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宋朝#
漁家傲
——範仲淹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丈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提起豪放詞,的確是蘇軾、辛棄疾的作品更有名氣,也更為後世所熟知。然而,範仲淹才是宋詞裡豪放詞風的先驅者。
宋詞之前,無論花間詞,還是李煜的詞,都是偏向於婉約的,而範仲淹創作這首《漁家傲》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呢。
範仲淹已經是邊塞的三軍統帥。有這種戍邊的經歷,才會有情真意切的作品。看到過塞外的風景,才能寫下長煙落日的悲壯。感受過遠隔萬裡之遙,才可以體會到思家思國的企盼,聽到過羌笛的悽切之音,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淚已流到斑白的發間。
這是一個怎樣的秋天呢?塞外的秋景與江南的自是有很大的不同,那「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得真是豪邁又蒼涼。
此刻,我們很容易想到那句著名的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許範仲淹確實借鑑了王維的詩句,但他的詞讀起來似乎比這首詩更為悲切。畢竟範仲淹生活的宋朝是積弱的,看「孤城閉」那三個字,就知道這個國家軍事力量多麼薄弱。
這種蒼茫的景致,加之一杯濁酒,加之悠悠羌笛,將士們不禁想起千裡之外的家鄉。戍邊的時光漫長而艱苦,歸家的日子卻遙遙無期,又是一年秋天,大雁都飛走了,可自己什麼時候能回到溫暖的故鄉,能回到親人的懷抱呢?
夜深了,很多人都難以成眠,將軍們繼續為戰事操勞,一天天熬白了頭髮;士兵們則默默地想念著家鄉,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
踏過了鐵血無情的疆場,此時,心底的柔情才是他們最真實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