執行者比普通民眾受到更多的約束,法治才能更有意義。
【楊】那麼,王檢察官您對這部劇的人物塑造有什麼看法?
【王】其實劇中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相似命運的雙方人物的一種對比,把米振東和馮森做個比較:相同點都是家人遭遇不測,而且這兩人都是高智商;不同點就是米振東是信奉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為了報仇潛心謀劃十年,不擇手段致他人與非命,為的是實現自己所謂的正義。
【楊】劇中米振東最崇拜的一個人就是春秋時的俠士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就是豫讓的名言。
【王】對,可以說米振東滿腦子充斥的都是俠客精神,他打破法治社會應有的秩序和規則。與同樣命運卻依法尋求公平正義的馮森形成了一個對比,馮森堅信以法律為準繩,查事實、講證據,同樣的十年,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局。伸張人民的正義,是作為檢察官最高的正義,可以說公平正義已經融入檢察官馮森的血液中。
【楊】說了正反兩方面的人物,還有幾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副檢察長熊紹峰,一個是政法委書記張有成的兒子張一葦和他的妻子鄭雙雪,這幾個人的塑造有什麼意義呢?
【王】熊紹峰這個角色在明面兒上看就是一個被拉下水的腐敗分子,一系列證據都指向他,百口莫辯。這麼巧妙的設計更加調動了觀眾的胃口,當真正的「甩棍」水落石出,我們才知道熊紹峰其實是被人利用了,尤其是「老好人」冼主任,利用熊紹峰的信任做了一系列的局,嫁禍於人。從熊紹峰身上,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他平時放鬆了黨紀政紀的約束。
【楊】剛剛我們聊到了黨紀政紀的約束,那麼國家對公職人員行為規範有哪些規定?
【王】有很多規定,我重點說下「三個規定」:201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同時,中央政法委下發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同年9月,「兩高三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係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這些規定是對黨員領導幹部必要的管控和約束,作為有這些身份的人來講,要嚴格遵守各項黨紀黨規,始終敬畏權力、敬畏組織、敬畏紀律。
【楊】劇中張一葦和他母親鄭雙雪其實也是被富商黃雨虹利用的棋子,目標其實就是張一葦的父親、鄭雙雪的老公,身為省政法委書記的張友成。
【王】是的,好在張友成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不搞特權,給黃雨虹冷酷地回擊,救回了自己的妻兒。這一家人的故事其實就是我們近些年常常會談到的「家風」,每個領導幹部都要注重塑造良好的家風,以家風促作風,我們國家和社會才能越來越和諧美好。
【楊】在《巡迴檢察組》這部劇中,貫穿始終的一句臺詞就是「人民的正義就是每個人的正義」,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閆】看這部劇時,有一個問題肯定會縈繞在觀眾的心中:那就是什麼是人民的正義,這裡我想用劇中米振東和馮森對話來回答:「人民的正義,是每一個我的公平,但絕不是每一個我都能制定的標準,如果每一個我都按自己的標準來追求正義,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么正義的可言,正義的標準,怎麼可能是各自為政,自說自話呢?」這句臺詞也是全劇的核心:司法工作者作為最後的司法救濟和公平正義的底線守護者必須做到以匠心守初心,初心就是執法公正、司法為民,就像劇中有一幕情節,當胡雪娥感謝馮森時,他說到:「這就是我們應該幹的,黨給我發工資就是讓我幹這個的」。
【楊】對的,這句話就說明了政法隊伍的初心和使命,是這樣的吧,王檢察官?
【王】對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上強調,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制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會不期而遇,那麼捍衛人民正義的司法人員他們也會遭遇不公正,只有實現每個「小我」的正義,才能實現社會普遍意義上的正義。
【楊】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道路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社會底層的胡雪娥、首富黃雨虹、政法委書記張有成、檢察官馮森他們都是平等的。這部劇與幾年前的《人民的名義》有異曲同工之處,我聽說導演也是同一個人,可以把這兩部劇對比一下嗎?
【王】好的,《人民的名義》是反貪轉隸前拍的一部反映當代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查辦貪腐案件的電視劇。這部《巡迴檢察組》原著叫《人民的正義》,在一次採訪中李路說他想突破以前,一種類型只拍一次,不願讓觀眾覺得是續集,所以改成這個名字。
【楊】事實上巡迴檢察組這個名字起的非常恰當,一語中的。
【王】對,《巡迴檢察組》是全面依法治國新的時代背景下,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辦案理念轉變的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
【楊】那這部電視劇成為「爆品」深受觀眾喜愛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這部劇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的,那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拍攝這部劇有什麼特殊意義?
【閆】這部劇不是很單純的檢察官故事,不完全是一部行業劇,故事深入到了政法系統的方方面面,也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劇裡面既有省委政法委書記和他的家庭、普通政法幹警和他的家庭、也有當地的首富、普通的市民、罪犯等,在劇中人身上,都多多少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與自己有關聯的事,引起人們的共情。《巡迴檢察組》在人民的立意上傳播了新時代檢察精神,在掃黑除惡、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一種獨特精彩的方式引人深思:什麼是人民的正義?司法工作者就是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守護公平正義,做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
【楊】對,你說的我很有同感,這部劇正能量滿滿,讓人看得直呼過癮,兩位有沒有推薦的理由?
【閆】是的,這個劇看起來還很燒腦,觀眾的口碑就是我推薦的理由。這部劇播出時我還收到一位好友的微信,她告訴我《巡迴檢察組》太好看了,我越來越喜歡你們檢察官的工作了,太有意思了!讓我頓生了職業的榮譽感,不過這也是這部劇很棒的一點,並不是高唱讚歌,很真實,很接地氣,其實檢察官從來不是想像中的「高大上」,他們也很是普通而真實的人,只是因為選擇了這一份職業,就必須堅守那份初心和使命,維護公平與正義,並且要把檢察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兼顧天理、國法、人情,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統一。
【楊】那麼王檢察官你推薦的理由是什麼呢?
【王】我推薦這部劇一個理由是,前一陣兒南方周末關於這部劇有評論說的很好,「通過馮森這樣的角色,我們更多呼喚司法戰線的每一位戰士必須作為,如果不作為,就是對普通百姓、對司法公平正義的褻瀆」,這其實是人民的期待和要求。其二我認為這部劇不「作」,故事和情節都非常接地氣兒,比如對監獄附近掮客的刻畫,非常生動和真實。劇中呈現的人物也是鮮活的,導演李路說他拍的是檢察劇,也可以稱為法治劇,不唱讚歌、不喊口號,呈現的是活生生的人。觀眾肯定喜歡這樣的片子;其三,是這個劇本身故事設計非常巧妙,八個案件疑點重重,又相互交織,容易吊起大家的胃口,喜歡推理懸疑劇聽眾千萬不要錯過。
【楊】對,我也追完了整部劇,覺得意猶未盡,春節我準備二刷。馬上放假了,這部43集的片子得點時間,再次推薦沒看過的聽眾朋友正好可以利用假期看一看,我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同時也可以把追劇感受通過「我是延安APP」、延安新聞綜合廣播微信公眾號與我們分享,節目最後就把張杰演唱的主題曲《像一束光》送給大家······
來源:寶塔區人民檢察院 閆 聰 王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