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和蛋黃的味道交融,加上烤制後的焦香——蛋黃酥新鮮出爐!但是蛋黃酥到底為什麼那麼流行,今天你或許能在下文找到原因。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蘇式點心中比較受歡迎的「網紅食品」,就來嘗嘗酥脆甜糯的蛋黃酥。
蛋黃酥是傳統的蘇式點心,相信大家對他並不陌生。
這款中式酥皮點心,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北宋後期已經出現做蛋黃酥的作坊,到了清朝,它已經成了進貢宮廷的御用點心了。
據說,蛋黃酥屬於蘇式面點流派中最受歡迎的點心,蛋黃酥之所以歷經多個朝代而經久不衰,是因為它的美妙口感。
蛋黃的鹹鮮及色澤紅潤,蛋黃的油潤彌補了外殼因為酥脆而致的乾燥,紅豆沙的絲絲清甜及香味十足香甜軟糯的紅豆沙與流油紅心鹹蛋黃完美地搭配在一起,加上金黃色微微裂開的外皮,使這道傳統點心的風味獨特。
層層疊疊的酥皮裹著甜糯的紅豆餡,甜糯的紅豆餡裡還包著鹹酥的蛋黃。又酥又軟的皮兒,可以加熱後更美味熱乎乎的紅豆餡兒配合香酥的蛋黃,每一口都是超級享受。
蛋黃酥跟蘇式月餅也是「親戚」。蘇式月餅的花色品種分甜、鹹或烤、烙兩類。
甜月餅的製作工藝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椒鹽、豆沙等品種,而鹹月餅主要以烙為主,品種有火腿豬油、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其中清水玫瑰、精製百果、白麻椒鹽、夾沙豬油是蘇式月餅中的精品。
蘇式月餅選用原輔材料講究,富有地方特色。
甜月餅餡料用玫瑰花、桂花、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芝麻仁等配製而成,鹹月餅餡料主要以火腿、豬腿肉、蝦仁、豬油、青蔥等配製而成。而皮酥以這個小麥粉、綿白糖、飴糖、油脂調製而成。
蛋黃酥則更是升華了傳統技藝,一塊加了油脂、麥芽糖、溫水、麵粉的水油皮;一塊純用油脂和麵粉揉成的油皮,相互摺疊擀制,最終形成多層的酥皮,是蘇式月餅眾所周知的開酥制皮技法。
這個過程中,水油皮為月餅帶來了硬質的成型外殼,其中的麥芽糖還帶給了月餅皮漂亮金黃的顏色;油皮較高的脂肪含量則讓月餅皮更加柔軟,且增香增味。
忙碌生活裡,人們對於精緻美食的理解,或許是高顏值的網紅店、菜式紛繁的盛宴。
殊不知,一枚手作流心蛋黃酥,一杯清茶,就能擁有世間最美妙的滋味。一天的倦意都隨那滑入胃腸的流心蛋黃,消散開去了。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