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一雙新球鞋時,你會留下這雙球鞋的鞋盒嗎?
如果將鞋盒算作球鞋的重要配件之一,這樣的觀點在球鞋愛好者與Sneakerhead群體中應該會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同;但相信也有許多朋友和筆者一樣,小時候買來新球鞋後,就會將鞋盒隨手扔到一邊,而堆積如山的瓦楞紙鞋盒最終則會被家長們當做「可回收垃圾」處理掉。但今時不同往日,在如今的球鞋市場中,「鞋盒」配件亦成為了衡量一雙球鞋收藏價值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你曾有過在二手轉售網站的經歷,大可輸入「鞋盒」二字搜索一番,會發現一雙Yeezy Boost 350 V2的配套鞋盒單獨售價也可達到80-30人民幣不等。如果你的習慣是入手新球鞋時對鞋盒置之不理,那麼時至今日也可以說在無形中損失了許多「財富」。為什麼球鞋玩家開始愈發重視「鞋盒」這一球鞋配件了呢?
(Tom Sachs x NIKE Mars Yard 2.0特殊鞋盒設計)
隨著球鞋文化在國內年輕人群體中的發酵,更多人對於球鞋的直觀印象由僅僅著用上升為將球鞋看做流行文化的重要符號,而對於球鞋文化理解的逐步深入,則讓我們開始對球鞋的設計細節、背景故事甚至「鞋盒」配件產生了更多的興趣。
(Air Jordan 6「Slam Dunk」)
而在不少球鞋設計中,「鞋盒」也成為了體現一雙球鞋背後的文化內涵的最直觀表達。例如在2014年,Jordan Brand以日本經典熱血漫畫《灌籃高手》作為設計主題,帶來一款Air Jordan 6「Slam Dunk」配色。該鞋款採用通體運動紅色貫穿鞋身,並在鞋面部分加入《灌籃高手》原版漫畫印花細節,而漫畫元素同樣被應用至了該鞋款的鞋盒設計中。
該款Air Jordan 6「Slam Dunk」所配備的鞋盒設計,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特殊鞋盒」。「特殊鞋盒」並非這兩年才出現的產物,我們所熟知的許多經典球鞋亦曾推出過堪稱「天價」的特殊鞋盒版本。
(Air Jordan 17)
2002年,Jordan Brand為職業生涯後期的人氣巨星MichaelJordan推出一款全新旗艦級籃球戰靴——Air Jordan 17。作為Jordan Brand一眾球鞋中最年輕的「新生代」,該鞋款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爵士音樂與超級跑車阿斯頓·馬丁,史無前例地在鞋帶系統中應用以釘扣配件加固的「鞋蓋」設計作為點綴,同時亦大大提高球鞋整體包裹性能。
但彼時,人們的關注點卻並不在於這雙Air Jordan 17球鞋本身的設計,更多目光則放在了Michael Jordan在奇才隊復出時提著的「金屬手提箱」鞋盒上。將特殊元素融入「微不足道」的鞋盒配件設計中?很多人因Air Jordan 17配備高昂造價的金屬鞋盒而感到不解,如此大膽的嘗試亦是Jordan Brand球鞋中的首例。
以「金屬手提箱」容納的並非僅有Air Jordan 17球鞋,其中更會配備一張格調十足的爵士樂CD,實則也是對Air Jordan 17設計主題的進一步詮釋。
(CLOT x NIKE AIR FORCE 1「1World」紅絲綢)
時間跳到2009年,Nike聯合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師、潮流創意單位帶來「1 World」合作企劃。或許你對這一合作系列的其他球鞋並不熟悉,但對於那雙CLOT x NIKE「絲綢之路」的起點——CLOT x NIKE AIR FORCE 1「紅絲綢」,相信你一定有著極為深刻的印象。
除了採用以絲綢材質作為主打的雙層可剝離式鞋面設計外,該鞋款亦獨出心裁地採用中國傳統六角形糕點盒作為其外部鞋盒的靈感來源,並採用雙層分格式處理,上方的六角格部分加入六雙特殊鞋帶配件。
(CONCEPTS x NIKE SB Dunk Low「Blue Lobster」)
同一年推出「特殊鞋盒」設計的球鞋,另有球鞋名所CONCEPTS合作NIKE帶來的SB Dunk Low「Blue Lobster」藍龍蝦配色,該鞋款採用「生化物運輸箱」鞋盒配件的原型,據透露,這一設計的靈感來源來自於CONCEPTS x NIKE SB Dunk Low「Blue Lobster」在進行線下發售活動時,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配送的歷史。而時至2019、2020年,我們則迎來了更多的特殊鞋盒設計,從2019年NIKE Air Max Day期間華人設計師茹秋石主筆設計的Air Max 97「Kaleidoscope」配色所配備的PVC「雲層」特殊鞋盒,到今年2月球鞋發售清單中的人氣鞋款——OFF-WHITE x Air Jordan 5所配備的「Meteor」主題鏤空鞋盒、令TravisScott x NIKE SB Dunk Low增值不少的「腰果花」版本特殊鞋盒設計等。
(NIKE Air Max 97「Kaleidoscope」)
(OFF-WHITE x Air Jordan 5「8x8」)
(TravisScott x NIKE SB Dunk Low特殊「腰果花」鞋盒版本)
顯而易見的是,一雙相同的球鞋,放在普通版本鞋盒中的售價卻遠低於搭配「特殊鞋盒」時的售價。儘管如今「特殊鞋盒」已經演變成為球鞋設計的一部分,但相差天壤之別的售價卻引起了許多球鞋愛好者對於「球鞋所具有的價值是否應該被特殊鞋盒所支配」這一問題的思考。
(Strangelove x NIKE SB Dunk Low特殊鞋盒版本)
此前由滑板團體Strangelove合作NIKE打造的SB Dunk Low同樣釋出了特殊鞋盒版本,但喬治亞州的一家滑板店鋪Clockwork卻選擇了以「無鞋盒」形式發售這雙Strangelove x NIKE SB Dunk Low。
據透露,Clockwork此舉的初衷是為了減少該鞋款在球鞋二級轉售市場中由於「特殊鞋盒」加持而導致的過高溢價,但此舉引起了不少對特殊鞋盒有著收藏興趣的球鞋挖玩家的反對。在2018年發售Parra x NIKE Air Max 1聯乘鞋款之際,德國球鞋店鋪Solebox也曾要求購買用戶將新球鞋當場上腳、並留下鞋盒,儘管爭議頗多,但我們並不排除這種特殊的發售形式將在日後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Parra x NIKE Air Max 1)
對於「特殊鞋盒」的重視,同樣反映出如今球鞋市場中較顯「畸形」的一面——球鞋玩家們之所以熱衷於收藏「特殊鞋盒」,終究是源於對球鞋文化的熱愛,但卻有人將「特殊鞋盒」當成球鞋炒賣中提升價格的牟利籌碼,這與「特殊鞋盒」誕生的初衷亦是背道而馳的。如此看來,「特殊鞋盒」正在成為球鞋市場中的一把「雙刃劍」。那麼,你對此又有著如何見解呢?
from 街頭志(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