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們憑啥跨越時空成為網上爆款,打動億萬觀眾
舞劇《杜甫》昨晚亮相十二藝節舞臺,很多粉絲提前「秒殺」搶票,為的是到現場看一看爆紅網絡的《麗人行》。圖為該劇海報。
1200多年前《麗人行》裡描繪的盛唐女子「活過來」了,舞劇《杜甫》中的這個舞段成了網絡「爆款」,相關話題在抖音平臺被播放了7.4億次;70年前李白烈士的英勇事跡在舞臺上「重現」,觀眾噙著淚花看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豆瓣評分高達9.2;上世紀70年代末青藏鐵路的建設故事被搬上舞臺,370萬觀眾通過網絡直播欣賞舞劇《天路》,讀懂了築路人的堅守……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期間,一批自帶「網紅體質」的舞劇匯聚上海:他們跨越時空,與先賢同敘千古詩篇;他們真誠地回眸歷史,描摹英雄對信仰的堅守;他們鮮活地映照時代,與當下觀眾共鳴。這些舞臺上的奼紫嫣紅不約而同地奔向「雲端」,破「牆」出「圈」,「小眾」藝術打動了億萬觀眾,新技術和新的傳播方式正深刻改變著舞臺藝術的生態圈。
破「牆」出「圈」,「口碑劇」在人群中找到最大共鳴
朱潔靜最近養成了新習慣,演出結束走下舞臺,她總會拿出手機刷微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話題裡有她讀不夠的觀眾留言。在劇中扮演蘭芬之後,上海歌舞團首席女演員和數不清的網友通了「電」,點讚、回復、轉發……在社交網絡與觀眾互動成了朱潔靜每天的「必修課」。
十二藝節開幕演出當晚,紅色「電波」久久地迴蕩在上海大劇院上空。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結尾處,蘭芬懷抱孩子走向上海解放的黎明,那一個轉身回眸,讓無數觀眾的眼淚忍不住再度奪眶而出……演出剛一結束,朱潔靜的朋友圈就被「電波」刷屏了。專家、同行、普通觀眾紛紛點讚,復旦大學教授汪湧豪還為此寫了一首小詩:「啼紅密訴莫心驚,剪綠深盟醉欲行。怕舞愁殷輕蹙步,小舒羅袖到天明。」
一夜刷屏的背後,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去年創排以來試演、巡演近30場精益求精的努力。幾乎每輪演出都一票難求,社交網絡上,很多網友二刷、三刷之後寫下一篇篇飽含感情的repo(觀戲報告),自發宣傳推薦這部「太好看」的主旋律作品。熱情的觀眾多是80後、90後,甚至00後,「電波」就這樣一步步打破劇院之牆,衝出專業圈子,跨越年齡和職業,走進萬千網友的文藝生活,這種自發觀戲、評戲、推戲的熱潮,被舞蹈界稱為「電波」現象。
「這是一個時代對另一個時代的致敬。」編劇羅懷臻認為,好的藝術作品可以有年代感,但不應有年代的局限,它可以穿越時空,帶給觀眾屬於這個時代的美的享受。《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對信念、對理想的堅守是超越時代的,當這種堅守化作對家庭、對崗位具體的愛,足以打動年輕觀眾。
「爆款」登場,「網紅體質」來自對藝術的琢磨與創新
社交網絡正改變著舞臺藝術的生態圈,這個過程是潤物細無聲,也可能是平地起驚雷。
舞劇《杜甫》昨晚亮相十二藝節舞臺,很多粉絲提前「秒殺」搶票,為的是到現場看一看爆紅網絡的《麗人行》。今年年初起,一段意外洩露的《麗人行》視頻接連登上了抖音、微博、B站等平臺,一度成為熱搜話題,目前僅在抖音平臺的話題點擊量就達到了7.4億次。網民們紛紛留言:「舞蹈太美」「震撼人心」「仿佛夢回大唐盛世」。
《麗人行》的「爆款體質」來自舞蹈團對藝術的琢磨與創新。儘管網友總結舞蹈要領並不複雜,轉身、甩手四次、後蹬腿、甩頭、跺腳、起飛……但舞劇裡的每一個抬手、送腰、踢腿、扭胯都不是隨意編排,要演繹出的盛唐韻味更需要潛心揣摩。記者得知,《杜甫》全劇排練達到1500個小時,光是表現詩中遊春仕女「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慵懶之態,舞者就花費了數月練習。「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美學表達,展現時代之美就是舞蹈的使命。通過一段極其優美的舞,觀眾就能理解、親近、記牢一臺劇。」80後女編導韓真、周莉亞透露,《麗人行》成為「爆款」雖出乎意料,卻也帶給她們許多啟示,這才有了之後《花木蘭》中的「對鏡貼花黃」舞,以及《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伴著《漁光曲》深入上海弄堂的「蒲扇舞」。
目前,網上流傳的《麗人行》有多個版本,除了原版舞蹈,還有配上網紅曲《雙面燕洵》後的剪輯片段,與「網生代」搭上了線。其中,舞劇出品方重慶市歌舞團就「貢獻」了26個短視頻,甚至還請專業演員到戶外玩了一把「快閃」,僅這個視頻的全網點擊量就達到1.2億。一時間,模仿、教學、尬舞等視頻在網絡上「野蠻」生長。許多網友先看幾十秒的抖音版,再看8分鐘的完整版,還覺得不過癮,他們進而走入劇場,走入舞臺營造的詩意世界。
科技助推,舞臺藝術首創「4K+5G」直播
舞劇《天路》5月11日剛進行了全球首次「4K+5G」影院直播,並在手機端、電視大屏端等多渠道同步呈現。當晚,微博互動人數達5180萬人次,370萬觀眾通過線上平臺觀看了直播。記者獲悉,《天路》定於明晚的十二藝節首場演出,將再次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飛入萬千百姓家。「這是《天路》的高光時刻!在劇院演100場只能滿足多少觀眾,網上直播能讓百萬觀眾同時欣賞,築路人的故事應該讓更多人了解,他們是這個時代不能忘記的人。」舞劇總導演王舸說。
觀眾打開手機就能實現一鍵觀劇,但舞劇直播並不簡單,「4K+5G」的直播更是國內首創。出品方國家大劇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拍攝到傳輸再到呈現,直播均採用「4K」超高清技術,5G網絡使畫質更清晰,不僅保持在50幀的高幀率,而且每一幀畫面之間的間隔短至0.02秒,讓直播觀看更為流暢。
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舞臺藝術資源將以更多元的方式走向市場。「高雅藝術與高新技術的高度融合,突破劇院和舞臺的限制,讓觀眾隨時隨地對高雅藝術觸手可及。我們希望藉助最新科技手段,探索舞臺藝術產業化運營的新模式。」國家大劇院的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