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平樂》 品範仲淹

2020-09-05 才一鬥


我是看了幾集《清平樂》後再去看它的原著《孤城閉》的。我原來以為,此《孤城閉》是不是與「長煙落日孤城閉」有關,那應該重點是寫範仲淹的。

實際上是我想左了。

米蘭Lady應該是取錢鍾書《圍城》的比喻: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徽柔與梁懷吉想衝進婚姻這座孤城,因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座孤城的城門對他們無情的關閉了。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網上的評論也漸漸的多了起來,見仁見智,各抒己見,這是好事:畢竟「在一千個觀眾的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關於《清平樂》收視率的成敗,影視演員表演水平的高低,網上的評論已經夠多的了,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我想品一品範仲淹其人其事。

《清平樂》的主角當然是宋仁宗(王凱飾)和皇后曹丹姝(江疏影飾)。仁宗朝文星璀璨:晏殊、歐陽修、蘇瞬卿、蔡襄、梅堯臣、範仲淹……範仲淹只是眾多臣工中的一員。

編劇和導演也確實沒有濃墨重彩的表現範仲淹,我在看過《清平樂》後甚至沒有記住飾演範仲淹的演員的名字和相貌。

但是,我覺得編劇朱朱的歷史知識功底還是不錯的。她將原著中仁宗朝一對小兒女的愛情生生改編成歷史大劇,較全面的反映了仁宗朝的歷史事件及人物群像。

我認識範仲淹是從學習他的《嶽陽樓記》開始的。當年的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的。我因為這篇文章結構嚴密,排比工整,行文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很快就背熟了,而且記憶深刻,雖經歷幾十年滄桑歲月,警句華章,至今仍深刻腦海: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我那時讀書不求甚解,也沒有想深入了解範仲淹、滕子京其人其事。這次看《清平樂》,人物關係脈絡,漸漸地清晰起來。

滕子京在《清平樂》中甚至算不上重要人物。他在30多集後才遲遲登場,而且是被彈劾的。

慶曆三年鄭戩告發滕宗諒在涇州濫用公款;監察御史梁堅彈劾滕宗諒在涇州濫用公使錢十六萬緡。這個罪名可不小。

這次言官打了範仲淹一個措手不及,他們不給範仲淹調查事實真相的時間啊。

範仲淹只得在殿上以個人性命擔保滕宗諒沒有貪汙之舉——因為他相信滕宗諒的人品。

範仲淹實在不是一個好律師——證據呢?

而且,滕宗諒為了怕連累無辜,將一應材料全部燒毀——毀滅證據,罪加一等。要是在現代法庭,他非輸了官司不可。賈昌朝因此反諷範仲淹未了解詳情就隨意評論,有些武斷。

好在仁宗沒有那麼糊塗,他深知滕宗諒在涇州對抗西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面對言官的言之鑿鑿,仁宗只得將滕宗諒貶至虢州(算是降一級使用吧)。

然而言官卻不依不饒,御史中丞王拱辰認為滕宗諒「盜用公使錢只削一官,所坐太輕」,應加重處罰。滕宗諒因此於慶曆四年被貶至巴陵郡。

人性本是複雜的:古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範仲淹卻能夠在滕宗諒遇到大麻煩的時候為他辯解,並且還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來擔保——這份信任、這份雪中送炭卻比任何錦上添花的贈與更難能可貴。

滕宗諒也沒有辜負範仲淹的信任,他到巴陵郡上任一年多就「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他確實是幹實事的人,也確實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

他在嶽陽幹了三件大事,而且是造福民生的事:第一件事,崇教化,興建嶽州學宮,這是重視教育事業。

第二件事是治理水患,修築堤垸。嶽陽地處長江和洞庭湖交匯處,防洪防澇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這件事功在當代,造福子孫,善莫大焉。

第三件事是重修嶽陽樓。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寫道:「滕宗諒知嶽州,修嶽陽樓,不用省庫錢,不斂於民……樓成極雄麗……州人皆稱其能。」這是建立地方的文化品牌,用現在的話說,是「文化興市」。

宋人王闢之在《澠水燕談錄》中稱「慶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

《宋史列傳第六十二滕宗諒傳》曰:「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予,及卒,無餘財。所蒞州喜建學,而湖州最盛,學者傾江、淮間。」

蘇瞬卿稱他「忠義平生事,聲名夷翟文。言皆出諸老,勇復冠全軍。」

這樣一個能文能武能幹實事的人,卻仕途坎坷;而那些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的人卻仕途通達。不能不使人為之一嘆。

「及卒,無餘財。」沒有存款、沒有多餘的錢財,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清官吧!反諷的是,當年彈劾滕宗諒的那個人,受命審訊此案,他的調查結果是「滕宗諒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

換作我們現代人,遇到這樣的遭際,能沒有怨懟嗎?

範仲淹就是看到滕宗諒遭到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怕他有所怨恨,因此,在滕宗諒「囑予作文以記之」的情況下,寫下了《嶽陽樓記》,委婉的勸勉滕宗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知滕宗諒者範仲淹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因為《嶽陽樓記》,範仲淹、滕宗諒名垂千古是毫無疑問的了。

範仲淹絕不是簡單的說教者,他不像隋煬帝那樣「說堯舜之言,行桀紂之實」(魏徵語),他自己是怎樣說的,就身體力行的去做。

作為封建士大夫的優秀代表,他們的政治理念是「致君堯舜」、「匡社稷」、「濟萬民」。範仲淹也想將這方面做到極致。

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仁宗準備率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範仲淹上疏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還給太后上劄子,請求太后還政於仁宗。這在當時是非常危險的。

歷史上的呂后、武則天對要求她們還政於皇帝的臣子是殺無赦的。當時的滿朝文武也都害怕章獻明肅皇后當武則天,但是,誰也不敢說出來。畢竟命是自己的,還是明哲保身為好。只有範仲淹傻乎乎的當出頭鳥。

晏殊得知範仲淹上劄子,大驚失色,批評他過於輕率。範仲淹據理力爭,寫了《上資政晏侍郞書》:

「……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忠肝義膽溢於言表。

範仲淹多次因進諫遭貶謫,梅堯臣作《靈烏賦》勸範仲淹少說話,要明哲保身。範仲淹也作《靈烏賦》回答他,強調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大義凜然,堪為表率。

範仲淹不但以文章名世,他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有了百餘年的和平環境,而西夏成了大宋的主要邊患。而縱觀仁宗朝對西夏的戰略認識,範仲淹是少有的頭腦清醒者。

宋仁宗親政後不久,党項族李元昊反。趙禎因為太后總以他「不成熟」、「沒有治國經驗」來反對他親政。這可是天賜良機,他渴望用一場軍事勝利來表明自己不是「窩囊廢」。

在一些佞臣的蠱惑下,他準備御駕親徵。如果能夠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取得一場大的勝利,他就可以躊躇滿志的詔告天下:我趙禎也是英主。他或許還想在文治武功上超越宋太祖呢。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晏殊以他「還沒有皇位繼承人」的理由阻止了他的御駕親徵。

還不能不說晏殊在政治上還真的是非常老辣的:如果仁宗真的御駕親徵,他還真可能淪為西夏的階下囚呢。因為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加上好大喜功,遇到西夏的誘兵之計,他一定貪功冒進,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從他對西夏前線的「範韓之爭」的判決可以看出來。

當年,延州是抗擊西夏的前線。範仲淹和韓琦作為同級別的前線指揮官,因為意見不合,只得上奏朝廷,請仁宗作決策。

範是主張積極防禦的,韓想主動出擊。當然,主動出擊可能更容易博得讚賞,用現在某些人的說法,就是「敢於亮劍」,而且即使失敗了,還會有人為他們開脫,而美其名曰「雖敗猶榮」。

戰爭是殘酷的,一場戰鬥的失敗,就可能意味著成千上萬人的死亡,不知道如何可以「榮」得起來。而防禦往往是受人詬病的:「畏敵如虎」、「貪生怯戰」等等,不一而足。

宋仁宗渴望用一場勝利來奠定自己的英主地位,因此,他支持韓琦的主動出擊。而這輕率的決定,導致好水川之戰,任福及以下6000餘將士戰死。

範仲淹以文官統兵,我相信他對敵我雙方的優劣態勢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的。

西夏騎兵多,來去如風,地形熟悉,利於速戰,利於誘敵深入。這是西夏的優勢。西夏的弱點在於,它自給自足的能力比較弱,糧食,茶葉等等生活必需品要從大宋輸入。只要大宋鎖關,不與它做生意,時間長了,必定引起它的內亂。

大宋由於立國之初就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導致積貧積弱,不利於從軍事上與西夏硬扛。但大宋是個農業國,自給自足容易。

因此,範仲淹制定的積極防禦措施就是:構築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立體戰略防禦體系;安撫邊境羌族部落;關閉邊境榷場,不與西夏做生意,切斷西夏的糧食茶葉的供應。

事實證明,範仲淹的積極防禦措施是完全正確的。經過範仲淹、韓琦等人的苦心經營,西北局勢大為改觀:慶曆四年(1044年),宋、夏正式達成和議。西北局勢轉危為安。

唐人的邊塞詩達到一個文學類別的頂峰。宋詞的豪放詞也達到了頂峰。範仲淹在這兩個頂峰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範仲淹的《漁家傲》是邊塞詞的濫觴,也是豪放詞的起源之作。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上闕應該是寫景。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塞下的秋天來了,風景也囧異於平常;往衡陽去度冬的大雁沒有絲毫留戀的飛走了。在這抗擊西夏的前線,四面八方邊塞特有的聲音連同戰鬥的號角一起響起。重巖疊嶂的大環境中示警的烽煙在夕陽西下的時間升起,這座孤城的城門就關閉了。

我覺得這裡的「長煙落日」應該用到了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典故。建烽火墩是範仲淹在西北整體防禦的一部分。古代的烽火是燒的狼糞,所以也叫「狼煙」。狼煙性重,不易被風吹散,因此「孤煙」是直的;「長河落日圓」也是名句。

這裡,他用王維的名句襯託他在邊塞的孤城因見到烽煙關閉了孤城的城門。

下闕是抒情。「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加以闡發。酒是個奇怪的東西,它是解愁的「一醉解千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同時,酒又是添愁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舉杯消愁愁更愁」。

範仲淹在這裡不但是表達個人的情緒,而且升華到整個戍邊將士的情緒,這樣的格局就更大了:濁酒一杯,可能是將士之間的同鄉聚會,也可能是打了勝仗後上級的犒賞宴會。

面對這樣一杯濁酒,每個人的內心想法應該不盡相同,應該表達怎樣的一種情緒呢?範仲淹選擇了最人性化的表達——那就是思念家鄉、思念父母、嬌妻、稚子,然而這一切都在萬裡之外,無法讓人不思念。這表達是親情。

「燕然未勒歸無計」,其中的典故我就不說了。範仲淹這裡表達的是:我們駐守邊疆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不能夠回去啊!不能去與家人團聚啊!這表達的是責任——軍人的責任。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羌管就是羌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管悠悠,寒霜滿地,時刻提醒戍邊將士:這裡是前線,要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戰鬥。

將軍為此熬白了頭髮,而徵夫(概指出徵的將士)可能因為思念家鄉,或許是悼念犧牲的戰友而流下了眼淚。

我能想像當這首詞傳唱到京師時,範仲淹的君子之黨和有正義感的學子是如何的爭相傳抄,或許他們還會在聚會中舉杯「為範希文的漁家傲,當浮一大白」。

就是這樣一篇充滿正能量的詞,當時還有人批判它「宣揚悲觀情緒」。真的是噴子無處不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現在,當過兵的人喜歡唱「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我想,範仲淹時代的將士,也可能喜歡在家書中引用「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吧?

元好問評範仲淹:文正範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孔子之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

古人的評價就不多說了。品範仲淹,還是以偉人之語作結吧!

毛澤東於1957年8月1日讀《宋史》卷三——卷四《範仲淹傳》時,對範仲淹的兩首詩作了詳細點評:

「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讀婉約派久了,厭倦了,要改讀豪放派。豪放派讀久了,又厭倦了,應當改讀婉約派。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婉約派中有許多意境蒼涼而又優美的詞。範仲淹的上兩首(指《蘇幕遮▪碧雲天》和另一首《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介於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間,可算中間派吧;但基本上仍屬婉約,既蒼涼又優美,使人不厭讀。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中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的。人的心情是複雜的,有所偏袒但仍是複雜的。所謂複雜,就是對立統一。人的心情,經常有對立的成分,不是單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詞的婉約豪放兩派,在一個人讀來,有時喜歡前者,有時喜歡後者,就是一例。睡不著,哼笵詞,寫了這些。」

(見《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27——28頁)

相關焦點

  • 唱了一曲《漁家傲》,劉鈞就成了《清平樂》裡的範仲淹
    熱播劇《清平樂》中,範仲淹一曲《漁家傲》唱得盪氣迴腸——「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清平樂》原名《孤城閉》,正是取自範仲淹的這首《漁家傲》。那也是演員劉鈞最喜歡的一場戲,此時他是離範希文最近的人。《清平樂》中劉鈞飾演範仲淹。接到這個角色時,劉鈞曾惴惴不安,「這是我演藝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範仲淹人物仕途背景作品資料介紹
    清平樂範仲淹是第幾集出場  《清平樂》播出僅一天,前兩集中範仲淹還未出場的時候就一再被提及,這位北宋著名人物的名聲可真是了不得。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範仲淹終於出現,剛剛處理完母親喪事的他衣衫襤褸地來到了京城。
  • 劉鈞《清平樂》歷經「三光」 範仲淹著手「慶曆新政」
    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目前正在湖南衛視、騰訊視頻熱播當中。開播至今,《清平樂》憑藉精良的製作水準以及鮮明獨特的人物性格,收穫眾多網友關注,網絡討論度持續走高,平臺播放量甚至即將衝破15億大關,可見該劇熱度之高。
  • 《清平樂》中,同樣被貶謫,晏殊和範仲淹有何不同?
    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從少年仁宗開始講起,開播鋪陳宏大,收視一直領先。劇中除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讓人記憶深刻,曾經「熟讀並背誦」課文的男子天團也格外吸引人眼球。目前戲份比較多的是「太平宰相」晏殊和耿直名臣範仲淹。
  • 《清平樂》的宋仁宗、範仲淹,客串《水滸傳》,引出一百零八將
    這近熱播的《清平樂》以宋朝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宋仁宗一朝的事,王凱飾演的趙禎也是圈粉很多。雖然歷史上的宋仁宗與其他皇帝比,似乎名氣沒有那麼大,沒有太祖、太宗那樣功勞卓著,也沒有宋徽宗那樣的頑劣悲慘。《清平樂》劇照01
  • 《清平樂》熱播 劉鈞演繹「范文正公」範仲淹
    4月7日,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王凱、江疏影、劉鈞等主演的古代傳奇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以及騰訊視頻正式開播。據悉,劉鈞在劇中飾演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一角。儘管其出身寒門,在朝為官曆經三起三落,卻依然正道直行,百折不撓,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局思想,以滿腔熱忱報效國家。
  • 劉鈞《清平樂》正在熱播 「北宋鐵嘴」範仲淹再回朝堂
    近日,由王凱、江疏影、劉鈞所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當中,開播以來該劇評分便持續走高,更是頻頻登上熱搜榜,可謂是賺足了口碑與關注度。其中也有不少角色深受觀眾的喜愛,比如由演員劉鈞所飾演的範仲淹,自上線以來,就引起了網友熱烈的討論:「以晏殊,範仲淹為首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齊登舞臺。仿佛那個語文課本裡產生無數宋詞的大宋盛世重現眼前。」「不驕不躁的氣質,略帶嚴肅的視角,都給該劇加分不少。」在最近幾集播出的劇情中,範仲淹因為廢后一事而被貶謫,卻毫無被貶之苦,即作「瀟灑桐廬郡, 烏龍山靄中。」
  • 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齊聚《清平樂》,詩歌男團杯酒論乾坤
    近期,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接二連三喜提新浪熱搜榜單。熱心觀眾們對宋仁宗和曹皇后之間的感情甚是關注,「帝後CP鎖死」的呼聲越來越高。可沒想到的是,隨著劇情發展,卻像是走進了語文課堂。晏殊、歐陽修、範仲淹等一大批文壇大佬齊聚《清平樂》,
  • 晏殊範仲淹輪流上班 《清平樂》這些背誦默寫天團太可愛了
    由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正在熱播,不看不知道,看完才發現原來存在在語文課本和歷史課本裡的許多文學大家竟然都是宋仁宗這個時代的,如範仲淹、晏殊、歐陽修等,因此不少網友調侃看《清平樂》像在上網課其中晏殊和範仲淹這對知己好友是王凱飾演的宋仁宗的絕對支持擁護者
  • 《清平樂》中有多少宋代文豪?晏殊、範仲淹的名作你會背了嗎?
    在《清平樂》中登場的晏殊、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司馬光,他們不僅僅是朝堂之上重臣,也是閃耀文學史的大家。1、晏殊一段《浣溪沙》韻味十足,宰相也能成為文豪?《清平樂》中的範仲淹(劉鈞飾)登場也頗為精彩,一身平民裝扮的範仲淹出場
  • 一直被貶一直爽 《清平樂》這樣的「吃貶王」範仲淹你們愛了嗎
    由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正在熱播,不看不知道,看完才發現原來存在在語文課本和歷史課本裡的許多文學大家竟然都是宋仁宗這個時代的,如範仲淹、晏殊、歐陽修等,因此不少網友調侃看《清平樂》像在上網課,「背誦並默寫全文」天團就是網課老師。
  • 範仲淹困守孤城閉,宋仁宗享受清平樂
    因為總是打不贏,他們經常回不了家,我們從範仲淹寫的詞《漁家傲.秋思》中可以看出。漁家傲.秋思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1040年,範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這首詞首先通過寫邊塞的秋與家鄉的秋的不同,來反映自己離家很遠。在地理上與家鄉隔著崇山峻岭,而且是孤城,處於敵人的包圍之中。這是通過空間距離來反映歸家的遙遙無期。
  • 《清平樂》:那個拍門求賜對的範仲淹,一生都在追尋古仁人之心
    因此在背誦這些詩詞的時候,心中的想法跟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徽柔一模一樣,不明白為何仕途不順的範仲淹,經歷了三貶,不好好在家面壁思過,反而是高高興興地遊山玩水,一邊玩還一點寫出那麼多字的文章出來氣人,害得有那麼多人被迫背誦並默寫全文呢。
  • 劉鈞《清平樂》不舍告別範仲淹 傾情詮釋「士林大家」獲觀眾好評
    演員劉鈞在劇中飾演的範仲淹一角不畏強權,為人正直豁達,心懷大局,年輕氣盛時就憑藉一腔愛國熱忱,為大宋做出了不少思想上貢獻。 電視劇《清平樂》在播到尾聲之際,已經有不少角色相繼與大家告別,其中由劉鈞所飾演的「士林大家」範仲淹也在最新播出的兩集中跟觀眾拜別,這位仁宗盛治的思政「領路者」,在留下了《嶽陽樓記》《漁家傲.秋思》等傳世名作之後,隨著角色的下線,繼續走向了歷史的長河。
  • 演員劉鈞談《清平樂》:演範仲淹很忐忑,演不好觀眾會打瞌睡
    一身布衣,頭戴鬥笠,腳蹬草鞋,一輛驢車載著全部家當,衣衫襤褸又正氣凜然……熱播劇《清平樂》中,演員劉鈞飾演的宋代政治家、文學大家範仲淹的出場戲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讓大家迅速勾連起記憶中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潔之士。
  • 劉鈞 一曲《漁家傲》走近範仲淹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同一個故事背景,劉鈞在上朝的小細節上都做了區分。熱播劇《清平樂》中,範仲淹一曲《漁家傲》唱得盪氣迴腸——「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清平樂》的原名《孤城閉》,正是取自範仲淹的這首《漁家傲》。那也是演員劉鈞最喜歡的一場戲,此時他是離範希文最近的人。
  • 《清平樂》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
    》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清平樂》,滿屏大宋風華,周末即將到來,恰是重溫宋詞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洵、韓琦、王安石、司馬光……歷史人物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裡一個個鮮活起來。
  • 《清平樂》裡中上之資的範仲淹成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根源剖析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中國傳統文人的巔峰北宋仁宗時代重新走入了大眾視野。其中,範仲淹的戲份不可謂不多,儼然男主仁宗之外的又一男主。《清平樂》與王凱飾演的宋仁宗範仲淹何許人也?先看範仲淹的立功再看範仲淹的立德
  • 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 《相鼠》翻譯解釋
    近日,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當中,劇中範仲淹這個人物一出場就以詩句懟小孩上了熱搜,那麼,《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一下。 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  在電視劇《清平樂》當中,範仲淹是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出場的,一出場很多觀眾就被他震撼住了。
  • 《清平樂》中的人物:範仲淹,「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該有啥標準
    電視劇《清平樂》範仲淹形象一、出身貧寒修其學範仲淹是個苦孩子,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不得已帶他改嫁。範仲淹早熟知學,在醴泉寺發憤讀書,不僅培養了生活自理能力,還為今後儉樸的生活習慣奠定了基礎。究竟如何儉樸呢?