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在山東這個地方住過!並與杜甫在此約會,「醉臥桃園東」

2020-12-27 大眾日報

又到桃花開時。齊魯大地上,山野河谷、平原溪畔、房前屋後的桃樹,用一瓣瓣花朵記錄著漫漫春光。

桃花身上似乎負了許多光陰的債,每年都要怒放著償還。1270年前,詩人李白曾懷念自己在山東種下的桃花樹。那是公元750年,50歲的李白身在吳中,看到江南春深,春蠶已老,便提筆寫詩給闊別已久的兒女。這首《寄東魯二稚子》寫道:「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李白極少用詩詞寫兒女情態。彼時的李白,看到江南春景,觸景生情,想著回山東忙活春耕已來不及,在龜山之陰買下的田地不知何人耕種。更那堪江水淼淼,「茫然」之感似乎瀰漫江天。這時南風拂面吹來,詩人忽發奇想,欲借南風吹送我心歸山東。歸到哪裡呢?當然要「飛墮」在昔日朝朝買醉的酒樓前。

剛想起酒香,李白又「看」到了酒樓東側那株桃樹。舍酒言桃,原來是因為「此樹我所種」,可是「別來向三年」!這三年,桃樹應當與樓齊高了吧,可自己的歸期卻未定,想來真是痛上加痛。此時,李白想到了桃樹下生活的至親——原配許氏夫人所生的女兒平陽、兒子伯禽。當時,喪母的兒女,無人撫背相憐,如何生活呢?

作為父親的李白,豈能不日日思念兒女。可他只能想像孩子折花垂淚,姐弟齊肩,已長高了不少,雙行桃樹下。念及此,他頓然從想像中回到現實,方寸大亂,肝腸如煎,只得託書函寄送這無盡思念遠至汶陽家居。

這就是李白,作為父親的李白。桃花也見證著詩人不同時期的成長。不到20歲時,他在蜀地戴天山求道途中,偶見桃花的清透模樣,寫詩道:「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深山裡的桃花,似乎也習得了隱士的蕭索,桃色緋紅中沁著風露清愁。看桃花的詩人,也漸漸有了謫仙的風骨。

開元十五年(727年),27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到湖北安陸,開啟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涯。在這裡,他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於桃樹下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段時間,杜甫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公元736年,24歲的詩人北遊齊、趙,在泰山腳下寫了那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的《望嶽》詩。

在安陸寓居十年後,李白舉家遷家東魯,而他自己則閒不住,四處雲遊。自開元十三年(725年)出蜀以來,李白訪名山,善價待沽無成;入長安依託主家求進,復無成;多次投書名公,請求汲引,亦無成;挫跌連連,本已一腔牢愁,更那堪許氏夫人棄世,續配劉氏復離異。

到山東後,李白將家安置在瑕丘(今兗州)。唐代兗州治城瑕丘不僅為州郡之治所,同時還為魯國之都城。在這裡,李白寫下《東魯門泛舟》詩,「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這泛舟之河即隋代修的薛公豐兗渠,渠水從石門向西流,所以舟能泛到魯門之西。豐兗渠在明代改稱府河,至今兗州東關府河上還有一座酒仙橋,自然也是因李白而得名。

李白《送楊燕之東魯》有「二子魯門東,別來已經年」之語,《贈任城盧主簿潛》有「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之句。據兗州文史學者王伯奇、樊英民等研究,李白居所的方位在東魯門、魯東門附近,即瑕丘城的東城門。這個方位,頻繁地出現在他筆下的描寫和敘述:觀刈蒲,石門送客,堯祠飲酒,泗水泛舟……

方位確定了,能不能將範圍繼續縮小呢?因為李白自己說過,「我家寄在沙丘旁」「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都明說他家在沙丘。兗州舊志曾載沙丘在「城東二裡」,如此推測沙丘城或許在今泗河西三河村一帶。再放大點範圍,也許在泗河以東某地。

山東可謂李白的福地。天寶元年(742年)秋,李白否極泰來,在東魯奉詔入京,興衝衝地二入長安。他還順手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可謂太白第一快詩,尤其那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最是豪情沛然,噴湧而出。

然而好景不長,至晚在次年秋,謗聲又起。詩人的敏感在推著他作出選擇,一見形勢不佳,便於天寶三載(744年)春送賀知章歸越養老後,自行上疏請退,玄宗詔許「賜金放回」。於是,詩人便揮淚「五噫出西京」。

二入長安,詩人人生中最風光的兩年半歲月,也就在「噫」聲中結束了。

也正是這次放逐,成就了文學史上「雙子星」的相遇。這年初夏,李白在歸途中與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夏末秋初,李白邀杜甫同遊於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在梁園,他們與辭官賦閒的高適不期而遇,於是三位新知故交結伴同遊,或入酒壚、或騎馬遊獵,或登高懷古,在吟詩唱和的同時,慷慨懷古,縱談天下大勢。

高適受李白、杜甫鼓舞,決定要改變一種活法,隻身南遊。李白和杜甫則在冬天分手後,於第二年在山東見面。此時,碧草已滿地,柳與梅爭春,他們在桃花開時,「醉臥桃園東」「行歌泗水春」。高適也趕了過來,他們一起到濟南拜謁濟南郡太守李邕。之後,李杜兩人結伴同行回到魯郡,白日放歌,醉時同榻而臥。杜稱李為「李十二白」,李喚杜作「杜二甫」,彼此感情日漸精深。

雖然和李白同遊山川的日子自在豪放,杜甫仍將前程記掛在心,他執意前往長安求取功名。離別時,李白寫下《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兩人分離處的魯郡東石門,在今兗州城東大約兩裡的泗河上。至今,那裡還有一座石壩,叫金口壩,俗稱大壩。至少從北朝時起,大壩就叫「石門」,因此李白稱之為魯郡東石門。

石門一別,此後經年,金樽再未重開,李杜兩人不復相見。他們曾對飲的桃花卻開了謝,謝了開……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昱 報導)

相關焦點

  • 贈李白——唐·杜甫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初夏,杜甫與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遂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
  • 李白和杜甫:那一場動人的遇見
    偉大的「詩聖」杜甫,在他的內心裡,也曾住過一個偶像;在他的一生中,也曾有過一場動人的遇見。公元744年,杜甫科舉失敗後心情沮喪,來到了洛陽。洛陽是中國十三朝古都,這裡有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有富貴雍容、國色天香的牡丹,有歷朝歷代沉澱下來的悠悠古韻。杜甫想在洛陽做短暫的停留,然後向著下一個地方出發。此時的李白,剛剛結束他在長安出入有車、風光無限的生活,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 王開東:杜甫深愛李白,但李白……
    李白實際上過得並不愉快。玄宗想來也是,本來召李白進宮,無非點綴文採,但李白常喝得酩酊大醉,口無遮攔,這就有可能洩露禁中秘密。而且鋒芒畢露,自尊心強:「天子呼我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如此放浪形骸,天子豈能容你?最後李白請歸,玄宗賜金放還。李白相當於被玄宗炒了魷魚,但炒魷魚的是皇帝老兒。這個面子也大了去,而且還賜金放還。這更是了不起。
  • 詩仙李白在山東
    王義尚(筆名冬蟲夏草),1957年生,山東定陶人,政府職員、中共黨員。曾受聘於山東菏澤新聞學院《記者搖籃》報編輯部副總編。自1979年在部隊發表作品,已發表作品3000餘件(約200萬字),相繼獲得「金獎」、「金馬獎」等。
  • 《贈李白》杜甫 |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當時,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李白依依惜別的深情。杜甫在乾元元年(758年)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說:「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這再次表明,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於山東之時,由於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在情感上便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 一天一首古詩詞:杜甫《贈李白》
    時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遊,無所歸宿,故以飄蓬為喻。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硃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葛洪: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並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籙」(一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 李白杜甫基情極簡史
    746 年,別後第 2 年杜甫來到長安,想起李白曾在這裡煊赫一時就又給李白寫了一首詩,看看都說了些啥:李白喝一鬥酒就能寫一百篇詩在長安市的酒家裡睡大覺就是天子召喚他也不去自稱自己是酒裡的神仙(真是赤果果的誇讚)
  • 杜甫:李白什麼的最鬧心了
    746 年,別後第 2 年杜甫來到長安,想起李白曾在這裡煊赫一時就又給李白寫了一首詩,看看都說了些啥:李白喝一鬥酒就能寫一百篇詩在長安市的酒家裡睡大覺就是天子召喚他也不去自稱自己是酒裡的神仙(真是赤果果的誇讚)
  • 李白、杜甫、濟公、康熙……古人詩中的山東16市是這樣的
    近日,由山東省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齊文化研究院、中國孟子研究院等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50餘位學者歷時五年完成的重大學術工程——《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出版面世。小編根據書中詩歌,整理了其中關於山東16市自然景觀、人文名勝、歷史名人、文化風情等方面的部分詩詞,看看古代詩人眼中的齊魯美景,領略齊魯大地的魅力。
  • 李白、杜甫、高適,三個男人一臺戲
    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些詩人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存在,卻不知他們也曾有過不少跨越時間的感情、不為人知的友誼。尤其是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可以說是三個男人,好戲連臺。是王維筆下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是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杜甫-夢李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李白與山東蘭陵酒
    六壇蘭陵美酒由於深埋地下,與外部空氣隔絕,避免了風化侵蝕,又由於包裝壇質地細密,堅硬厚實,所以,雖然時過2148年,壇中美酒損失不多,搬運時仍有濃香溢出……此酒為特級文物,被江蘇省博物館收藏。據考古鑑定,此陵為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之墓。
  • 李白、杜甫、蘇軾、濟公、康熙……古人詩中的山東16市是這樣的
    近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牽頭,山東大學、魯東大學、齊文化研究院、中國孟子研究院等1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50餘位學者歷時五年完成的重大學術工程——《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出版面世。
  • 李白和杜甫不是兩個人——忽然想說說李白和杜甫
    李白好酒,所謂「李白鬥酒詩百篇」,古往今來的詩人好酒者極多,但達到李白這樣對酒認識深刻和喜好程度的並不多,不僅「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對月獨酌》之二),甚至達到了「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臺」(《襄陽歌》)這樣匪夷所思的境界。 然而杜甫也不遜色,「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表面看似「高端黑」,暗裡狂吹「彩虹屁」
    在唐朝,李白最火的那些年,杜甫「毫無名氣」,只能跟在詩仙屁股後面做一個小迷弟,所以近來網友開玩笑說,杜甫為李白寫了一輩子詩,卻沒有得到過回應,哎,要我說這都是瞎操心,能和偶像一起交上朋友一起睡,寫不寫詩哪有那麼重要!杜甫為什麼如此愛李白呢?
  • 蒙曼:杜甫《春日憶李白》
    那分析完這個句子我們還可以順便理一理杜甫對李白的評價,杜甫除了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之外,還說過什麼呀?他還說過「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啊,這可是不能再高的評價了,杜甫一直覺得李白是配得上人間所有的榮譽,也是一直為李白的坎坷打抱不平的呀,他說什麼呀?
  • 李白這個男人,真的對杜甫那麼渣?
    杜甫默默地給各位大唐詩歌圈大佬們點讚此時,李白這個名字跟杜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所以落榜後的他選擇去齊魯大地遊歷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望嶽 很長一段時間裡李白和杜甫的關係就是如果不是有唐玄宗這個神助攻他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於是公元773年李白被唐玄宗踢出御用文案組偶像更硬氣
  • 李白、杜甫、高適的友情歲月
    也許在他們變成陌生人的那一刻,三人也曾反問自己:朋友一場,何至於此?  李白得到太子賓客賀知章一句「謫仙人」的美譽之後,瞬間成為了大唐最炙手可熱的網紅人物。不久之後,唐玄宗召見李白,李白猶如腳踩祥雲般的狂笑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都是唐朝大詩人,為什麼杜甫窮困潦倒,李白卻一擲千金,從不缺錢?
    杜甫也曾想通過科舉步入仕途,曾客居在長安十多年,只為尋求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然而卻始終鬱郁不得志,史料記載了杜甫的這段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痴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還有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還有《空囊》:「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 戲說細說:杜甫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醉李白
    雖然蜜月期過後,玄宗開始變臉,李白無法實現濟蒼生、安黎元的宏願,但終究還是被賜金放還,替盛唐的書生文人,賺足了面兒。天賦異稟,才華超群,又有天子站臺背書,無人能及的李白,鮮衣怒馬,文體兩開花,一時名動天下。而這時候的杜甫,還只是塵世間一個迷途的老書童。已過而立之年,卻家中沒礦,手裡沒錢,作品幾乎沒人看,功名依舊很遙遠。對紅透半邊天的李白,他是打心眼裡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