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博文」已經快要成為一個專用詞了。
近些日子,曾經引起過熱議的「知乎潘博文事件」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這是一起一年半前發生的事,前後經歷了幾次爆火,因為近日原作者的「澄清」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裡。
事件的具體細節,已經被太多媒體寫過,但考慮到很多人不太接觸其爆火的抖音/知乎等平臺,所以我們還是簡單梳理一下這個源自一名玩家的事件,為那些錯過的人做個梗概。
首先是在2019年上半年,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所經歷的哪些事情讓你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有 bug 的?》,在這個問題下,一位匿名用戶說了一個關於自己曾經的同學「潘博文」的故事。
故事是一段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回憶,大致內容是,答主曾經有過一個叫潘博文的好友,在高中時期,他和潘博文一起學習、玩遊戲。但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潘博文消失了,像是從來沒存在過一樣。
故事的發生地塘沽一中
隨後,答主身邊的朋友只剩下一個還記得潘博文,那個朋友哭訴著大家都已經把潘博文忘掉,答主自己也沒法再找到潘博文曾經存在過的證據,直到今天都不明白事實到底是什麼。
他說潘博文還和他約好了要玩伊蘇四
到此為止,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這本是一個沒什麼新意的都市怪談類故事,劇情很像是曾經的撲街片《靈異拼圖》。但是在《靈異拼圖》中,人消失是因為外星人的介入,所以顯得非常神棍。
《靈異拼圖》
這個答案出現的初期,其實不算太火熱,至少沒到出圈的地步。由於作者對心態和環境的描寫非常細緻,所以顯得很真實,一些網友指出自己去過他寫到的那些地方。
但一年後,一些媒體將這個回答添油加醋,變成了一篇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靈異故事,而B站也有UP主將其做成了一個視頻。這些改編突然將這個按理來說熱度已經過去的回答重新推回人們的視野,一下子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的第四名,之後又迅速捕捉到了抖音用戶的關注。
在各種討論與改編下,潘博文的故事被傳得越來越離奇。大家開始把它和「平行世界」、「記憶修改」等假說聯繫在一起。
在事件的發酵下,這個回答的原作者「衡謹臥石」解除了匿名狀態。也許是擔心自己被和造謠聯繫在一起,他發表聲明說潘博文只是自己年輕時幻想出來的朋友。
同時當事人在微博上也開始發聲
自己因為年幼時被排擠,才想出了一個這樣的玩伴;而之所以會有這個回答,是因為自己在19年上半年壓力太大,又想起了這個玩伴。
在聲明裡,衡謹臥石解釋說故事裡那些細思極恐的情節,實際上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被他改寫得比較詭異。
作者身為一個社恐玩家的「自白」
然而這份聲明沒有壓下回答的熱度,各位看客們打趣說自己知道原作者是被威脅了才被迫澄清,他們深知平行宇宙才是真正的答案。雖然有些人確實相信了整個故事,但恐怕大多數人都只是把它當成一個虛構的瓜來吃,所以如今的澄清也沒讓人意外。
相反,潘博文的熱度反而更高了,乃至分析事件的問題也上了知乎熱搜。有人認為作者有雙向情感障礙,產生了幻覺;還有人在貼吧找到名叫潘博文的帳號,並發現其留下的痕跡竟可以和原作者的闡述一一對應……
隨後,衡謹臥石又發布了第二篇澄清,說其實潘博文完全就是他虛構的。這一次,他說自己之前的回答只是一篇小說,並調侃也許自己適合當個作家,指責很多媒體靠他的故事賺錢,他自己卻沒得到一分錢的稿費。
肯定還有人想到了這部電影
於是現在,他聲稱要考慮把整個故事打造成一部《龍族》一樣的系列小說,而且已經寫好了大綱,並嚴肅詢問是否有人願意和他進行商業合作。當然,具體能否真正擴成一部長篇小說,就得看作者本人的功力和毅力了。
整個「潘博文事件」,多半只是一篇虛構的故事被傳播開來,然後意外成了全國網民的飯後談資。原作者自己也做了一篇分析,認為這是一次驗證了「睡眠效應」的事件。
這個理論認為雖然消息的說服力是被來源的可信程度決定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高可信度消息的說服力會越來越低,而低可信度消息的說服力反而會越來越高。
睡眠效應可以套用在各種陰謀論和都市傳說上,譬如著名的「紅衣男孩」事件,實際上早在一開始就已經有了合理解釋,卻在日後不斷被人添油加醋,成了靈異故事。
真實照片就不放了
潘博文事件也是一個此類事例。雖然一些人確實相信整件事的真實性,不過也沒必要深究事件的真假,畢竟大家看個樂子,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也挺好。
所以,潘博文到底存在嗎。
當然存在,他就出生在1999年那件事的前夕,按照計劃來說,早就應該被抹去身份了。
只是因為當初的計劃要執行起來實在是太複雜,所以難免在一些細節上出差錯,有了遺漏罷了。
「絕 對 真 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