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們繞不開的地標,是一座好似愛琴海風格的建築,柱子挺拔高大,巴洛克鐘樓高高聳立,文藝復興的雕塑透著古典的情趣……當年「 Air mail」的牌子掛上大樓,英國人法國人給中國帶來了現代郵政。現在英文牌子被「中國郵政」替代,一場中國郵政的歷史劇在這棟大樓裡上演。這裡是上海真正意義上現代郵政啟航的地方,也是中西方文化在逐鹿中把上海推向現代都市的見證。
郵政總局大樓建於20世紀20年代。就像它建築風格是折中主義一樣,它的選址也是中西方文化折中後才定下來的。這座建築呈「U」字形,獨特的造型和考究的設計讓它和外灘萬國建築比肩成為東亞最受矚目的建築今天這座古典的建築依舊傳承著郵政事業,各種郵政業務還在進行中。人們可以從高大的大門進入,踏著豪華的格子紋路大理石地板和優雅、對稱的迴旋階梯來到二樓寬敞的大廳。當年這個大廳號稱「東亞第一大廳」,這種氣魄一點兒沒有丟失:地上的大理石紋路還是那麼清晰,櫃檯古典的木欄杆油光鋥亮,天花板上的漂亮花紋還是那麼高不可攀。
許多老人遊走在郵幣卡櫃檯,或是坐在郵幣卡交易中心的電子屏幕前看行情,他們可能是城市裡最後的郵幣卡愛好者。「我毎天都來轉轉,這是愛好,建築漂亮,郵票漂亮看看蠻好。」年逾花甲的方老伯,不愛炒股愛郵票,是這裡的常客。
大廳的一側開闢了郵政博物館。館藏內容豐富,基本涵蓋了中國上海的郵政發展歷史以及國際郵政知識的方方面面,還有許多和這座建築相關的故事介紹。
人頭攢動,店鋪林立,商場比肩,站在七浦路街頭讓人有種迷失感,不知該往哪兒去,就好像穿梭在服飾海洋裡的男女老少不知道該買哪件衣服一樣七浦路是親民的,這從它誕生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別看現在七浦路都是有模有樣的商廈商鋪,剛發跡時也只不過是街頭兩三個鐵皮鋪。早先這條小路是農貿市場,後來逐漸演變成小商品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總算發展到了服裝批發的規模,這一下可是找準了點兒,於是就再也沒改變過定位。
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火了,於是由原來的河南北路、山西北路進一步擴張到福建路和浙江路,終於形成了規模。進入21世紀,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也開始高速發展,相繼建成了白馬大廈服裝批發市場、超飛捷服裝批發市場、天阜童裝批發市場、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豪湧服裝批發市場和新金湧服裝批發市場。
今天的七浦路周末依舊人頭攢動,保持著紛亂複雜的視覺體驗。從高大的購物商場到低矮的地鐵鋪再到少數沿街而立的街鋪,眼花繚亂間各種層級的服飾一一展現。推著手推車的經營者在七浦路的天橋上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車輛穿梭在街市,一不小心客人就差點被軋到腳,隨即便會聽到客人的抱怨。一邊看熱鬧的老客人則笑語:「在七浦路還指望商家在意你的腳?」
紛亂的七浦路目前還在堅持著自己親民、草根的路線,前店後工廠模式能緊跟市場潮流。一時間它也是領風氣之先的時尚集散地。儘管由於網購興起現在人氣不如從前,但依舊有不少商家從這裡淘貨。七浦路正在用自己的堅持與網購竟爭,同時也在網購中分得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