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2020-12-21 風甜雲暖

#拍一拍宋朝#

漁家傲

——範仲淹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丈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提起豪放詞,的確是蘇軾、辛棄疾的作品更有名氣,也更為後世所熟知。然而,範仲淹才是宋詞裡豪放詞風的先驅者。

宋詞之前,無論花間詞,還是李煜的詞,都是偏向於婉約的,而範仲淹創作這首《漁家傲》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呢。

範仲淹已經是邊塞的三軍統帥。有這種戍邊的經歷,才會有情真意切的作品。看到過塞外的風景,才能寫下長煙落日的悲壯。感受過遠隔萬裡之遙,才可以體會到思家思國的企盼,聽到過羌笛的悽切之音,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淚已流到斑白的發間。

這是一個怎樣的秋天呢?塞外的秋景與江南的自是有很大的不同,那「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得真是豪邁又蒼涼。

此刻,我們很容易想到那句著名的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許範仲淹確實借鑑了王維的詩句,但他的詞讀起來似乎比這首詩更為悲切。畢竟範仲淹生活的宋朝是積弱的,看「孤城閉」那三個字,就知道這個國家軍事力量多麼薄弱。

這種蒼茫的景致,加之一杯濁酒,加之悠悠羌笛,將士們不禁想起千裡之外的家鄉。戍邊的時光漫長而艱苦,歸家的日子卻遙遙無期,又是一年秋天,大雁都飛走了,可自己什麼時候能回到溫暖的故鄉,能回到親人的懷抱呢?

夜深了,很多人都難以成眠,將軍們繼續為戰事操勞,一天天熬白了頭髮;士兵們則默默地想念著家鄉,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

踏過了鐵血無情的疆場,此時,心底的柔情才是他們最真實的感受吧。

相關焦點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1038年,西夏建國,進犯北宋邊境;1040年,年逾五十的範仲淹因眾望所歸,被召回京師,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一職,鎮守西北要塞,為實現西夏和北宋的議和,鞠躬盡瘁。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名篇《漁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道盡軍旅生涯的心酸。通觀全詞,《漁家傲》境界闊大悲壯,已開蘇(東坡)、辛(棄疾)豪放之路。
  • 範仲淹:一句人不寐,多少徵夫淚
    範仲淹的「孤城閉」前不久,由小說《孤城閉》改拍的電視劇《清平樂》霸屏,天天都能看到討論它的文章和帖子。「孤城閉」出自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這首詞隱約中透著濃鬱的悲涼,和《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雄姿勃發,判若兩人。此時的範仲淹,已經不是那個衝勁滿滿的年輕小夥子,戍邊以來,範仲淹不僅要面對朝堂上的唇槍舌劍,更看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而西夏軍隊頑強的勢力,更讓「後天下之樂」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泡影。
  • 史上最經典的四首《漁家傲》,範仲淹「將軍白髮徵夫淚」千古絕唱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唐人張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亦名「漁父詞」,其調之曲拍,不傳於後世。而唐宋詞人,又多有「漁家樂」之作,其為描寫漁人生活之詞則同。至範仲淹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
  •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表現英雄氣概,還是渙散軍心貪生怕死?
    我們都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名垂千古的絕句,語出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初中課本上還學習過範公《漁家傲·秋思》,這首詞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寂寥,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景象;以及邊關將士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 高考必背64篇之範仲淹《漁家傲》
    耳聞目睹的都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如果深夜裡安然熟睡,是聽不到、也看不到的。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徵夫淚」,由自己而及徵夫,總收全詞。將軍或者說詞人通宵不眠,發為之白的原因,很明顯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徵夫落淚也是出於同樣原因。
  • 將軍白髮徵夫淚 範仲淹寫出了漁家傲 為何卻說蘇軾開創豪放詞派
    問題」: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豪放在先,為何卻說蘇軾開創了豪放詞?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 39歲男護士援鄂歸來滿頭白髮,網友感慨: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如果要死,我寧願是我。」這是抗疫護士王本學的原話。王本學在負責的這些病人中,有一位患者的一家四口都被感染了,同時的進入到了放艙醫院。於是王本學的白髮也是越來越多!所幸,天有眼,英雄安全歸來;只是讓新冠給他染了一頭白髮,這也是人生之路的一個光榮徽章。人都有自己的職業之路,我的職業選擇了我,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為人民,去戰疫!
  •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戰爭,永遠是悲歌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名詩一句,心思萬緒,千載已寂,感情又起。想到自然經濟下男耕女織社會裡的悲酸,有太多的言語不知從何說起,有太多的感觸卻找不到能夠表達的恰當文字,唯剩嘆息,不能自已。當戰亂打破寧靜的生活,他們所愛的國不再穩定,當廝殺奪去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所愛的人不能相守。最終選擇長臥疆切的衛士們,卻沒給我們留下多少深刻的足跡。沒有刺吝「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反」的慷慨悲嘆,沒有遊子「西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迷惘悽悵。 或許這是政治與歷史交織的迷離,抑或是歲月與人世變遷的忽視,卻不該是我們淡忘了的一沫血色!
  • 範仲淹最蒼涼慷慨的詞,《漁家傲》,被譽為豪放詞的開端!
    導語:悠悠羌笛,述不完的故鄉愁;漫漫長夜,流不盡的徵夫淚。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首《嶽陽樓記》讓範仲淹名垂千古,從而讓人很少記起他的詞作。雖說他現存的篇章不多,但篇篇令人回味無窮。範仲淹北宋仁宗年間,西夏崛起於西北,連年侵犯北宋。而範仲淹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擔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鎮守西北。而這首膾炙人口的《漁家傲·秋思》正是作於此時。
  • 古詩: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作品鑑賞      範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了邊塞地區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了季節。
  • 範仲淹困守孤城閉,宋仁宗享受清平樂
    軍事上的孱弱,也間接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宋朝的邊塞詩詞,就沒有唐朝人寫的邊塞詩詞那樣,充滿了英雄主義的情懷和建功立業的信心。因為總是打不贏,他們經常回不了家,我們從範仲淹寫的詞《漁家傲.秋思》中可以看出。
  • 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齊聚《清平樂》,詩歌男團杯酒論乾坤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清平樂》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欄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亭離恨。淚滴春衫酒易醒。
  • 看《清平樂》 品範仲淹
    我原來以為,此《孤城閉》是不是與「長煙落日孤城閉」有關,那應該重點是寫範仲淹的。實際上是我想左了。米蘭Lady應該是取錢鍾書《圍城》的比喻: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徽柔與梁懷吉想衝進婚姻這座孤城,因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座孤城的城門對他們無情的關閉了。
  •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滿江紅(小住京華)》講解
    (4)________________,將軍白髮徵夫淚。(5)為報傾城隨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7)俗子胸襟誰識我?____________________。
  •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範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提起範仲淹的大名,想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立馬就想起那些年被默誦並默許全文支配的學生時代。我們讀過《嶽陽樓記》中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背過《漁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 範仲淹到底有多愁?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今天我們來來看看範仲淹眼中的愁到底有多愁。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譯文: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在重重疊疊的山峰裡。
  • 你了解「國民偶像」範仲淹嗎?快來測試是否合格「範粉」
    從古到今,不少人都將他視作「偶像」。比如宋代的「大腕兒」蘇東坡,就對範仲淹崇敬不已,還曾感嘆自己仰慕十五年,卻終究沒能和「愛豆」見上一面。(蘇軾《范文正公集序》)前些日子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對於範仲淹的人氣也有不少展現:劇中的曹皇后就跟他讀過書,仁宗也將他的作品《和葛閎寺丞接花歌》改排成皮影戲。雖然這些是文藝作品的演繹,但無疑也說明了範仲淹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