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給馳援武漢母親的信 記者對話馳援武漢醫生朱鶯的女兒李思雅

2020-12-18 溫州新聞網

  「親愛的老媽,我們約定過,等到疫情散去的那一天,等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等到你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我們補回年夜飯……」這是15歲的女兒李思雅寫給母親的一封信。她用最樸實的語言、最真摯的感情向母親說著心裡話。

  李思雅的母親名叫朱鶯,是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主任醫師,也是我市首批馳援武漢的19名醫務人員之一,從得知母親要赴一線那天起,她選擇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

  2月20日,記者對話李思雅,聆聽她們一家的故事。

  突來的出徵通知

  「記得我從學校回來和媽媽在嘮嗑時,她提起武漢最近有好多人感染了肺炎,傳播傳染性很高和17年前的非典很像。起初,我覺得它離我很遠。」李思雅說。

  時間的指針撥到1月24日。伴著除夕夜的煙花聲,庚子新年來了。此時,朱鶯還在市人民醫院上著夜班。

  本是團聚的日子,可因為疫情,李思雅一家卻沒有吃上團圓飯。

  「鈴鈴鈴……」凌晨3點,朱鶯往家裡打了個電話。

  「市裡通知馳援武漢的時間調前了,正月初一早上九點就出發。」冷靜的聲音從電話中穿透而來,有些顫抖,還有些許緊張和疲憊。

  掛下電話,朱鶯匆匆地從醫院整理了幾件防護用品,便驅車回家,整理行李……

  家裡,李思雅和父親李步輝得知消息後,心裡萬般滋味湧上心頭。雖然一直知道朱鶯要馳援武漢,可沒想到出發的時間來得那麼快……

  李思雅的信:看著起初只是一座城、幾個數字、一條條沒有明確來路的信息,很快到地圖上那些陌生的地域被標註,距離自己越來越近,病例數字隨著時間過去而急速攀升時,我才意識到,疫情爆發了。它從內陸腹地,迅速席捲。

  矛盾中的支持

  凌晨3點,李思雅和李步輝坐在客廳,誰也沒說一句話。

  面對陌生未知、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朱鶯到武漢後,面臨的會是什麼?會不會有生命危險?擔心、畏怯、恐懼,複雜情緒在李家父女的心中交織。

  夜很靜,聲音仿佛被吞噬了般。李思雅用餘光掃了一眼一直緊鎖眉頭的父親。

  半晌,李步輝開口,輕聲對女兒說:「待會媽媽回來,我們幫她一起整理行李,不要哭,不然媽媽會更難受的,你要多鼓勵她,知道嗎?」李思雅點頭示意。

  3時40分,朱鶯回到家。因為長期夜班,她的臉上滿是倦意。想到要與母親分離兩個多月,還要面對如此兇險的病毒,李思雅難受萬分,她強忍著淚水不讓母親看見,可母親發現了她的情緒,上前抱著她、安慰她。最終,李思雅還是繃不住,放聲大哭……

  李思雅的信:我知道前線很危險,而我最大的心願是老媽能平平安安保護好自己。老爸心中冒出無數次想要將她留下的念頭,最終還是選擇支持媽媽奔赴自己的崗位,完成使命。等到她整理洗漱完畢,才終於熄燈。

  送別後的焦慮

  正月初一早上,李步輝帶著女兒和親戚朋友一起來送妻子朱鶯。送別後,他們只能通過視頻、電話與朱鶯聯繫。

  1月25日,奔波一整天,凌晨才到達武漢住所。第二天便開始投入工作。

  「怎麼還沒來電話?」1月28日23時30分,父女倆還沒等到朱鶯的電話。以往幾日,朱鶯總會在這個時間結束工作,打電話報平安的。

  焦慮、擔憂的情緒籠罩著他們。雖然擔心,但又害怕朱鶯工作,不能貿然致電,微信留言,也是許久沒有回覆。

  在焦急的等待中,父女倆終於在29日凌晨1時30分,盼到朱鶯的回覆:「剛回到房間,洗漱完畢。」簡短的字句,讓李步輝懸著心終於落下,他通過微信簡短地囑咐朱鶯。「安心救援,注意保護好自己,早日平安凱旋歸來」。這也是他對妻子重複最多的一句話。

  但三天後突然傳來消息,第一天跟朱鶯等人交接工作的武漢女醫生確診了,朱鶯等七個人不得不被隔離醫學觀察。

  就在隔離的第一天,朱鶯出現了發燒的現象,體溫一度達37.9℃。隨後幾天體溫也呈現出了37.9℃、37.6℃、37.5℃、37.3℃、37.1℃的曲線變化。她自己每天以藥當飯,各種抗病毒、抗炎、退燒、增強免疫力的藥,整把整把地吞,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不斷地鼓勵給了她信心。

  非常幸運的是,在被隔離的第四天,朱鶯和同事再次去醫院查了第二次咽拭子、拍了CT後,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被隔離了五天後,朱鶯立即重返一線,投入到隔離病房工作中。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李思雅只能通過照片了解母親的工作狀態。每每看到照片中母親的臉頰被口罩勒出的印痕,被汗水浸到泛白的雙手時,心中擔心又感動。

  在別人眼裡,朱鶯是白衣天使、是逆行戰士。但對李思雅而言,那是她的家人,她的歸屬、她的依靠。

  恍惚間,李思雅突然想起,以前母親徹夜研讀醫學書的場景;如今,在疫情危急時母親又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媽媽在與時間賽跑、跟病毒搏擊,從死神手中搶人,我為自己有這樣的母親而驕傲!」

  李思雅的信:荷馬曾說:「正因為我們在劫難逃,萬物顯得更美好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這樣一群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身在武漢的老媽因為感冒發燒體溫甚至上升至37.9攝氏度,相隔千裡的我們甚是焦急和擔憂。她用自己的免疫力與病毒對抗,痊癒後立馬整裝待發,重回「戰」場。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莊越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好久不見》特別節目:一起聆聽吉林馳援武漢抗「疫」前線的感動...
    235歲的呼吸科醫生曲興龍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自己的母親。因為罹患乳腺癌,母親剛剛完成第五次化療,除夕當天才出院回家,而兩天之後,曲興龍已經坐上了飛往武漢的航班。——摘自曲興龍的馳援武漢醫護日記在這特殊的時刻,把對母親的擔心先安放腦後,把對家人的關心先置之度外,孑然一身 馳援武漢,他是兒子,是醫生,也是肩膀擔使命的醫護英雄!
  • 馳援武漢 南安姐妹花:我們挺好的
    東南網2月25日訊(通訊員 史慧婷 本網記者 陳詩婷)「我是一名護士,如今祖國需要護士,我義不容辭。馳援武漢不需要理由,我很榮幸能為武漢人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早就準備好了,若有機會上戰場,我一定報名。」這是一對來自南安市洪瀨鎮建洪村的姐妹陳小梅和陳雅珍說的話。
  • 我市首位馳援武漢醫生陳維迪回家了
    這兩天,隨著武漢疫情形勢向好,部分醫療支援隊開始陸續撤離休整。遠在千裡外的慈谿馳援武漢的戰士們情況如何?記者昨日聯繫採訪了多位白衣戰士,了解他們的近況。
  • 冰城白衣戰士馳援武漢「逆風而行」
    哈醫大四院院長徐萬海教授在機場一直在幫隊員們整理行李,他親自拿著膠帶為每位白衣戰士的行李貼上名籤,看著即將馳援武漢的隊員們,他給大家打氣:" 我們哈醫大四院的白衣戰士眾志成城,為了全國的人民、武漢的人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最光榮、最可敬。"
  • 馳援武漢醫生網絡堅守教書育人
    ,授課老師是馳援武漢的廣東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黃衛主任醫師。這門理論課他講授了多年,在兼顧馳援醫療工作的前提下,黃衛提前一周利用輪休時間錄製了三段音頻,在網課現場配合PPT播放。一邊抗「疫」,一邊通過網絡堅守教書育人的職責,黃老師的舉動讓暨南學子紛紛點讚,直呼「感動」,並稱「黃老師是我以後很想成為的人。」
  • 戰「疫」 | 服刑父親給馳援武漢的女兒寫信:願你早日完成光榮任務
    戰「疫」 | 服刑父親給馳援武漢的女兒寫信:願你早日完成光榮任務 2020-02-18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染病專科醫生陳瑋馳援武漢的戰「疫」故事:心懷大愛 向險而行
    27日,記者電話採訪返榕後尚在進行醫學隔離的陳瑋,聽他講述馳援武漢的故事。   第一時間請纓馳援武漢   1月25日晚,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接到省衛健委組建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指令後,迅速傳達。陳瑋第一時間請纓,要求加入支援湖北醫療隊。陳瑋告訴記者:「那一刻我已準備了2周,隨時準備隨隊馳援武漢。」
  • 醫生「逆行」武漢 寫一封「家書」給即將臨產的愛妻
    疫情發生之初,徐浩就每天關注武漢情況。23日小年夜時,徐浩在電話裡毫不猶豫地向室主任報了名,主動請戰去馳援武漢。令妻子費秀麗想不到的是出徵會這麼快,連為丈夫準備物品都來不及。接到馬上出徵的消息後,費秀麗來不及多問,更顧不上吃年夜飯,立馬為丈夫收拾行李,收拾停當,接丈夫的車已到小區大門口。
  • 馳援日記|泉州南安市姐妹花:我們在武漢挺好的
    馳援武漢不需要理由,我很榮幸能為武漢人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早就準備好了,若有機會上戰場,我一定報名。」這是一對來自泉州南安市洪瀨建洪村姐妹花陳小梅、陳雅珍。陳小梅是廈門市海滄醫院的護士,2月9日馳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陳雅珍是泉州市光前醫院的一名護士,1月26日,她作為泉州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她們的逆行故事在建洪村已是家喻戶曉。「他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非常實誠。一家族培養了3名護士,這次全村都為這個家族感到驕傲自豪。」建洪村黨支部書記謝志權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對兩姐妹讚不絕口。
  • 「爸爸媽媽:回家的時候女兒想吃這些菜!」寧波馳援武漢護士褚歡歡...
    然而有那麼一批人卻逆行而上,他們火速馳援武漢疫情區,他們搶著趕赴風險巨大的隔離病區,以白衣為戰袍,衝殺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90後護士褚歡歡就是其中一位,大年初一,作為寧波首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之一,前往一線!
  • 馳援武漢的遼寧天使們出發!行李箱裡裝滿了……
    錦州市中心醫院支援武漢2名醫生4名護士,都是女同志,來自感染辦、重症醫學科等。 昨天1:30開會,2:00就已經報名完畢上報名單該醫院請戰報名有900多人… 今天早上6點從錦州出發。陳雅靜說:「醫生沒有人退縮,雖有危險,但是這就是責任!」
  • 象山馳援武漢護士連穎:連穎,連贏!
    象山馳援武漢護士連穎:連穎,連贏!看到報名馳援武漢的消息時,她毅然向組織提出申請,「我在臨床一線工作17年,有豐富的護理經驗,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勝利歸來。」她似乎忘了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女兒才剛滿三歲。報名之前,她向愛人解釋道:「如果國家有召喚,需要你上前線,我會無條件支持你,在家裡照顧好孩子和老人,讓你沒有後顧之憂。現在國家需要我,武漢需要我,我希望你也同樣能支持我!」雖然內心充滿不舍與擔憂,但愛人依舊選擇了默默支持。
  • 1200箱湯圓,264名醫護人員,從廈門馳援武漢!
    MF8767航班乘務長朱麗娟今天早上快九點才接到航班任務,她年近70歲的父親聽到女兒準備執行這個特殊的航班任務後,臨時揮墨寫了「不負韶華」四個大字,託女兒帶給此行的醫護人員。
  • 福建晉江:百萬物資馳援武漢
    2月29日上午,驕陽當空,暖風習習,在福建省晉江市濱江商務區企業運營中心6號樓前,中健特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碧宸(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這裡舉行百萬物資馳援武漢的捐贈活動。圖:福建晉江百萬物資馳援武漢的捐贈活動出發地捐贈活動的現場儀式,非常簡約而又充滿熱情。當日,該集團和愛心大使巖溫裡、龔煊媛共出資捐贈負氧離子能量養生杯5箱,總金額821700元;高能負離子牙刷6箱,金額為196200元,總計金額1017900元。
  • ...隊隊員雷振春援藏歸來又馳援武漢,女兒作文:「我的爸爸是超人」
    「我的爸爸在汶川地震後去四川支援,援藏回來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又立刻報名去了武漢。我覺得我的爸爸是超人……」我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雷振春的女兒在作文裡寫到。,但是當得知要馳援武漢時,他又主動請纓參加我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於2月21日抵達武漢。
  • 多地向武漢馳援蔬菜等民生物資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黃耀滕、王菲)30日,滿載200多噸毛節瓜、西葫蘆、萵筍、海鴨蛋等民生物資的冷鏈貨櫃專列,從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發出,開往湖北武漢,這是廣西發出的首趟馳援湖北的冷鏈民生物資專列。
  • 我市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創作歌曲
    每一次的哼唱都會讓我回想起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一幕幕終身難忘的場景:奔跑、搶救、抗擊疫情!"張甜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消化道腫瘤一科的一名護士,也是我市 2 月 8 日出徵的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張甜和另一名護士負責病區的重症病人護理,每天的工作就是輸液、採血、採集核酸標本、給病人翻身、餵飯餵藥、收拾病人的排洩物、口腔護理、病情觀察、護理記錄書寫。
  • 馳援武漢,關鍵時刻頂得上
    我也接到了第二天要馳援武漢的任務。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法新城院區是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正好趕上危重患者轉運,顧不上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各種不適,我來到病人床前,抱起氧氣筒放到病人身旁,和護理人員推著床就飛奔出去。從病區出來,脫下護目鏡的瞬間,凝聚在護目鏡裡的汗水和蒸氣順著眼睛澆了下來,眼睛因灌滿了水無法睜開。
  • 萬水千山心相連,他們從天山腳下馳援武漢
    新華社武漢2月14日電 題:萬水千山心相連,他們從天山腳下馳援武漢  新華社記者賈啟龍、黎雲  從天山腳下到江城武漢,經過4個多小時的飛行,運送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的軍用運輸機13日上午穩穩降落在天河機場。  未作任何停留,49歲的維吾爾族軍醫阿依努爾和戰友們背起行囊,向著抗擊疫情一線一路疾進。
  • ——嘉峪關市馳援武漢抗擊疫情工作紀實
    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嘉峪關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武漢疫情救治工作需求,堅持「政治過硬、技術精湛、經驗豐富、吃苦奉獻」的原則,先後從600多名主動請戰的醫護人員中選派業務骨幹緊急馳援武漢。自1月27日起,嘉峪關市先後有5批35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每次出徵,一夜集結,千人同心,萬人祝福。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放心工作,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