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愛情》今日公映 易中天寫影評力挺

2021-01-11 網易娛樂

2015-09-11 14:08:53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日前,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舉行首映。今日,著名學者易中天將自己的影評處女作獻給了該片,力挺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1980年代的愛情》海報。

網易娛樂9月11日報導 易中天影評:以前,我從不懷舊,從不。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

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人民、執政黨、軍隊和知識分子都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幾乎無不有著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在那百廢待興的時代,就連復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充滿青春活力,更不用說像野夫和我那樣考試入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只不過,有的人有愛情,有的沒有。

我屬於曾經有過的。1980年代初,我在武漢大學讀研時已為人父,但對野夫那一代人的愛情卻並不陌生。因為在這個問題上,1980年代與1970年代沒有太大區別,擁抱和接吻就已經算是膽大妄為。電話是公用的,約會是秘密的,沒手機更沒有簡訊和微信。如果寫信,甚至還要稱對方為同志,並在信中引用毛主席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現在想想真是好笑。見鬼,戀愛與革命何幹!

但,與時代有關。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愛情,不能說哪個時代的愛情是好的,哪個時代就是不好的。愛情本身一樣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風格。

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

克制是必須的。因為在那之前的70年代,戀愛幾乎等同於犯罪。結婚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不過那叫「解決個人問題」(入黨則叫「解決組織問題」)。既然是「解決問題」,當然要「依靠組織」,你戀的什麼愛,又寫什麼情書和情詩?沒看見《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豔陽天》都被列入了掃黃的黑名單嗎?還是收起小資產階級那一套吧!

我們真是無可奈何。

那麼請問,愛,是可以和能夠被剿滅的麼?

希特勒來,恐怕都不行。

然而作為個體,卻無法拿雞蛋去跟石頭較勁。

也只好暗度陳倉。電影《廬山戀》中那兩個1970年代的年輕人相愛而不敢表白,便藉口學英語,肩並肩對著空無一人的大山吶喊I love you,China(我愛你,中國)!沒錯,他們當然愛國,只不過也愛對方。

了解這些時代背景,才看得懂《1980年代的愛情》,無論是書還是電影。

很少能看到拍得如此克制的影片。以《那人,那山,那狗》而讓人肅然起敬的霍建啟導演寶刀不老,堅持著自己一貫的風格。沒有喧囂,沒有張揚,沒有煽情,更沒有故弄玄虛。霍導決不討好任何人,哪怕是市場。他依然故我地傾注著心血,在不起眼的地方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即便是男女主角在河邊點到為止的一場戲,也沒忘記在遠處安排了一個毫不相干的養蜂人。

是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兩位年輕的演員也樸實而自然。霍導用鏡頭說話,他們用眼神和沒有表情的表情說話。我甚至驚異於他們居然能把父輩的愛情再現得如此真實。看來,不該忘記的就不會被忘記。刻骨銘心的記憶將按照生物界的自然規律以遺傳的方式留存下來,任何自以為是的力量都無法將其泯滅,反倒隨時隨地都可能被激活。如果這記憶還是集體的和時代的,就更是如此。

這不是懷舊,是紀念,是土家族的跳喪。

山花寂寞地開放著,叫春的貓兒依然恬不知恥。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關心兩個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就連他們自己都無法表白。湧流的淚水只能各自悄悄地隨著小河淌,從而各自完成各自的洗禮。在雨夜裡,在火塘邊。

激情克制地燃燒著,溫暖而綿長。

時代總是要變的,把今天的戀愛方式變成1980年代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只有克制是成就藝術品位永恆不變的保證。因此,如果你是有品位的,或者希望有品位,那就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吧,只不過別帶爆米花。

不知道利川那古樸的小鎮會不會因此而成為新的旅遊景點,只希望去到那裡的人多少能有一點敬畏之心。你可以去懷舊,也可以去獵奇,但貧窮和苦難不該成為消費品。山野中孤獨的村寨當然承載不起記錄歷史的重任,卻並不妨礙我們對那些木樓老屋和嫋嫋炊煙心存一份謝意和謙恭。

也許,我不該說得這麼沉重和傷感。

野夫說得對: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是我們可以挽留的。既然如此,那就用書中的一句話向1980年代告別吧:揮手依依,滿臂都流淌著凜冽的月光。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易中天為之撰寫影評的《1980年代的愛情》,是一部什麼影片?
    同樣是文藝片的《1980年代的愛情》在這時上映,影片不僅得到了柳傳志、俞敏洪企業大佬的跨界支持,學者易中天也為它撰寫了影評。電影改編自野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湖北恩施鄉下一對年輕人的愛情往事。1980年代,大學畢業的關雨波經分配來到故鄉的小鎮工作,與初戀成麗雯重逢、互生情愫。然而彼此的身份差異、女主角的家庭背景,兩個年輕人沒能最終走到一起。
  • 易中天寫影評: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
    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所有人幾乎無不有著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在那百廢待興的時代,就連復出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充滿青春活力,更不用說像野夫和我那樣考試入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只不過,有的人有愛情,有的沒有。
  • 《1980年代的愛情》北京首映 百位大咖矚目恩施利川
    指間利川9月11日,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全國唯美首映,從利川傳媒影院了解到,該影院今日共上映16場,售票情況十分火爆。
  • 恩施大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1980年代的愛情》這是一段發生在80年代初期的愛情故事,主人翁小關在畢業後被分配到鄂西利川縣一個土家族山寨工作
  • 《1980年代的愛情》首映式 野夫大讚蘆芳生
    蘆芳生《1980》利川首映  搜狐娛樂訊 近日,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在利川舉行回鄉首映式。首映禮以「故鄉,故人,故事」為主題,主演蘆芳生、楊採鈺和編劇野夫與當地市民共同觀影。蘆芳生出演的男主人公關雨波就是原著作者和編劇野夫以自己為原型塑造的,提到觀影感受,野夫讚美蘆芳生演的就是自己的前世,影片將於9月11日在全國影院公映。  蘆芳生愛而不得 終不得全  影片故事發生在湖北西部偏遠的土家族山區,蘆芳生飾演的大學生關雨波畢業後被分配到偏僻的公母寨鄉政府工作。
  • 《1980年代的愛情》,愛情的純粹與美,我們之間永隔一江水
    「風雨帶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來稱讚,生活多麼美;我的生活和希望,總是想違背;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王洛賓先生一首《永隔一江水》唱出了上世紀70、80年代年輕男女悽美與純粹的愛情,儘管愛你愛到骨髓想要和你終生相伴卻永隔一江水。
  • 《1980年代的愛情》:看1980年代的愛與放逐
    《1980年代的愛情》是一部安靜的電影。較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說來就來的愛情,作為80後,對於前輩們要寫一百多封信,吹上長長久久的口琴,可能還拉不了姑娘一下手的愛情多少有些難以理解。  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作家電影,透著濃濃的文藝懷舊範兒,從影片籌拍起就沒有想著賺錢,野夫請來文藝片導演霍建起,扎紮實實講好一個愛情故事,卻引發了一眾老男人們的青春感慨與美好記憶,也激起了出生於不同年代的觀眾對於80年代的各自解讀,以及後來者的種種猜想。  野夫是一位經歷坎坷的作家,他敢於直面曾經走過的曲折與不幸,敢於把個人隱秘的情感寫下並搬上銀幕。
  • 《1980年代的愛情》 蘆芳生被贊「夢中情人」
    由蘆芳生、楊採珏主演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即將於9月11日公映。原著小說是著名作家野夫的半自傳類作品,該片還原了也夫青年時期的愛情故事,男一號蘆芳生的劇中角色算得上是年輕時野夫的一個映像,因而更受矚目。
  • 《1980年代的愛情》曝思念劇照 霍建起聚焦純愛
    《1980年代的愛情》曝思念劇照 霍建起聚焦純愛 《1980年代的愛情》即將於9月11日公映    改編自野夫同名小說,霍建起執導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以下簡稱<1980>),即將於9月1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
  •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回拍攝地利川首映(圖)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回鄉首映儀式在利川市舉行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劇照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楊耕耘、李彥睿 通訊員牟聯文、於豔芳)9月7日晚8時,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回鄉首映儀式在利川市傳媒劇院舉行。
  • 愛情,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
    (圖:《那山,那人,那狗》劇照)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愛情,不能說哪個時代的愛情是好的,哪個時代就是不好的。愛愛情本身一樣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風格。1980年代的風格是克制。以前,我從不懷舊,從不。在我看來,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還很年輕,年輕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的確,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時,國家剛從一場不堪回首的噩夢中解脫出來,所有人幾乎無不有著只爭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壯志和情懷。
  • 《1980年代的愛情》曝新劇照 「虐心之戀」再上演
    《1980年代的愛情》曝新劇照 「虐心之戀」再上演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劇照    著名導演霍建起執導,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野夫親自改編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以下簡稱《1980》),即將於9月1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
  •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登陸各大院線
    其透露,根據他的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改編的同名電影將於11日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 (記者 匡麗娜 實習生 周珈儀)作者:匡麗娜 周珈儀
  • 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屬於還債式寫作(圖)
    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屬於還債式寫作(圖) 2015-09-11 10:05:30來源:揚州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導演:霍建起  主演:蘆芳生 楊採鈺  適合人群:文藝愛情片簇擁,90後應該進電影院學習一下父輩是怎樣談戀愛的  由霍建起執導,蘆芳生、楊採鈺主演,根據作家野夫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
  • 《1980年代的愛情》曝主題曲 小娟演繹經典民歌
    年代的愛情》即將於9月11日全國上映。網易娛樂9月6日報導  由霍建起導演,蘆芳生、楊採鈺主演,根據作家野夫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改編的同名電影,9月11日將在全國影院公映。日前,片方曝光該片主題曲:由民謠歌手小娟演唱的《永隔一江水》。一代民歌大師王洛賓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這首歌曲,穿越時光又將重新散發它歷久彌新的魅力。
  • 隱忍到底的愛情 ——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根據真實經歷改編 《1980年代的愛情》作家野夫,出生於湖北利川一個邊遠的土家族村莊,代表作有《鄉關何處》、《身邊的江湖》等。《1980年代的愛情》是他根據親身經歷改編的中篇小說。而他之所以要把這段真實經歷寫出來,是想告訴大家那個年代的愛情沒有那麼強烈的目的性、功利性。「在那個年代,你落難了我幫你,但並不是為了要獲得你。」另外可能只有山裡生活的人才理解,每一個年輕人走出深山,都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事情,而一生留在山裡,有時候意味著一生就毀了。故事裡的女孩,因為政審的原因,她上不了大學,所以她把她內心的夢寄托在所愛的人身上,希望他能遠走高飛,而不是留在山裡重蹈她父親的命運。
  • 野夫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拍成電影
    年代的愛情》(以下簡稱《1980》),改編自著名作家野夫的同名小說。在這部半自傳小說裡,野夫將一段屬於自己青春隱秘的個人歷史和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共通歷史雜糅在一起,把一段清純的愛情與厚重的歷史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娓娓道來。  記者:《山楂樹之戀》與《1980》相比,有何不同?  野夫:《山楂樹之戀》是高幹子弟和一個有一定年齡差距、身世差距的小女孩的愛情故事,故事背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 野夫談80年代愛情:我是一個多情的少年
    從最初偷偷地聽鄧麗君,都是要關著窗戶,躲在被窩裡面,到今天大家可以唱各種各樣的歌曲;從偷偷地傳抄《少女之心》,到今天自己寫《1980年代的愛情》。當然我同時也是一個多情的少年,我大學畢業分到鄉下,遇見了一個我愛慕的高中同學。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被引入到了電影裡面。80年代我還有一些沒寫進書裡的,沒寫進這個電影裡面的,我認為準愛情的故事,或者叫疑似愛情。
  • 2014臺灣最美麗的書: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
    2014臺灣最美麗的書: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 澎湃訊 2014-11-0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
  • 《1980年代的愛情》,不同年代的愛情,一起重溫下!
    霍建起執導,根據野夫小說改編的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講述了一段發生在80年代繾綣而悽美的愛情。其實,每個年代的愛情都美好,每個年代的愛情都甜如蜜,和年代無關,和物質多寡無關。1.《1980年代的愛情》這是一段發生在80年代末期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