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清平樂》同一個故事背景,劉鈞在上朝的小細節上都做了區分。
熱播劇《清平樂》中,範仲淹一曲《漁家傲》唱得盪氣迴腸——「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清平樂》的原名《孤城閉》,正是取自範仲淹的這首《漁家傲》。那也是演員劉鈞最喜歡的一場戲,此時他是離範希文最近的人。
接到這個角色時,劉鈞曾惴惴不安,「這是我演藝生涯中最大的挑戰。」彼時,他剛剛出演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盛紘。同一個朝代,同一身官服,輔佐於同一個皇帝,如何不讓觀眾跳戲?
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劉鈞也不免吐露了接演範仲淹時自己的忐忑與焦慮。
電視劇《康熙王朝》
《清平樂》
誠惶誠恐,因焦慮不安而失眠
因為拍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劉鈞與導演張開宙成了好友,「我們年齡相仿,聊得來。」所以在籌備《清平樂》時,張開宙最先想到了劉鈞。
「接演範仲淹這個角色,真的是誠惶誠恐。」劉鈞開玩笑地說。範仲淹在歷史中真實存在,而且人人皆知。「如果長得像,大家也容易認可,可誰又知道範仲淹長什麼樣?如何演出他的風骨?很難。」
那段時間,劉鈞焦慮不安,是太太鼓勵了他,「她說:導演既然決定讓你演,就說明你有這個能力,而且你和範仲淹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只不過你這些東西沒有他大,演的時候放大它們就好了。」
這些話,劉鈞回味許久。他說,《清平樂》在臺詞上和以往的作品都不一樣,「不但考驗演員,同樣考驗觀眾。我們先要把話說明白,觀眾才能聽得懂,所以僅僅是死背書肯定不行。」
開機後,劉鈞就住在橫店的酒店裡,因為焦慮而失眠,於是他常深夜一個人到酒店周圍溜達,一邊走一邊吟誦範仲淹的詩詞找感覺,體會範仲淹作詩時的心境。有幾次,還被淋成了「落湯雞」。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節奏慢?它需要你靜下心來看
劉鈞與張開宙合作的兩部作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的故事背景都是同一個時代,又是前後腳拍攝的,對劉鈞而言,最怕觀眾看不出區別。
「《知否》裡我飾演的紘郎,在家說一不二,但是到了朝堂上唯唯諾諾、大氣都不敢出。到了《清平樂》我故意在行禮上和之前區分開,範仲淹無論是和別人辯論,還是陳述自己的觀點,永遠坦坦蕩蕩、一身正氣。」
有場戲講的是範仲淹第三次被召回,派往邊境之前,與官家和韓琦坐馬車遊東京城。「當時東京城在宋仁宗的仁政治理下,已經大變樣。我想如果我是範仲淹,一定不滿足於坐在車裡看,所以就跟導演商量,加了一場範仲淹衝到馬車外,看東京盛景的鏡頭。」如果說,剛剛開機時劉鈞對於飾演範仲淹還有些惴惴不安,那麼拍攝過半後,他已經能體會到範仲淹的心境。
不過,《清平樂》播出後,也有觀眾質疑其節奏過慢,「它需要你靜下心來看,很多東西都是有關聯的。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思考,比如如何權衡領導和下屬的關係,如何看待民生。喜歡看爽劇的人可能會不喜歡。」
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
【人生事】
孩子的出生,讓他變得更柔軟
劉鈞把自己對於文藝的熱愛歸功於媽媽,「她喜歡戲曲、電影、文學,小時候我的課外讀物就是媽媽訂的《大眾電影》。那時,別人知道你想學表演、當演員,都會笑話你。」所以,在他鼓起勇氣去報考藝術類院校的時候已經23歲了。「因為我覺得再大,人家就不要了,所以就去碰碰運氣。」
觀眾對於劉鈞的最初印象,可能要追溯到2001年播出的古裝劇《康熙王朝》。他飾演順治皇帝,與斯琴高娃合作出演一對母子。
而就在前一年,劉鈞決定離開老家山東,到北京闖蕩。北京給他最初的印象是,小時候看到的人,現在都成了一個劇組的同事,這其中就包括合作了兩次的斯琴高娃。「那時每拍一部戲,我都覺得它會火。有那麼兩三年,慢慢覺得火不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自己用心工作就行了。」
沒想到,五六年後市場變了,「都改二十多歲的年輕演員挑大梁了。」恰逢這時太太懷孕,有段時期他都沒出來工作,「有孩子後,心態變了,人也柔和了許多,不像以前對很多事都那麼苛刻,也不那麼挑剔了。」
這幾年,隨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及《都挺好》等多部劉鈞參演的作品播出,越來越多的觀眾記住了這張熟臉,「我就是和正午陽光合作了幾部戲。現在整個行業都不是特別好,我覺得還是要敬畏工作,要珍惜,態度決定一切。」(記者 張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