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鐵騎為何能踏破歐洲,直逼維也納?

2020-11-19 騰訊網

人文課堂

在世界歷史上,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其疆域之遼闊可以排進前三甲。面積最大時,其領土東起朝鮮半島,西達波蘭,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幾乎包括了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而疆域之所以能如此遼闊,不得不提的是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

第一次西徵,成吉思汗率軍攻滅了花剌子模國。

第二次西徵,窩闊臺汗派遣拔都率軍徵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

第三次西徵,蒙哥汗派遣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入波斯。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一聊蒙古第二次西徵,也是蒙古大軍踏破歐洲的出徵。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命令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為帥向西出徵。這一次西徵,蒙古軍所向披靡,當年冬天就打到了伏爾加河流域。次年冬天,蒙古大軍渡過伏爾加河,繼續向西徵討。羅斯各邦一盤散沙,裝備戰術又落後,遇上蒙古騎兵,一點辦法沒有。1238年,蒙古軍攻滅莫斯科一帶的弗拉基米爾公國。1239年,蒙古軍渡過頓河,攻滅烏克蘭一帶的基輔公國和加裡奇公國。就這樣,羅斯諸國都被蒙古人佔領。

蒙古軍佔領了羅斯地區,繼續向歐洲縱深進發。1240年,蒙古軍兵分三路,殺奔匈牙利、波蘭而來。蒙古軍充分發揮機動優勢,大穿插、大迂迴、大包抄,很快攻克多個城堡,攪得風聲鶴唳。

歐洲的天主教國家,像德意志各諸侯,還有條頓騎士團,眼看波蘭危急,趕緊派來了援軍。可是在蒙古大軍面前,這些人都不經打。1241年夏天,蒙古軍在今天德國東南的勒格尼茲地區對敵波蘭、德意志和條頓騎士團的聯軍,詐敗誘敵、四面包抄,全殲3萬敵人,生擒西裡西亞國王亨利,斬首示眾。

隨後,拔都大軍直逼匈牙利首都佩斯城而來。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比較謹慎,堅守佩斯城不出。蒙古軍百般誘戰,貝拉四世不為所動,龜縮不出。拔都沒辦法,向東撤退。歐洲聯軍一看蒙古人撤了,趕緊出動十萬大軍,出城追擊。蒙古人一路退到塞約河東岸,歐洲聯軍追到河西,與蒙古人隔河相對,還專門派兵,守住唯一的橋梁,他們覺得這樣應該就沒事了。

誰知蒙古軍在夜裡兵分二路,一路從正面用火炮奪橋,一路迂迴到下遊渡河,再包抄過來。歐洲軍一覺醒來,發現蒙古騎兵已經把他們四面包圍,亂箭雨點一樣往中間飛來。蒙古兵騎射天下第一,笨重的歐洲兵士在亂箭下不斷倒下。他們孤注一擲,向西邊突圍。蒙古軍故意在西邊閃開一條路,讓敵人往這個缺口逃命。結果,歐洲人自相踐踏,密集擁塞,傷亡慘重。此後,蒙古騎兵就和打獵一樣,跟著狼狽奔逃的歐洲軍邊追邊射。等到他們逃回佩斯城,已經損失了七萬多人。拔都揮軍乘勝攻城,奪取了佩斯。

此後,蒙古軍隊渡過多瑙河,繼續挺進,一度打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

但是在這幾次大戰中,歐洲騎士的強悍戰鬥力也給蒙古人留下很深印象。面對不斷趕來的天主教軍隊,遠徵萬裡的蒙古軍成為了強弩之末。

1242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的消息傳到,拔都於是拔寨東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不可不知的亞洲史》,由楊益解讀亞洲歷史長河中的風雲變幻。

《不可不知的亞洲史》以大家比較熟悉的中華文明為坐標,將亞洲各個國家、民族、宗教、文化的發展歷史,和它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互動,梳理清晰。

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

播講人簡介:

楊益,已著作出版《不可不知的朝韓史》《不可不知的德國史》《不可不知的義大利史》《不可不知的非洲史》《不可不知的美洲史》《不可不知的歐洲史》《不可不知的亞洲史》《楚國風雲八百年》《宋國的故事》《張居正全傳》《諸葛亮全傳》《慕容家族傳》《司馬家族傳》等20餘部歷史類作品。

大家都在看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卻為何不敢進攻印度?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他建立的帝國曾橫跨了歐亞大陸,他還曾親自遠徵歐洲,一直打到了地中海,然而為何成吉思汗沒有想過去徵服南亞的印度呢,畢竟南亞更近。據史料記載,蒙古鐵騎是一直非常能徵善戰的部隊,蒙古騎兵有一個特殊的飲食習慣,這便是只以馬乳為水,宰羊為糧,因此他們出徵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帶糧草,隨行的只有馬匹和羊群。
  • 十萬歐洲騎士對六萬蒙古騎兵,兩天後僅剩千人,原因為何
    所以,益歐洲的重騎兵於在面對蒙古騎古兵這種不按套豐路的打法毫無龔還手之力。歐左洲的傳統武器郎為刀劍短斧等容,都是近距離翁殺傷武器,而危蒙古軍隊多採禹用遠距離的弓危箭,在戰爭中扶可先發制人。蔡即使他們擁有巢最厚的戰甲,駱最精良的裝備安,但在戰鬥的魚過程中連敵人暨的衣邊都碰不衡到,那他們就段只配淪為蒙古浦騎兵的活靶子束。
  • 橫掃歐洲大陸的蒙古帝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強大的背後有啥秘訣
    經過多年的徵戰,大蒙古帝國成為歷史上領土第二大的帝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隻蒙古鐵騎能夠戰無不勝,橫掃世界呢?蒙古小孩從三四歲開始,就進入軍事訓練部進行刻苦的軍事學習,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騎馬射箭,這些小孩子一旦進入部隊以後,他們的戰鬥素質以及作戰能力往往都表現出很高的水準。在馬背上的他們,無論是衝鋒還是撤退,都能保持著精準的射擊。不僅對戰士的培養花費了許多的精力,而且為了能夠適應戰爭。蒙古國還建立起了與社會組織相適應的體系。
  • 蒙古鐵騎西徵,其實源於一次意外事件,無數西方人被屠殺
    蒙古帝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鐵木真子孫的力量也在不斷的擴張,其子孫的力量擴展到了四面八方。蒙古帝國第一個收拾的國家是西夏,之後對金用兵,金國不是蒙古的對手,被蒙古打的兵敗如山倒,不過就在金國快要滅亡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意外的事情,迫使蒙古鐵騎開始大舉西徵。
  • 縱橫歐亞大陸無敵手的蒙古鐵騎,為何未能攻入非洲?
    文|縱橫四海0113世紀的蒙古軍事擴張,可以說是將世界歷史的發展,帶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在一些學者看來,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除了西方的新航路開闢之外,經過成吉思汗統合的蒙古部族衝出高原地帶,連續發動三次東徵,最遠曾打到東歐國家,同樣是具有去"全球化意義"的。
  • 蒙古西徵使得中世紀的歐洲徹底崩潰
    這次西徵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也給歐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成吉思汗畫像在南部,蒙古軍從蒙古本部經東歐平原進入波蘭和匈牙利,蒙古軍橫掃六千四百公裡,直至維也納城下,與條頓騎士團控制的德國城市以及結成漢薩同盟的德國城市相對。
  • 維也納何以被稱為「歐洲的心臟」?
    整個歐洲的精神都在這裡碰撞、在這裡交匯,維也納是毫無疑問的歐洲「心臟」。維也納為何能成為歐洲的心臟?它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歐洲文明呢?每個人都能點一小杯坐好幾個小時,聊天、寫作、玩牌、收郵件,最重要的是,消耗掉大量的報紙和雜誌。」維也納的學術圈子很小,人們互相之間也都認識,這造成了一種親切、溫和的學術環境。在咖啡館內誕生了奧匈帝國的許多重要學術人物,弗洛伊德、維特根斯塔、哈耶克、熊彼得等等,都曾流連於此。
  • 朱元璋滅元朝時,為何蒙古四大汗國不出兵幫忙?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滅南宋前,主要進行西徵,然後滅金夏。蒙古鐵騎深入中亞和歐洲,佔領大片領土。然後成吉思汗的兒子又那麼多,且個頂個的優秀,再加上如此廣袤的土地需要人鎮守,於是分別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他們統一屬於蒙古帝國。
  • 草原狼之死:蒙古名將怯的不花為何敗亡在艾因·賈魯?
    不可一世的蒙古軍團不應該敗於奴隸組成的穆斯林大軍。自己也要與兄弟們團聚了吧,人生的一幕幕從他眼前流走。堂堂蒙古大將怯的不花為何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蒙古鐵騎為何在艾因•賈魯折戟沉沙?蒙古與歐洲的聯盟為何不歡而散?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人為的失誤?讓我們以怯的不花的視角,回到故事開始的那個時點,重現西徵中最後的蒙古軍團的經歷。
  • 讓歐洲人談之色變的上帝之鞭,其實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孫子
    而13世紀的蒙古西徵,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中亞到俄羅斯,再到歐洲,阿拉伯半島,成吉思汗所打造的蒙古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擊敗加利西亞,伏爾加保加利亞,摩爾達威亞等諸多國家,令無數國家民族聞風喪膽,給他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記憶。而蒙古鐵騎所擁有的勇猛和他們所使用的武器,還有蒙古軍隊喜歡屠城的特點都印證了"上帝之鞭"不是空穴來風。
  • 蒙古大軍的鐵騎驃悍無比,瘟疫橫行是直接原因
    公元1232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金國的都城汴京,不過遭遇到了金的頑強抵抗,最終此次進宮宣告失敗,隨後蒙古大軍開始陸續撤退,不過汴京雖然沒有被蒙古大軍攻陷,但是最終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淪陷了,蒙古車間之後,汴京突然爆發了瘟疫,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死傷人數數以百萬計,當時整個城內的人數至少死亡了一半,金哀宗無奈之下只能逃出城外
  • 亞美尼亞鐵騎小傳:4600年天下名騎,曾伴隨蒙古騎兵攻向非洲
    在1260年的艾因·賈魯戰役中,亞美尼亞重騎兵還曾經與蒙古騎兵並肩作戰,與馬穆魯克騎兵展開過一場血戰。 近幾十年來,亞美尼亞各地經常能出土這一時期的青銅馬具,充分反映了亞美尼亞人在騎馬作戰方面的悠久歷史。
  • 1260年戰鬥力極強的蒙古鐵騎為什麼會突然神秘消失
    八年前告別了心愛的故鄉和林,三年前徵服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萬王之王,萬國之王」的大流士故土向蒙古臣服。兩年前巴格達厚重的城牆倒在了他的腳下,歷盡五百年,傳了三十六代的阿拔斯王朝在歷史上畫上了句號,怯的不花縱馬踏過包裹著穆斯臺綏木的被氈,穆斯林的信仰在穆斯臺綏木的哀嚎中不復存在。
  • 一場影響世界命運的大戰,此戰過後,蒙古大軍再無暇顧及西進之路
    1207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自此以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後代,在半個世紀裡消滅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大約有四十多個國家。蒙古汗國的版圖瞬間擴大,甚至差一點就踏入非洲的版圖,蒙古幾乎在每一次戰爭中都能獲得勝利,當時,每個國家聽到「蒙古」二字都會嚇得屁滾尿流。
  • 朱元璋滅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滅南宋前,主要進行西徵,然後滅金夏。蒙古鐵騎深入中亞和歐洲,以其屠城的殘酷方式佔領大片領土,如此之大領土當然要有人治理,於是成吉思汗分封兒子朮赤、察哈臺、窩闊臺、拖雷四人,分別成立了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當時蒙古帝國達到了強盛之時。
  • 去不了歐洲,也能聽到維也納愛樂
    曾兩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奧地利指揮大師弗蘭茨·威爾瑟-莫斯特將領銜樂團以純正的「維也納音色」演繹德奧經典。第一晚,闊別一年多的國際鋼琴巨星郎朗將在萬眾矚目中強勢復出,帶來莫扎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
  • 成吉思汗:徵服世界的核心秘密,並不是蒙古鐵騎
    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如果說有一位帝國領袖能稱得上是「BUG 般的存在」,那一定就是成吉思汗了。他的蒙古帝國,在鼎盛時期,佔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國,是靠什麼徵服了大半個世界的?嗜血殘暴的蒙古鐵騎、嚴苛的軍事化管理?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 南宋最後一寸國土,抵擋蒙古大軍36年!連蒙古可汗都命喪於此
    但是有這樣一場戰爭,這樣一座城堡,它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傳奇,在南宋滅國後的二十多年還依舊沒有被攻下,那些最精銳的蒙古士兵最兇殘的蒙古將領席捲了整個亞歐大陸,唯獨在這兒,這個彈丸之地損兵折將,甚至連蒙古可汗蒙哥也命喪於此,進而影響了整個世界。
  • 夢碎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徵服歐洲的夢想破滅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此後奧斯曼蘇丹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積極進軍歐洲,夢想徵服整個歐洲。1683年奧斯曼大軍在維也納慘敗,使得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歐洲的擴張,夢碎維也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是如何興起與破滅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議論|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
    議論 | 大屠殺紀念碑為何沒能讓歐洲遠離極右翼的惡魔?形成了大屠殺的社會傾向,而今推動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蓬勃發展。「我相信我在柏林的大屠殺紀念碑無法在今日建成。」建築師彼得·艾森曼告訴德國《明鏡報》,歐洲現在「害怕陌生人」,他擔心歐洲的仇外心理和反猶太主義的興起,使得他當年為紀念全歐洲在二戰中遇難的猶太人而設計的建築在當下無法建成。該建築於2005年正式開放,位於阿道夫·希特勒當年的地堡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