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成語中的古今異義、通假字等你了解多少呢?快來了解其中的奧妙與趣味吧!
01古今異義
從古到今,詞彙在不斷發展,體現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
古今異義 :古漢語中有一些詞,字形和現代相同,但意義用法與現代不同。古今異義的常見類別:①詞義擴大②詞義縮小③詞義轉移④感情色彩變化(古褒今貶 、古貶今褒 )⑤名稱說法改變⑥詞義弱化 ⑦詞義強化⑧改音變意。
1.短兵相接:兵———古義:兵器;今義:戰士。
2.破涕為笑:涕———古義:淚;今義:鼻涕。
3.走馬觀花: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4.赴湯蹈火:湯———古義:開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水。
5.身體力行:身體———古義:親身經驗;今義:人體。
6.形容枯槁:形容———古義:身體和面容;今義:描述。
7.大家閨秀:大家———古義:富貴人家:今義:所有的人;著名的專家。
8.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通信的總稱。
9.學而不厭:厭————古義:滿足;今義:討厭。
10.愛莫能助:愛———古義:同情;憐惜。今義:喜愛熱愛。
11.奔走相告:走———古義:跑;今義:步行、行走。
12.不假思索:假———古義:憑藉、依靠;今義:與「真」相對。
13.不速之客:速———古義:招致,引伸為邀請;今義:迅速。
14.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
15.赴湯蹈火:湯———古義:熱水、開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液。
16.弔民伐罪:吊———古義:慰問;今義:懸掛。
02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字一般分為兩種情況:音同(近)通假或字形相似的通假字。通假字,臨時用來代替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借字」,原本當用的那個字,叫做「本字」。
1.被發文身 被通披 2.厲兵襪馬 厲通礪 3.一暴十寒 暴通曝 4.撥亂反正 反通返
5.厝火積薪 厝通措 6.一唱百和 唱通倡 7.春華秋實 華通花 8.信口開河 河通合
9.圖窮匕見 見通現 10.撥亂反正 反通返 11.排沙簡金 簡通揀 12.厲兵秣馬 厲通勵
13.一暴十寒 暴通曝 14.受益匪淺匪通非 15.厝火積薪 厝通措
03虛詞用法
1.「之」的用法。(1)無稽之談:助詞,的。(2)等閒視之:代詞,它。(3)之死靡它:動詞,到。(4)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助詞,無意義。(5)不此之圖: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2.「以」的用法。(1)以貌取人:介詞,憑。(2)拭目以待:連詞,而。(3)自以為是:動詞,認為。(4)物以類聚:介詞,按照。(5)以理服人:介詞,用。(6)以辭害意:介詞,因為。
3.「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連詞,表承接。(2)侃侃而談:助詞,地。(3)鼎足而立:連詞,表修飾。(4)樂而忘返:連詞,表原因。(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連詞,如果,表假設。(6)博而不精:連詞,卻,錶轉折。(7)述而不作:連詞,表並列。
04文言固定結構
1為我所用:為……所,表被動。 2.其奈我何:奈……何,對……怎麼樣。
3.不知所措:處置的辦法。 4.所向披靡:(力量)達到的地方。
用成語複習古漢語句式
1.賓語前置:夜以繼日、時不我待、唯才是舉、一言以蔽之。
2.介賓短語後置:蠢若木雞。
3.被動句式:古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成語奧妙多,豐富的文言知識讓你眼界大開!給孩子每天講成語故事,孩子既有興趣,又漲知識,還培養語感,幫孩子積累寫作素材,一箭雙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