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邯鄲之戰,比《大秦賦》中所描繪的要更加殘酷和精彩

2021-02-23 雜史談

近日,「大秦帝國」系列的最新一部《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正在熱播之中,該劇以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精良的服化道廣受好評。

這部電視劇的開篇便是以秦趙邯鄲之戰作為開始,展現了宏大的戰爭場面,給人以十分震撼的視覺衝擊。

但劇中的邯鄲之戰只是為了給公子異人的回國和與趙姬母子的失散做劇情鋪墊之用,並未對這場戰役的進行全面的描寫。

實際上,歷史上的邯鄲之戰是一場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的戰爭,此戰中出現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也發生了許多歷史典故,許多我們至今耳熟能詳的成語都出自於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場戰爭的詳細經過。

戰爭源起

邯鄲之戰又叫做邯鄲保衛戰,引發此戰的起因是另一場更加著名的戰役——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國,並將韓國的上黨郡與國都的聯繫切斷,使上黨成為一塊飛地,韓國國君無奈之下命令上黨郡郡守向秦軍投降,將這一地區獻給秦王以求自保。

但上黨郡的郡守不願意看到秦國得利,他違背命令將這一地區獻給了趙國以便挑起兩國爭端,讓他們互相消耗。

面對白來的土地,趙孝成王欣然表示接受,惱怒的秦昭襄王將兵鋒直指上黨,於是發生了上黨之戰。

此戰中由於趙國錯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致使趙軍大敗,趙括戰死,四十五萬趙國將士被秦將白起活埋,白起也因此獲得了「人屠」的稱號。

白起

長平大勝之後,白起便請求直接兵發邯鄲滅趙。站在秦國的角度來看這是十分正確的選擇,此時趙國現役士兵幾乎全部陣亡,根本無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

但由於白起功勞太大影響了秦相範雎的地位,範雎在趙國外交人員的活動之下勸止了秦昭襄王滅趙的打算,而是讓趙國割讓六座城池求和,這就為趙國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

但趙孝成王沒有按照約定割地,因為那樣只能使秦國成為更加強大的威脅,他轉而割讓給齊國六城,同時又與其他四國改善關係,積極備戰。

趙國違約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憤怒,他派遣王陵為將,率領二十萬大軍攻趙,大軍直抵邯鄲,戰爭就此爆發。

頑強抵抗

其實最初秦國想啟用白起作為主帥,但白起以生病為藉口予以推辭。白起曾指出此戰的三點不利因素:

一、雖然秦國在長平取得大捷,但秦軍自身也死傷過半,目前國內空虛;

二、邯鄲是趙國國都,城池堅固很難攻克;

三、諸侯對秦國怨恨已久,此刻不會眼看著秦國滅趙而進一步做大做強。

最後白起作出結論,以目前秦國損兵折將的狀態,深入趙國腹地去攻擊固若金湯的邯鄲,如果諸侯派兵來救援,那麼秦軍遭受內外夾擊必然會失敗。

但昭襄王沒有聽取白起的意見,固執地派兵強攻。此時距離長平之戰過去了三個月,趙國已經緊急動員了十萬兵士,由廉頗率領保衛邯鄲。

邯鄲城果然如白起所說的那樣難以攻破。究其原因,除了邯鄲城作為首都城池堅固外,也和趙國軍民同仇敵愾的高昂士氣有關。長平一役,幾乎全國的趙人都有親屬死在戰場上,而秦軍殺降的做法也讓趙國軍民明白戰死或都投降都是一樣的結果,因此趙軍人人都拼死抵抗。

可秦昭襄王這次決計滅趙,見前方作戰不利,他馬上增派了十萬兵馬,但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後仍舊勞而無功。於是昭襄王撤掉了王陵,這才有了電視劇開頭的那一幕,由王齕指揮軍隊作戰,並且昭襄王還為王齕再度增加了十萬兵馬。

此後的作戰就像電視劇中描述的一樣,秦軍奮力攻城但仍舊無法攻克。但此時邯鄲城內的狀況要比劇中表現的悽慘許多。

電視劇中有一個小槽點,那就是趙姬準備逃出城去的時候邯鄲城門大開而且還有民眾出入,城樓上的防禦也很稀薄。秦軍已經大兵壓境,照理說此時不太可能城門洞開,一旦發生突然狀況十分危險。

實際上此時城中的普通人已經面臨絕境。《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就是說邯鄲城中的百姓已經到了用人的骨頭生來火做飯,互相殺掉對方的孩子來充飢的悲慘境地,而士兵的武器都已經打光了,只能用削尖的木頭當作矛和箭矢,可見趙國也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合縱抗秦

危機時刻,趙國向先前結好的各國求助。

此時的山東六國之中,韓國已經在先前的戰爭中被秦國打殘,此刻無力相助;齊國自君王后掌權以來就就奉行「事秦謹」的政策,自然不敢與秦國作對;而燕國經常與趙國交戰,此時不在背後搗亂已是謝天謝地。

因此趙國目前可以指望的,只剩下了魏、楚兩國。

楚國方面由平原君親自出使。臨行前他準備從手下的門客中挑選二十個人隨他同去,但選了十九個人之後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這時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主動站出來要求加入隊伍,但平原君拒絕了毛遂的請求並對他說:「有才華的人應該像放進口袋裡的錐子一樣,馬上鋒芒就會刺破口袋從裡面露出來。先生已經在我門下待了三年我都不認識你,左右也無人向我推薦,看來先生的才能不夠,還是不要去了。」

毛遂馬上反駁說:「那是因為我一直沒有被放到口袋中,我如果早就放在口袋之中,恐怕現在已經連把手都露在袋子外邊了。」這就是成語「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兩個成語的由來。

後來毛遂隨平原君出使楚國,果然在其他人都無計可施的時候,由毛遂成功勸服了楚王,於是他派春申君領兵十萬前去馳援。

魏國方面,因為平原君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夫,因此他多次寫信請求魏國援助。魏安釐王本欲發兵相救,但遭到秦昭襄王的死亡威脅不敢進軍,只是讓大將晉鄙駐紮在邊境觀望。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明白趙國若滅則必然危及魏國這一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魏王無果後,他設法偷出魏王的兵符,並且殺死了大將晉鄙,自己親率大軍救援邯鄲。這便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

秦軍大敗

雖然魏楚兩國已經出兵,但援軍尚在路上,而此時邯鄲城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關鍵時刻,一個人勇敢的站了出來,為趙國爭取到了時間。

此人名為李談,是邯鄲城中一個小吏的兒子。他主動找到平原君提出建議,讓他將家中小妾全部分發武器派往前線,同時散盡家財招募勇士組織敢死隊。

平原君採納了他的建議,募集到了三千多人組成了敢死隊。於是李談率領著這支敢死隊,打開城門向秦軍發起衝鋒。

雖然包括李談在內的這三千餘人全部在此次衝鋒中陣亡,但他們的捨命一博卻讓秦軍全線後退了三十裡,為魏楚援軍的到達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等到秦軍修整隊伍重新來到邯鄲城下時,魏楚的援軍已然趕到,於是三國聯手大戰秦軍。

最終秦軍慘敗,主帥王齕狼狽逃回,而相國範雎推薦的將領鄭安平在被包圍之後,率領麾下兩萬名士卒向聯軍投降。

影響

此戰的直接受益者是趙國。趙國經此一役後又成功得以存活,但趙孝成王和繼任的國君昏聵無能,逼走了廉頗殺死了李牧,導致三十餘年後,終於還是滅於秦將王翦之手。

魏國安釐王因為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舉動與其產生了嫌隙,導致信陵君長期受到猜疑不得重用,最終鬱鬱而終,信陵君死後幾年,秦國便滅掉了魏國,可見信陵君戰力之強大。

秦國在長平之戰後本可以一鼓作氣滅趙,但因為範雎的錯誤引導致使邯鄲大敗。白起因拒不參戰引起秦昭襄王的不滿,被貶為士卒後最終被秦王賜死。

而權傾國內的相國範雎也因為此戰失利而辭官,並於同年去世。

邯鄲之戰是秦國在戰國末期少有的敗仗,此戰使秦國國力嚴重受損,秦昭襄王不得不放緩統一天下的腳步,將這一任務留給了自己的曾孫秦王嬴政。

相關焦點

  • 透過大秦賦,看看歷史上真實的邯鄲之戰
    如果2020年要推薦一部歷史劇非《大秦賦》莫屬這部電視劇的開篇便是以秦趙邯鄲之戰作為開始
  • 《大秦賦》中的趙孝成王,輸掉了長平之戰,卻還敢和秦國死磕
    最近《大秦賦》的熱播,讓戰國時期的歷史再次呈現在大家面前,也促使很多戰國人物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了。
  • 《大秦賦》:波瀾壯闊的戰國史詩
    作者:丁 喬近日,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播出。作為「大秦帝國」系列劇集的收官之作,該劇延續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詩正劇風格定位,呈現了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建立大一統國家共40餘年的歷史風雲。
  • 《大秦賦》之亡趙二人組:郭開和趙偃,歷史上都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國將領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討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擋住二十萬秦軍,遂不聽李牧諫言,不讓龐煖回援邯鄲,並將李牧、趙佾貶到雲中、代地。攻燕的趙軍將士軍心渙散,都想回救邯鄲,此時龐煖接到軍令,趙偃命趙軍一個月攻下薊城。在此背景下,龐煖陷入苦戰,嬴政下令攻下橑楊,進逼趙國都城邯鄲。
  • 《大秦賦》第一集:秦趙之戰,嫡子之爭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主演的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謀臣良將以及自身的奮發下,
  • 隱藏在《大秦賦》中的「戰國四公子」,你可發現了?
    了解了大秦「男團」後,我們來看看戰國其他幾名「披荊斬棘的叔叔們」,他們並不是劇中的主要角色,但卻是戰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在《大秦賦》第三集最精彩的嬴異人談判這場戲中,異人面對的便是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三人。平原君趙勝趙勝(?
  • 《大秦賦》:大秦東出,王者歸來!
    對於一部歷史題材劇集,尊重歷史是不能逾越的底線。就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大秦賦》尊重歷史,劇中每一個事件節點,從秦國攻打邯鄲,呂不韋和嬴異人回秦,到嬴異人繼位,立呂不韋為相,再到嬴政誅殺嫪毐、驅逐呂不韋,親政掌權,都有史可查。
  • 歷史大劇《大秦賦》首播爆火!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重大歷史題材的影視化創作歷來難度頗大,如何將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拍得既尊重歷史,又能呈現出故事飽滿、引人入勝的藝術觀感,一直是此類作品不斷探尋的命題。昨晚已正式開播的《大秦賦》顯然是大秦團隊在十五年的歷史正劇「摸爬滾打」中為觀眾呈交的一份滿意答卷。
  • 《大秦賦》滅國大戰起 宏大敘事勾勒歷史脈絡
    網易娛樂12月25日報導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CCTV-8黃金強檔、愛奇藝同步熱播。《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章,延續了這一系列的歷史厚度和劇集品質,講述戰國時代大爭背景下,秦國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韓非殞命鹹陽,秦王開啟滅國大戰在昨日的劇情中,韓非在函谷關阻攔韓人入秦被秦軍追緝,生死關頭被李斯(李乃文 飾)搭救,李斯和韓非二人分別十餘載,再度相遇不禁感慨萬分。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齕、楊端和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秦國的武將讓人印象深刻,趙國作為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對手,也有不少一流的將領。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李牧、龐煖、廉頗,可謂《大秦賦》中的趙國三大名將。
  • 鹹陽市文化界熱評歷史大劇《大秦賦》
    中國人民銀行作家協會副主席、鹹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董信義認為,電視劇《大秦賦》塑造人物、刻畫人物、勾勒人物,以史為本、以景烘託、以情蘊味,使宏大敘事聚光凝神,給大秦帝國有了客觀定位,讓觀眾對歷史產生敬畏,對一統的江山深愛無限。董信義說,《大秦賦》以藝術的手法,把一個真實的秦帝國獻給萬千觀眾,使後來者知道秦人是自強不息的、強悍和平的、不畏艱難的、追求卓越的。
  • 開篇就是秦趙邯鄲攻城戰 《大秦帝國4》《大秦賦》上映
    以陽剛渾厚的歷史感,一掃陰柔、浮誇的偽歷史劇氣息  「大秦帝國」劇集改編自孫皓暉所著同名暢銷小說。面對國人並不陌生的戰國歷史,小說從秦國視角出發,描繪了其波瀾壯闊的強國崛起之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為了擺脫積貧積弱,東出天下,鐵血的秦人通過一代又一代精神的接力完成了富國強兵之路。
  • 《大秦賦》:秦風再起 東出天下
    資料圖片「把一段歷史用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兼顧真實性和嚴肅性,本身就是個功夫活,這樣的歷史劇是良心劇,要支持……」「看過《大秦賦》的前幾集,這部電視劇果然不負眾望,拍得很好,每一集的信息量都很大,看劇也不敢快進,生怕錯過關鍵性的情節……」作為2020年央視年底大戲,電視劇《大秦賦》於12月1日登陸央視8套黃金檔熱播後,引來了觀眾的一片點讚之聲
  • 《大秦賦》:秦風再起 東出天下
    資料圖片記者 張家禎「把一段歷史用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兼顧真實性和嚴肅性,本身就是個功夫活,這樣的歷史劇是良心劇,要支持……」「看過《大秦賦》的前幾集,這部電視劇果然不負眾望,拍得很好,每一集的信息量都很大,看劇也不敢快進,生怕錯過關鍵性的情節……」作為2020年央視年底大戲,電視劇《大秦賦》於12月1日登陸央視8套黃金檔熱播後
  • 大秦賦大結局:李牧沒死於郭開之手,回到邯鄲,以怪異姿勢自殺
    歷史大劇《大秦賦》已接近終章,秦王嬴政在歷經近六十集的宮鬥和三角戀情後,終於搞清楚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而秦國也因此改弦更張,悄然開啟了滅國模式。《大秦賦》劇照在最新的劇情中,嬴政命王翦、李信、楊端和為將,分三路進軍,直撲趙國而來。倡後和趙遷見形勢危急,便從邊境迎回李牧,令他為主將,以司馬尚為副將,引趙國傾國之兵禦敵。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開播引熱潮:觀眾對歷史正劇渴望已久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雖然它們在藝術水準上各有高低,但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歷史正劇的基準色——從服化道、禮儀制度到戰爭場面都盡力貼近歷史真實,拒絕「偶像化」「宮鬥化」「戲說化」各種流行濾鏡。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
  • 《大秦賦》之王齕:輔佐四位秦王,卻經常被人們忽略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開篇便是以酣暢淋漓的戰爭場景拉開了整部劇的帷幕,秦軍在王齕的帶領下,向趙國的都城邯鄲發起攻擊,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邯鄲之戰」。邯鄲之戰是長平之戰的後續,是秦昭襄王對趙國發動的滅國之戰。
  • 《大秦賦》之華陽夫人:歷史上的她沒有兵變,也沒有被幽禁!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作為劇中的女主角之一,華陽夫人的形象無疑充滿爭議,引起了觀眾的討論。秦莊襄王病重之際,華陽太后與陽泉君密謀立成蟜為太子之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陽太后發動了兵變,掌控了秦國都城鹹陽。呂不韋得知宮變及傳言之事,聯絡百官商議營救異人之策。
  • 《大秦賦》之廉頗:被迫離開趙國,最終客死異鄉!
    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趙偃和郭開這一對君臣,無疑讓很多觀眾咬牙切齒。在趙孝成王去世後,趙偃剛剛成為趙國君主,就和郭開上演了一齣好戲,趙偃下令整頓兵馬立刻攻秦,為父為兄報仇雪恨,同時奪回屬於趙國的城池。所有大臣雖然都知道十分不妥但又不敢反對,只有一直代理丞相之職的廉頗言辭激烈,並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